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读《古文观止》】季梁谏追楚师

《季梁谏追楚师》看着特别刺激,一种阴谋被识破的满足畅快感。

“随国”虽小,却很不一般!随国现处于让人敏感的湖北省随州市。周王朝为了夺取战略物资“铜”和保护南征通道,在淮水上游和汉水中游地带建立起了隋、唐、蔡、应、息等数十封国,是庞大的姬姓封国集团。共同监视着南方蛮夷之国,以拱卫周疆。

在春秋时期,随国处于高度文明阶段,综合国力相对强大。大楚国与小随国的关系总是好好坏坏,敌敌友友。关系好都是因为随国给楚国都提供了政治避难及帮助。例如帮熊恽成为楚成王。帮楚昭王脱离吴军追杀。每次大楚攻打小随总不成功。楚武王三次伐随都失败,特别是最后一次随楚下溠之战,楚武王更是病死军中。随后,楚国绕开随国打其周围的小国,形成了对随国包抄之势。就是这样到了春秋末年,“周之子孙在汉川者,楚实尽之,唯随独存?” 为什么?

  1. 姬姓封国集团,史称“汉阳诸姬”。原来就是一家子,易团结。

  2. 随国世代沿袭“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内政外交方略。

  3. 楚国与随国长久以来敌敌我我,相爱相杀的关系。

  4. 有季梁,有季梁,有季梁!

此篇《季梁谏追楚师》可能正好交待了随国为什么会实行“修政而亲兄弟之国”的内政外交策略,使楚不敢伐。

文之开头即言: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楚武王挥师东征,兵临城下。却使出了“求和”这一招。什么意思?是楚想用气势吓倒随国,让随乖乖的割地给钱或成为附庸国“求和”?求和不成再出兵打仗。一个目的,两手准备。随国倒也是乐意谈判,派出少师。

斗伯比在楚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极富军事才干,善出谋划策,又识人精准。他说:楚国在汉水以东就不得志,其结果是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了自己三军,增加装备,依靠武力来跟邻国相处,他们害怕就会联合抵抗我们,想离间他们很难。随国是这些小国之首。如果随国想扩张自己,必弃小国。小国离散对我们楚国有利。上师这个人非常的狂妄自大,我们可以让少师看到我们军队里的老弱士兵,让他更加的狂妄。少师见状,果然请求随侯追楚军。可见斗伯比的“识人精准”。但是正如熊率且比所言:季梁在,何益?

斗伯比其实也知道“有季梁在”会坏事,他主要把赌注押在少师得宠上了。

果然,季梁一眼识破了楚军之诱敌之计而止之。季梁对随侯说,当下形势天助楚国,楚军弱败之相是诱我军上当而已。

他说“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季梁把“民”与“神”放在了一个并列的位置上。第一次把“民”放在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上。中国先民从敬神到尊君,再到“以民为重”是一次次的质的飞跃。不得不说季梁太伟大,太先进了!

而季梁随后的一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更是把“民”置于“神”之前了。“夫民,神之主也”,进一点强调了“民”的重要性。作为君主要“上思利民”,如何使人民有好处,人民安居乐业了,祭品丰盛美好。人民和睦了,鬼神有主而又降福于民,故动则有成。若人民生活动荡,各怀心事,鬼神就没有主人了。君主,你一人祭品再丰盛,也是得不到幸福的。

在这里不得不说季梁这一递进式说法的高超。若一下子抛出“民,神之主也”,任何人也都受不了的。在那个时代,神的地位还是牢固的,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怨天咒神的声音,这主要在《诗经》里。但就是这样若一下子否定神的作用,也是大逆不道吧?

最后他总结提出“修政而亲兄弟之国”。

修政即修内政——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以民为大。

亲兄弟之国——团结周围姬姓国或异姓国,构成如今现在所说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对抗楚、晋两大国。

季梁进谏成功,随侯惧而修政, 楚不敢伐。

就这样小随与大楚竟对抗了三个世纪之久!

