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软实力丨京生如是!京剧余派老生傅希如走进《梧桐·名家汇》边讲边演

京剧有多少年历史?是北京的地方戏吗?生旦净丑的行当指的是哪些?从听戏到看戏,它如何成为中国的国粹?舞台上熠熠生辉的角儿们又是经过了怎样的千锤百炼,才能走到舞台中央?昨天(8月28日)下午,在岳阳路168号上海京剧传习馆,著名余派老生、国家一级演员傅希如携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做客“梧桐·名家汇”,从个人成长到艺术导赏,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在暑气未消的周末,给社区居民和戏迷朋友带来值得回味的清凉。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晓慧出席活动。

傅希如,国家一级演员,上海京剧院优秀武生,老生演员,宗余派。曾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三届中国京剧之星奖、第二十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电视大赛老生组金奖榜首、第一届红梅杯京剧大赛红梅大奖榜首。
童年

傅希如生长在一个京剧琴师家庭。勤奋的父亲8小时在家练琴,他偶然一次吃饭拿起两根筷子学着父亲拉琴的样子,被认为是喜欢京胡,有艺术苗头,从此开始了跟父亲学琴的日子。

“一盒火柴有40根,小时候练琴每天拉琴拿一根拉一遍,直到40根全部拿出来,拿出来以后还得一根根放回去。”火柴厂从不偷工减料,有时拿根火柴给父亲点烟,用过的小棍棍照旧被父亲放回去。

练琴时间基本是幼儿园和小学放学后,先做作业、吃饭,六点一刻准时开练,那时一集动画片刚好在六点到六点半,是孩子们盼望的时刻,但傅希如每天看到六点一刻就必须关掉电视练琴,所以只能看半集。

如今回忆起那些半集动画片拼凑出来的童年,傅希如笑侃:“现在为什么编点故事还行,大概是被半集动画片逼出来的。”也有甜的时候,小时候有次来上海,吃到了香香甜甜糯糯的上海麻球,味觉记忆念念不忘。后来考戏校,同时收到北京、上海、山东三个地方的录取通知,傅希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一是因为麻球,二是因为另两个地方都是做乐手,来上海可以做演员。那时候的男神是李连杰、成龙、007,自然要来上海做演员。

明师

1992年,11岁的傅希如来上海学戏,自此与徐汇结缘。几处校区在徐汇,搬迁前后的上海京剧院也都在徐汇,在他看来,这里是特别有上海味道的地方。傅希如说自己特别幸运,一路遇到的都是名家“明师”。

“没有一个老师让我学他自己,一定要像他、要跟他一样,都是教给我方法,并根据自己的条件,根据自己的理解、阅历、人生观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爱才惜才,明白开明,傅希如珍藏着一路走来的师生留影。张文涓、王思及、童祥苓、张少楼......他的刻苦老师们也看在眼里,都觉得是可造之才,要给他加小灶。有一位有“山城叶盛兰”之称的朱福侠老师,每天凌晨四点到傅希如床前叫他起来练功,小傅同学装睡,老师也不大声,就用手戳,直到他翻身起床,跟着他去练,四点多练到六点,再接上戏校的早功课。没想到练得过猛也导致了韧带松弛,椎间盘突出,他一度面临变声倒仓后的又一至暗时刻。好在这一切,傅希如都奇迹般地挺过来了!

很多人曾问他,为什么没有正式拜师,傅希如说,恩师太多了,如果拜都要拜,如果只拜一个就对不起其他老师,这些在京剧圈里赫赫有名、威震一方的名师大家都是他的领路人,“我有幸跟这么多老师学习过,他们在不同艺术阶段给我不同帮助,都给我留下特别难忘的回忆和财富。”

入戏

从1790年徽班进京,开启京剧诞生的前奏,到海纳百川,融各家之长,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等艺术于一身,成为中国最普及的剧种,在北京形成但并非是北京地方戏的京剧融会贯通,博大精深。1876年,上海《申报》首次出现京剧一词,这一命名沿用至今。

京剧的行当有各种分法,主要是生、旦、净、丑。生行是京剧最主要的角色行当之一,“以前叫生挂头牌,后来是生旦并重”。老生三鼎甲、四大须生。从详解生行到剧场里使用电灯后,听戏转为看戏,京剧从注重唱腔到对视觉扮相、舞台效果的发展推动,傅希如的导赏有说有“演”。

一个人的“沙家浜”

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王维佳带来的梅派名段《贵妃醉酒》,郝杰和刘潇带来的《三岔口》,国家一级演奏员、琴师周晓铭一人分饰三角,带来的自拉自唱《沙家浜智斗》将现场气氛带入高潮,观众得以在导赏聆听的同时一秒“入戏”。

“很多人认为京剧深奥、难懂、晦涩、古老,离我们很远,结果一接触发现不是那样的。“傅希如说,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作为一名京剧演员,一定要尽可能让大家都能接触到京剧,“你接触了不喜欢也可以,但是因为没有接触到而失去了跟京剧结缘的机会就挺可惜的。”

现场观众体验戏服

说到京剧的“规矩”和“创新”,傅希如表示,规矩、规范、法则捆绑演员,但是在“一定之规”里面还是有很多空间,所以才会精彩纷呈,有这么多流派,每一个流派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出长处。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其中会涌现出很多的人才,经过了千锤百炼,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技能展现京剧的魅力,让你满足,让你赞叹!

传承

“梧桐·名家汇”是徐汇区委宣传部主办,天平街道党工委承办的一档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市民与文艺名家面对面聆赏、对话、分享的文化类活动,2020年以“红色经典”为主题推出第一季内容后,受到社区居民的热捧,每每活动信息才刚上线名额就被秒杀。梧桐名家汇的最大特色是将名家请进社区,与观众近距离交流互动,同时在现场精彩呈现各领域的文化魅力。今年第二季活动一方面开通“徐汇通”等直播平台,邀请更多市民感受梧桐树下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以“读行百年”为主线,突破原有活动空间,把徐汇和天平街道内诸多红色文化地标串引成线,从“66梧桐院邻里汇”出发,走进众多文艺活动的发生现场,截至目前已走入夏衍旧居、黑石公寓、上海中国画院、上海京剧传习馆等多个文化地标,让社区居民和更多上海市民得以领略高品质的艺文之美。

当天活动现场,傅希如向天平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赠送了自己的代表作唱片,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吕晓慧回赠具有徐汇特色的“海上砖”文创产品。她特别提到,上海京剧传习馆其实也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所在地,无论是京剧、沪剧、越剧、昆曲,都与徐汇有着深厚渊源,也在这里经历着新一轮的发展,包括最新落成的为传统戏剧打造的专属剧场宛平剧院,硬件设施非常先进,徐汇有那么多高品质的戏剧文化资源,一定要努力为大家创造亲近传统文化的机会,打造不同的平台、空间、活动,让老、中、青,尤其是小朋友能够走进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将戏曲、文化、美育相关的一些活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做好传承,让百姓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徐汇乃至上海的文化软实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