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生七不娶,暗九不过”,指的啥

俗语“生七不娶,暗九不过”,指的啥

这些忌讳有道理?

提起俗语,想必大家不会陌生,毕竟生活中都有接触,加之通俗易通的特性,更使得俗语逐渐大众化,不论老少随口也能说上几句。而俗语的形成,大都出自古人实践经验的积累,久而久之,便约定成俗流传开来。所以俗语涵盖非常广泛,即使时过境迁,俗语的魅力依旧不减,字里行间处处生活哲理,如能化为己用,相信对人生定会大有裨益。

与此同时,有人认为俗语不过封建迷信,压根上不了台面,亦不如对联对仗工整,更没有诗词文雅别致,清新脱俗,没有华丽外表的俗语,却往往能胜在实用。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就非常有意思,它关系着古人的生活,尤其对传统文化了解的朋友,多半都听过这句俗语:“生七不娶、暗九不过”,前后仅八字的俗语,乍听确实难以理解,“七”与“九”指的是啥?老祖宗这些忌讳有道理?下面不妨分段理解。

一、“生七不娶”

从古至今,人们对数字向来敏感,比如对四和十比较忌讳,而对八与六却非常推崇。而这句“生七不娶”有何意寓呢?其实,老话的“七”泛指七种情况,而“生”实际为发生的含义,“不娶”则是字面形式,即不娶进门或休妻的意思,当整合在一起,就是发生如下七种情况的女子不可娶进门。那具体是哪七种情形?

众所周知,在过去封建背景下,男权是社会主导思想,女性则受到封建思想禁锢,只能被动接受“三从四德”的约束,根本没有自由可言,如果敢越雷池半步,也必将付出不小的代价。所以,即使结婚以后,女性也要遵守“生七不娶”的约束,一旦违背面临的结果只有一种——休妻!这七中情况分为:偷盗、不育、淫佚、重疾、嫉妒、不事舅姑、喜欢口舌。从中不难发现,即使在开放的今天,一旦发生“淫佚”就意味着对婚姻不忠,“不事舅姑”即不孝顺双方父母,所以缺乏应有的孝道,显然有违道德人伦,这些情形超出社会底线,哪怕被休也属寻常之事。

然而,俗语的某些观点,的确无法苟同,首先拿生病来说,任谁都无法控制,并且古人常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缔结连理实属不易,务必倍加珍惜才是。即为夫妻本当同甘共苦,因为疾病就弃置不顾,显然是小人之举。再如不孕不育,也有可能是男性问题,倘若为了掩饰男性尊严,将不孕强加于女方,那样就太无耻了。纵然有时女方出现问题,如果因此贸然休妻,势必今后无人敢娶,孤寡终老。记得那是个落后的时代,可能也会面临诸多无奈,但偏偏让一弱女子来承担这一切,难道不是历史的悲哀?

二、“暗九不过”

古代通常会将60岁看作一甲子,就是人过六十岁等于一个轮回,而六十岁以后相当于新的起点,所以这个岁数在古代也是高寿,即使生命在此停滞,也算得上一个完整的人生。俗语正是以此作为基础,说明六十岁以后最好不要再过关于九倍数的生日。“暗不过九”恰恰暗指此意。

在古人看来,“九”有极致的寓意,作为至高无上的用词,平常人消受不起,所以但凡与九有关的日子,古人都认为是人生的一次劫数,哪怕是生日也会避而不过,借此寓意人生还没到达极限,往后日子还会继续下去。

不论古今,人们对生命的渴望从未改变。封建帝王为了长生不老,不惜大费财力求仙问道,而今人对健康依旧非常看重,并舍得为此花钱,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会珍惜倍至。回头来看,“暗不过九”作为传下来的忌讳,虽说有些迷信色彩,但从情感上可以理解。

其实,“生七不娶,暗九不过”,无非彰显古人对生活的美好的憧憬,以及对长命百岁的向往。然而,俗语中某些观点,与当今时代早已背道而驰,不过作为延伸思想,比如家庭的维护,诚然值得后人引以为戒,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