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丸,起阴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
罗大伦系列讲座二:养阴清肺丸,起阴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
前些天,有友人问我,说他这些天便秘,有二十来天了,我就告诉他,用麻仁润肠丸,他服后,说:怎么吃就泻一次,不吃就恢复原状?我突然想到:秋燥伤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此时润肠不如润肺,于是开养阴清肺丸,一次服二丸,三小时后,便通。继以养血滋润之品善后。
按:秋天的时候天气变冷,人的津液收敛,所以会燥,而外界气候也变得干燥。中医认为:秋天对应肺,燥邪容易伤肺,燥分温燥和凉燥,温燥会用一些滋润的药物调理。此时便秘,可用下病上治的办法,养阴润肺,肺气得降之后,大便自通。前面这个患者当时告诉我近日口咽干燥,所以给了我线索。
养阴清肺丸
成 份:地黄、玄参、麦冬、白芍、川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
方解:本方由8味药组成,由增液汤加味而来。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灼于肺所致的一系列病证。治宜养阴清肺,利咽止咳。方以增液汤之地黄、玄参、麦冬为主药,以滋阴润燥。其中生地、玄参又可凉血,玄参还可解毒利咽。白芍敛阴泄热,丹皮凉血消肿,川贝母清肺润燥化痰,共为本方辅药。少佐薄荷散邪利咽,甘草和药解毒。诸药配伍,清滋并施,金水相生,共奏养阴清肺、清利咽喉之功。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
记得很多年前,我有一个兄弟,大清早的来敲门找我,一见到我,就说:“我完了。”后来一问,原来是第一次与女友同房,紧张得很,结果自己的男人“那事儿”不行,完全不能进行,惭愧不已,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无用了。
这样的事情,后来见过很多次,而且年龄大了,这样的事儿出现得就越来越多。现在我有个感觉,就是阳痿这个疾病,对男性的心理打击比较大,似乎自己雄壮的气概顿失,从此是个“废物”。所以,我觉得此病是对男人的最重大打击之一。
“不行”的原因在哪里?
我们慢慢聊,篇幅有限,只能简单地讲讲,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原因:
01 精神压力
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很多阳事不举,是被自己的情绪搞的。比如,对异性感觉特别神秘,这是中国年轻的男性的一个主要问题,性教育不够,与异性接触不多,一直认为异性特别神秘,这样精神压力极大地开始自己的性爱之旅。中医认为,肝经的循行绕阴器,肝主宗筋,情绪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极大,结果,压力之下,阳事不举,我认为这是年轻男性的阳痿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人肾气很足,就是精神压抑了生理功能,所以出了问题。
除了压力,还有两情并不相悦,比如女性不配合,冷嘲热讽,要知道,情绪的确太微妙,稍微一干扰,结果男性就出现问题了。
此类情绪引起的问题,多如牛毛,比如有的刚刚要同房,结果朋友意外地闯了进来,受惊之下,从此不行,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有的甚至是放个鞭炮,就后果严重了。
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的干预,非常重要,解除心理压力,放松心态,是首先要做的。其次,中医会用疏肝理气,或者疏肝泻火的方式调理。
02 肾气不足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年龄越大,这样的问题越多。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并不相同,中医的肾,包括了生殖的内容。而肾虚,则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肾精虚,在阳痿的问题上,阴虚者不多,一般认为阴虚之人,容易勃起,性欲会亢奋。而肾精不足,与肾阳不足,则会问题多多。
我推荐一个经验方
我的观点是,肾精化生阴阳,阳化气,阴成形,肾精是生命的本源。所以,在调补肾阳的时候,必须要照顾肾精。
这种肾精亏虚之人,舌红,舌苔薄,膝盖凉,腰膝酸软,牙齿坏得早,头发脱落和白的早,眼睛花的早,总是口干,眼睛干,容易突然上火,比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眼睛发红等等。当身体向肾阳亏虚发展的时候,会出现怕冷,手脚冰凉,夜尿多等问题。其中,阳痿早泄,就是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我推荐一个经验方,是明代陈士铎的起阴汤加减:熟地三十克、山萸肉十五克、茯苓九克、菟丝子九克、枸杞子九克、仙灵脾九克,巴戟天九克、仙茅九克、炒杜仲九克、远志三克、五味子三克、肉桂三克。三副,熬水饮用。
明朝的张景岳说过这样的名言:“善补阳者,须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源泉不竭;善补阴者,须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生化无穷”,此方里面体现的就是这个思路。
拨云见日的苓桂术甘汤
我现在发现很多人体内的水湿都重,昨天有几位朋友约我见面,我帮助他们诊断了一下,发现大多体内湿气很重,大家都很奇怪,说为什么湿气这么重呢?我说:这是我们的生活习惯决定的啊。大家都不运动了,都开车,开空调,喝冷饮,当然会导致体内水湿严重了。
那么,水湿重会出现哪些问题呢?有什么表现呢?我们怎么调理呢?
