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告别,凝固在西南宋代——大足石刻释迦涅槃圣迹图

大足宝顶石刻瑰宝:释迦涅槃圣迹图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内,是唐末宋初时期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的宗教摩崖石刻,其中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有名。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中国古代著名洞窟齐名。大足石刻艺术水准极高、题材丰富多变,从世俗到宗教,反映了中国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的日常社会生活,是中国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

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四周2.5公里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

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等。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释迦涅槃圣迹图是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卧佛身前,躬身肃立着声闻、菩萨、帝释和护法等群像十四尊,仅露上身。他们即是闻佛'涅盘'先后来到佛身旁的弟子。由左至右是:1、迦叶,已毁。2、赵智凤,卷发,拱手,高1.54米。3、柳本尊,首戴方巾,捧八方钵,高1.64米。4、阿难,抱六合瓶。5、舍利子,捧钵。6、须菩提,持净瓶。7.富楼那,持莲花。8、目键连,捧果盘。9、迦旗延,捧经书。10、阿那律,捧如意珠。11、耶输陀罗,拱手。12、摩利拘利,拱手。13、优婆罗,捧盘托钵。14、罗侯罗,持如意。这些弟子像与佛经记载略异。一是佛“涅盘”时守候在旁、以及“涅盘”后先后来到佛身旁的弟子中在佛经里绝未记载有柳本尊、赵智凤两位四川密宗人士。这些弟子表情悲哀,依依难舍。


释迦涅槃


释迦牟尼涅槃造像组,是大足石刻中最壮观的一组造像群像,在大佛湾内占据了最显赫的位置。主尊释迦牟尼横卧于佛湾东岩,长达31米,为半身像。工匠多采用圆刀雕刻,造像各部分线条浑厚柔和,释迦牟尼涅槃呈现慈悲安祥之态。

涅槃变相历来具有较为严格的造像仪轨。经书记载,佛主是在两棵娑椤树之间,“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手支颐而卧”。此处的卧佛身位与佛经基本吻合。

在圣迹图中,由于释迦摩尼的双脚隐于岩壁,右肩藏于地下,我们只可以看到释迦摩尼完整的上半身。

释迦牟尼螺发


释迦牟尼安祥如入眠。其弟子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释迦胸前设有供坛、祭品和香炉。 

卧佛前面是供桌,上面香烟袅袅。放着供品。

卧佛前面有曲折的“九曲”。据说释迦在涅槃之际,众弟子依依不舍。释迦用手一挥,划出一条大河把他和弟子们隔开。

云端上众人,一说释迦牟尼亲属,但从造型姿态看,应是侍从。

在“卧佛”身前,躬身肃立着声闻、菩萨、帝释和护法等群像十四尊,亦仅露上身。他们即是闻佛'涅槃'先后来到佛身旁的弟子。由左至右是:迦叶(已毁)、赵智凤、柳本尊、阿难、舍利子、须菩提、富楼那、目键连、迦旃延、阿那律、耶输陀罗、摩利拘利、优婆罗、罗侯罗,共14位弟子。这些弟子像与佛经记载略异。一是佛“涅槃”时守候在旁、以及“涅槃”后先后来到佛身旁的弟子中在佛经里绝未记载有柳本尊、赵智凤两位四川密宗人士,就是在其它地方的“涅般”图中也没有他们二人的形像。


赵智凤


赵智凤,法名智宗,南宋昌州(就是大足人)人。 5岁时在家乡古佛岩落发为僧,16岁时拜柳本尊为师,因学密宗法,3年后学成。回大足宝顶建圣寿本尊殿,传瑜伽密宗教,自称第六代密宗祖师。从南宋淳熙六年开始,在地方官绅支持下,以毕生精力募集资金,延工开凿了“大宝楼阁”(大足小佛湾造像)、“广大宝楼阁”(大足大佛湾造像)以及方圆5里内的摩岩造像上万躯。

