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岫怎么了?她的书法越来越俗,新作更辣眼睛
当代碑派书法算是被玩坏了,不仅丑书盛行,最终还发展成为乱书、吼书,江湖小丑式的表演让人瞠目结舌。按说帖派书法应该好一些,毕竟帖派一直与高雅联系在一起,高级阶段会出书卷气,这更是文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就是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幸的是帖派书法也惨不忍睹。女书家林岫就是当代的帖派名家,她的字就越来越俗,新作更辣眼。
按说无论从名气还是文化底蕴上,都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她的简介,林岫,字苹中、如意,书室名紫竹斋。原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古典文学教授、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现任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兰亭书会顾问、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京派书法研究会会长,《中华诗词》编委,《中华辞赋》顾问、评委等。
看简介妥妥的文人,这样的学养底子就是写不出书卷气来,最起码应该不俗。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在展出的一幅新作就让人大跌眼镜。作品的内容是“激浊扬清推诚圆好梦,持衡秉鉴立德绘新图”,先不说文字内容耐不耐推敲,这字写得实在是不敢恭维。首先从形式上看的确是创新了,用红色的字书写的确比较有新意。问题是用红色写字非常罕见,罕见的原因是是红色太抢眼,往往让人忽略了文字本身,完全被这鲜艳的颜色抢了风头。
在古代只有皇帝的朱批用红色,一方面显示皇家的权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醒目、警告,再有就是老师批改作业。平时红色的字多见于防火、危险场合的警示语。如果用红色写字,会无端造成人的心理紧张,这是由色彩心理学决定的。林先生用红色写这几个字,显然是考虑到了这个内容是红色的内容,但是书法创作可不是这么简单理解和运用的。如果是这样,红船岂不是要画一艘船了。这样以来本来严肃大气的内容,机械表现倒显得有些俗气了。
再看这字就更俗了,帖派书法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但是学帖不得法也最容易俗。历史上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尤其是清代帖派由于俗不可耐,直接催生了碑派书法。其实这都是偏离正轨的原因。首先,学习书法要精于笔法,如果笔法不过关,就容易像林教授这样,把字写得肉肉的,没有骨力。帖派是柔中寓刚,碑派是刚中有柔,这才是正流。帖派书法一旦无骨必俗。
再一个点画形态,真正取法古人的字,点画是讲形态的,每一种点画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面貌。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就说:“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说的就是不同点画应该具有的形态。
卫夫人《笔阵图》语
也就是说一个字的笔画应该是各有各的外观特征,你再看林教授的字,基本就是两个笔画:点和横。所有笔画都写得与点横类似,只不过位置、方向不同罢了。如果是篆书,这个无话可说,问题这是行书,虽然不能像楷书那样严格,但你也不能完全抹杀了笔画的不同。这样以来是有自己的个性,可惜一点儿都不美。如此缺少变化的字,实在不应该出自一个名家之手。俗,也来源于点画的无法。
作为一位成名书家,在这样重大的场合,实在不应该拿这样一幅作品出来展示。当然了,在这些展示的名家作品中,她还不是最差的,还有一些更是无法入眼。人们不禁要问,当代书坛这是怎么了?创新搞了这么多年,越创越拉稀。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