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记402:刘牢之之死,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弱智
刘牢之是东晋后期的名将,出身将门之后,在谢玄的提拔下于淝水一战成名,后来又击败孙恩,成为谢玄之后北府兵的实际控制者。
公元402年,桓玄已控制东晋三分之二的地盘,宗室权臣司马元显不愿束手待毙,决定先发制人讨伐桓玄,以刘牢之为先锋。
当时,刘牢之的兵力少于桓玄,但北府兵的战斗力冠绝天下,况且还有刘裕这样的后起之秀。如果刘牢之决意一战,胜负尚未可知。
但是,关键时刻,刘牢之又开始短路了。他一向厌恶司马元显,想借助桓玄的力量先除掉司马元显,然后再取桓玄而代之。
桓玄洞悉了刘牢之的小九九,派出刘牢之的族舅何穆劝说他道:“自古功高震主难得善终,你一旦帮助司马元显除掉了我,自己也没好日子过,还不如咱们联手控制局面,长保富贵!”
刘牢之心动了,开始与桓玄眉来眼去。他的儿子刘敬宣劝说道:“天下大势决定于您和桓玄二人,桓玄已经据有东晋三分之二,如果他再击败司马元显,将成为第二个董卓,再也无人能制约。”
刘牢之大怒:“我岂不知!今日取桓玄易如反掌,但平定了桓玄之后,司马元显怎么办?”他坚持己见,投靠到桓玄阵营。
失去了刘牢之的支持,司马元显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被桓玄收拾了。接着,桓玄对刘牢之下手了,将其任命为会稽内史。刘牢之大惊失色:“刚开始就夺我的兵权,大祸来了!”
刘敬宣又劝说父亲袭击桓玄,刘牢之一时犹豫不决,私下里和刘裕商量道:“我想北上和高雅之(刘牢之女婿)合兵广陵,举兵匡扶社稷,你能和我一起去吗?”
刘裕愤愤道:“先前,将军手握数万精兵,望风投降,让桓玄威震天下,从朝野到民间都被他征服,现在将军哪还有机会安然抵达广陵?我还是解甲归田回到京口吧。”
刘牢之决定孤注一掷,召集僚佐商议占据江北讨伐桓玄。参军刘袭道:“天下事最不能做的就是背叛。将军之前背叛了王恭,后来背叛了司马元显,现在又想背叛桓玄,一个人三次背叛,将何以自立于天下!”
刘袭说完,头也不回的转身而走,其他大多数将佐也一哄而散。刘牢之彻底慌了,让刘敬宣到京口迎接家人,自己率领剩下的部曲往北走。
走到新洲时,刘牢之始终不见刘敬宣前来会合,以为事情已经泄露,越想越怕,找根绳儿上吊自杀了。后来,桓玄收编了刘牢之的北府兵,还将他的尸体斩首,暴之于市。
可叹刘牢之一代名将,在战场上披坚执锐,得以一展才华,却在政治上一次次的摇摆不定、误判形势,失去了乱世中最重要的人心和道义,焉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