赵智凤(左)与师傅柳本尊

赵智凤,卷发,拱手,高1.54米


柳本尊


柳本尊,生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五代时自创四川地区金刚界瑜伽部密宗(近代学界简称“川密”或“柳教”),建道场于弥蒙镇,布道行化于成都四周,屡显神异,信众甚多,后获“唐瑜伽部主总持王”称号。其教传至南宋,有出生于大足的赵智凤秉承其教并发扬光大,建造了当时倾动朝野,现代名播中外的“大足石刻”中的宝顶山摩崖造像。

柳本尊(左)与身后阿难等。

柳本尊(左)与阿难

赵智凤老师柳本尊


阿难


阿难,又称阿难陀,王舍城人,佛陀堂弟,释迦侍者。佛陀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称多闻第一。他在佛陀死后证阿罗汉果,曾经参与第一次集结。据说他继承摩诃迦叶之后,成为僧团的领导者。

阿难,抱六合瓶,高1.74米

阿难


罗侯罗


罗侯罗是释迦牟尼佛唯一儿子,是释迦牟尼“四大声闻”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罗侯罗诵经勤奋,二十岁成道,严守戒规,精进修道,终证阿罗汉果,以“密行第一”著称。

罗侯罗,持如意,高2.17米


摩利拘利


摩利拘利,拱手,高1.51米


舍利弗


又称舍利子,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闍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于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舍利子,捧钵,高1.93米


 须菩提


须菩提,又译为须浮提、须扶提,意为善现、善吉、空生,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子。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解空第一”称号。

须菩提,持净瓶,高1.94米


富楼那


富楼那为迦毗罗婆苏人,容貌端正,自幼聪明,能解韦陀等诸论,长而厌俗,欲求解脱,遂于释迦牟尼出城之夜,与朋友三十人同时于波梨婆遮迦法中出家,入雪山,苦行精进,终得四禅五通。佛最初成道时,于鹿野苑转法轮,富楼那乃至佛所在处,求出家受具足戒,后证得阿罗汉果。以其长于辩才,善于分别义理,后专事演法教化,因闻其说法而解脱得度者,多达九万九千人,故被誉为“说法第一”。

富楼那,持莲花,高1.97米


迦旃延


迦旃延,又译为迦多衍那,迦底耶夜那,迦氎延,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议第一”为人所尊崇。生于西印度阿盘提国,为国王师婆罗门之子,奉国王之命邀请释迦牟尼至其国说法。见到释迦牟尼之后,决心出家,证阿罗汉果之后回国传布佛法,使佛教传播到西印度地区。

迦旃延,捧经书,高2、02米(右)


阿那律


阿那律,意译为无灭、如意、无障、无贪、不争有无。迦毗罗卫城之释氏,佛之从弟。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天眼第一”之称。阿尼律本人却个盲人。出家之初,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连续七天不眠,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门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见十方地域,达到能见世界如见核桃的境界。


阿那律,捧如意珠,高1.84米


优婆离


优婆离出身于古印度的低下层,是奴隶杂工,原是佛陀做太子时的宫中理发师,后和萨迦的王子一起跟随佛陀出家。因持律精严,从来不犯一点错,佛陀命他持长僧团的戒律被称为“持律第一”。 优婆离堪称戒律权威。佛灭后第一结集由优婆离诵出三藏中的律藏。

优婆离,捧盘托钵,高1.96米


耶输陀罗


耶输陀罗又作耶惟檀。意译作持誉、持称、华色。又称罗侯罗母。中印度迦毗罗城释种执杖之女,释迦之正妃,罗侯罗之生母。一说为婆私吒族释种大臣摩诃那摩之女,或谓系天臂城善觉王之女,提婆之妹。相好端严,姝妙第一,具诸德貌。释尊成道五年后,与释尊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等五百名释迦族女,跟随佛陀出家剃染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后证阿罗汉果。


耶输陀罗,拱手,高1.85米


目犍连


目犍连也称“大目犍连”、又译作目犍莲,没特伽罗。简称为“目连”、“目莲”。婆罗门姓,本名拘律陀佛陀,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神通第一”称号。目犍连宏扬佛法遭到外道的嫉妒,在一次弘法经行中,死于裸形外道(亦有说为执杖梵志)的暗杀。他是佛教史上第一个为了传播佛法流血殉教的人。