医圣张仲景为我们早就做出了回答。
下面,我们讲述一个症候,这个症候就是水湿严重导致的,我管这种情况叫:“乌云蔽日”。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图像:雾气越来越重,最后居然遮蔽了太阳,导致天空一片阴暗。
这个图像大家可以记住,然后对照我们身体。
我们身体中的太阳就是心脏,如果水湿严重,遮蔽了太阳,那就是水湿之气影响了心脏的运行。在中医里面,心脏为阳中之太阳,居于胸中,震慑下焦之水寒,如果心脏的阳气受伤,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心阳被伤到,比如使用了不恰当的药物伤害了心阳,也有可能是水寒之气太盛,遮蔽了心阳,不管原因如何,总之是我们身体中的太阳,被乌云给遮住了!
那么,此时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很多人会有眩晕的感觉,您想啊,本来人体的上部应该都是清阳之气,所以头脑才会清醒的,此时水寒之气上升,这是阴中之浊气啊,所以这叫清浊逆乱,本来人体应该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现在浊气都上逆了,那头还能不晕?很多人干脆被西医给带上了“眩晕症”的帽子,我曾经遇到过很多人,就是眩晕,一站起来就不分东南西北,天旋地转,不明原因,什么核磁共振都做遍了,就是找不到原因,自己负担很重,总是觉得脑血管出了问题,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看,原因是很简单的,就是水湿把心阳给蒙蔽了。
人家张仲景描述得好,他说这个情况是:“起则头眩”,就是一起来,头就晕,就这么简单的四个字,把这个情况给概况了。
然后,人家张仲景还概括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这种逆满,有的时候是脾胃的感觉,感觉上腹部气机痞满,但是,各位要注意了,还有很多的时候是心脏附近的感觉,感觉心脏附近满闷,不舒服,比如心悸等,很多人其实就是心脏出现问题了,西医一检查,是心脏病了,可是就是不知道怎么患的,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患者,怎么治疗都不好,尤其是很多老年人,老年人本来心阳就弱了,火力不足了,此时如果水湿上泛,蒙蔽心阳,则心脏就出现种种问题,可是大家都用活血化瘀、扩张血管一个办法来解决,那效果是一定不佳的。
这里面说的“气上冲胸”,是一种心中憋闷的感觉,有严重的人,是会觉得有股气,从腹中升气,直冲胸中,更多的人是觉得胸中憋闷。
此时,因为水湿太盛,气机不降,所以会出现一些肺经的问题,比如咳嗽、气喘、夜不能卧等情况,一般老人出现这种情况的比例较多。
此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是心肺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是我觉得西医对此研究并不够,如果能够借鉴中医的思路,是会有很多人能够重获健康的。
这么讲估计大家都没有概念,我还是用例子来说吧。
有位阿姨,自己叙述心脏不好,记得那是一个冬天,对我说已经做过很多检查了,总之是经常去医院打吊瓶,一般的活血化瘀的丹参、红花等静脉点滴都打遍了,有时好转一点,有时完全无效,总之是整天被笼罩在心脏病的阴影中,觉得随时可能都有危险,自觉心中憋闷,乱跳,时时头晕,躺下以后憋闷更厉害,呼吸甚至觉得变粗,西医检查资料很多,西医也认为问题多多。
老年人其实身体各个器官老化是正常的,估计检验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一旦给戴上个心脏病的帽子,就会开始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认为自己的心脏已经完全坏了。
还有一男士,是长期肺弱,是以前患过肺结核,经西医治愈,但是现在肺一直没有强健起来,总是动辄咳嗽,痰多,痰色清稀,有时都不能平卧,这样的患者其实很多,都是肺病以后,调理不当,结果导致肺气虚弱,长期体弱。
这两位都有什么临床指征呢?
