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作家散文】解翠芝 / 那些年的雪天

西南作家散文

那 些 年 的 雪 天

解翠芝(云南)

立春过后,天气升了几日的温,如同夏天般温暖,人们欢欣。不料气温陡降,一场冰雪过后,有些年衰的水管,一冷一热,砸裂了。

接着继续降温,下冻雨,路面湿滑。小区里,人们大都要去几百米以外的地方提水使用。平时享惯了开了管子,就用水的福气,有些年岁的人,腿脚关节没有劲,这下真的就开始叫苦不迭了。

耳闻目睹,不光年纪大的叫苦,年轻的,在微信上也不停地嚷嚷,惊呼已经停水多少天了,再没水,就要要命似的;路上,遇到的人,怨声充满路道,俨然是谁故意把水管弄坏的情绪和表情,一丁点苦都不能吃。

我在心里呢喃,儿时农村老家,到了冬天,雪下得很大,每家每户的屋檐上,都挂满长长短短的冰棱,一排排的,看上去,晶莹剔透,很整齐、壮观,像凝固的瀑布和屏障一般。长的冰棱,起码有三尺多长。我们掰在手里,当棍棒、当玩具戏耍。玩得都不知道啥叫冷,脸手冻得通红,手拇指都不能收缩,还不想回家,也不见谁就因此感冒啥的。

上学时,我的脚上套着两双鞋子,外面是大码子的水鞋,里面穿上平时穿的母亲手工做的布鞋。踩着淹没到膝盖深的皑皑白雪,一步一跌乐呵呵去上学。有时嘴巴里嚼着冰凌,手上抓着雪团,你扔来打我,我扔去打你,处处活跃着童年欢乐的身影。一路上都是嬉闹夹杂着欢笑声。

上厕所时,连裤子上的纽扣,都冷得很难解开。课堂上,依然传出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家里没有水用,大人们就把白雪铲到大锅里,加热变成水使用。记忆中,也没有听到大人们叫苦喊烦,焦愁不休。感佩那时的人们真能吃苦,穿的少,吃的用的却是那么差,人们却不轻易就叫苦。

我能忆起的是,一年之中,整个寒冷漫长的冬季,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见到母亲在火塘边烤烤火,做做针线,有点清闲的日子过过。也只有这个时候,村中的妇女们,才会被母亲邀约来到家中,一边做针线,一边嗑瓜子、吃烧煮的土豆、豌豆、阴包谷一类自产自消的零食。她们聊着天,摆着白,不知讲到啥子有乐的事情,就都笑得歪来倒去,你靠着我,我推倒你,笑过之后,又再笑,笑声此起彼伏。

儿时就不明白,村里的妇女们何以那么可乐?我们只是跟着捡笑,凑热闹,大人们让出门自己玩,都撵不走。就想沾大人们的光,吃点零食,捡点笑。这个时候,是家中最热闹,最温暖,是我童年最幸福的时光。母亲因为高兴,也不会怎么斥责呵斥我,或是让我天寒地冻,还去干什么田野劳动。

母亲在这时候,把一年中最好的收成,做成食物,犒劳家人、邻居和亲戚朋友。我们因此得了实惠,让饥肠辘辘的胃袋得以充实,童年总是喜欢下雪天阴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母亲才有时间做美味,喂饱我们儿时时时刻刻,流着口水、馋涎欲滴的胃口。因此,就有人编出:“爹亲娘亲,不如下雪天阴”的应景顺口溜。

我当时就认为这些顺口溜,十分恰切,说出了我的心声和憧憬。现在觉得她们才是最好最真实的作家,她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在天地间,辛勤地写作,写出生活的锦绣篇章。她们是值得我们最敬重的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为只要我们张着嘴,就要吃饭、穿衣、住行,没有农人的劳作,我们寸步难行,只有死路一条。

我在心里想,如今提高了文化素质的人们,如果当上农民,或是做了基层前沿一线的劳动者,他们更是杰出的作家。可以把艰苦的劳作,创意得轻松、简单、诗意。不必一定要离乡背井,奔波来到喧闹、拥挤的城市,过这竞争压力山大,让人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抑郁失眠的日子。

