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命题“诱导”与“模拟”的理解

盆景命题“诱导”与“模拟”的理解

撰写:叶以健     编辑:川云箭

命题,是盆景创作的一个题目。内涵深奥,意境开阔,是盆景文化的体现。那么怎样才能显示出盆景文化的实质内涵呢,就要从盆景命题的“诱导”与“模拟”去理解。
“诱导”,是诱惑指引导读,去理解盆景的创作含义。文化背景非常丰富多彩,理解层次多样复杂,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题解,理解与看法不同这就是盆景的命题魅力所在。有的盆景造型昨看莫明其妙,但只要看到命题经思考就可以理解了。例如韩学年创作的山松《无为》,平淡的树干,既不硬朗又不挺直,只是显得柔弱无力,结顶垂头丧气,自愧无所事事,自认无所作为,无法显示自己的能耐。这就是在“无所作为”的诱导中命题,只有理解了,意境神韵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谁都有错折不如意的事情,“无为” 是自我认知,反而会激发“奋斗”精神的出现,知耻者而后勇,见图照1。

图照1 《无为》山桔  作者:韩学年

图照2 《静悟》山松 作者:韩学年

又如《静悟》,是以静坐心悟的素仁格式盆景诱导点题,思想性很强,自我诱导,自我反思想象,留有广阔空间。鉴赏者可以体会盆景树干、根系的美,结顶浓郁旺盛。简约造型,诱导出“清”与“静”的意境神韵,命题到位。静态为主的佛学理念,文化内涵很有意思,品味浓郁深渊,这就是盆景文化的体现,是盆景命题的诱导下心悟而来,见图照2。
素仁格与文人格盆景,都是以简约、清雅、安静的意境神韵表达,很有文化气息内涵,只有深度的命题就能诱导出创作者用意。
“模拟”命题,是直观联想物对物的命题,有直接对比模拟之意。鉴赏者容易理解,不需诱导就能看懂其盆景构图造型意义,命题较为容易。但是由于太过随意,缺乏文化修养,凭想象爱好,死背硬套下去,出现与其义相反效果,表达意义与理解者差距甚远。
如图照3,命题为《刺破青天锷未残》的一盆景,在如皋2020全国精品盆景展中,是用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三首的一句点题,气势好,力度足,含义丰富深奥可以肯定。但是作者没有认真理解“锷未残”的用意,诗词中的“锷”是完整的,没有残缺破损。如图照作品中的树顶冠明显破烂枯萎了,与实际就不符,从模似的事实形象来看就大不相同。图照中作品结顶,是有明显的且有年代的破烂枯干,已经非常残烂,题目怎能对应“锷未残”呢。幸好,又在近期第二届江苏盆景精品展次出现,命题已经更正为《刺破青天》,不是很好的合题意吗。

图照3 《刺破青天锷未残》 柏树

图照4 《志未残》雀梅 作者:韩学年

江苏  作者:苏北联盟

这是模拟命题的错误,没有细心观察构图,不理解命题在其图照中现实意义所在。制作者可能认为形象命题就可以了,但是,实际形象的表现力更为重要,因为它夺目,做得不好就会与实际造型构图不符,其意义也因此相反。见图照3。
又如图照4:《志未残》柔弱单一身段枯干,明显地衬托出完整的树尖顶冠幅,枝尖顶旺盛浓郁夺目。鉴赏者一看就理解到枯干身段已残,顶段树冠完整有活力,生机尚好。不屈不挠,生存斗争历程,可敬斗志,故命题为“志”未残(志与枝同音)。并且在模拟命题中隐匿诱导着意志、斗志、坚强的理念,而不单纯从树枝中理解,就是盆景文化的体现。
其实在盆景命题上诱导与模拟都是融会贯通的,也不是截然分开。很多时候相互为用,相互理解,景露情到,抽象神韵迎合现实的理解,才能符合盆景构图造型原意。如图照5、6。是以现实感受的群众喜庆命题,大众化人人都能看懂。即使看不懂,也觉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消除顾虑。传统造型,简洁端庄,树冠华丽,齐整统一,干涉意境造型为多,与另类怪别造型无关。

图照5 《事事如意》金弹子 作者:周炳芳

图照6 《晚秋》紫薇  作者:刘建奎

有些盆景以构图理念(或意念)命题,不那么裸露,有潜藏联想意义,抽象虚构,取用联想诱导构画出意境神韵的存在,虽然抽象,但命题的技巧就会显露出作者用意心思。如图照7、8。是两盆不同风格造型的盆景 ,命题、造型都有明显分别,是传统造型。图7是老树头云片造型,关键掌握“云片状”这个形态,钩画出蓬莱仙境的天上人间,抽象命题就有想象中的意境回味感。图根据附石造型,“松石”是构图现实点题,一看就明。诱导想象的是“相缘”,有缘才能依附道出附石的构图造型,此命题很有技巧,理解了很有品味。

图照7,黄杨 《梦回蓬莱》丁春桥

图照8,五针松 《松石相缘》 浦木

每次盆景展出都少不了命题,就好似刚出生婴儿一样都要命名,虽然各出其意,各自为主,各有见解。但文化内涵是必然的,盆景的魅力也在于中华文化。常说的盆景文化,就体现在命题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