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胃病,可疏肝

小编导读

五脏六腑之间关系密切,可相互影响,相互为病,脾胃病便常由肝木失调而引起。肝木失调,脾胃受之,临床症状虽重在脾胃,然其病机实在于肝,用疏调肝木法,使气和而顺,脾胃自安。临床通过疏调肝木,以调整脾胃气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董建华教授总结了以下10点——

1.疏肝解郁和胃

凡脘腹作胀,攻撑连胁,时轻时重,甚则胀痛,按之则舒,食少不饥,常与情志变化有关。舌淡红、苔白,脉弦。当以疏肝解郁和胃为法。

肝郁气滞,木郁土壅,脾胃失于升降,则气机不行,壅阻于中,故而胀。疏肝理气,伸其郁,导其滞,使中焦气机通畅,上下无碍,则胀可消,食可进。“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故疏肝常用辛香之品,既能理肝气,散肝郁,又能调理脾胃气机。同时并佐酸味药,使其散中有收,开中有合。方以四逆散加减,白芍、柴胡、香附、郁金、枳壳、陈皮、苏梗、甘草。痛甚加金铃子、延胡索,偏寒加荜澄茄、高良姜,郁而化热加牡丹皮、山栀。

2.平肝降逆止呕

凡是肝气横逆犯胃,症见恶心、呕吐,或嗳气频作,呃逆少食,胸胁满闷,大便干结,舌红苔腻,脉弦滑,则应平肝降逆止呕。

反胃作呕,多由肝气冲逆,胃失和降所致。肝气横逆犯胃,则清气遏而不升,浊气逆而不降。故降胃之法,当平降肝木之气,则呕逆自止。然肝气冲逆之因,既有因阴寒客于肝经,上犯阳明胃腑,出现干呕、吐涎沫者;又有因情志怫郁,肝气横逆,动膈而呕者。故其治疗大法虽同,但遣方用药各异。方以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代赭石、生姜、大枣、白芍、柴胡、香附、枳壳。因寒者加吴茱萸,因热者加芩、连,便干者加酒军。

3.滋阴疏肝和胃

肝阴不足之肝胃不和,症见胸胁胀满不舒,食少不饥,或胃脘痞胀,噫气心烦,口咽发干,大便不爽,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弦细,治当滋阴疏肝和胃。

肝以血为体,气为用;血主濡润,气主温煦,共奏营养和生发作用。若肝阴不足,肝失所养,变柔为刚,气横所指,胃当其冲,只有滋养肝血,肝气才能复其条达畅通之性,脾胃随之而复升降之机。若单用疏肝平肝,一概克伐,则犯虚虚之戒,应宜酸甘合用,既能化阴养肝,又能健脾柔肝,此乃养肝之妙法。少佐疏肝之品,以顺肝木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方选一贯煎加减,白芍、当归、沙参、生地黄、川楝子、郁金、陈皮、甘草。失眠加炒枣仁;阴虚生火加牡丹皮。

4.益气疏肝健脾

大凡气虚肝郁而引起的肝脾不和,症见胸胁满闷而胀,腹满不食,食则胀甚,完谷不化,兼有肢体懈怠,气短无力,妇女月经延期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弦少力。治宜益气疏肝健脾。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之阳气,主于升发疏泄,肝阳气衰,肝阴难展,升发疏泄无权,则失其条达之力,进而传脾。唐容川指出:“肝气虚,则水泛脾经。”以辛甘合用,化生阳气,则肝气充盛,疏泄得力。少佐补血之品,以养肝体而助肝阴。此属因虚致郁,与单纯肝郁有别。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桂枝、白芍、柴胡、茯苓、炙甘草、香附、陈皮。

5.抑肝扶脾止痛

肝气横逆,乘克脾土引起泄泻,症见胸胁苦满,心下痞塞,脘腹胀痛,痛则泄泻,泻后痛减。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发作。舌红苔黄,脉弦。法当抑肝扶脾止痛。

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犯脾,失其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隧道壅滞,脘腹胀痛,精气合污下降,而见泄泻。只有平肝木之横逆,才能复脾土升运之职。方以痛泻要方加减,白芍、防风、柴胡、茯苓、白术、枳壳、陈皮、甘草。

6.培土抑木止泻

适用于脾虚肝乘之腹泻证。症见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肠鸣时作,脘腹胀痛,痛无定处,病程较长,伴有面黄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弦无力。

脾胃虚弱,肝气乘之,治当扶土为主,抑肝为辅,若单以扶土为事,难奏全效,平其贼寇,缓其肝急,实为扶土又一途径。此与上法抑肝为主,病机先后不同,虚实有异,两相对照,应予区别。方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白芍、党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香附、甘草。

7.疏肝理气化痰

适用于肝气郁结,痰湿阻滞之梅核气。症见咽中不适,似有物梗阻,胸闷善太息,舌红苔腻,脉弦滑。

肝木怫郁,乘其中土,脾气阻遏,津液不布,反聚为痰。若郁久化火,则炼液成痰,痰气交结,阻滞气机。故治痰先理气,气顺痰自消。宜疏肝解郁,佐燥湿祛痰。肝气得展,痰湿亦化,咽哽可去。方以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白芍、柴胡、半夏、香附、郁金、厚朴、枳壳、陈皮、苏梗、金铃子。痰热加黄连、竹茹;胸闷加瓜蒌。

