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赠裴将军诗帖》

释文:

裴将军,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战马若龙虎,腾陵何壮哉。将军临北荒,恒赫耀英材。剑舞跃游雷,随风萦且回。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嵬。入阵破骄虏,威声雄震雷。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裴将军

大君制六

合猛将

清九垓战

马若龙(缺)

虎腾

陵何壮哉

将军

临北荒恒

赫耀英

材剑舞

跃游雷随

风萦且回

登高望

天山白雪

正崔嵬入

阵破骄虏

威声

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

再射万

夫开匈

奴不敢敌相

呼归去来

功成报天子

可以画

麟台

在颜真卿的行草书作品中,《赠裴将军诗帖》是最怪诞的一件。此帖流传不广,罕为人见,但凡是见到此帖的人都为之振奋、一见倾心、爱不释手。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感叹:“余觅之十数年无可得,今忽睹之,不禁拍案叫绝!”此帖又叫《送裴将军北伐诗卷》,有真迹和刻本两种流传于世。最早的刻本见于南宋嘉定年间刻的颜书专集《忠义堂帖》,诗稿没有署名,在《鲁公文集》中也见不到它的踪影。尽管如此,据其书法风格和内容来推断,明清许多大书家都认为它是颜真卿的真迹。诗中裴将军叫裴旻,是唐代的舞剑高手,也是一员猛将。《新唐书·李白传》中说:“文宗时召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载:开元中,大画家吴道子同唐玄宗到洛阳城,巧遇书家张旭和裴旻将军。裴旻想请吴道子为已故的双亲作幅画,吴道子不肯,日:“我闻裴将军之名久矣,如能为我舞剑一曲,定能抵当所赠,观基壮气,并可以助我挥毫。”张旭当即赞成,还同意助兴为裴旻书一壁字。于是裴旻舞剑,吴道子作画,张旭书法,轰动了当时的整个洛阳城,人们兴奋地说:“一日之中获三绝。”颜真卿的老师张旭把这种字外功夫,潜移默化地传给了这个优秀的学生,而这个“倍加工学”的学生则把这种“绝活”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赠裴将军诗帖》中。

锐意改革,推陈出新,是此帖的第一大特点。自从大书家王羲之问世以来,“二王”书风一统天下,后代书家在学书时都把“书圣”奉为至高无上的丰碑。不管是初唐四大家中的欧阳询和虞世南还是褚遂良,都尽心尽力效其法,不敢任意乱越雷池,以至于在他们的书体中,总能或多或少地见到“二王”影子。这种现象在东晋“二王”到中唐各个时期的其他书家作品中屡见不鲜。在这种长期形成的特殊环境中,盛唐书家颜真卿却能“众叛亲离”大胆创出与“二王”书风毫不相干的《赠裴将军诗帖》。横看竖看,找不到半点“二王”痕迹。这在当时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事实上,从唐代的《述书赋》中列举的唐代著名书家名单中就没有颜真卿,晚唐卢携的《临池诀》里也只提颜真卿是张旭的传人。直到晚唐吕总的《续书评》和释亚栖的《论书》中才开始把颜真卿同初唐四家相提并论。可见,在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如日中天时,并没有得到同辈的应有认可。说明盛唐到晚唐时期,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颜体的宝贵价值。颜真卿对书法艺术的改革成果是在北宋时期才找到了知音,欧阳修、苏东坡和黄庭坚这三大家同时高度对颜体进行肯定。欧阳修曰:“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愈可爱也。”说明欧阳修对《赠裴将军诗帖》也是反复把玩反复欣赏;苏东坡称:“颜公变化出新意。”宋、朱长文在《续书论》中更是把颜真卿抬到了神品第一的最高位置,认为:“自羲之以来,未有如公者也。”北宋后颜真卿在书坛上仍然一直稳坐宝座,经久不衰。直到今天,人们也对颜体钟爱备至。难怪清代王澍看了《赠裴将军诗帖》后说:“盖右军来未开此境,其心目中有复欲存右军一笔。”在众多前辈大师面前,颜真卿为什么敢于推陈出新呢?“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颜真卿在他艰苦的学书道路上,就是按秦相李斯所言去做的,不管是周秦篆籀、汉隶与六朝碑刻以至于本朝的前辈书家,他都虚心学习吸收营养,从不满足。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大约三十五岁时就大胆向恩师张旭请教:“敢问工书之妙,如何得齐于古人?”这说明颜真卿年轻时就暗暗立下了锐意改革的决心和壮志。为了“齐古人”,他两度辞官,拜张旭为师;为了“齐古人”,他打拳和举重煅炼身体;为了“齐古人”,他为国为民几度被贬而不改爱国忠心,还经常在“师法自然”中找乐趣。此外,《颜氏家训》对其影响也很大,颜真卿的五世祖北齐至隋初的著名学者颜之推在其传世名著《颜氏家训》的《杂艺》篇中,以王羲之、肖子云和王褒的学书经历嘱附后代“慎勿以书自命”,故颜真卿从小就发誓在为官和书法追求上要做到两个字,即“精”和“新”。这种特殊在他与老师张旭对答魏钟繇笔法十二意时,就出色地表现出来,其充满智慧的回答令其师很是满意。苦难的人生经历,磨出一个刚直不阿、大气磅礴、善于思变的颜清臣。宋代大书家黄庭坚对他的创新成果倍加赞赏:“回视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

