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六)》解说词录记

​《中国大运河(六)》解说词录记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京杭大运河山东济宁段)对于中国大运河沿岸的城市来说,(京杭大运河浙江杭州段)这条人工大河,就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哺育了这座城市,(京杭大运河天津段)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京杭大运河江苏苏州段)也许连它的缔造者都没有想到,在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京杭大运河江苏常州段)运河孕育出了二十多座风采卓然的伟大城市。在周围城镇村落的拱卫下,一条一千八百公里长的巨型城市带,在运河岸边质拔地而起,它的影响力甚至延续到一千年后。全世界最快的高速铁路,追寻着运河城市的脚步疾驰向前,(京杭大运河江苏无锡段)大运河滋养了城市,城市与运河如影随形。

第六集    城市脐带

燕山山脉南麓,中国大运河最北端,(北京)作为皇家都城,北京已经存在八百多年,四十来岁的任正贤,是一名三轮车夫,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在烟袋斜街,到后海一带的热闹街区,他很愿意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分享他的老北京故事,“这个水啊,实际上就是京杭运河当年积水潭那港,就是京杭运河南北,它这是最北端。当年这是什么呢,(北京 什刹海)是一个码头,所有南方物资都在这个地方,往北京周边地区去集散的,这么一个地方”。什刹海旁边这条古老的街巷,(北京 鼓楼)向东延伸到钟鼓楼。

(北京 银锭桥)向西到银锭桥,七百多年前,这里人来船往,商家林立,正是元大都积水潭码头最繁盛的地方。“哎,这就进入老北京胡同了,这就是四合院的门,门脸,门脸。门墩圆的是武官呀,方的是文人呀,印章样式的文官呀,它都有表示,都是那种胡同文化的积淀”。踩着三轮车游什刹海,串胡同,看风景,任正贤的这条观光线路,总能让外来的游客过足京城瘾。蒙古人围绕水井建立了街巷,而今天人们熟知的“胡同”,正是蒙古语水井的发音。

(北京 元大都遗址公园)公元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决定,将这座运河最北端的城市,定为庞大元帝国的都城。当时的北京,还是经济并不发达的苦寒之地,蒙古人定都北京的信心,来自于那条正在筹划中的京杭大运河。二十年后,京杭运河贯通,(北京 京密引水渠)北京成了漕运新的目的地。作为中国最后三个封建帝国的都城,这座运河最北端的城市,在波谲云诡的历史风云中,屹立了八百年。当蒙古人在隋唐运河的最北端,昭告一个新王朝诞生的时候,一条全新的大运河即将开挖。

而千里之外,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还在梦想着有朝一日,重新把隋唐运河纳入自己的版图,他们以临安为都城,(浙江 杭州)依托短短的江南运河和浙东运河,开创了一个经济极度繁荣的时代。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就像许多杭州人一样,(画家 吴理人)杭州画家吴理人,对运河的感情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把运河作为自己表现的题材。这条至今生机勃勃的运河,总能给他的创作带来一些灵感。“我经常给他们讲,杭州如果没有运河,南宋可能就不会在这里建都,杭州就是一个小城市,(京杭大运河浙江杭州段)可能是个小县城”,早在唐代,地处大运河南端起点的杭州,就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浙江杭州 拱宸桥 京杭运河南端起点)但是,它真正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却是二百多年后的南宋。

公元1127年,(河南 开封)北宋都城汴京被金朝铁骑攻破,这座依托运河而繁华了一百六十七年的都城,宣告沦陷。早在建都之初,宋朝的统治者们就已经意识到,汴京无山川之险可守的危险境地,然而便利的运河漕运,却在定都的过程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北宋灭亡后,宋朝王室一路仓皇南逃,直到十一年后的1138年,他们才在运河南端的杭州安定了下来,把这里作为都城,建立了南宋。(浙江杭州 南宋御街)十万移民注入的活力,让这座中国最南方的古都,迅速繁华了起来,杭州很快就有了天堂的美誉。(京杭大运河浙江杭州段)在这之后的一个半世纪内,南宋王朝依托江南运河,和浙东运河的便利交通,开启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大运河开通后,从隋唐的洛阳,到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再到元、明、清的北京,历经沧海桑田,王朝更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再也没有离开过运河,都城依运河而建,固定成为一种新的政治格局。(北京 故宫)这座占地四十万平方米的巨大宫殿,也许最能让今天的人们,直观感受到至高无上的皇权。“故宫的城墙,或者地上铺的一部分砖,全部都是来自山东临清烧的青砖,室内咱们说金砖墁地,前三大殿内铺的叫金砖了,是来自太湖底的淤泥烧出来的。木料的话,明朝刚刚开始修建的时候,用的是南方的楠木,比如说来自云南呀,广州,贵州那一边”。穷尽天下奢华,一直是帝王们执着的欲念,而运河让欲念,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通过这条人工的水道,全国各地的建材、工匠,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不仅巍峨的故宫,甚至整座北京城,都被称为“运河上漂来的城市”。