8.清肝散郁和胃

适于肝郁化火,肝火犯胃。症见胃脘灼痛,呕吐不食,泛酸嘈杂,口苦口干,腹满便秘或溏泻。舌红苔黄,脉弦滑而数。

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肝旺气横,“气有余便是火”,肝火怫逆,顺乘阳明。则脾之精微不行,浊液不降,以从木气而化酸。治以苦辛为主,以酸佐之。苦能清热,辛能散郁,酸敛横逆之势。苦辛相合,泄肝之阴;酸苦相合,泄肝之热。又苦辛能通降,可复胃腑通降之职,其气即安。方以左金丸合金铃子散加减,吴茱萸、黄连、黄芩、白芍、半夏、金铃子、元胡、苏梗、香附、陈皮。

9.疏肝除湿散满

肝气郁结,湿浊中阻而致鼓胀,症见腹胀,叩之如鼓,按之不坚,食后作胀,嗳气不爽。苔厚腻,脉弦滑,治宜疏肝除湿散满。

肝气郁遏日久,势必乘制脾土,脾胃运化失职,升降不调,水湿停留,壅于中焦。药用柴胡、白术、苍术、茯苓、半夏、车前子、陈皮、香附。湿从热化加茵陈、藿香。

10.化瘀舒肝和络

适用于肝脾不和,见证日久,用疏肝诸法不应,营气痹窒,络脉瘀阻,胸胁脘腹之痛久不除,其痛如刺,痛点固定,或大便色黑,甚或吐血,舌黯或紫,脉弦或涩。

《血证论》说:“运血者即是气。”肝主藏血,木气冲和条达,则血脉流畅。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肝疏土达,升降调畅,血行不怠。若肝失疏泄,气滞不畅,则血瘀不行,胃络受阻,不通则痛,当疏肝理气,以复脾胃升降之机,活血化瘀,以行胃络之瘀血。方以金铃子散合失笑散加减,金铃子、延胡索、炒五灵脂、生蒲黄、香附、青陈皮、枳壳、丹参、乌贼骨。顽固性疼痛加九香虫、刺猬皮。

(0)

相关推荐

  • 【嘴里的'酸、甜、苦、腻、咸、臭'对应的...

    [嘴里的'酸.甜.苦.腻.咸.臭'对应的常用中成药] 1.口苦 多为肝胆胃有热.肝气郁结所致 治宜:小柴胡颗粒.柴胡舒肝丸   2.口甜 多为脾胃湿热所致 治宜:四妙丸   3.口酸 多为肝气不舒,肝 ...

  • 脾胃好不好,看嘴就知道

    脾胃:免疫力大本营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健壮,肺能得到滋养,肺气充足,人体抵抗力就强.如果脾的运化能力弱,肺的宣降功能也弱,此时饮食中的水液就会滞留体内,形成痰湿 ...

  • 第五节 何复东治疗脾胃病

    用药规律分析<四库全书>提出"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医学承上启下,改变了历史上侧重于经验方的局限,开拓了崭新的学术大争鸣局面,将中医药的发展推向新的高 ...

  • 治疗脾胃病,老中医常用这10法

    I导读:叶老积四十年经验,总结了治疗脾胃病的十法.每一治法后所选方剂,均属典型举例,临证时尚可依法灵活变化,不可拘泥.关于药物加减,是叶老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叶老认为,方是死的,病是活的,不能执死 ...

  • 【中医文化】治疗脾胃病,老中医常用这10法【一点资讯】

    叶国芝治疗脾胃病十法 作者/贺昌木 叶国芝老中医根据<内经>.<伤寒杂病论>以及李东垣.叶天士等医家对脾胃的论述,悉心钻研,深得要旨,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强调&quo ...

  • 治疗脾胃病的“三味方”,各种胃病一扫光

    今天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毛德西先生治疗脾胃病的三味方,因为每个方子都由三味药组成,所以叫"三味方". 1.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用来治疗肝火犯胃导致的胃痛.烧心.反酸.呕 ...

  • 老中医总结,治疗脾胃病的“三味方”,所有胃病都能改善

    本文主要介绍毛德西教授治疗脾胃病"三味方"奥义. 在选方用药方面,以<内经>"君一臣二"为宗旨,发挥经方遣药之义,临证用药多以三味为君臣药,故称&q ...

  • 国医大师梅国强治疗脾胃病40年经验

    导读:本文旨在介绍梅国强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治疗脾胃病经验,以期指导临床,准确辨证,区别运用柴胡温胆汤.柴胡陷胸汤和柴胡桂枝汤. 国医大师梅国强运用柴胡类方治疗脾胃病经验 梅国强教授执教行医四十多年,熟谙 ...

  • 治疗脾胃病的“三味方”因为每个方子都由三...

    治疗脾胃病的"三味方" 因为每个方子都由三味药组成,所以听叫"三味方"   1.左金豆子汤--由黄连.吴茱萸.刀豆子组成. 主要用来治疗肝火犯胃导致的胃痛.烧心 ...

  • 【经方】治疗脾胃病,老中医常用这10法

    欢迎您 去学岐黄名家经方 I导读:叶老积四十年经验,总结了治疗脾胃病的十法.每一治法后所选方剂,均属典型举例,临证时尚可依法灵活变化,不可拘泥.关于药物加减,是叶老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叶老认为,方 ...

  • 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效方”

    导读:今天学习魏长春先生治疗脾胃病的12个"常用效方". 01瓜蒌薤白半夏合二陈汤 瓜蒌薤白半夏合二陈汤,药用瓜蒌(习惯用瓜蒌皮仁).薤白.制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具通阳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