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雅韵,大国传承”
康熙时期珐琅彩器型多以碗为主,款识则为“康熙御制”四字双行楷书带方框款。
从康熙的初创,到雍正的极 致,画珐琅彩用于瓷器上的进步意义及其难度在于由"填彩"工艺进步到中国的"画意"。"画"者应体现画风笔意,渲染,拓抹,皱擦,没骨,吹釉,渐变等书法绘画技艺。唐英对画珐琅的记载:"画珐琅调色方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二,用胶水;三,用清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拓抹,而清水之色便于堆填也。"珐琅材料需先烧制出各色玻璃料,业界称之为"熟料"。经研磨后用作釉上彩绘原料。熟料工艺的色彩效果直观,方便粉化与配色,适合渲染,拓抹。珐琅彩工艺就是熟料工艺,这是画珐琅工艺特征之一。纯西洋料绘制的器物,则更多见于西洋画师画西洋纹饰的御用瓷上。
从珐琅彩瓷产烧背景的渊源脉络来看,康熙朝西洋画珐琅器与技术传入清宫创烧之际,必须使用原施于金属胎上的珐琅料施涂于瓷器上,而研磨出来的玻璃粉末尚且必须加胶或调油,才能施涂在器胎上。与旧有一般瓷器的釉上彩不同,康熙时期,造办处尚未能自行提炼这样的彩料,以致许多颜色必须仰赖进口,而透过不同色料的混合调配才能创造出更多的颜色。其中,一类以金发色的金红彩因在清朝前所未见,遂对清宫造成极大的冲击。所以,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持续不懈地研发、试验,希望能够掌握相关技术,开创出属于清朝本土的红色彩料。
珐琅彩瓷器鉴定五: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因为矿物质珐琅料,故烧成后必有开片。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 漓 尽 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 家身份的高 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 峰之作。
珐琅彩含大量的硼和砷,烧成后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色彩种类繁多,表现力极强,深受人们的喜爱。
珐琅彩瓷器的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细腻传神。而提到珐琅彩的画,就一定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宫廷画家郎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