今天,漫步在故宫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他们脚下的广场,是一个厚达十五层的青砖堆砌层,据说,这是为了防止有人通过地洞进入紫禁城。整个皇宫青砖数量高达一亿块,而整个北京城的用砖量,更是难以计数。这些青砖全部来自同一个地方,四百公里外的山东临清。(山东临清 景氏砖窑)古老的砖窑已经燃烧了六百多年,七十五岁的景永祥老人,世代经营着这座位于运河岸边的景氏砖窑,砖窑传到他手里已经是第四代了。明清两代,临清是皇家钦定的贡砖烧造基地,最鼎盛时,砖窑数量达到上万座,绵延运河两岸三十公里。(景永祥 临清贡砖非遗传承人)“说起咱临清的砖来,很有名声,从明清两代左右繁荣,从记载上论证,临清的贡砖漂起了北京城。用的是大运河两岸的淤积土,临清的记载称为五花土,刨开以后红白蓝,跟个花似的。所以说,用这个淤积的好土,才能做出临清的好的贡砖”。

(京杭大运河山东临清段)从临清段运往京城的除了贡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物资,那就是粮食。临清有一句俗语,“先有临清仓,后有临清城”。临清,原来只是鲁西平原一个小小的村庄,因为会通河的开通,这里成了重要的漕粮转运中心,与淮安、济宁、德州、天津,并称为运河上著名的五大粮仓。公元1450年,出于漕运安全的考虑,明朝政府开始在临清仓所在的高地,筑造了一座城池,周长九里,全部用青砖筑成,称为砖城。后来,人们开始在更靠近运河的地方,以鳌头矶为中心,筑屋造房,建造起了新的城区,并不断向四周扩大。仅仅过了九十二年后,明朝政府就不得不在砖城的外围,又修建了一座完全围绕运河而建的,周长二十多里的土城。临清就这样迅速地从一个荒僻的村庄,发展成了北方运河上的著名城市。

(山东 临清)明清时期,临清是华北最大的棉布、绸缎和粮食等商品集散和贸易中心。临清往北到天津,是全长五百公里的南运河,古城沧州正好位于南运河的中间。

(河北沧州 旧城遗址)借助高空摄影,我们拍下了这些绵延七公里长的土墙,土墙框起的五平方公里范围,就是沧州的旧城,这里曾经有一座繁华的城市,在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中被毁。在这之后,南运河接通了沧州,成为城市新的萌生之地。眼前这条冰封的运河,曾经热闹非凡,几十万沧州武师以镖师的身份,在河边的码头间来回奔波,他们见证了沧州从码头演变成都市的沧海桑田。(京杭大运河河北沧州段)因为地势平缓,南运河在沧州境内,蜿蜒曲折地行走了二百五十三公里,沧州因此成了京杭运河流程最长的城市。对于靠人力和风力的船舶来说,要想穿越南运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天前行的路程只有五六十公里,于是,弯弯曲曲的南运河两岸,出现了十几座大大小小的码头。越来越多的漕粮和货物,开始在码头休整、流转,保护货物安全的镖行兴起了,码头也越来越热闹,开始孕育城市生长的种子。

(京杭大运河河北沧州段)在今天的沧州地图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青县开始,沧州、泊头、南皮、东光到吴桥,几乎每隔五六十公里,就会出现一座城市,均匀地散布在运河两岸,形成了一条呈轴线分布的带状城市群。(河北 沧州)当年的运河码头,在船舶停靠的岁月里,演变成了一座座城市。对于很多人来说,运河不过是一条河流,而对于北方的这些运河城市,却是一个时代。当运河不再通航,曾经的辉煌也被时间冲刷得只剩下了回忆,“咱们说临清,唱临清,风雨沧桑话繁荣,想当年,运河通航商船过,(京杭大运河山东临清段)咱们临清迎来了多少财富和文明”。

纵观运河城市的历史,没有哪座城市的格局变化是与运河无关的,从常州城的演变,(江苏常州 青果巷)我们看到了它同运河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潘再生自称是青果巷的山寨街长,十年前北漂回到家乡,他便住进了这条古老的街巷。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才发现,这条有些残破的古巷,竟然是常州古城的市中心。(江苏常州 南市河)紧挨着青果巷的,这条窄窄的水道名叫南市河,水面平静,不通任何船只。很难想象,这条不起眼的小水沟,承载的却是这座城市萌发时的历史。“这就是常州的第一代古运河,当年苏东坡到常州来,都从这个运河古道里面走的。现在我们看窄窄的,为什么它这么窄呢?以前它是漕运,运送这个贡品,应该很繁华的,因为它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改道了” 。

