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记》中的三国美人你了解多少?
玉壶红泪相偎,还似当年夜来。恰逢一个特别的日子,就来聊一些特别的东西,开篇的诗句就涉及了一个典故“红泪”,源自薛灵芸。来看看《拾遗记》中的佳人们。
写在前面,严格来说《拾遗记》只是属于志怪小说范畴,所以对于书中提到的内容稍稍了解即可,能与史料相互印证的才可信,不能的就当历史人物的八卦来看就好。顺便,刚刚梳理了一遍三国时期的异常天候、异常现象,近期会写一些相关的内容。
薛灵芸,如《拾遗记》所言,在曹丕下令选纳良家子女时,薛灵芸因为自身的绝世容颜被选中。既然收到要入宫的消息,薛灵芸明白她要与父母作别了,此去经年不知何时能再见了。为此薛灵芸哭得很伤心,还用玉唾壶承载自己的眼泪,因为壶身是红色的,等到了京师一看,壶中的泪水已凝如血色。这是“红泪”典故的由来,也在词人墨客的笔下频频出现,用来指代女子的眼泪。
曹丕用了10辆奢华的文车迎接薛灵芸,在薛灵芸途径的道路上都点着膏烛,车轮带起的尘土遮蔽了星月,被时人称作“尘宵”,还有专门筑成的“烛台”,用来提示距离,每里都有一个。
曹丕远观薛灵芸前来的情形时赞叹不已,并给她改了个名字“薛夜来”。此外,薛灵芸十分擅长针线活,不用烛火也能裁衣,与“夜来”之名也挺搭的,不是她做的衣物曹丕都不愿意穿,而薛灵芸也被称作“针神”。
曹丕还宠幸有三人:莫琼树、陈尚衣、段巧笑,看这名字格式大概入宫后都有变更。没有点才艺在曹丕身边都拿不出手,莫琼树擅长发型设计,她创造的“蝉鬓”深得曹丕喜爱,为此薛灵芸等人还故意在她头发上抹了香油,招来蝇虫让她出丑。陈尚衣,《古今注》中称她为“田尚衣”,她能歌善舞。段巧笑,巧笑倩兮呐,因为擅长化妆还发明了一种脂粉。
轮到孙权这边,赵夫人,《拾遗记》中称她是“丞相达之妹”,想来想去吴国也没有名中带“达”字的丞相,倒是有位擅长术算的赵达。而赵夫人不仅擅长绘画,还被时人称作“三绝”,机绝﹑针绝﹑丝绝,因为她在织绣方面造诣极深。顺便,提到吴国的“三绝”,有没有想起一位沈郎?沈友,凭借其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也是一时俊彦。
潘夫人,江东绝色,有“神女”之称。如果要与历史人物配套的话,应为孙亮之母潘淑。能最终被孙权立为皇后,潘淑的手腕也不容小觑。潘淑与孙权一起钓鱼时,就借龙阳君为鱼哭泣的典故试探孙权,钓到大鱼而抛弃小鱼,如同喜新厌旧一般。时人都认为潘夫人的见识颇高,但无论是《拾遗记》还是《三国志》,她都没能落得什么好下场,要么流放,要么被宫人缢杀。
仅供了解,不怎么属实。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