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康翡翠的87版红楼梦人物造型及服饰艺术品鉴(正册)

  【湘云篇】

  终于到了写湘云的时候了。逃不掉躲不过,我们的海棠红,我们的史大妹妹就要在我的笔下经受一番摧折了——多么不忍心!却又不得不说。

  我们爱她,爱那个咬舌子的话口袋,喜拇战的真名士。宝钗与之比,道学有余而活泼不足;黛玉与之较,孱弱过之而才思微逊;余者凤姐有其爽利却无其纯真;探春有其机敏却无其豪放;太太奶奶们喜她个性伶俐淘气,是第一等的开心果;丫头们爱她平易无拘,都与她结交甚密。真不忍心让她继秦可卿之后的又一个交战中心……(虽然已经开始了很久了,还是疼惜她……)

  还是先给她开个小小的履历表吧:
  姓名:史湘云
  别号:枕霞旧友
  身份: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贾母的侄孙女。父母双亡,无兄弟姐妹,由叔父史鼎抚养。
  外形:腰细背窄,腿长身高——“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如果喝醉了,就会变成“娇娜不胜”;
  肤色雪白——还记得吗?“一弯雪白的膀子”,“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比宝姐姐的红麝串如何?
  眉目生动多情——六十二回有句“慢启秋波”,叫人想起北宋王观之词《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一双掩映在红香圃漫天飞花里的醉眼,也曾是大观园众多春色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作啊!
  总结语:标准的时尚美人!
  很多人爱湘云,原因多言爱其洒脱的个性,殊不知云丫头的可爱之处不仅是性情,还有出色的外表。以今日的审美观点来看,湘云的长腿细腰,绝对会帮她在第一时间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再加上雪白肌肤和一对秋水妙目,这种兼具古典与现代的美丽杀伤力可不是盖的!比宝姐姐苗条,比林妹妹健康,怎么能怪大家都对她爱得那么着!
  个性:随性洒脱、乐观坚强、自由天真、活泼快乐。
  爱好:
  1、喜扮男装,做中性造型。

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还有第三十一回:

  宝钗一旁笑道:“姨娘不知道,他穿衣裳还更爱穿别人的衣裳。可记得旧年三四月里,他在这里住着,把宝兄弟的袍子穿上,靴子也穿上,额子也勒上,猛一瞧倒象是宝兄弟,就是多两个坠子。他站在那椅子后边,哄的老太太只是叫'宝玉,你过来,仔细那上头挂的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他只是笑,也不过去。后来大家撑不住笑了,老太太才笑了,说:'倒扮上男人好看了。’”

  非常遗憾的是一直以来各大版本的《红楼梦》均没有做出出色的男装扮相云造型。张爱玲说人生恨事一是红楼未竟,二是海棠无香,我昨天构思是也仿了一个:不见湘云扮男装!

  2、大口吃肉,大碗饮酒,高谈阔论,拇战最风流。
  真正的魏晋高风,不要说女子,等闲男子也难企及。率意的湘云,诗意的人生!以千金之身份,行潇洒之大事,酣畅至极!不羁至极!痛快至极!

优点:

  1、真诚率直,有名士风范。

  典型事例一:大啖鹿肉

  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说着,只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果然好吃,便也吃起来。一时凤姐儿打发小丫头来叫平儿。平儿说:“史姑娘拉着我呢,你先走罢。”小丫头去了。一时只见凤姐也披了斗篷走来,笑道:“吃这样好东西,也不告诉我!”说着也凑着一处吃起来。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宝钗笑道:“你回来若作的不好了,把那肉掏了出来,就把这雪压的芦苇子揌上些,以完此劫。”

  想到就做,毫不扭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湘云的直率剩过了太多尘世中言行不一,心口相悖的伪君子。

  典型事例二:醉眠芍药裀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磴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磴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又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原是纳凉避静的,不觉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娜不胜,便睡着了,心中反觉自悔。早有小丫头端了一盆洗脸水,两个捧着镜奁。众人等着,他便在石磴上重新匀了脸,拢了鬓,连忙起身,同着来至红香圃中。又吃了两杯浓茶,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一时又命他吃了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了些。

  以千金之身份,行潇洒之大事,酣畅至极!不羁至极!痛快至极!

2、平易近人,热情和善

  如果把两府中真正待丫头好的人做个排行榜的话,前两名一定是宝玉和湘云。前者自不必说,他惯会作小伏低的,在两府看来简直就是怪胎!

  至于湘云,我们可以把她和钗黛做一下比较。林妹妹自不必说,“目下无尘”四个字荡尽一切俗莺流燕。真正做到和她贴心比目的,就只有一个紫鹃,偏她还要三不五时的刻薄人家:“这丫头今日可疯了!怎么去了几日,忽然变了一个人?我明日必回老太太,退回你去,我不敢要你了。”(再叹:糊涂颦儿!——还好是顽话)

  再看宝钗,这一个是出了名的随分从时、行为豁达,可是一旦教训起小丫头来可堪似风云骤变,看一看有名的机带双敲:

  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

  大家都心知肚明,她真正想教训的对象是宝玉,可是如此这般的一番机带双敲估计震慑住的决非只有宝玉一个。黛玉心里是一定会忐忑的,其他姑娘丫头们是一定会添上三分惧色的:怎么林姑娘平常刀子似的嘴今天成了闷葫芦?原来宝姑娘这个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主儿才是真正的厉害角色!所以最高明的还是宝姐姐,牛刀小试之间,还怕那些毛丫头依旧蝎蝎螫螫吗?自然无人不敬——敬而远之了。