常州的历史,是在运河与城市的交合中,(京杭大运河江苏常州段)不断衍生的,历史上,常州曾经发生过三次大的运河改道。元代至正元年,京杭大运河贯通仅仅四十八年后,常州便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运河改道,一条全新的运河城南渠,在春秋古代运河的南面开凿了出来。这条又被称为西兴河的新运河,与古运河形成两股水流,并行东进。直到一百八十年后,西兴河拓宽,古运河才停止通航。然而,仅仅过了六十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西兴河两岸已经显得过于拥挤,于是在它的南面,又开浚了一条新的运河,这就是常州人熟知的明运河。随着运河改道南移,常州城区一再由北向东南扩展,在城市肢体的飞速延伸中,一个大大的“纺锤形”的城市格局形成了。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常州开始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运河改道,一条二十六公里长,九十米宽的新运河,绕过城区在城南的荒郊外流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楼盘,被吸引到新运河边。常州的城市框架,被一下子拉大了二十公里。

(京杭大运河江苏无锡段)逐水而居,随运河形成居民、集市、城市,继而形成运河文化,运河民俗,一部水上文明史就此打开。(江苏无锡 黄埠墩)这座只有二百二十平方米的河中小岛,叫“黄埠墩”,这里是运河进入无锡城区的初始点,运河流过黄埠墩后,便一分为二,一股水流绕过无锡城外,另一股则直穿城区,一直到南门外的清名桥,形成一段6公里长的直河,将菱形的城区均匀地一分为二,因为形似弓弦,直河又被称为弦河,护城河便被称为弓河。人们再从弓河里,引出九条较大的水浜贯穿城区,形似弓上的九支箭,无锡城因此形成了“一弓九箭”的独特格局。五十多条的水道,二百多座桥梁,五十多个渡口,无锡就仿佛建在了水上,人家依水而建,街道依水分布,无锡成了名副其实的江南水城。(京杭大运河江苏无锡段)而运河就是城里最繁忙的运输水道,也是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江苏无锡 中山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河被填,几经改建,变成了今天无锡最繁华的中山路,而曾经熟悉的九箭河和其他河流,也在城市填河筑路的运动中,逐渐消失。一千年来,大运河润泽下的城市,肢体生长,血脉喷张,城市固有的规模与格局,被一次次打破,(京杭大运河江苏无锡段)也最终开始改变城市的职能。

从北京往南流淌了一千多公里后,大运河在扬州汇入长江,扬州也就成了运河在江北的最后一站。

(运河 长江交汇处)两千五百年前,试图北上争霸的吴王夫差,开挖了邗沟,(江苏 扬州)为了保卫邗沟,一座防卫性的城市,被筑于蜀冈之上,这便是最早的扬州城。

(唐代扬州城模型)“唐代扬州非常地富庶,也是吸引了很多西亚人,来扬州做生意赚钱,留下了许多关于他们的文化。(扬州博物馆)我们这边可以了解到的,就是唐代扬州与西亚的交流,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件,(唐代灰陶骆驼俑)是灰陶的骆驼俑,骆驼也是丝绸之路上面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唐代长沙窑背水壶)旁边还有一件长沙窑炼制的背水壶,但是仔细看可以发现,壶身却写着阿拉伯文”。

唐代的扬州,是全国的漕运和盐运中心,也是国际交流的舞台,七十多个国家的使节,借道扬州沿运河北上长安、洛阳,(唐代灰陶文吏俑)那时的扬州城里,长期居住着五千多名阿拉伯商人,经营各种贸易,他们和波斯商人,一起从遥远的国度,带来了珠宝、香料、药材,又从扬州运回瓷器、铜镜。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写道,八世纪时,扬州是中国的一颗明珠。

扬州的富庶与壮美,首先要归功于,(江苏扬州 瓜洲古渡)它处于长江与大运河的接合部的优越地理位置。长江是中国中部众水所归的一条大江,而大运河则是将全世界的物产,(京杭大运河江苏扬州段)运往北方各大城市的一条运河。而东西方化在扬州的交融碰撞,开始萌发一种全新的商业文明。

唐朝之前的中国,坊、市分立的制度,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白天,人们只能在四面包围起的市场内,进行有限的贸易,夜晚,严格的宵禁,让城市变得毫无生气。大运河开通半个多世纪后,唐朝开元年间,坊市制度率先在扬州出现了松动,扬州城里的商人们,开始在更便捷的运河沿岸,进行商品交易,越来越多的店铺,突破市的格局在河岸边开门营业,坊市的格局被打破了,一街一河式的城市商业区形成了。随后,宵禁被打破,灯火辉煌的夜市出现了,扬州的夜晚从此呈现出了一派迷人的色彩。唐朝中后期,扬州终于崛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以商业闻名的超级大都市,迥异于严肃的政治都市,成了富足和繁华的代名词。

