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谈艺】陈湘波:以工笔画精神讲好深圳故事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陈湘波相信,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一直是陈湘波坚持的理念。他一直强调要做大“朋友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携手,推动深圳美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以工笔画精神讲好深圳故事
陈湘波《荷塘小憩》 64.5×64.5cm 2019年
从湘江之畔来到岭南大地,陈湘波怀抱着对艺术的赤子之心,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1991年,陈湘波回到广州美院攻读研究生,成为关山月先生女婿陈章绩教授的弟子。
毕业后,陈湘波本想留在已生活多年的广州,而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厉有为请求关山月推荐人才,参与筹建关山月美术馆,关山月想到了陈湘波。当关老问陈湘波是否愿意去深圳的时候,陈湘波经过考虑最后还是决定来到深圳,开启另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与深圳结下深厚的缘分。
1995年10月,陈湘波与导师陈章绩和师母关怡在深圳东湖宾馆合影
陈湘波还记得刚到深圳的情形。他回忆说,当时的深圳就像一个建设中的大工地。坐车过了上海宾馆,放眼望去都是正在开发的土地。正在筹建的关山月美术馆在一片临时安置区。从1994年的“三通一平”,到1995年元月的奠基,到1997年香港回归前的开馆。“福田中心区还是一片荒地。经过20多年发展,福田已经是高楼林立,繁花似锦。”陈湘波感叹道,“作为时代见证者,我是看着深圳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看着深圳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越来越好。”
陈湘波《春天的故事》 59×66cm 2003年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在这里,“深圳精神”时刻鼓舞着陈湘波,让他义无反顾投身深圳美术事业的建设中。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1997年关山月美术馆正式开馆,在中国的美术馆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关山月美术馆的开馆推动广东乃至全国美术馆的建设,这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陈湘波也为自己能在此尽力而感到荣幸。
1997年6月25日,深圳市民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赶来参加关山月美术馆落成暨关山月捐赠作品展开幕仪式。
从最初参与关山月美术馆的建立,到促进关山月美术馆的创新和转型,馆长陈湘波不仅亲自见证关山月美术馆如何从一棵幼苗发展成参天大树,与此同时也见证了深圳美术事业一路发展壮大。他身兼艺术家和美术馆管理者、行业的促进者等多重身份,十几年来如一日,积极推动深圳艺术事业的发展。
陈湘波介绍说,关山月美术馆刚刚建成的时候,每天的人流量只有几十人到百余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周末馆内的日人流量能达至七八千人。从2005年到现在,关山月美术馆不仅定期开展美术馆培训、公益性的讲座活动,还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艺术进社区、艺术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与服务方式,使美术馆成为公众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陈湘波《荷·秋籁 》63×63cm 1998年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改革创新是立市之本。20多年来,关山月美术馆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20年前,关山月美术馆领风气之先,在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方面,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今天,关山月美术馆依然在求新求变,勇立潮头。
谈及关山月美术馆近年来的创新之举,陈湘波说:“自建馆以来,关馆一直发挥创新和拓荒牛精神:一方面要坚持优秀文化的传承,例如持续对关老的作品进行研究整理,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研究整理,以及对我们中国设计做梳理,它们是中国特色传统文化重要的方面。”
陈湘波《独闻幽竹声》 44.5×68cm 2016年
四十年弹指一瞬间。在陈湘波看来,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美术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到目前为止,深圳美术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链。陈湘波具体阐述说,以深圳美术家协会、深圳画院等机构为主要载体的美术创作和研究机构纷纷建立,发展壮大并加速深圳美术人才队伍的建立。在这些艺术机构的组织下,深圳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产生强有力影响力的美术名家和艺术作品。
文化的发展在于交流与互鉴。陈湘波认为,以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等专业美术馆群为深圳的美术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海天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以及《中国版画年鉴》、《中国版画》等美术刊物,为深圳的美术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发表和出版的平台。不同层次的艺术高校也为深圳的美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陈湘波《工业时代·网·四》 69.5×69.5cm 2015年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陈湘波特别强调大芬村在推动深圳美术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说:“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和艺术中介机构为这里的美术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系统,如作品装裱、展览布置、物流运输以及艺术品交易等环节甚至比部分一线城市更加完备。”
以前,很多人提起深圳总说是“文化沙漠”。近年来,这种说法渐渐少了。在陈湘波看来,这也是历史使然。“创新、先锋、奋斗、时尚……这些是深圳显著的城市文化特质,也是深圳四十年来能高速发展的基础所在。”在艺术领域,深圳的成就有目共睹。除了不断增加的美术馆,私人美术馆也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头。在他看来,这些私人美术馆都有各自的学术定位和确定的选择方向,不存在资源竞争的现象,相反,我们共同构成深圳美术生态的亮丽风景。
陈湘波《爱莲说》 89×50cm 2019年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陈湘波相信,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一直是陈湘波坚持的理念。他一直强调要做大“朋友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携手,推动深圳美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为深圳最早建立的民营艺术馆,鹏宝轩艺术馆积极参与深圳文化建设,他们全心身投入的热情和精神也得到了陈湘波的“点赞”。他在撰文中如此写道:“在杜国龙、林俊玉夫妇十多年的精心经营下,伴随着深圳特区,特别是伴随着南山区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十多年来为深圳文化和美术事业发展做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陈湘波《湘水叠浪》68×68cm 2012年
作为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家,陈湘波忙于诸多公务之余,总是用手中的画笔勤耕不辍,所画的题材从工笔花鸟到写意花鸟,从自然诗意到都市水墨,可谓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因为他相信“此心安处是吾乡”,所有人生拼搏和追求都需要家作为坚强的后盾。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从事工笔画创作的陈湘波,在绘画时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艺术理念。他认为,在深圳美术的建设中,也要发扬绘制工笔画的精神,让深圳美术行稳致远,开创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