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百家)邓训晶/土陶,从岁月深处走来
土陶,从岁月深处走来
邓训晶(四川隆昌)
没有紫砂壶的典雅,没有青花瓷的惊艳,没有玉器的富贵,它很土,所以叫它土陶,我的老家石燕桥就是盛产土陶的地方。
在那风景秀丽的油房山上,有资源丰富适宜做精美陶瓷的泥巴,隆昌美术陶厂发展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群山环抱中。它不像石燕桥其他陶厂,以生产大型吨缸闻名,它以生产精巧玲珑各式各样的酒瓶著称。那天作协文友们采风,我们去参观了它。
对于这个厂我是很熟悉的,它的前身是一个县级单位,专门生产狮子老虎……工艺品。20年前我就带学生来这里参观过,那时这里生产工艺还很落后,低矮的厂房,简陋的车间,全是手工制作,采用的是落后的推板窑,把做好上釉的陶坯人工推进窑里烧制,产量不高,次品不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水平也提高了,原来的工艺品销路不畅。后来改制了,生产工艺也改进了。等我再次走近它时,它已经旧貌换新颜。我看见了高大的厂房,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的生产车间,它华丽转身,蜕变成一个绽放华彩的新型企业。年产值已经达到了近千万,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就业,让很多人走上致富路,真令人欣喜。
设计室一个年轻的师傅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刻,他的面前摆放着很多已经雕刻好的酒瓶模具。仔细看这些模具图案精彩绝伦,有龙凤呈祥,仙女散花,熊猫吃竹,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虫草瓜果……造型浑厚古朴,构图匀称饱满,刻线流畅大方,风格自然优美。雕刻的技艺很高,形象生动,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这些酒瓶以小型精巧细腻为特色,既实用,又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这位雕刻师,默默雕刻着,寒暑更替,他传承着土陶雕刻的技艺,他传承着历史赋予的责任。
走进生产车间,看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成品和半成品。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忙碌地工作,我们看完了整个工艺流程。首先制泥,土是土陶的先决条件,这里有“前山矿石后山炭,中间泥巴做窑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优良陶泥是基础。制泥就是精选泥土,配料,把泥土打磨成细粉,放入水搅拌成泥浆,然后陈腐,压滤,练泥,用机器去反复碾压。处理后的陶泥质地细腻,滋润,密度大,气孔小,可塑性强。
可以制坯了,在刻有各种图案的模具里注浆,一会儿把模具打开,一个有着花纹图案的酒瓶就成型了。放在阴凉处晾干,才可以修坯。木质转盘在旋转,师傅用脚控制速度,手拿一把飞快小巧的刻刀,眨眼之间,就把瓶口修好,一个漂亮的酒瓶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然后再干燥上釉,釉色多样,有朱砂釉、黑油,紫釉、花釉等,根据客户不同的要求上不同颜色的釉。工人把干了的坯放入釉中浸泡一下,就上好釉了,再将它们推进先进的轨道窑高温烧制。7个小时后,成品出窑了,它们让人眼前一亮,那光彩夺目的釉色,那清晰明快的图纹,那精湛的工艺,让我看见了土陶焕发出来的美丽,它美得令人爱不释手目不暇接。
后经过严格地检验,20多道工序才算完成。这些异彩纷呈,形态各异的酒瓶,带着制陶人的辛劳,带着岁月的馈赠,带着600多年的制陶历史,带着“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的荣誉,带着“非遗”的重任,雍容华贵地奔赴各地酒厂,装上玉液琼浆,奔向世界每一个需要它的地方。
我们还参观了厂里的陈列室。在那里,我们看见了那些五光十色的样品摆满了橱窗。各种形状的酒瓶,古老的,现代的,时尚的,朴实的,真是叹为观止,美不胜收。我不禁问,这就是那些不起眼的泥土烧制的吗?它们从岁月深处走来,脱胎换骨,似涅槃的凤凰,浴火重生!
邓训晶,四川隆昌人,隆昌县作协副主席。有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在《四川文学》《西南作家》《西南商报》《四川政协报》《精神文明报》《半岛都市报》《城市快报》《天津日报》《华商报》《内江日报》等发表。有400多篇散文、随笔,散见于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