在唐王朝统治的七至九世纪,这里是全亚洲最大的国际商贸港。

(江苏扬州东关街)今天的东关街,因为旅游而被人熟知,但大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的是,一千多年前,这里正是唐朝扬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老街尽头的东关渡口,(江苏扬州 东关古渡)曾经是南来北往的商客、货品,舍舟登陆的地方。以这里为起点,他们迫不及待地加入到了扬州繁华的商业浪潮中。

(江苏扬州 御码头)因为王朝更替带来的战乱,曾经让扬州几度萧条,但每一次运河都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生的力量。

(江苏扬州 白塔)以至于在后来每一个朝代的(江苏扬州 瘦西湖)商业重镇排行榜上,扬州没有一次缺席,(江苏扬州 大明寺塔)。

(陕西 西安)在大运河开通前,(河南 开封)中国的中心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中原地区,大运河开通后,这种格局开始发生改变,随着运河漕运和商贸的日益兴盛,唐代扬州,两宋杭州,明清苏州先后崛起,一起把中国的经济重心,拉到了湿润的南方。(京杭大运河浙江杭州段)(山东 聊城)近半个世纪以来,被国内外许多学者,一致认同的一个推论是,(山东 临清)九至十三世纪,(山东 济宁)是中华帝国史上的“城市革命期”,一千八公里的运河沿岸,(山东 台儿庄)一大批工商业城市纷纷崛起,(江苏 淮安)明清时期,在运河水道最繁忙的江南,(江苏 无锡)城市以群体的形式生长了起来(江苏 苏州)。

沿运河一路南下,在太湖平原的密集水网中,坐落着一座被人们赞誉为(江苏苏州 阊门)天堂般的城市——苏州。(江苏苏州 盘门)(江苏苏州 平江河)(平江路船夫 刘师傅)“这个是内城河,解放以前有五十公里,现在还有三十五公里,这些河都是连通的,通卫城河,卫城河通京杭大运河,以前出门出路就是靠这个船。那么通了京杭大运河,什么河都通了,无锡,常州,这个京杭大运河可以通到北京城”。

(京杭大运河江苏苏州段)七百的前,马可﹒波罗来到苏州,城市纵横交错的水道,像极了他的家乡威尼斯,而让这位见多识广的意大利旅行家惊叹不已的是,这座城市的富庶和繁华。他在那本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写道:“苏州城方圆三十二公里,附近有十六个富庶的大城市和城镇,属于苏州管辖的范围,商业和手工艺十分繁荣兴盛。”马可﹒波罗说的不错,大运河贯通了蜘蛛网般的江南水系,如同今天的高速公路,迅速拉近了苏州府与周边集镇的空间距离,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形成了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水网连接郊区“卫星城镇”的城市群。运河钞关浒墅关,水陆码头枫桥,手工艺之乡木渎,香山帮匠人聚集的胥口,绸都盛泽,(江苏苏州 周庄)这些被飘带一般的运河水道串连起来的市镇,遥相呼应,(江苏苏州 山塘街)纳入了以苏州大都市为中心的市镇群。

在江南,因为运河而繁荣起来的城市,不只苏州。(江苏苏州 同里)因为京杭运河带来了一个更广阔的全国市场,(江苏苏州 锦溪)产品可以行销到更远的地方,在长途贸易的刺激下,(京杭大运河江苏苏州段)江南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明清时期,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六府的城镇数量,从宋代的七十一个,猛增到了四百七十九个,几乎遍地开花。市镇内商贾云集,人口急剧增加。当时,全国最大的三十三个商业城市中,江南地区占了十四个,超过三分之一,仅苏州一府七县,每年上缴国库的赋税,就达到了全国的十分之一。几百年后的今天,江南运河流经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京杭大运河江苏无锡段)这里也成为全球第六大都市带。繁忙的江南运河上,能源与建材,已经取代了丝绸、布匹,成了新的最大宗的货物。(京杭大运河江苏无锡段)因为城市的不断扩张,驾船驶过这里的人们,已经很难分清乡村和城镇的区别。

从遥远太空拍下的夜景图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被运河水道串连起来的江南城市群,放射出了中国最璀璨的亮光。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河岸上,重新审视这条流淌千年的人工河流,(京杭大运河江苏高邮段)人们会发现,它的面貌每一年都在发生不可思议的巨大变化。一座又一座运河城市,迅速实现了从沉寂到崛起,从闭塞到开放,从贫乏到繁荣的历史变革。中国大运河穿越时间隧道,将沿岸的城市群,带入新世纪的风景。

一百年前,中国最早的津浦铁路,追寻着运河城市的脚步一路南下;一百年后,全世界最快的高速铁路,同样没能跳出这条路线。弹指间,千帆过境,运河城市群的影响,链接时空,傲视古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