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众
天地所以
生万物也众:
运动适当
运动过度痉挛
运动过少萎厥
中央,病多萎厥
厥是
气血倒流
不走四肢
营气,动脉静脉
另一个系统走细胞
精气心动四肢末梢
还有说法:
阴阳所走的
方向不一样
道长内修的解释:
左手精气上行
右手精气下行
对治孩子发烧
不用着急退烧
可通肠胃
釜底抽薪
热邪
手冰凉
捋胳膊
内侧肺经、
心包经、
心经往下捋
扎中指指尖放血;
寒邪,发汗药,可推背
着凉的人,怕冷,寒
受热的人,蹬被子
男孩12岁左右
会发一次高烧
换脑子
要让他散出来
否则易伤阳气
外感邪热
秋天得温病
清宫汤(温病条辨);
寒邪,四逆汤(大热的药)等
厥:
受热、
受寒、
吃多了
都会厥
寒热,往来寒热,少阳症
心烦喜呕,疟疾打摆子
中原地区人
得病不明显
生杂病
伤寒论——
伤寒(外表的,寒气居多)、
金匮要略(内里的,杂病)
天地者
元气所生
万物之祖
天地成于元气
万物成于天地
元气,天地,万物
元气生成天地
天地是万物的始祖
没有元气,就没有天地
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
元气,阴阳二气
盘古开天地:
轻清者,上浮为天
重浊者,下沉为地
万物之祖
天地
是由元气
变化而来
万物的根是天地
天地的根是元气
宇宙自然之气诞生天地
即是万物的祖先、根本
天地是因为,宇宙自然之气,而形成
万物是因为,天地的存在,而得以生存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天地与我们
道心大用所生
人我万物是一个本体
实在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1、天地与我并生:
化自然于
无为之中
顺应天命
刻意追求,“我”的欲求
便会破坏,自然之道
2、万物与我为一:
让我免除
物我之别
大小之分
体验“无往而非我之妙”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出自,战国时期
庄子,《齐物论》
原文节选:
天下莫大于
秋豪之末
太山为小
莫寿乎殇子
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译文:
整个的天下,在实相上
不会比秋毫的尖头更大
相形之下
有形大山
渺小得很
我们的寿命,在实相上
不会比夭折的小儿寿长
相形之下
八百寿的彭祖儿
却是夭亡的小儿
天地与我们皆
道心大用所生
人我万物是一个本体
实在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南怀瑾在他的
《庄子讲记》:
天地与我同存
万物与我同一
天地、万物和我
从性质上
分离开来
我不是,天地的一部分
也不是,万物的一部分
天地、万物也不属于我
我与
天地、万物
同属于一种
不知名
的东西
的一个部分
这一种东西
究竟为何物
大概是“道”
老子说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老子思想上并无差异
只是老子表达思想重逻辑
庄子却更像一个浪漫的
诗人、散文家、预言家
(我看更像楚狂接舆)
他也同老子
一样论“道”
成文下来
洋洋洒洒
不如老子
简单洁净
本质也是
老子的“道”
因此天地、万物、人
究其根源即“道”所生
而“天人合一”的“一”
根据“道生一”的法则
倒退一步:
“一”也是“道”所生
与其说是,“天人合一”
不如说是,“天人合道”
“天人合道”
一词似乎已摆正了
“天”和“人”的位置
但又回到了“道”
的概念问题上
道是何物
能够囊括
天地、万物和人
又该如何做到
“天人合道”
现代语言
或可把“道”
称之为“自然”
现代的科学,似总喜欢
将人与自然,划分开来
似乎
人从拥有
社会性的
那一刻开始
已脱离自然
站在与自然
对立的一面
甚至把人摆在
比自然更高的
地位上
《齐物论》篇名
就已经告诉我们
世间万物包括人
也都是一体的
因为“齐物论”
一名已经包含
“齐物”、
“齐论”
两大方面
“齐物”认为:
天地万物包括人
虽然看似
千差万别
但是归根结底
都是齐为一体
也即就是
“合一”的
“合道”的
既然
“天”、
“人”
生而同宗
固成一体
何须去做到
“天人合道”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
作为人,“无适焉,因是已”
地位无需摆正
思想才需摆正
顺应自然
顺应
与生俱来的
“天人合一”
作者介绍:
庄子,姓庄,名周
字子休(或子沐)
宋国蒙人
先祖是
宋国君主
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
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
哲学学派庄学
是继老子之后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
不应楚威王之聘
生平只做过
宋国地方的
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
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
“内圣外王”思想
对儒家影响深远
庄子洞悉易理:
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
庄子“三籁”思想与
《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代表作品:《庄子》
其中的名篇:
《逍遥游》、
《齐物论》
与老子齐名
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
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微妙难言
哲理说得
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
被称之为:
“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据传
又尝隐居南华山
故唐玄宗天宝初
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
称其著书《庄子》
为《南华真经》
物我无分,天人本一
庄子阐述的道理
既不是什么“人是万物的尺度”
也不是什么“主观唯心主义”
也不会被“马克思
的唯物主义”批判
马克思的
辩证唯物
主义思想
要比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观唯心主义
激进得多
他的实践真理观
可以称为
唯意志论
的表达
庄子的意思是:
对 “道”这个词
所指向的对象
之所以存在着
对于它的,不同解释与不同看法
这些看法,还彼此冲突、矛盾
道是什么
对”道“这个对象
进行”界定“
这个行为
这就是齐物论说的:
万物未始有封
为是而有畛
1、畛,界限:~域。~畦
(规定的范围,界限)
(原意:田间的小路)
2、万物也包含人
而”界定“行为
本身是一种
语言行为
有言乎?
