UC头条:谁说古人的字都很好看?

当你认为古人的字都很好看!

请先来看几张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手写经卷和书法作品,无论以常规还是非常规的审美眼光来看,这些字迹大概都不能算好看。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代敦煌绳装册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点击加载图片

▲ 五代敦煌写本《佛说阎罗王授记经》

点击加载图片

▲ 《消灭交念往生发愿文及大乘四无量安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人写《老子变化经》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人写《佛说鬼问目连经》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代孟献忠书《金刚般若集验记》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人写《敦煌曲子》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人写《兰亭序》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人写《圣教序》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人习字残纸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人习字残纸

点击加载图片

▲ 唐人习字帖

流传下来的经典会让人产生古人书法水平都很高的错觉,而那些被时光筛落的历史遗留,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书法从来都不是大众艺术。

大多数人只是会写字,个别写得很好看。

但写得好看,并不一定叫书法。

写得难看,也不见得不是书法。

自古以来,真正的书法就和字的好看与否没关系,也从不把工整看作书法的最高准则。

如果难看指的是不符合大众审美的话,从古至今都有很多“难看”(但很有名)的书法。

比如钟繇的《力命表》。

点击加载图片

▲ 钟繇《力命表》

陆机的《平复帖》。

点击加载图片

▲ 陆机《平复帖》

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

点击加载图片

▲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局部

再比如张瑞图的“画符”体。

点击加载图片

▲ 张瑞图《桃源洞口诗册》局部

李煜曾批评颜真卿的楷书像粗手粗脚的乡巴佬。

米芾更直接,干脆说颜真卿是丑书之祖。

清代《桐阴论画》评价张瑞图的字像符录一样,挂在屋里能镇宅。

而傅山的“宁丑毋媚、宁拙毋巧”的“审丑”美学,就源于对颜真卿的崇拜。

点击加载图片

▲ 傅山手迹

点击加载图片

▲ 傅山《篆书五言联》

点击加载图片

▲ 傅山手迹

点击加载图片

▲ 傅山《杂书册》

如果说颜真卿的“丑书”还略显含蓄保守,傅山则直接扛鼎了后世“丑书”崛起的大旗。

再来看看八大山人临的王羲之《兰亭序》,是不是“形神俱不肖”?

点击加载图片

▲ 八大山人临王羲之《兰亭序》

像这样的作品,你可以不喜欢,但他们是传统书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现代书风有很大的影响。

书法的本质是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在内容上它可以表达美好或是丑恶。

就像写文章,真正的有感而发取决于作者想写什么,而不是读者想看什么,除非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写的与个人情感意愿无关的东西,但那只是商品,而不是艺术品。

艺术品是什么?

或许是当你创作的时候压根不考虑别人怎么看,甚至不会考虑是不是“书法”的时候。

点击加载图片

▲ 颜真卿《祭侄文稿》

点击加载图片

▲ 苏轼《渡海帖》

点击加载图片

▲ 黄庭坚《跋东坡书寒食诗帖》

点击加载图片

▲ 徐渭《七言诗·一蒿春水》

点击加载图片

▲ 郑板桥书法

苏轼的“无意于佳乃佳”,说的就是这个状态,不因为世俗眼里的“佳”,去限制人性自然的抒发,才能达到真正的佳境。

对此,黄庭坚很有心得,他说他写字的时候,心情最放松,遇见啥纸用啥纸,拿到啥笔用啥笔,随时随地随便写写。

人无太多的约束,搞出来的艺术品当然不一样。

这样一来,书法创造的美就不是服务于大众,也不是服务于小众,而是服务于作者自己。

但书法一旦公布于众,就给予了人们品评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表达个人观感的权利,如何客观的评价,就取决于个人书法审美的层次了。

书法审美,神采为上,形质次之,除了视觉上的线条美、形式美和气韵美,也会有情绪的介入,喜悦、悲伤、愤慨、激昂……令人产生所谓的“跌宕感”或者其他更丰富的感受。

就比如一部电影,除了演员,剧本、演技、制作……都是构成影片好看与否的因素。

演员长得可以不好看,演技却一定要高明。

书法也是如此,字可以不美观,但写得要“精彩”,无论是单字处理还是章法布局总要有别出心裁的地方。

能不能看到其中的精彩,就是审美能力与审美标准的区别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