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真正茁壮成长的许灵均,也可以叫艾青!——《牧马人》观后感——诗歌那么多,我们为什么要必读艾青
时至今日,我好喜欢《牧马人》复活的中国🇨🇳呵呵!
从小到大,很多次知道这部电影,都没缘目睹。一个星期前和二哥聊天,说到教育百态,二哥突然激动地说起《牧马人》,说起秀芝跟许灵均分析他不会去美国,因为“带不走祁连山带不走大草原”这个桥段,他感叹自己看电影到这里时内心的震撼不亚于许灵均,把这称之为特效的教育。我当时也很受触动,并表示回家看一看。但这个计划回家就被三小只的一地鸡毛搅黄了,并成功忘了这码事。
有些相遇,是命中注定要有的。第三天,二嫂来到家里,又谈到这部电影里秀芝教育孩子怎样看待爷爷的钱这个环节,我才下定决心定下神来下载优酷付费看完它,同时深知自己又交了好运,接下来学校的阅读课堂那里将迎来新的开局——九年级的必读书目《艾青诗选》,有一个问题一直埋在我心里。有一天一个女生课后推着眼镜儿笑眯眯的来问我“老师,你读过顾城和海子的诗吗?他们的诗不好吗?为什么我们要必读艾青的诗呢?”我当时一愣,只来得及打趣逗她“咦,你是嫌艾青先生太老了么?”她也笑了,但我内心一直没搁下这个问题♥(教学相长啊,永远感谢学生娃)!
现在好了,《牧马人》让我看出了一些道道,我想我可以试着回答为什么我们要必读艾青,甚至都不是泰戈尔了:
同一种文化血脉,特殊的历史国情,当我们了解了艾青,才能更亲近他的诗歌,才能更理解这个人眼里的泪,并为东方文化里“接地气”这三个字的内涵折服;红军当年爬雪山的故事课文中描述为“小鬼们拉着马尾巴,爬啊爬啊,翻过大雪山就是胜利”,想想小学生的我当年读着这些句子看着风雪满天的插图心里莫名翻江倒海,今天,我们可以视艾青诗歌里的大堰河与鱼化石、太阳和火把这些温良的意向为红小鬼们拉的马尾巴,走过情绪的低谷,翻过心灵地带的大雪山,犹如《牧马人》中许灵均和老戏骨牛犇饰演的乡亲们一道上祁连山时难忘的磅礴,“祁连山冷啊!”“带上大帐篷!”“祁连山苦啊!”“带上青稞酒!”这些从群众内心燃烧出来的豪迈与激情,可以让我们体会怎样是真正的活着,如同艾青的诗“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电影中,我亲眼看出了跟在牧马队伍里的许灵均眼里生生熏染出的那份坚毅。
艾青的诗于我们,最好带出“大帐篷”和“青稞酒”的力量。在《我和艾青》这本书里,记载着他在反右浪潮中被击打得精神恍惚,有一天看到墙上挂着的一截电线心生了决绝的念头,在妻子看出端倪后的哀求中,诗人想到了和大堰河一样的人们,品出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坚韧,决心和大家一起奋力撑下去,活下去,堪比许灵均与他的马抱头痛哭时得到的力量,看到这些,读到这些,我头脑中和心灵里的河流慢慢殊途同归,并归于平静的愉悦,深深相信这世界万变不离其宗,真和善之美永垂不朽。
关于原生家庭、童年创伤这些心理咨询中大嚼特嚼的命题,我想,许灵均在敕勒川的辽阔里,在乡亲的关照里,在秀芝的朴实可爱里,在国家的坦诚进步里,内心的沟壑早已被冲荡填平,艾青当然也是——
“许多比我年轻的死在我前面了,我却还活着。要是在七八年前死了和死了一条狗没有什么两样。”“有时,真像穿过一条漫长、黑暗而又潮湿的隧道,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过来,现在总算过来了。”“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诗以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