那位阿姨,我一看舌头,就是一个胖大舌,舌体很大,同时边上有齿痕,这是水湿重,气虚的表现,同时,舌头上都是唾液,透明的,满是唾液,这,就是水湿重的舌像。
那位先生的舌苔厚了一些,但是,也是舌头上满是唾液,水滑欲滴,和那位阿姨一样。
还有一些指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伤寒大师刘渡舟先生总结的,是面上有水斑,刘渡舟老先生认为:“水为阴邪,上凌于心。心之华在面,心阳不振,荣卫凝涩,则面必见黧黑,名曰'水色’,其甚者,或在额、颊、鼻柱、唇周等处,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曰'水斑’”。
这种水斑,我后来仔细体会过,我当时在医院拍摄了很多患者的舌图,回来后就分析,后来我发现,那些水湿重的舌图,这个患者的脸上确实会有很多水斑,这让我大吃一惊,后来还差点写一篇论文,因为忙,就放下了。
而且,这种水斑,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人脸上会有很多,估计这和阳气的逐渐不足有关。
总之,我认为舌像是判断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方面,如果再配合面诊,则效果更好。
那么,怎么治疗呢?
张仲景告诉我们,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边把水湿给去掉,他老人家选用的药物就是茯苓,同时要振奋阳气,他老人家选用的是桂枝。
水湿去掉了以后,空闲出来的阵地,谁来占领呢?当然要派我们自己的部队来镇守了,于是,白术被张仲景老人家给用上了。
同时,配合大家行动的,就是一味药,炙甘草,有镇守中焦的作用。
这个方子,一共就是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就是叫苓桂术甘汤,是中医里面的一个了不起的方子,古时用药,简单而又直接,阵法分明,令人惊叹。
我用的也是这个方子,基本没有加味,那位阿姨的心脏,在服用几副药以后,憋闷感消失,不再觉得呼吸费力,自己说一下松快了很多,于是开始加入一点养心的药物调理。
那位先生,也是这样方子,六副以后,自己感觉咳喘减轻,大为好转,自己感觉局面完全改变了过来,后来换了方子调理,改为滋补,慢慢也恢复了很多,前些日子联系,虽然现在身体仍然有点弱,但是和以前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就是经方的魅力,对证以后,效果来的非常的快。
刘渡舟教授评价苓桂术甘汤:“药仅四味,配伍精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
这个苓桂术甘汤,就是张仲景的“拨云见日法”,当水湿遮蔽住心阳的时候,会导致心、肺、脾胃等系统都出现问题,张仲景用这个拨云见日的思路,就把湿气化去,使得太阳重新出现,阳光明媚,则身体自然恢复常态。
水湿泛滥,还有很多证型,除了遮蔽心阳,还有在下焦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我后面会一个个给大家讲解的。
大家明白了这些道理,如果遇到有类似的症状,可以去咨询医生,让医生帮助分析一下,然后看看是否可以用类似的方剂。
补血虚食疗的方——阿胶山楂汁,配方是:阿胶九克、生黄芪三克、当归三克、山楂六克。
这个方子的用法是:后三味先熬水,大约熬十五分钟即可,然后把药渣除去,把阿胶捣碎,放入这个药汁中,烊化。
这是每日的服用量,用的时候可以放入一点白糖来调整味道
这个小方子,量不大,一般以半个月为一个阶段,对于养血确实非常有效。身体基本正常了,以后就服用一些阿胶口服液等保健品
橘梗元参汤,主治打喷嚏,流请鼻涕(切记切记,是流清鼻涕哦),配方:桔梗、元参、杏仁、橘皮、茯苓、生姜各9克,甘草6克、法半夏6g(注意,这是成人的量,如果是十来岁的孩子,桔梗、元参、杏仁、橘皮、茯苓、生姜各6克,甘草6克法半夏6g,再小再减半)。
用法:熬水,两大碗水熬到一大碗,早晚两次喝完。也可以把剩下的药渣再熬一次加温水泡脚。
罗博士感冒后鼻炎漱口方:辛夷,白芷,荆芥,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各6g。加水一杯,泡20分钟,大火开锅后关小一点火煮5分钟即可,漱口,可以熏鼻子。
