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真正的伟大属于心灵

2020-10-22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第一财经
导读
“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内心,转回自身,
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
——黑格尔
几个月前,
那些被外界约定俗成的“成功标准”,
仍是大多数人的目标,
财富、荣誉、地位……
催促着我们,一刻不停,竞相奔忙。
突如其来的转折,
仿佛为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往昔的追逐渐渐模糊,
内心深处的声音却清晰起来。
cinian

▲点击观看 王德峰:
重构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伦理共识

王德峰
哲学博士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兼美学教研室主任
复旦大学任重书院院长复旦大学教学名师,
素有“哲学王子”美誉

4月初的上海,阳光轻抚庭院中扶疏的草木,樱花正盛。王德峰在采访开始前特意拉上记者到院子里抽支烟,“养养精神”。
如果不是疫情,这位复旦的“哲学王子”也许正在课堂讲授《坛经》或阳明心学,席间一座难求。家里也本应更热闹——海外生活的儿子一家无法回沪,对儿孙的思念只得随烟雾一并排遣。和王教授的交流,不可避免地先从疫情开启。生活的暂停带来难得的大段时间,用作阅读和思考;但另一方面,每天扑面而来很多揪心的资讯,让王德峰常常心绪难平,“枯坐案前”。
“一些想法写在上面,你可以参考。”访谈开始前,王德峰从黑色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档,是他对采访问题的批注。密密麻麻的文字,多处修改的痕迹,想必也经历了一番从学理到通俗的转译。其中一行跃然纸上:“真正的伟大属于心灵”。

01
功利主义向心灵力量的回归

在王德峰看来,前所未见的停摆正引发对功利主义的重新审视。危机发生前,资本、技术、人才……最热门的议题都是围绕着如何加速发展,城市建设、工作节奏、人际关系,多以狭义的功利为导向,炙烈有余,温情缺失。
40年来,效率至上似乎是国人精神中无可质疑的准则。现在,无问财富、地位、学识,所有人都在承受疫情对身体和精神的无差别冲击。“不是说地位多高、收入多高就是成功。去掉这个标准。你实现了多少生命的意义?在亲情中、爱情中、友情中实现了吗?这才是对自己生活的评价。”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笃尚阳明心学的王德峰,相信功利主义的逻辑远无法引领中国的进程:“这次我们领会到阳明心学在当下中国的实践,一是要敬畏天道,二是要敬重人性。”
同样被改变的,也许还有国人对“英雄”的观念。“长久以来,年轻人崇拜谁?崇拜商界精英,我认为,对于商界精英的英雄崇拜时代行将结束,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伟大?真正的伟大属于心灵。”
毅然赶赴疫区的医者,为医院送饭的小哥,流水线上加班加点赶制防护服的工人……许多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凡人,是王德峰眼中的“英雄”。“看到了民族大爱,这个民族有自救的能力,这是生活展现出的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当然,商界精英也能成为英雄,两者并不矛盾,如果他们能够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也是英雄,否则就只是商场上的成功者。”

普通人何以悟达“天理之昭明灵觉处”?尽管历史的积淀不会消失,但生活的态度可以改变。而疫情带来的价值体系的重构,正是启发人们认知的一次契机。
“曾经我们认为轰轰烈烈的那些事情,不再算是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那些所谓的辉煌在命运的打击面前一文不值。”

