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什么?这篇文章也许能给你答案

为什么我的意识在这里,而你的在哪里?为什么每个人都被分为主观和客观?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如何接收外界的信息?为什么有些东西是有意识的,而另一些明显不是?老鼠有知觉吗?一个小昆虫有知觉吗?细菌呢?

这些问题都是“身心问题”的各个方面,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心灵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可以说,人类从出现到至今,一直在思考意识的本质,其实这种思考本身就是意识的体现,但是意识是怎么出现的,这个谜题即使放在现在仍然扑朔迷离。

虽然,目前有多达十几种解释意识产生的理论,但是都不能非常令人满意。

今天,我们将从混沌和秩序入手,一起来讨论意识的产生问题。

热力学第二定律

众所周知,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影响非常深远的基础定律。

那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呢?简单点说,就是说有个克劳修斯的人认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个说法揭示了热量传递的不可逆性;另一个叫开尔文的说法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个说法揭示了热功交换的不可逆性。

举个栗子,你在开水杯子里加一块冰,很快杯子里水温就会凉下来,但是这个过程却无法逆转,你不可能让你这杯温水还原成一杯热水喝一块冰。这个过程就是系统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的过程,“熵”就是系统有序度的一个度量,而这杯水温度的中和过程也是熵增的过程。

似乎到处都存在熵增现象,碎了的杯子无法复原,泼出去的水无法自动回到盆里,宇宙持续膨胀并更加无序等等。

热力学定律似乎指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大自然会无情地从有序的低熵状态向更无序的高熵状态退化。

秩序

但是,在热力学熵增的无序中,往往到处蕴藏着秩序。这种秩序遍及自然界的各个尺度,小到原子核,大到宇宙。

当上万亿个电子在超导体中前进的时候,它们步调一致,似乎遵循着某种秩序,从而使电流在零电阻的状态下流过。

当我们每晚来到马来西亚的潮汐河流旁,我们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萤火虫聚集在红树林中,同步闪烁着,它们似乎遵循着某种秩序。这种秩序还表现在夏日上万只蟋蟀的齐声鸣叫、大海里鱼群的灵活的分散组合等等。

在宇宙尺度上,同样存在着这种现象,月亮的自转与它绕地球的公转完全同步,因此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亮的一面。

当然,最神奇的莫过于人类的意识,建立在原子层面的物质,最终产生了超脱于物质的精神世界,这本身就是秩序的最高体现。

同步和共振

显然,秩序存在于宇宙的各个层面,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些秩序存在着一个共同点——运动和振动。

所有的物质似乎都在运动,即使看起来似乎静止的物体也是这样,只是它们振动的频率较低罢了。

当不同的振动物体聚集在一起时就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它们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频率开始振动。这种自发的“同步”,有时会以一种看似神秘的方式出现,这被描述为自发的自组织现象。

超导体如此,激光的产生如此,萤火虫如此,鱼群如此,月球如此,宇宙亦如此!

直到几年前,关于同步的研究还是一个单独分离出来的分支,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工程师和社会学家分别在各自的领域耕耘,通过看似独立的方法进行探索。渐渐地,同步科学开始整合从各学科中得到的见解,这一新科学的核心是对“耦合振子”展开研究。

电子、萤火虫或行星,都是振子的集合。所谓振子,是指自动循环的实体以或长或短的规律性时间间隔一次次重复自己的行为,例如电子的振动、萤火虫的闪光或行星的公转。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振子,如果某些物理或化学过程使得它们相互影响,那么则称之为“耦合振子”。萤火虫用光交流,行星通过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心脏细胞来回传递电流,正如这些例子所暗示的,大自然在利用各种可能的渠道,使得它的振子相互交流。交流的结果经常是同步,所有振子开始整齐划一地运动。

也就是,秩序似乎可以通过同步和共振的方法从混乱中涌现出来。

人类意识起源于同步

人类的几种脑电波图谱

有趣的是,神经科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步现象。大规模的神经元放电在人类大脑中以可测量的频率发生,所以哺乳动物的意识被认为很可能与各种神经同步有关。