每个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有开错方子的时候,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让人难以忘记。
在我还在读书学习中医的时候,那是很多年前了,有一次在一个中医门诊,遇到一个农村妇女,患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口渴,想喝水,据她丈夫说,她每天要拿着暖瓶,不断地喝,要喝好多的水,但是仍然口渴,这个病她找了很多医院检查,并且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
当时我和大家一起给她诊了脉,然后看舌头,是厚厚的一层白苔,非常厚,但是当时我对舌诊还毫不精通(现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当时理解不深),心中感觉奇怪后,还是从症状开始分析了,就很自信地对大家分析:当然,口渴就是津液大亏了,一定是阴虚,要滋阴!
结果,和大家商量,就以我为主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然后,这位妇女抓了药,就走了。
几天后回来,说基本没有什么效果,还是这样口渴,每天喝几暖瓶的水。
当时我们觉得可能是药力不够,于是,又开了三副滋阴的方子。
结果,还是没有效果。
我傻眼了,觉得此病没有那么简单,束手无策,后来听说她要去北京看望孩子,就告诉她,到北京找名医吧。
这件事,在我的头脑中一直放了这么多年,这是一直非常愧疚的地方,自己还没有什么把握,就开出了方子,这是自己学问不深,并因此而耽误人,有的时候,想起来,觉得如果要再次遇到这位农村妇女,我一定要向人家鞠躬道歉。
后来,自己读书多了,知道这样的情况,并不是阴虚,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水湿蓄积在膀胱,导致气化不利,这会导致整个疏布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所以身体还是处于缺水的状态,此时是局部水很多,但是另外的部分缺水,所以会口渴,但是喝的水会很快尿出。
这个时候,要用张仲景的利水的方剂来调理,比如著名的五苓散。
这样的患者,后来我遇到了几例,让我觉得安慰的是,我后来都正确的处理了这个问题。
比如,有位中年妇女,口渴,不断喝水,小便多,自己形容如同直肠子,喝了就尿,每天要两暖瓶的水,但是还是口渴。做过检查,曾经怀疑脑部有肿瘤,后来经过检查证明没有。
我看到这位妇女的时候,就觉得时光倒流,觉得这是很早以前,自己在学校时遇到的那个病例又出现了,我心里想,这次,我不能再犯错误了。
哪位高人讲的来着,人不能在同样的地方跌倒。
于是我仔细观察,这位妇女的舌苔,就是厚腻的一层,满布于整个舌体,而且舌苔上面还都是唾液。这种舌象,就是体内水湿重的表现。
于是,我开了五苓散加味,三副药以后,这位妇女开始喝水量减少,后来又加服了几副,就基本恢复了正常。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原来认为这个病怎么也该是个很危险的病吧,原来这么快就恢复了。这,就是经方的魅力。
再后来,还有几个病例,比如有位老婆婆,她的儿媳妇向我求诊,也是这样的毛病,每天不断地喝水,同时还身上怕冷,穿的衣服比别人多好几件,舌象也是白苔满布,于是我也是用了五苓散加味,后来也是没有多少副药患者就基本痊愈,我把这个医案写进了《这才是中医》这本书里面的最后一部分。
还有一些奇怪的患者,比如,每年的一个固定的时期,一定会发烧,低烧,这样的我也遇到过几例,反复低烧,有经过几年都是这样的,最后我分析也是水蓄膀胱,气化不利,也用的是五苓散,结果也迅速痊愈了。
所以,书不能不多看,张仲景先辈们殚精竭虑思考出来的身体调理奥秘,我们不能不多专研,否则会对自己的身体不了解的。
