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人群怎么吃、怎么养,这里全都有!

小编导读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养生观念的普及,现代人已十分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理,但是有些人会走入一些误区,比如“吃肉上火”这种观点就有很多人认同,但是《黄帝内经》中对肉类有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认识,说明肉类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绝不能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各类脾虚人群,治疗的常用方药和调护的注意事项。
01
脾肾气虚

【症状】面色萎黄,或面色黑滞,人体消瘦,腰酸背痛,下身发冷,四肢倦怠,少气懒言,动则气喘,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阳痿早泄,精少不育,脉迟缓,舌淡苔白。

【治则】健脾益气,补肾温阳。

【方药】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0g、姜半夏10g、陈皮6g、炙甘草6g、生姜3g、大枣30g;合肾气丸(《金匮要略》):桂心10g、附子10g、熟地黄30g、萸肉10g、山药15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

若面黄肌瘦,少气乏力,加黄芪30g、当归15g;食少纳呆,加谷芽10g、麦芽10g、鸡内金10g;食后腹胀,加广木香10g、豆蔻6g;大便溏薄,加车前子10g(包煎)、诃子炭15g;腰酸背痛,下身发冷,四肢倦怠,加怀牛膝15g、龟板15g、鹿角片10g;五更泄泻,加补骨脂12g、肉豆蔻10g;阳痿早泄,加锁阳10g、巴戟天12g、龙骨30g;精少不育,加枸杞子30g、海马5g(研吞);肾不纳气,动则气喘,加紫石英60g、沉香6g(冲服)。

【护养】①脾肾气虚者,命门火衰,胃中虚寒,胃中得热得食则安,因此不能忍饥挨饿,要少食多餐,服用温、易消化的食物,生、冷、硬、坚之物要少吃或不吃。如宜食用玉米、小米、狗肉、羊肉、猪肚、牛肚、胡椒粉、糯米,以及动物的蹄筋、生殖器等。

②保持胃脘部和脐部、腰部的温暖,以使脾胃健运,肾气得充。尤其是老年人、素体脾肾虚寒者,胃脘部和腰部的保暖比服药显得更重要,一般可佩戴护腹、护腰的保健用品,市上有售,或自制亦可。

③针灸命门、关元、气海、丹田等穴,能起到温肾益气的作用。按摩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并施艾条温灸,促使气血流通,可达到温中和胃,补肾健脾的作用。一般每天晚上1 次,每次15 ~ 30 分钟。在温灸时注意不要灼伤皮肤。

02
脾虚胃寒

【症状】面色苍白,脘腹胀痛,绵绵不止,喜热喜按,喜食热饮,泛吐清涎,食入不化,朝食暮吐,腹泻清冷或便秘,四肢不温,疲倦乏力,脉沉迟,舌淡苔白薄。

【治则】健脾益气,温中散寒。

【方药】丁萸理中汤(《医宗金鉴》):党参30g、白术15g、炙甘草6g、大枣30g、丁香6g、吴茱萸3g、干姜6g。

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疲倦乏力者,加黄芪30g、当归15g、茯苓12g;脘腹胀痛,绵绵不止,喜热喜按,泛吐清涎,喜热饮者,加白及10g、高良姜6g、香附15g、延胡索10g;食入不化,朝食暮吐者,加姜半夏10g、豆蔻6g、刘寄奴10g;腹泻清冷,或便秘者,加肉豆蔻10g、补骨脂10g、五味子6g。
本方重在温阳散寒,所见之症候群亦是以脾胃虚寒为主症,故丁香、吴茱萸为主药,理中汤也以温中散寒为主功,补气健脾为次功;所以在辨证时要突出“寒”字,但不是实寒证,而是虚寒证。

【护养】脾虚胃寒,在临床上多见于中医辨证的虚寒性胃痛,西医常诊断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这些胃痛在用药上很有讲究,不能一味用温中散寒之品,因温中散寒之药大多数为辛辣刺激性药物,如干姜、高良姜、吴茱萸、胡椒粉、辣椒等,易引起岀血,所以要掌握好剂量,不能用量过大,或配伍能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白及、蒲公英、赤石脂、海螵蛸等。

②五谷杂粮中,有许多可供脾胃虚寒者护胃暖胃,常用的有玉米、糯米、马铃薯、粟米、山药,其中玉米最适宜,现介绍玉米的食用。a)食用鲜玉米:鲜玉米的品种很多,如甜玉米、紫玉米、黑玉米、糯玉米等,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有很好的健胃暖胃作用,因此很适合脾虚胃寒者食用。b)常食玉米糊:玉米磨粉后,用玉米粉加水、加热、搅拌、煮熟成糊状食用。同时,可加调味品,如盐、糖、蜂蜜,以增强其温中和胃的作用。c)制作玉米饼:将玉米磨粉,玉米粉制成浆,然后烤制成极薄的玉米饼,有健脾燥湿,温中和胃的功效。

③注重冬、夏季节脾胃的防护。冬季气候寒冷,食物往往是冷的,外界的物品也是冷的,寒冷对胃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吃的食物一定要是热的,或至少要高于人体的正常温度;胃部要保暖,穿保暖内衣,或佩戴护胃、护腹的保暖用品。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故人需要降温防暑,要吃冷饮,去避暑,或贪凉饮冷,造成脾胃受寒,脾胃虚寒者雪上加霜。夏天降温避暑要注意一个“度”,适当的降温饮冷是需要的,若本身脾胃虚寒者,千万不要贪图一时之凉快而损伤脾胃。

各位读者请注意,如需照方抓药,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另,本公号只推书,不卖玉米,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