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百家)左显成/花园湾与香炉山
花园湾与香炉山
左显成(四川都江堰)
说起花园湾,自然就想起张家。张家族人在这片土地生根,一这块风水宝地,造就了张家族人历史。
我们在小时候,也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花园湾的张家祠堂外,还树三四根树立石斗式桅杆,代表张家族人的学业上的成就,不是“进士”或是阔官达人,四三品管员,代表了张氏族人辉煌历史。
据考证,石斗桅杆文化,他是用花岗岩石条凿成方形、圆状石柱,柱上雕刻各种图案,分若干层竖起,貌似船上的桅樯,故名石桅杆。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石桅杆多在家族宗庙,屋前或陵墓前竖立,一般高约5至6米,最高可达10余米。底座分四角、六角和八角等样式,秀才底座凿成四角,举人为六角,进士和四品官位以上的为八角形状。现在看见很稀少了。
为建筑张家大院,在当地出现了三口堰塘。这说明张家在这块土地建筑房屋历史,泥土用来烧砖烧瓦,松木用来盖房子了。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花,各类品种都有,故名被称花园湾而得名。
堰塘内种有莲米,我们童年时,在堰塘里采集莲米杆来玩,用它来作为管子,在田埂上,一头在上田里,一端在下田边,用嘴将水吸起来,上田的水就会翻过田坎,水就会自然的流入下田里。长大了读书后才知道,这是水的吸虹现象。孩童觉得这样好玩,但是,被父母知道了,不挨打都要挨骂。因为把上田里水吸干了,下田水也满了,翻田坎了。这又要用水车车水到上田里,又费工又费时,父母不打不骂才怪了。
历史就有见证,原从铁佛场到龙结镇石板大路,就走张家祠堂外面过,经过大沟地方,在三堰塘,堰埂上有一颗千年大松树,这棵大松树要四个人牵手,才能将它围住树干。这棵大松树,在大炼钢铁时代被砍伐,被烧成木炭炼钢铁了。在没有煤油时代,用这根树子的根,用作夜光照明,因为树根全被松油沁透了成松明子了。
今年十月,我们回家,在小弟弟倡导下,我们三弟兄妹,专程到大沟,去看我们儿童时代玩耍地方。
现在,在农村的人少了,到大沟的道路上都长上了茅草和灌木,古老的大石板路也不见终影了。
但是历史留存石刻字还可在,“花园湾”,“张氏故里”,“山静水動”,“福禄寿喜”字样还在。
“花园湾”石刻字,还清晰可见。
听说,“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其中“福”被开山取石被破坏了,“禄”还埋在泥土里。我们找到了“壽”和“喜”字。
原来孩童玩耍时,这里岩石是全露出来的,经常到这里,以同伙伴和字比高矮,看谁高和矮。现在已栽竹子成为竹林。
“山静水動”的照片,没有把“山”字照下来,“動”被竹子遮盖了。
大沟下面也有种水稻的田,沟与蜂糖河交汇。离交汇处不远,过河有一个岩洞,至今还有人居住。
“张氏故里”刻字,说明了历史上,张家人在外蒙生,回到家乡,对家乡怀念,写上怀乡之情。
潺潺流水,山净水流动,代表了家乡没有多大的改变,流水代表了人的流动,但家乡是福地,益寿年年。
现且不说花园湾,再说大自然留给这片土地的香炉山,香炉山离大沟不远,相距不过一百米左右。大自然造化,它就这样巧妙,在一个小山头上,就顶着一个相似香炉钵,在哪里岿然不动。它与这里的乡民为伴。
在解放后,成立过四合村,花园湾村,最后将这两村合并“联姻”,为此就改为芦花村,由此芦花村延续到今。
地名来因,历史,地形地物,古人盛名,将人文文化连在一起,成为当地传承记忆。
我们左家沟,由于左家祖先在这里生活,人数多了,为此而得名。
芦花村是我们家乡,他给我们很多怀念,我们经常回到家乡,去找寻那丝丝的记忆。
左显成,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退休职工,现居都江堰市。为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浓浓校园情》和《花蕊夫人出生地传奇》等作品。 大型文学期刊《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