那么,这个五苓散里面到底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原来,五苓散的组成是: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之前讲过的苓桂术甘汤里面,除了炙甘草,其他的三味药都在里面,茯苓祛湿,白术补脾,桂枝温阳化气。同时,张仲景还增加了猪苓、泽泻两味药。
这里面,意味深长,说道很多。
猪苓和泽泻都是泻膀胱经和肾经的水湿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当我们更加确定,水湿的问题主要集中出现在膀胱时,我们可以用五苓散,它的用药部位更加集中一些,我们管这叫中医的靶向治疗。
在《伤寒论》里面,这个方子治疗的症状包括:小便不利、消渴、微热、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等。
大家一般对这个方子的解释是,五苓散治疗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估计大家看这个会很晕,都是术语,我下面就用图画的形式,来给大家做个比喻。
比如,有条大河,这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在河的中间,修了一个水库,水库负责分出很多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把一部分水送到广大的农田,一部分水排放到下游,这是一个水利系统,比作我们的人体,就可以把这个水库当做是膀胱。
在中医里面,膀胱的概念和西医的不一样,中医里面的膀胱,是一个水液汇集的地方,在肾气的蒸动下,把水液或者输布到全身,或者排泄出体外,但是都是在肾气的蒸动下完成的。西医的膀胱基本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地方。
现在,我们体内的阳气不足了,结果气化的功能减弱了,不能把水输布全身,或者排出体外了,结果水液聚集在了膀胱。这好比一个水库,被冻住了,没法把水送到农田了。
此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农田里面没有水啊,于是就向河的上游打电话,告诉多放些水过来吧,于是,上面就开始增加了水量,希望灌溉田地。
但是,这些水,到了水库,发现这里都是冰了,没有分水的功能了,于是越河道而去,直奔下游,迅速地流到了海里,田地还是没有得到灌溉,于是还是告急,更加缺水,于是上游就要求加水量,结果流到海里的更多。
这在人体也是如此,水蓄膀胱,寒凝于此,无法气化,身体没有得到灌溉,于是就告急,于是我们就不断地喝水,可是,喝进来以后,膀胱不起作用,水直接被排出,身体还是缺水,无奈,仍然告急。
看到了吧,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患者不断地喝水,却仍然口渴的缘故。
同时,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水库被冻住了,因此很多水并没有完全直接排出体外,有的还流窜到身体的各个位置,成为不正常的水,这会引起很多问题。
此时,流出去的水少了,因此小便的量就有了问题,这叫小便不利,总是有,但是每次尿量不多,这和前面尿崩症的尿量极大不同,尿崩症是喝多少尿多少。而尿量减少这是小便不利。
没有完全尿出去,水就会在体内乱窜。
我们再想象一个图画,人体好比是一个苏州园林里面的奇石,里面是空的,外表有很多孔窍,当水从上面注入的时候,按理是可以从下面的孔窍流出的,这就好比是从人体的小便排出,现在我们把奇石的下面冻住,让下面的孔窍堵住,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水会从上面的各个孔窍冒出来。
在人体也是这样,有很多医案可以证明,五苓散可以治疗很多因为水湿泛滥引起的孔窍的疾病。
比如,曾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假性近视,就是看到患者舌苔厚腻,渴欲饮水,于是开五苓散,十五副药以后,患者视力明显改善。
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治疗耳鸣,也是因为水湿引起的类型的,这个患者用过很多的泻火的药,或者补肾的药,都没有效果,于是用五苓散,六副药以后,患者痊愈。