固守在农村的田园里,一年四季,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辛勤劳作之余,看山看水看花,哪样都是自己的。心随山水、白云一样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唯一要努力的,就是精心耕作,尽力不让家里老的小的肚皮饿着。我是真真正正向往这样的生活。可惜已经年大力衰,怕是难以足愿了。年轻的人们,有这个愿望,并付诸实践,一定可以在农广的天地里,大有作为。何况如今党中央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将来的农民属于绿领阶层,有远远超过白领和蓝领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年轻的人们,你准备好了吗?去做一个优秀有出息的新式农民,所谓的绿领阶层,走在前头,去当排头兵吧!

作者简历:

解翠芝,女,1965年生,汉,1988年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学士,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子弟中学教师,笔耕不辍近30年,有各种体裁的文字,呈现省内外刊物和网络,得过一些文学活动奖项。文风朴实,絮叨各种家长里短,传播正能量,鞭鞑假丑恶。

(0)

相关推荐

  • 当代作家‖【行走在五月的时光里】◆李海华

    作者简介 李海华,山东临清市人.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临清市作协副秘书长,中冶纸业银河有限责任公司<银河纸业报>责任编辑,<当代新文学>副总编,作品散见于&l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哦,父亲/刘泉锋

    从2012年10月4日父亲去世,到今年这个时辰,就整整五个年头了.之所以想写这篇短文,是因为父亲并不是我的生父. 父亲来到我们家时,我的年纪很小.那时我还没上学,整天吊着鼻涕,脸上抹着灰土,领着弟弟和 ...

  • 生活随笔|魏增刚​:有人叫我“作家”(外五首)

    有人叫我"作家"         文/魏增刚 上午在做核酸检查时 一位领导喊我"作家" 我十分激动 我在作家群中是无名小卒 在社会上 犹如民警 维持社会秩序一样 ...

  • 【西散原创】柴荣君作品丨一地相思月色凉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夜半醒来,纱帘轻轻地晃动,空调的睡眠状 ...

  • 【散文】‖ 李雨生:我想要个姐姐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李雨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静海区作协理事,天津铁路文学社社长,<山西作家&g ...

  • 诗歌||张雪:陪伴母亲的这段日子(组诗)

    <陪伴母亲的这段日子>组诗 文/张雪 心疼 您 躺在洁白病床上 像受伤鸽子 微弱的呼吸 细细塑料吊管 像一根救命稻草 牵连着您的三杈神经线 我的心呀 像被一根烧红的箭 戳穿 愧欠 娘啊 我 ...

  • 散文||耙红薯的记忆

    耙红薯的记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薯是我们那一代农民的主要粮食.记忆里,老家的农民主要种植红薯和玉米,而红薯又是农民度过冬.春两季的"救命稻草",没有红薯,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

  • 孙燕丨水井

    在游子的心中,故乡总是与水井连在一起的.每次想起故乡,就会想起村前的那条小河,想起门前的那几棵老槐树,想起那口终年湿漉漉的水井. 我们常去挑水的那口水井算起来应该是水井中的新生代,年龄比我还要小上十多 ...

  • 王夫敏:在冬的拐角,我失去了你|散文

    龚清杨:葫芦局长的养猪场 文/王夫敏 [作者简介]王夫敏,枣庄市薛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会员,散文在线,中国散文网,银河阅读中文网,江山文学网等著名文学网站签约作 ...

  • 铁裕作品《在田埂的尽头听风声》(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 ...

  • 童年的萝卜灯

    元宵节印象 临近元宵节,街头店铺里.地摊上,各色各样的花灯比比皆是.不论是手工制作的传统灯笼,还是造型各异的新式花灯,都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美好的寓意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在我眼里五彩缤纷的花灯,却永远也 ...

  • 【年选征文·散文】姚小侬‖又到重阳菊飘香

    编辑:周琛琛   审核:肖龙                     总第331期 又到重阳菊飘香 文/姚小侬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