无言乎?
人界定”道“,这一行为
等价于,”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以人规定
“道”这个对象
这个行为本身
把“人”
与“道”
分离并且对立
(二元对立)
人习惯于,这种“界定”行为
西方哲学,把这种行为,称为定义
定义行为,在日常生活,无所不在
这种行为
庄子看来
只会导致
一种结果:
道术为天下裂
对于 “道”,这个对象
不要试图,言说它
言说即是
肢解扭曲
妄作判断
并且引发无穷无尽的争论
并且无人可对争论的对错
进行毋庸置疑根据的评判
这是和道家的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思想相统一的思想
这不是唯物主义
能够批判的对象
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身才是
被庄子批判的对象
想要颠覆庄子
除非
唯物主义
已与神学
握手言和
然后开始
胡说八道
包括马克思的
辩证唯物主义
“齐物论”
两种读法:
一是“齐物”论
二是齐“物论”
前者以
郭象的注
作为代表
看到的是“物”
强调事物的
自然本性
注曰:
自是而非彼
美己而恶人
物莫不皆然
故是非虽异
而彼我均也
认识角度,来作言说:
众人都是,自是非彼
美化自己,恶化别人
消极角度
来作言说:
是非虽异
但是站在
不同角度
万物一也
王夫之是
齐“物论”的代表
体味的即是
以不齐为齐
《齐物论》
先以“丧我”,作为发端
来去说明,万物不齐
无非由于,“我”的偏执
只有达到,“忘我”
才能实现,万物的“齐”
接着引发
“三籁”之问
对天籁的描述
为“不齐”的人情
做了铺垫
由此逐步地导出,“是非”二字
接着进一步指出,“是非”
得以产生的根源
就是“成心”
全文论点
其后显露: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连发三喻
重发此旨
后由,罔两之问
引出,庄周梦蝶
对应开头的
“丧我”之意
二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是全篇的主旨
天者,万物之总名
郭象所注的“天”:自然万物
庄子对天
这样界定:
无为为之之为天
何谓天
何谓人
牛马四足,是谓天
落马首
穿牛鼻
是谓人
庄子认为:
无为即天
即将,天的属性
定为,自然无为
此外,庄子还将
“天”与“人”进行对比
无为之性“天”的对比之下:
所谓“人”,就是刻意为之
破坏事物,自身的天然性
庄子认为:
事物都有其
自身的属性
(自然性)
人不应该,也不能够去,破坏他们
刻意毁坏,事物的禀性,就是“人”
庄子进一步
阐述了造成
天与人差别
的原因:
天者,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独也
人之貌有与也
是以,知其天也,非人也
人与天的差别在于:
人易于被“心役”所捆
人易于迷失本性
就是“丧我”
庄子反“人”的
思想很浓厚
《庄子·马蹄篇》
反道行之,极力讥讽
世称“善治马” 的伯乐
《庄子·至乐篇》
那一只可怜的,“海鸟”
死于人的过分,“殷勤”
庄子反对人
为了自己的目的
改变动物的本性
这不禁让人想到
现在这样的社会
就是人人自危型
突然遇到,好人好事
像遇惊的,“海鸟”
现在的人会带着
这样的逆向思维
例如送人去医院
却变成肇事者的
事件也报道不少
天地与我并生:
化自然于
无为之中
顺应天命
不要刻意
去追求,“我”的欲求
而破坏,自然之道
万物:
天地一指
万物一马
从道的观点看
吕惠卿云:
天地虽大,无异一指
以其与我,并生同体
万物虽众,无异一马
以其与我,为一同类也
也就是说,万物的“多众”
抽象之后,不过亦“一指”
冯友兰:
逻辑上说:
名的外延,越大
它的内涵就越少
理论上说:
'有’这个名的外延最大
可以说是,'至大无外’
它的外延,就会越少
少至终于等于:零
它的内涵,既然等于零
它的外延,也就等于零
这也即就系是:无
大“有”即大“无”
“万物与我为一” :
让我免除
物我之别
大小之分
体验“无往而非我之妙”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即破除“我执”
顺应自然,泯除差别
而融与天地万物之间
《庄子·马蹄篇》
一个乌托邦的世界:
彼民有常性
织衣耕食
是谓同德
一而不党
命日天放
至德之世
其行填填
其视颠颠
当是时也,
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万物群生,连属其乡;
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
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
夫至德之世
同与禽兽居
族与万物并
恶乎知君子小人哉
同乎无知,其德不离;
同乎无欲,是谓朴素
朴素而民性得矣
这里头的百姓
依“天性”而生
恬淡无为
淡泊自甘
破除“我执”
没有私欲
人与鸟兽混居
与万物并体
没有君子与小人之别
民风淳朴,详和宁静
三
庄子提倡的:
破除“我执”、
顺应自然
对于今天
生活节奏过快的社会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现在的年轻人
血气方刚的年龄
处理事情
总会冲动
后悔莫及
流行说法,“有个性”
实以自我,作为中心
全然不顾,他人感受
在对金钱
或是其他,物质方面的追求
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
带者这样的目的办事
必定形成,今天这种
“利益当头”的局面
人与人的,关系恶化
学习、事业、家庭的压力
往往让我们的
心理压力巨增
庄子的
“天人合一”
让人们意识到
“我执”的危害
懂得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对于提升,心灵境界
保持淡泊、宁静的心
不必过于,在意得失
追逐着物质
迷失了本性
以平等的,身份和心态
对待他人,与自然万物
认识自己在
自然界的地位
淡定情怀
去处身于
人生之道
尝试做到:
风过无声
影不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