我也用五苓散治疗过这样的患者,患者的主要耳鸣,我看到她舌苔满布,明显是有水湿,因此考虑不管她到底是什么病,先去水湿,然后再看还有哪里失调,再调理。于是开了五苓散加味,结果几副药以后,耳鸣消失。这也让我再次领悟了中医的道理,中医非常相信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中医有可能都不去区分患者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只是去除患者身体内部的问题,然后,让患者的身体自己来恢复。
还有医生用五苓散来治疗癫痫,这个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就说过,用五苓散来治疗,后世的医生也进行了实践,发现张仲景说的很对,部分因为水湿重导致的癫痫,用这种去水湿的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脑为清阳之府,如果水湿重了,会有各种问题。当然,癫痫还有其他证型的,需要辩证处理。
此外,五苓散还用来治疗水湿严重导致的眩晕、呕吐、发热、汗出等等疾病。中医的原则是:无论你患的是什么病(病的名字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追逐病名,永远都没有穷尽),我们只是看是什么引起的你这个疾病,如果是水湿引起的,我们就去除水湿,然后,你自己的身体就会尽力恢复的。
这在中医里面有个名词,叫“异病同治”,意思是:尽管病名不同,但是如果引起的病因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去除这个病因,而疾病也就被清除了。
我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反正我也没有尿崩症,也不头晕耳鸣,其实,我想讲述的是,我们现代人水湿很重,因为不大运动了,因为晒太阳少了,因为有空调了,因为喝冷饮的机会多了,总之,估计水湿一定比古人重,反正一定比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要重,那个时候的人是以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为特色,现在的人是以痰湿重、肝气不舒为特色。我有的时候,给人诊脉查舌,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水湿都重,舌苔满布的人很多,因此,祛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一个养生的要务。
我并不是要让大家都成为经方家,我们学习的,是张仲景的方子里面的养生道理,张仲景的方子,给我们描述了水湿在体内时如何为患的,我们应该如何把它们变成正常的水,让我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五苓散和苓桂术甘汤等很有启发意义,还有在阳虚重的时候用的真武汤,都是张仲景的治疗水湿的系列方,据说在《伊尹汤液》里面,有著名的火剂和水剂(水齐),这是当时著名的方子,刘渡舟老先生分析,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方子就是著名的水剂,他认为,看《伤寒论》,一定要把水、火两个方面把握了,才能有所收获。
我现在在给大家调理身体的时候,因为遇到的大多数人都有水湿的问题,所以我会先把水湿给去掉,否则下一步的调理就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人直接用滋补的方法,结果湿气和滋补的中药混合在了一起,越补越乱。
但是,五苓散是中药方剂,大家不要拿来就用,需要找附近的医生,分析自己的体质,然后由医生开个方子,切记。
难得的咳嗽要诀,辨证要点
肺若有病,无论是何原因,必见咳喘之症。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症虽属常见,实则千头万绪,变化莫测。易治者,二三剂药即可痊愈;难治者,经年累月,病症犹存。诸多名医,亦常有为之束手者。擅治咳喘者,治肺之道尽矣!
