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来往不能太频繁?三个后果不堪承受,两家相处要掌握分寸

《礼记》曰: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是一种正常的礼节。对普通人如此,亲朋好友也不例外,互相往来既可以联络感情,又可以互相帮助,一旦来往减少,感情就会变淡。

但是,对一种特殊的亲戚—儿女亲家来说,来往太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儿子结婚以后,刘萍和亲家的来往多了起来。

之前亲家客气地说过,孩子们有缘在一起,我们也要多来往才好,刘萍非常赞同。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他都喜欢叫亲家来家里吃饭。自己是北方人,喜欢做面食,而亲家喜欢吃米饭和炒菜。

长期在一起吃饭,有时在饮食上胃口不合,慢慢地积累起不满的苗头。后来,小夫妻准备再买一套学区房,刘萍自告奋勇地陪同。

但看了很多楼盘,要么是年轻人不满意,要么是亲家不喜欢,买房的事就搁置下来。

过了半年,儿子说房子买下来了,是亲家看上的,这让刘萍内心极不高兴,觉得亲家没征求自己的意见,三言两语不合就吵成一团,最后亲家甩门而去。

刘萍和亲家闹成这样,主要是来往过于频繁,没有把握好交往的分寸。

那么,亲家之间来往太多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呢?

1、三观不合,难以达成共识

亲家不同于普通的亲戚,这是因为儿女结婚的缘故,让两家陌生人变成了亲戚。他们有各自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而且三观、处事方式都不相同。

  • 如果接触太多,很多问题都会暴露出来,容易产生分歧。

    一旦不能说服对方,就会从内心生出隔阂,严重的还会发生冲突。

三观不合不是小事,它会让亲家之间彼此看不习惯,哪怕在做饭、洗衣这样的小事上,也难以达成共识。这就导致矛盾越积越多,不仅在感情上造成伤害,最后还可能互不来往,留下永远的遗憾。

2、互相攀比,影响正常的关系

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家庭的背景、经济实力和人脉关系都不一样。亲家之间来往太多,对对方家庭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以后,难免会进行各种比较,并在今后的交往之中表露出来。

如果自己的综合实力不如对方,需要请亲家帮忙办事,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被对方看不起;如果自己比亲家的条件好,也可能显得高高在上,表现出莫名的优越感。

因此,亲家之间的攀比,容易导致双方心理失衡,从而影响到正常的亲情关系。而如果与亲家的来往不多,互相之间保持一些神秘感,就会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3、照顾不周,让子女们非常为难

俗话说,众口难调。亲家虽说是一门亲戚,但这种亲戚与普通的亲戚不一样。由于没有血缘关系,双方都是平等的。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就会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很难给予理解和支持,有时甚至让人下不了台。

如果经常来往,难免因为各方面的问题发生误会,比如,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上对一方照顾不周,或者不能事事给予满足,都会被人认为厚此薄彼,没有一视同仁,导致大家都不高兴。

其中,最受罪的就是子女,亲家之间的矛盾,不但让子女夹在中间难受,还会影响到子女的婚姻关系。

亲家之间相处,应该注意掌握哪些分寸呢?

1)互相尊重,不做攀比

虽说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双方不能悬殊过大,但亲家的家庭情况不是自己能够左右和选择的。因此,在平时相处的过程中,不管对方的家庭是贫穷还是富裕,大家都是平等的,相互之间都要尊重。

  • 强一些的一方不能有贬低或看不起对方之类的言行,而弱一些的一方要不卑不亢,不攀势附贵,有理有节,处之泰然。

    这样不但能获得对方由衷的尊重,也能让亲家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2)掌握尺度,保持距离

在与亲家的交往中,要掌握好尺度和界限,最好是不远不近、张驰有度。

如果亲家之间很少交往,不利于大家庭的团结和子女婚姻关系的稳定,太近的话容易发生矛盾,让大家都感到不舒服。

关心和帮助只要是真诚的,并不一定需要经常在一起,很多方式同样能表达自己的情意。比如,经常性的问候、外出给亲家带礼物、节日聚会等,同样能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

3)少管闲事,适当放手

儿女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有亲家的照顾,做父母的应该放心。同时父母要转变心态,对儿女的事只能提出建议,不能管得太多,更不能牵连到亲家身上。

发生分歧时要尊重子女的意见,大事小情可以让他们自己决定。如果事事插手,只能让子女反感,还会让亲家产生误会和怨言。

哲人说,距离产生美。虽然说抱团才能取暖,但这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特别是亲家之间。因为走得太近,会让人看到所有的缺点和不足,容易产生难以避免的矛盾。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互相关心和帮助的同时,注意掌握分寸、保持必要的距离,这是亲家之间相处的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