多体杂融,节奏强烈,报贯长虹,雷霆万钧,这是《赠裴将军诗帖》的第二大特点。像此帖这样怪诞写法的作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在颜真卿自己的作品中也绝对找不出第二件。这种怪诞之作显然是书家在向“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下战书。现代书家沈鹏先生写道:“血泪文章掷地声,沉雄郁勃异《兰亭》。真行草法兼之备,心迹平原耸峻崚。”你看作品不管是单这结构、章法变化、用笔特点,都与《兰亭》迥然不同。因为颜真卿的人生经历、处境及性格,注定他写不出《兰亭》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来。《赠裴将军诗帖》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裴旻在战场上舞动宝剑的英姿。这种壮怀激烈的节奏,用《兰亭》的笔法特点是难以表达出来的。颜真卿却用“多体杂融”的新方法巧妙地表达出来了,作品中楷书显得雄强,行草显得奔腾,隶书显得冷静,篆书显得沉着。诸体结合节奏骤变,掷地有声。另外作品中粗壮的拙笔与飞游的细丝产生了无穷的乐趣,“多字连带”是《赠裴将军诗帖》的小章法变化之一,如“马若龙”、“正崔嵬”等小字一气贯通;“合字”现象是其小章法变化之二,如“裴将军”、“清九垓战”、“何壮哉”等,字与字间笔画“穿插”突出,仿佛变成了一字。书家高瞻远瞩,完全是为对象在书写,使作品高了一个境界。其实细观颜真卿的其他行草书这种局部小变化,在《守政帖》和《修书帖》也偶显端倪。如果把附后的《赠裴将军诗帖》四幅局部图,按从右到左连起来欣赏,仿佛把人带进了“骏马奔腾,寒光剑闪”的古战场中。

书家不是为书而书,而是通过书法这种特殊载体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变化过程。故作品大气磅礴,正气浩然。我们在欣赏《赠裴将军诗帖》时不能就字论字,而更重要的是欣赏作品的思想内涵。宋代沈作喆在《寓简》中谈欣赏颜真卿作品时感叹:“予观颜平原书、凛凛正气,如在廊庙,直言鲠论,天威不可屈。”这样的思想情感不用“多体杂融”只靠单一的书体是肯定表达不出来的。书家于右任看了《赠裴将军诗帖》后写道:“身如启泰怀沧海,书到肺肝”。在书法的气魄上,我们不妨看看颜真卿的楷书就能找到《赠裴将军诗帖》为什么写得那样激昂大气。在初唐已有四大家的情况下,颜真卿不为大师的法度羁绊,壮年时就写出了《东方朔画赞碑》的清雄;晚年时又写出了《麻姑仙坛记》的奇古壮阔和《大唐中兴颂摩崖》的端庄雄伟,豪放恢宏;还写出了《颜勤礼碑》和《颜氏家庙碑》的大气磅礴。其中在《东方朔画赞碑》《大唐中兴颂摩崖》和《自书告身帖》等诸多楷书作品中都暗暗闪射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也是前辈书家无法比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