凡治咳嗽,必详察如下要点:
1、是急性咳嗽,还是慢性咳嗽。急性咳嗽,病发突然,多外感所至;慢性咳嗽,多旧病复发。
2、咳嗽分外感与内伤二大类,故治疗咳嗽,必先审其有无外感症状,如: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
3、痰的特点:有痰无痰?痰多痰少?清稀或黄稠?无痰或量少者,重在降肺气;有痰且量多者,重在祛痰涎;痰涎清稀或呈泡沫状者,多寒饮内伏,当温肺化饮;痰涎黄稠者,多已化热,当清肺化痰。
4、咳嗽的程度:偶尔咳嗽几声,声音低微者,多属虚证。持续剧烈咳嗽,声音重浊者,多属实症。
5、咳嗽的时间:或白天加重;或夜间加重;或定时发作。昼发夜止者,多阳气胜;夜发昼止者、多阴邪胜;定时发作者,从脏腑经络,五行相生相克论治。
常见症型及治法:
1、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无汗,此风寒束表,肺气上逆所致,治当解表散寒,麻黄汤类方予之,汗出则热退、咳止。
2、咳嗽,发热,汗出,脉浮缓,此伤风,营卫不和,治当调和营卫,兼降肺止咳,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予之。
3、咳嗽,发热,口渴,咽喉红肿而痛,此外感,风热蕴肺,当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加减治之。
4、咳嗽,汗出而喘、鼻翼扇动,舌红脉数,此邪热迫肺,麻杏石甘汤加味治之。
5、咳嗽,咽痒、声嘶,舌淡苔白,此风寒未尽,治当温肺解表,甘草干姜汤加苏叶、荆芥、白芥子等治之。
6、干嗽无痰,咳则不止,咽干咽痒,多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此肺肾阴虚,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加减治之。
7、咳嗽剧烈,发则连咳数十声,甚则涕泪交流,欲呕,此肝气犯肺,治当平肝,随症用药,芍药甘草宜重用之。
8、咳嗽,少痰,夜间加重,多梦易醒,睡时偶发脚痉挛,此血虚,肝气上逆,肺气不降,二陈汤加当归、白芍、郁金等治之。
9、咳嗽,每夜子时定时发作,子时为胆经为主,肝胆相表里,故此为肝气犯肺,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10、咳嗽,少气懒言,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此久咳伤气,或气阴两虚,补中益气汤、生脉饮稍加降气化痰之品以治之。
11、咳嗽,夜间为甚,痰多而稀,舌淡苔滑,此寒饮内伏,治当温肺化饮,小青龙汤、甘草干姜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类方加减治之。
12、咳嗽,胃脘痞胀不适者,从胃论治,半夏泻心汤类方治之;或三拗汤加保和丸治之;或大柴胡汤、三子养亲汤加减治之。
13、咳嗽,少腹胀满不适者,从腹论治,已椒苈黄汤、甘遂半夏汤等诸多方剂随证选用。
14、咳嗽,便秘,数日不解者,必先通其大便,咳乃止。此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也,腑浊不降,肺亦难降。
15、咳嗽,多痰涎,从痰饮论治,木防已汤、停苈大枣汤、控涎丹、巴豆霜等,随证治之。
16、咳嗽,两肋胀痛,情志抑郁、易怒,喜叹息,此肝郁,肺气不降,逍遥散,柴胡汤类方加减治之。
17、咳嗽,舌下脉络粗涨紫暗,胸胀闷,多恶梦,此瘀血内滞,气机升降出入受阻,血府逐瘀汤加减治之。
18、咳嗽,胸闷,心悸痛,此心肺同病。肺主气,气能行血;心主血,血能载气;气滞者,血亦瘀;肺病者,心亦损。《素问-咳论》云:“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久患哮喘而转为肺心病者,亦属此类。当降气活血。
19、咳嗽,苔腻,胸闷恶食,肢体困重,大便粘滞,此湿浊蕴肺,三仁汤类方加减治之。
以上所举,尚属大概,若细分解之,则更为繁复,故咳嗽难治,并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