季梁被后世誉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我想说季梁哪止随之大贤,就是大国历史上一大贤!

关注

扫描二维码

若喜欢~~~~~

(0)

相关推荐

  • 东周列国故事48之楚国攻伐随国

    到了约定的日子,江汉各个小国都来了.有巴国(巴子国,今四川东部),濮国(今湖南西北),邓国,鄾国,绞国,罗国,勋国,贰国,轸国(分别在湖北竹山县,襄樊,襄阳,宜城,安陆县,应山,应城县一带),申国,江 ...

  • 春秋左传—桓公六年:季梁“夫民,神之主也”与魏征谏言同义

    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不复其国也. 译文:鲁桓公六年春天,淳于公从曹国来鲁国朝见.<春秋>记载说:"寔来",是由于他不再回国了. 此承上年 ...

  • 东周列国故事49之楚熊通称王

    斗伯比听了很久对楚君说,大概是天意啊,天意不想亡了随国,所以除去了奸佞小人少师,或许天意不要灭了随国.还不如答应他们,让他率领汉东各国,一起向周王歌颂楚的伟大功绩,借此机会来威镇各路小国,对我们楚国是 ...

  • UC头条此人超越春秋五霸,独霸十四国,组成了春秋时代最强国家联盟

    楚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王的国家.世人皆知,完成这个僭越举动的是楚武王熊通(楚国国姓是芈,熊氏.所以楚汉之际项梁所拥立的楚怀王有的人称呼他熊心,有的则称呼为芈心). 实际上,在熊通之前,楚国的国君已经有 ...

  • 楚国争霸之路上的第一场大战,瞒天过海的经典之作

    东周建立楚国僭号称王 公元前770年,在西方戎狄骑兵的不断侵扰下,周平王将首都向东方迁移,最后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其中春秋因鲁国编年史 ...

  • 芳香之气远闻

    读<古文观止>卷之一 季梁谏追楚师 无论君主还是庶民,身边有一位贤臣或者贤友,是一种幸运.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征战不断.楚武王与大臣谋划,制造假象,使随国放松戒备,随侯中计,但贤臣季梁劝谏 ...

  • 德不配位的得最终就是败。甲骨文台历说字——得

    今天一起学习的字是--得.得到.舍得.患得患失.得道多助的得.说起得字,就会说到大学之道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历经多个阶段才能实现得.那么得应该是一种很高级. ...

  • 古文观止7:季梁谏追楚师

    楚武王侵随,使薳(wěi)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shào)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1.成:讲和: 2.瑕:随国地名,今湖北随县境内: 3.少师: ...

  • 《古文观止》季梁谏追楚师(左传.桓公六年)

    [原文] <季梁谏追楚师> 出处:<左传>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①,军于瑕以待之②.随人使少师董成③.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④:"吾不得志于 ...

  • 07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 左传)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 ...

  • 《季梁谏追楚师》

    今天我们学习<古文观止>第一卷的第六篇,<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桓公六年> 季梁谏追楚师(1) 左丘明 [先秦] 楚武王侵随,使薳wei3章求成焉,军于瑕 ...

  • 古文观止76:秦楚之际月表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nàn),发于陈涉,虐(nüè)戾(lì)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zuò),成于汉家. 1.初作难:最初起兵反秦: 2.陈涉:名胜,字涉,秦二世元年(前 ...

  • 古文观止16:展喜犒师

    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zhǐ),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 1.鄙:边境: 2.犒:慰劳,用牛羊宴饷军士: ...

  • 《古文观止》展喜犒师(左传)

    [作品介绍] <展喜犒师>记录了展喜成功地说服了攻打鲁国的齐国退兵的一次出色外交活动.齐大鲁小,齐强鲁弱,因此,齐国总想侵略鲁国.这次齐孝公本来是想要进攻鲁国的.但展喜的一番话,有理有据, ...

  • 《古文观止》蹇叔哭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作品介绍] <蹇叔哭师>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 为是"先知". ...

  • 《古文观止》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

    [作品介绍]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讲的是: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