德国神经生理学家帕斯卡尔·弗里斯已经探索了大脑中各种电模式同步的方式,以产生不同类型的人类意识。

弗里斯关注的是伽玛波,贝塔波和西塔波。这些标记指的是由放置在颅骨外部的电极测量的脑电振荡的速度。当一组神经元使用电化学脉冲相互交流时,就会产生这些振荡。这是这些信号的速度和电压被平均时,就产生了可以以每秒为周期进行测量的脑电图波。

伽玛波与大规模的协调活动有关,如知觉、冥想或集中意识;贝塔波则与高强度大脑活动或兴奋有关;西塔波则与放松或白日做梦有关。据弗里斯说,这三种波的共同作用产生或至少促进了人类各种意识的产生。但是目前脑电波和意识之间的确切关系仍有很大争议。

泛灵论

在弗里斯和许多人的工作基础上,科学家不仅解释了人类和哺乳动物的意识,而且似乎可以将意识推广到更广泛的方面,这就是泛灵论——即所有物质都有与之相关的意识,即泛灵论认为我们周围的实体的行为,从电子到原子到分子,从细菌到老鼠,蝙蝠,老鼠等等,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可以被看作是有意识的。

泛灵论认为意识并没有在进化的某个阶段出现。相反,它总是与物质相联系,反之亦然——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但是,与我们宇宙中各种各样的物质有关的绝大多数大脑都是极其初级的。例如,一个电子或一个原子,只享有少量的意识。但根据这种思维方式,随着物质变得更加相互联系和丰富,思维也变得更加丰富,反之亦然。

生物有机体可以通过各种生物物理途径快速交换信息,包括电和电化学途径。非生物结构只能通过热/热通道内部交换信息,所以相比之下,这一过程要慢得多,信息量也要少得多。所以相比和人类同样大小的巨石和沙堆来说,生物体可以利用它们更快的信息交流渠道来产生更大范围的意识。

所以,从某种层面来说,巨石和沙堆仅仅是“聚合体”,仅仅是在原子或分子层面上高度初级意识实体的集合。这与生物生命形式中这些微意识实体的组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宏观意识实体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种结合过程是生物生命的标志。

泛灵论认为,当一个特定的共享共振扩展到越来越多的成分时,由这种共振和组合而产生的新意识实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例如,人类大脑中实现伽玛同步的共享共振,其包含的神经元和神经元连接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了贝塔和西塔同步的共享共振。

群体智慧

也就是说,低级意识实体的共享共振可以创造更高级的意识实体,共振波的速度是决定每一时刻每一意识实体大小的限制因素。

那么更大的生物间的共享共振会不会产生更高层级的群体智慧呢?

就像萤火虫一样,它们的小光会同步闪烁。研究人员认为,它们的生物发光共振是由内部的生物振荡器产生的,这种振荡器会自动使每只萤火虫与其相邻的萤火虫同步。

这群萤火虫是否拥有更高层次的群体意识?可能不会,因为他们共享共振的途径仍然非常低级,所以我们不用借助任何智力或意识就能解释这种现象。但在具有正确信息路径和处理能力的生物结构中,这些自我组织的倾向应该能够产生更大规模的意识实体。

比如人类,如果人类的意识能够通过某种方法达到更高层次的共享共振(比如,未来人类将意识全部上传到网络空间),那么小编相信必然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群体智慧。

关注《未来科技社》,一起眺望未来!

-----青云计划获奖文章----

这个世界似乎是被精心调校过的……

人类再这样败地球这个家,当真是作死的节奏呀!

人类的感觉有没有可能被伪造?

宇宙到底有多不真实!一文让你怀疑人生

我们能否判断宇宙是否在旋转?

人类未来的7种进化方向,颠覆你的想象!

我们怎么知道银河系是一个螺旋星系?

这视频能刷新你三观,太阳系运行的最真实还原

旅行到宇宙的边缘到底要多久?

基因修改不算什么,基因编程已经到来!

光给了我们感知宇宙的力量,但也蒙蔽了宇宙的真相!

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