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兰沅漫谈胡琴:早年胡琴四大家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胡琴究竟是历史上什么时期流传到我国来的,这些有关历史知识的见解,由于我知识浅薄,是无从谈起的。我仅知中国原有的民族乐器,皆是单字名,如琴、瑟、笙、箫等,这都是我们原有的。大凡是以两字为名的,那么他的来源就值得研究了。特别是带有个“胡”字,恐怕都是从西域流传来的,年深日久以后,也就自然地变成了我们的民族乐器了。

京胡是京剧音乐里的灵魂。面上如果缺少了它,一出戏是无法演唱的,现在我来谈谈京剧胡琴在近时期的盛衰的历史。

据过去老先生们谈,胡琴很早是戏剧里的伴奏乐器,到了清乾隆和嘉庆年间,因为封建帝王避讳,就把京胡强制地从戏曲里废去了,改用笛子随腔件奏,为什么皇帝要如此毒恨一个小小的乐器呢?是这么个原因:“二黄”两字与“二皇”两字同音,这是其一;其次是胡琴上用的两根弦一是老弦一是子弦,甚至老弦与二弦,这些都触犯了皇上,因为当时正是乾隆老了嘉庆接了位,乾隆为太上皇,嘉庆是皇帝,除了二黄(皇)触犯外,老弦、二(儿)弦,老弦、子弦都使这两位皇上反对的,假若老弦断了就会对太上皇的乾隆不利,子弦或二(儿)弦断了就会对当朝的“天子”嘉庆不祥,因此便下了一道圣旨,勒令禁用胡琴,就这样胡琴好像被打下了冷宫,最后几乎绝迹。如我师方秉忠先生以及和他同一时期的老先生们如曹鑫泉先生等,都是不善于操琴的,其原因也就是当时无人敢于问津。

直到晚清时,有李四、樊三两位老先生,又重新复活了胡琴,才又在舞台上重新出现。这样京剧舞台上又流行了胡琴,笛子一变而为副乐器了。

随李四、樊三雨位老先生之后,相继出了很多名琴师,在我年青时,以“四大名家”著称的梅雨田先生、孙佐臣先生、陆彦庭先生、王云亭先生,当时是盛极一时,名振京都。若以公众评论,梅雨田先生是冠于四大家之首。现在我将这四位前辈胡琴名师,分别介绍于下:

梅雨田 先生

梅雨田先生是梅兰芳先生的伯父,早年为谭鑫培老先生的琴师,谭极尊重,视其如右臂。谭鑫培先生炉火纯青的唱工加上他技巧精湛的胡琴伴奏,真是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他的胡琴其所以冠于四大家之首的,是音色纯净、节奏鲜明、板眼严正、随腔垫字决不做作,运弓自如有力,能使胡琴的清脆、嘹亮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昆腔曲牌无一不精通熟烂,平时又善于研究,真是技巧高超的一位不可多得的音乐大师,现在我来引用陈彦衡先生对他的评语,来看梅雨田先生:

“雨田胡琴,刚健未尝失之粗豪,绵密不流于机巧,音节谐适,格局谨严,有时偶闻花点不必矜其立巽,自然大雅不群,随腔垫字与唱者嗓音“气口”针齐相投,妙在游行自如,浑含一气,如天丝云绵······”

由陈彦衡先生的评语来看,梅雨田先生的胡琴告诉了我们,刚软是有着标准的,比如刚不粗豪,弱不流于机巧。准确的控制板眼,在过门音乐里代花字不能流于俗套,也不能标新立异,随腔垫字要与演唱者“气口”相投,我们常会听到演员说“我唱得不舒服”,这问题除了可能是演员的缺点外,另一个就是随腔垫字的胡琴不能与“气口”相投的原因。再引一段来看梅雨田先生的博学多才和他的胡琴的技巧的深度:

“昆曲熟习不下三百余出,唢呐曲牌无一不精,胡琴的指法章法与曲牌之源流,派别之异同,莫不分门别类,考据精评,非仅以一二花点博得彩声······”

由此可见梅雨田先生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家,不仅是胡琴的技巧高超过人,还具有广博的音乐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他深研究的学习精神,令人敬佩之极了。实不愧为名家之一。

孙佐臣 先生

孙佐臣先生名光通,小名老元。幼年间学过小生,后因倒嗓,就拜师学習胡琴,跟谭鑫培、汪桂芬等操过琴。他的手指特别长,拉二黄时常用“五”(6)字、“亿”(7)字、“仩”(1)、“伬”(2)字,别人拉时必須换把位,而他能上下裕如,音又非常准确。他的琴音响亮、尺寸磁实,拉出花字干从无燥音,两手刚健功夫在梅雨田之上,单字随腔能把唱腔不显山不露水,包裹得浑圆,托腔又是非常平正大方,使演具有舒畅顺适的感觉。所惜的是其他方面知识如唢呐、昆笛等远不及梅雨田先生。

我在下面举他的一个西皮慢板的过门,是跟陈德霖老先生伴奏《彩楼配》用的。

简潔幽美的旋律多么稳健大方,昂扬的气势听了使人神往。没有一定的技巧,是很难将这过门拉好的。

陆彦庭先生

陆彦庭先生是当年有名的小生陆华云之弟,年幼时学过戏,后来又转学文场,人称其为陆五。胡琴的技巧纯练,气派雄厚,这个人有个最大的优点:不墨守成規,富有创造性。由于不断的进行翻新创造,因此他的伴奏,拖腔垫字与众不同,有独特之妙。同样他也有一个缺点,最爱拨弄弦,经常调弦,并且习惯地总是为

外弦低,不时加高,从不落弦。因此演很怕他,为什么呢?由于不时的调弦而且都是移高。有时从“正宫调”慢慢的移到了乙字调,一个演员在一场戏里从“正宫调”唱到乙字调,嗓子是难支持的,因而很伯他。

王云亭先生

王云亭先生的胡琴是著名的佐青衣的能手,无论是过门、托腔都不火气,清徹的琴音,优美动人。精通武场,因此在板眼上非常严正有规矩。笛与唢呐亦吹得不差,所惜的是他的胡琴是柔媚有余,而刚健不足,托老生唱腔因此也就减色了。

我年青时是最崇拜梅雨田先生,他的丰富的音乐知识,高深的胡琴技巧,无一不使我倾倒。其次就是孙佐臣先生与陆荣庭、王云亭先生。我的胡琴得之这四位名家的影响是大的。如胡琴的刚劲与柔媚的感情操纵,弓

法的准确有力,特别是弓法与指法两者之间的巧妙应合,指法快慢的要点,所谓慢处不厌疏,紧处不厌密,宽时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这些有关胡琴技巧与胡琴风格方面的问题,我是学之于梅雨田先生。

腕力的灵巧,伴奏托腔上的平正大方,紧慢尺寸的

操纵,按弦的份量,这些是效法于孙佐臣先生。再如陆彦庭先生的创造性,王云亭先生的托青衣的妩媚有色等。当我的胡琴技巧正处在成熟阶段的时候,有了这四位大师的熏染,使我进了一大步。其中给我影响最大的当推梅雨田先生,他的简洁美好的风格,飘逸不群的气度,在我几十年操琴生活中,是一直以梅雨田先生的胡琴风格为基础而加以吸收和发展的。

做一个琴师不但要向名家学习,还应该更扩大自己的学习面,向更多人学,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记得有一次忽然我听到一个拉开场戏的琴师拉了一个好过门,用音美极了,可惜由于他的技巧上的欠缺,因此很不为人注意,我便跟他学习了这个过门,稍为整理一下就变成我自己最喜欢的过门,舞台上演出效果也好。

选自:《徐兰沅操琴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