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记496:南北朝时的门第到底多重要?有人为此跟皇帝当场翻脸

每天,为你讲述有深度的历史。——沉香

南北朝时,士族门第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一些名门望族几乎垄断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优质资源,形成了独特的门第文化。

这种门第观念不仅在南方大行其是,在北方也蔚然成风,甚至倒逼北魏全面汉化。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正式发布诏令,所有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着汉服。

公元496年,拓跋宏又宣布将自己的姓改为元氏,其它鲜卑贵族也全部改成汉化的单姓。这在北魏史上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元宏特别重视门第观念,将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列为士族四大姓,加上后起之秀赵郡李氏,成为当时世所公认的汉族五大姓。

汉族五大姓确立后,元宏又将鲜卑族的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定为鲜卑八大姓,组成北魏的贵族阶层,制定了严格的婚姻、政治规范。

有一天,元宏和群臣商议河东郡的望族,大家都推举薛氏。元宏反对道:“薛氏,是蜀人,怎么可以成为河东的大姓呢?”

当时,直阁薛宗起正执戟站在殿下,他一气之下站出来道:“我的祖先汉末时在蜀地为官,两代后回到河东,现在已经六世了,所以不应该算作蜀人。

臣斗胆问一句,陛下是黄帝后人,受封于北方,难道可以说是胡人吗?如果现在不承认薛氏是河东的大姓,我怎么还有脸面活下去?”

说完之后,薛宗起将戟摔碎于地。元宏妥协了,缓缓说道:“那么朕为甲,你为乙吗?”同意将薛氏定为河东郡的望族,并和薛宗起开玩笑道:“你不是宗起,是起宗啊。”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南北朝的门第观念到了何等重要的地步,头可断血可流姓不能辱。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门第观念严重影响到了社会公平、公正,属于历史的倒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