目犍连(左),捧果盘,高2.01米


 帝释天


帝释亦称“ 帝释天 ”。佛教护法神之一,天龙八部之一的天众之首领,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善见城 。常与天龙八部之一的阿修罗部众发生战争。梵文音译名为“释迦提桓”其根源自雅利安人最崇拜的雷雨之神——因陀罗 。

帝释天(左)





声明:有关大足石刻造形人物阐述命名分析内容,取自公共资讯,不代表乐艺会观点。


本内容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版权所有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0)

相关推荐

  • 造像之美(12)

    十二.天落石 知道大足石刻很早,十多年前就去过,一度以为这就是四川石窟的全部.之后在国家地理上看到安岳石窟,才知道川南的田野间还有如此星罗棋布的造像分布.如今方明白,川北广元更是中唐之后石窟鼎盛之地, ...

  • 【人物栏目】| 释迦牟尼的妻子:耶输陀罗

    名言:"一切罪中,杀生第一,偷盗第二,淫欲第三,淫欲者,恩爱相缠,千万生中不得解脱.何以故?生死根本,淫为种子,是故菩萨,欲出处死,先断爱渴." 介绍: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一位 ...

  • 佛系-菩萨实际是个学位?

    本周是"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展"系列的第六期. 之前的几期我们通过多件犍陀罗佛像集中为你介绍了佛陀释迦牟尼的故事.他是一位真人,曾经是古代印度一小国的王子,后来通过艰苦修行悟 ...

  • 有悟则感|恭喜自己喜提谜底

    青海有一座白马寺. 白马寺是汉语俗称,这座小寺院的藏文名称叫玛什藏,此外还有金刚崖寺.觉华寺等汉语俗称不一而足.关于俗称白马寺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比如说是仓央嘉措的前世前往内陆途经此地,前来寺内朝拜, ...

  • 造像之美(16)

    十六.大足(一) 我曾来过大足,看过北山和宝顶山,那是十多年前的事,对石窟石刻所知不多,看个热闹.这次有老师带领,感受完全不同,发现许多细节,石窟值得一品再品. 北山石窟是大足地方开窟造像之始,始作俑 ...

  • 大足石刻之--牧牛图

    "牧牛图"是一组具有山野情趣.刀法豪放的禅宗造像.禅宗是印度佛学与中国玄学杂交的产物,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于中唐以后逐渐兴起,到了宋代已成一枝独秀的局面. 禅宗的教育重在启 ...

  • 宋代 佚名《松山行旅图》

    此图写深山之间,松杉连云,幽谷之中,泉流奔泻,羊肠小道之上,行人匆匆赶路,沟壑对岸,孤村隐隐于竹林深处,其后重峦如龙腾虎跃,愈高愈险,上方巨岩骨突,直上云天,幅式不大而气象雄深.画法巨然,山石用长披麻 ...

  • 宋代道教古籍经典——圣济总录之符禁门,上篇

    <圣济总录>是北宋时期宋徽宗下令编撰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圣济"二字就有皇帝亲恭,皇恩浩荡的意思.其中195~197卷专门收录了用于驱魔治病的各种符法与符咒,被称为符禁 ...

  • 宋代道教古籍经典——圣济总录之符禁门,中篇

    宋代道教古籍经典,<圣济总录之符禁门>,中.

  • 宋代古画《雪山行骑图》

    古画讲究的是一个意境,好的作品能让现在的欣赏者感觉到一种快意.古人是如何处理作品的内容性与意境感的,不仅仅只是作品的故事层面着手,其实从绘画的感受与笔墨的运用也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一张900多年 ...

  • 宋代 李唐 湖山静居图 (中堂)

    作者简介: 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 ...

  • 宋代 赵令穰 青旷山怡图 (中堂)

    作者简介: 赵令穰(生卒年不详),字大年,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画家.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官至光州防御使﹑崇信军观察留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荣国公" ...

  • 宋代 李成 暮山雪霄图 (中堂)

    作者简介: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号营丘,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五代宋初画家,与董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苏州刺史李鼎的孙子.为山水画大家,被誉为中国山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