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笔记|《红楼梦》与扬剧

《红楼梦》与扬剧
张桂琴
扬剧也叫维扬剧,是江苏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以古老的花鼓戏和扬州香火戏为基础,并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融汇而成。扬剧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过徽剧和清曲的影响,和京剧、昆曲亦有着血缘关系。流行于江苏省扬州、镇江地区、安徽省部分地区和南京、上海一带。
二十世纪初,扬州民间香火戏、花鼓戏渐盛于扬州城乡。民国八年至十九年(1919――1920)香火戏和花鼓戏先后组班赴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演出,颇受欢迎,后来花鼓戏在音乐上大量吸收维扬清曲,改名为“维扬文戏”(俗称“小开口”)。不久,香火戏亦更名为“维扬大班”(俗称“大开口”)。民国二十年(1931),维扬文戏和维扬大班实行合流,定名为“维扬戏”,亦称“扬州新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改称为扬剧。
扬剧拥有一批有建树有影响的演员,老一辈的有王秀清、葛锦华、金运贵、高秀英、华素琴、顾玉君、石玉芳、筱奎童、周小培等,中年辈的有李开敏、汪琴、姚恭林等,青年辈的有梅花奖得主徐秀芳、李政成以及一大批扬剧新秀。
扬剧自产生以来,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扬剧艺术的传承经过了私人授徒、科班传艺、学校育人三个历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人才培养理念。扬剧艺术在其传承的过程中,以独特的方式实施着语文教育。
介绍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传承与教育的有韦人著《扬州戏考》、清李斗著《扬州画舫录》、韦明铧著《将柳腰款摆》、《江苏戏曲志·扬州卷》、《扬州市志·文化分志(戏剧篇)》、《扬剧名旦高秀英》、《戏苑琼花》和扬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等。
镇江市扬剧团的前身是1950年12月以联合扬剧团和海清扬剧团合并而成的金星扬剧团,1955年5月更名为镇江市扬剧团,演职员66人,为集体所有制(1959年9月至1962年上半年,曾改为地方国营剧团)。主要演员有金运贵、筱荣贵、陈金珠、姜凤英、崔东升、张宝祯等。金运贵、筱荣贵独具特色的唱腔为人称道,在南京、镇江、扬州等地颇有影响。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南京连续演出《红楼梦》、《梁祝》等1年多时间。
扬剧《红楼梦》的精典选段《宝玉哭灵》,由金运贵原唱。1952年,镇江市金星扬剧团在镇江、南京等地演出扬剧《红楼梦》。这次演出的琴师是王少华,主演:金运贵(贾宝玉)、筱荣贵(林黛玉)。
上个世纪90年代,扬剧《红楼梦》由汪琴艺术团演出,刘葆元、汪琴根据同名越剧移植整理改编,孙爱民饰演贾宝玉,金瓯饰演林黛玉。扬剧比较成功地将徐玉兰、王文娟的越剧《红楼梦》搬上了扬剧舞台,由优秀青年旦角演员孙爱民“反串”扮演“贾宝玉”,获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金玉良缘”唱腔音乐设计很有浓郁的扬剧特色,所用曲调是非常喜庆、高亢、质朴的《大开口》曲牌,孙爱民的演唱与表演更是令人赞赏不已。但扬剧“金玉良缘”唱腔的唱词与越剧“金玉良缘”唱腔的唱词略作了改动,把“今后乐事无限美”改成“今后乐事喜在怀”、“牛郎织女七夕会”改成了“牛郎织女会重来”。
完整唱词如下:

(白)

林妹妹

今天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

(唱)

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啊

我合不拢笑口把喜讯接

数遍了指头把佳期待

总算是东园桃树西园柳

今日移向一处载

今生得娶林妹妹

心如灯花并蕊开

往日病愁一笔勾

今后乐事喜在怀

从今后与你春日早起摘花戴

寒夜挑灯把迷猜

添香并立观书画

步月随影踏苍苔

从今后俏语娇音满室闻

如刀断水分不开

这真是银河虽阔总有渡

牛郎织女会重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