02
人文精神的重塑

疫后余生,很多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活着就是王道”。“活在哪里呢?活在亲情中、爱情中、友情中,这些价值长久被淡漠。我们追求职场奋斗的成功,或者市场竞争的成功,现在才知道最宝贵的东西在哪里,这是中国人文精神回归的重要契机。”
王德峰相信,经受了磨难,经历辩论、反思,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会逐渐形成一些基本的社会共识。
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伦理基础。“现在医生成为我们民族心目中的英雄,但是这之前呢?医患矛盾那么尖锐,医生不断被伤害……社会缺乏健康的伦理基础,这不只是法治就可以解决,要有一种伦理精神,我们需要重建它。”其次是政府治理的伦理共识,包括体察民情,包括亲民。
在此基础上,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普适的伦理精神。“经济增长率固然重要,但是社会生活更需要普遍被接受的伦理精神,我把它概括为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当然,在王德峰看来,人文精神的回归不止关于对个体生命意义的审视和尊重,也包含对人们和社会、环境、技术等方方面面关系的反思。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次疫情让我们知道,“瓦上霜”不只是他人的,也是你的。
中国传统讲求的“天人合一”,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时刻被打破。每一轮个人装备的升级焕新,都隐含着对资源和劳动力的浪费。
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中,对资本主义生产之于资源和环境的毁坏提出强烈警告。今天,大自然正在回应资本对它的掠夺——以一种报复性的方式。
“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一定要反思和寻找一条出路,看看能不能以最小的代价,就是不牺牲环境,走出这条路来。”

03
对年轻人的信心

在复旦执教30年的王德峰说自己“爱和年轻人在一起”,但也从不讳言对后辈的看法。
“以前,我们会用自己这一代人的价值标准去衡量90后、00后的行为,我们总是会发现很多在我们看来消极的一面,觉得他们没有担当能力,觉得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其实这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是矛盾的:不得不为考分奋斗,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精确的考试机器……他们不断被灌输和要求的就是要不断进步,要考取重点高中,要敲开名牌大学的大门,不断这样被推动。然后年轻人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面慢慢长大,他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就在不知不觉间被这样规定了。”
但是在这次突如其来的变化当中,也在刷新人们的定见。“90后、00后较少有偏见,他们尊重规则,有社会公德心。面对疫情,许多年轻人冲在前面,更是让我们备感欣慰。”
“在大学里,我也看到了许多90后身上闪光的地方,他们不会简单地接受某种教条和道德规范,要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条道德准则站得住脚吗?他们也不会完全拒绝西方的价值观念,认为西方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当中有好的方面就得学习,他们也始终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可以说,他们比我们这代人有很明显的进步。”
停摆的日子里,王德峰每天晚上都要听一两个小时的交响乐。尤其爱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是战胜了命运,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是鼓舞人心的。”
随着社会生活开始重启,王教授不久也会重返校园,和他喜欢的那些年轻人重聚,重拾那门堂堂爆满的“哲学导论”。相信再讲到《六祖坛经》时,大家对“贪嗔痴”和“戒定慧”会有不一样的体悟。

04
禅宗的智慧&阳明心学

禅宗《坛经》是何种智慧?
让我们转识成智,有智慧、有力量应对生活的种种尘劳。
让我们把无限的心安顿在这有限的现实世界当中。
让我们在面临生命的十字路口时知道如何内心有力量。
让我们转贪嗔痴为戒定慧,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提升我们的生命境界。
在这个快速发展和浮躁不安的时代,禅宗带来的智慧是我们安心立命非常重要的一条道路。
阳明心学《传习录》讲什么?
阳明心学是我们人生的教科书,它以禅宗为根本发扬深化了儒家思想。
心学不是心理学,不是认识论,它直接指向我们的生命情感,指向我们的未发之中。
心学让人知道,我们的心就是宇宙,有宇宙的能量和力量。我们可以见自己即见天地!
心学解决的不是我们认识上的错误如何纠正,而是针对我们生命情感的错误如何预防和拯救。
心学倡导真正的知行不是头脑的知识催发行动,而是生命情感起来后从本心出发的直心直行。这样的知行才能从“一”处圆满,才能有人格的独立与魅力,才能有由内生发的力量。
禅宗与阳明心学有何关联?
学习阳明心学,禅宗是基础。
禅宗是佛学中的心学,是直指人心的智慧修炼。禅宗所提倡的我本自具足让中国人在精神层面有了人格独立的源泉和力量。
阳明心学传承了禅宗的思想。阳明心学告诉我们,什么是豁然达度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实践?就是在本有良知下的知行合一,以及见自己即见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