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仔细对比过《神农本草经》与《伤寒杂病论》吗?

导读:仲景方的用药似乎与现代中药学不能直接对应上,然而却能与《神农本草经》完美对接,今天就来看看仲景方与《本经》的关系,望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经方。

岳美中教授生前曾经说过:仲景之书“出方剂而不言药性”。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沿用至今已1700余年,被后世尊称为“医方之祖”。

既然仲景方的组成如此周密精详,必以相当丰富的药物学知识作为基础。

笔者通过对古典医著的研习,认为仲景方就是在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揣谫陋,试论于下。

01

《神农本草经》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

《神农本草经》卷,共载药物365种,旧说为神农氏所作,而不见于经史,《汉书·艺文志》亦无记载。

《淮南子》虽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但尚无“本草”之名,且这一记载难以定论,实无可考。

现存之《神农本草经》,始见于梁代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本草经集注》之中,弘景自序曰:

“隐居先生在乎茅山之上,以吐纳余暇,游意方技,览本草药性,以为尽圣人之心,故撰而论之。旧称神农本经,予以为信然……此书应与《素问》同类,但后人多更修饬之尔。

秦皇所焚,医方、卜术不预,故犹得全录。而遭汉献迁徙,晋怀奔迸,文籍焚糜,十不遗一。

今之所存,有此三卷。其所出郡县乃后汉时制,疑仲景、元化等所记……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

考陶氏距仲景、元化之时不到300年,当时,他已看到过仲景之书,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他在《神农本草经·序录》后说:“春秋以前及和、缓之书蔑闻,而道经略载扁鹊数法,其用药犹是本草家意。至汉淳于意及华佗等方,今时有存者亦皆条理药性。

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又悉依本草,但其善诊脉、明气候,以意消息之尔。

清代徐灵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序》亦说:“汉末张仲景《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诸方,大半皆三代以前遗法,其用药之义,与《本经》吻合无间,审病施方,应验如响。”细加研究,信有而征。

02

《本经》上品之药与《伤寒杂病论》

先从《本经》上品说起。

一、山药

如薯蓣一药,《本经》载其“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仲景《金匮要略》即重用薯蓣为君,制薯蓣丸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二、麦门冬

又《本经》载麦门冬主“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金匮要略》亦重用麦门冬为君,制麦门冬汤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此证乃胃中津液枯燥,肺失濡润所致,麦门冬汤为培土生金之法。

三、泽泻

《本经》谓泽泻能“消水”,“久服耳目聪明”。

《金匮要略》即重用泽泻为君,制泽泻汤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取其消水之功,水气一去,则耳目聪明,冒眩自除。

四、茵陈

《本经》谓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故仲景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均重用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疸要药。

五、茯苓

仲景方多用茯苓,《本经》载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恶……烦满咳逆……利小便'。

故《金匮要略》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的苓桂术甘汤、治“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的苓桂甘枣汤,均重用茯苓为君药。

《金匮要略》又有苓甘五味姜辛汤“治其咳满”;五苓散、猪苓汤皆用茯苓以利小便。

陈修园认为茯苓“其功在于‘利小便’语”,《金匮要略》亦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此两方中均用茯苓,只是一为君药,一为佐药而已。

六、桂枝

《本经》牡桂即今之桂枝,主治“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考《伤寒论·少阴篇》有半夏散,方中即用桂枝治少阴寒结喉痹。

“吐吸”者,吸不归根即吐出也。桂枝能纳少阴之气,故治吐吸,此《金匮》肾气丸治内饮用桂枝之义。

桂枝芍药知母汤,用桂枝为君,以利关节,故能治“诸肢节疼痛”的历节病。

小建中汤用桂枝则为补中益气而设,故用治虚劳病。

七、大枣

仲景方亦多用大枣,《本经》载其“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平胃气……补少气,少津液……和百药”。

仲景苓桂甘枣汤用大枣十五枚,十枣汤用大枣肥者十枚,均取其“主心腹邪气(水邪),安中,养脾,平胃气”、“和百药”之效。

炙甘草汤重用大枣至三十枚,为仲景方中大枣用量最多者,即取其“补少气,少津液”,以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者。

八、滑石

《本经》用滑石治“癃闭,利小便”。

《金匮要略》有滑石白鱼散、蒲灰散、猪苓汤,三方均用滑石,主治“小便不利”。

九、赤石脂

《本经》又载赤石脂主“泄利,肠澼脓血”。

《伤寒论》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治“利不止”,以桃花汤治“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均重用赤石脂为君药固涩下焦。

十、阿胶

《金匮要略》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此方以阿胶为君药,对照《本经》载阿胶主“心腹内崩……腰腹痛……女子下血,安胎”,正与胶艾汤的主治证完全吻合。

03

《本经》中品之药与《伤寒杂病论》

未完待续......

注:本文选摘自《连建伟中医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2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