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冤家不聚头
武人的归宿在战场,文人的终章在政治,每个时代都有些死于政治的人,三国也不例外,杀人不用刀,只凭两片嘴,这次轮到他了,杨仪,字威公。
杨仪也是荆州人,本来是给荆州刺史当主簿,他也很机智,及时的跑去抱蜀国大腿。想加入蜀国阵营,那就近原则吧,杨仪先找到关羽,然后被关羽任命为功曹,让他作为信使去找刘备,这一去真是肉包子打狗了。
刘备这边接待了杨仪,一看是新员工正好聊一聊,来吧说说你的职业规划。当然放到三国时代聊得更多是天下事,比如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谈一谈军国大事,论一论政治得失,杨仪成功撩到了刘备,刘备非常高兴“大悦之”,潜意思就是你不用回去了。
刘备当即就给杨仪升官了,先当个七品小官压压惊,刘备进位汉中王,杨仪升任尚书,也就是国家部委的老大。以刘备的识人之能,不会无缘无故让杨仪身居高位的,原因显而易见,有才呗。
后来刘备过世,杨仪就跟着诸葛亮混,同样受到诸葛亮的重用,随着诸葛亮四处游荡。杨仪当然也展示了他的才能,诸葛亮出征都是杨仪来筹备粮草,制定下一步计划,这可是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啊!杨仪能抢了他的活,说明诸葛亮对杨仪的能力很放心。
说起杨仪不得不说魏延,这俩人就是一对活宝。魏延和杨仪互相看不顺眼,魏延拿刀吓哭杨仪,杨仪则四处说魏延坏话,诸葛亮对这俩人都很看重,一个是军方第一大将,一个是才能出众的杨仪,只能不偏不倚,那劝架的事谁来做呢?全靠费祎在中间拉架。
于是诸葛亮过世后,杨仪领着部队撤退,让魏延殿后,魏延表示“我是什么人,怎么能给杨仪断后?”。诸葛亮一死,魏延和杨仪都觉得诸葛亮老大他们老二,再加上互相看不顺眼,就各自诬陷对方叛变,不过他们太天真了,诸葛亮早就钦定了继任者,蒋琬。
杨仪确实有才,但就是嘴欠,性格狭隘没有容人之量,这一点连孙权这个外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他对费祎说“杨仪、魏延,牧竖小人”,没错杨仪就是个小人,量小非君子,那不是君子就小人呗。孙权这个评价一针见血,连杨仪的冤家魏延也没放过。
这时候孙权还显示了他的先见之明,“要是诸葛亮没了,这俩人肯定要出大乱子”,事实也的确如此,诸葛亮一死这俩人就掐上了,最终结果是杨仪人缘好点,成功干掉魏延,算是为一生之敌画上一个句号。
魏延虽然没了这日子还得继续过,杨仪觉得自己才应该是诸葛亮的继任者,没想到半路杀出个蒋琬。他这叫一个委屈呀,感觉蒋琬怎么都比不上自己,于是他这张嘴就管不住了,没事就哀声叹气,最后还找到费祎吐槽,“当初丞相死的时候,要是我率军投靠魏国,哪能落得这种境地?”。
这句话听起来像气话,但被费祎一举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位同学你想造反呀?其心可诛!杨仪分分钟就被贬为平民,都这样了杨仪还是不服气,继续发表诽谤言论,这不是逼着朝廷来收拾他,不过官兵还没到杨仪就自杀了。
蜀汉的八大政治犯这次凑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