  来看我们的亲善大使湘云,她的第一次出场引出了宝黛间的一场风波。第二次出场是全书交代她个人命运的极关键好看的一节,引出了五个大丫头。哪五个?正面有两个——翠缕、袭人,侧面是三个——鸳鸯、金钏、司棋。几个丫头中,翠缕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可能因为我是教师的缘故,特别喜欢看她绘声绘色地给翠缕讲解阴阳论,一番喈喈呱呱下来,两个同样娇俏可爱的女孩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我们来看下原文:

  翠缕道:“这荷花怎么还不开?”史湘云道:“时候没到。”翠缕道:“这也和咱们家池子里的一样,也是楼子花?”湘云道:“他们这个还不如咱们的。”翠缕道:“他们那边有棵石榴,接连四五枝,真是楼子上起楼子,这也难为他长。”史湘云道:“花草也是同人一样,气脉充足,长的就好。”翠缕把脸一扭,说道:“我不信这话。若说同人一样,我怎么不见头上又长出一个头来的人?”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我说你不用说话,你偏好说。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湘云笑道:“糊涂东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翠缕道:“这糊涂死了我!什么是个阴阳,没影没形的。我只问姑娘,这阴阳是怎么个样儿?”湘云道:“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听了,笑道:“是了,是了,我今儿可明白了。怪道人都管着日头叫'太阳’呢,算命的管着月亮叫什么'太阴星’,就是这个理了。”湘云笑道:“阿弥陀佛!刚刚的明白了。”翠缕道:“这些大东西有阴阳也罢了,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湘云道:“怎么有没阴阳的呢?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便是阴。”翠缕听了,点头笑道:“原来这样,我可明白了。只是咱们这手里的扇子,怎么是阳,怎么是阴呢?”湘云道:“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阴。”翠缕又点头笑了,还要拿几件东西问,因想不起个什么来,猛低头就看见湘云宫绦上系的金麒麟,便提起来问道:“姑娘,这个难道也有阴阳?”湘云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翠缕道:“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湘云道:“这连我也不知道。”翠缕道:“这也罢了,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湘云照脸啐了一口道:“下流东西,好生走罢!越问越问出好的来了!”翠缕笑道:“这有什么不告诉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难我。”湘云笑道:“你知道什么?”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说着,湘云拿手帕子握着嘴,呵呵的笑起来。翠缕道:“说是了,就笑的这样了。”湘云道:“很是,很是。”翠缕道:“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湘云笑道:“你很懂得。”

  琐碎却不俗的文字,和谐而融洽的气氛。湘云之宽厚,翠缕之憨直,好一对快乐自由的主仆,大家细想,紫鹃和莺儿可曾受过这样的礼遇?

  至于袭人和湘云谈话时的随意亲热,简直是就是一对贴心的小姐妹。别忘了袭人最初可是先服饰老太太,又伏侍湘云,等黛玉来了之后才去伏侍宝玉的:“他从小儿伏侍了我一场,又伏侍了云儿一场,末后给了一个魔王宝玉。”(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二人的亲密关系自然非同小可,悄悄话说得彼此脸儿红了又红。袭人是奴才,却可以笑道“大姑娘,我前日听见你大喜呀”,湘云也不客气:“你还说呢。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象先待我了。”甚至于引出了二人当年玩笑话:“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

  书里始终不曾透漏这玩笑话到底是什么,而从二人的亲密状态看来,无非是小女儿关于未来婚配的痴言密语罢了。大胆设想一下,很有可能是共事一夫之类的话,因为这样的例子在红楼梦书里太常见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平儿与凤姐,金桂与宝蟾,连宝玉都曾似真似假地试探过莺儿:“我常常和你花大姐姐说,明儿也不知那一个有造化的消受你们主儿两个呢。”可知主仆二人共事一夫的状况在当时并不少见,也足以表明湘云和袭人关系之不寻常。

  其他三个大丫头呢,为什么和湘云这般要好?鸳鸯姐姐为人公道平和,平日里说话利落干脆,这一点上,湘云和她是有共同点的;至于其他两个,司棋泼辣大胆,金钏火辣刚烈,不喜欢她们的人却多,我们也只是从湘云给她们送戒指的情节里还能隐约窥测到,也许这两个不幸为情殒命的女子,在走上那条不归路之前,都曾善良爽朗如湘云一样。

3、思维敏捷,才智过人。

  海棠诗社起了两次,第一次她姗姗来迟,却一气做出两首佳作,勇夺桂冠。第二次虽未夺魁,组织者却是她。芦雪庵联句时更厉害,以一己之力,勇战宝琴、宝钗、黛玉三大才女,珠飞翠摇之间,奇才纵横,妙语如珠,可居群芳之冠。

  不少人曾以此为据,力证湘云才是全书真正的女主角,个人则认为非也!这应该是寄托着曹雪芹对人生方面的感悟,湘云的取胜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她会是最终的主角。举个栗子,我们来看金庸笔下第三次华山论剑的结果——彻底嬴了的是老顽童,但是估计没有人说神雕的主角是他而非杨过。

  黄药师道:“东邪、西狂、南僧、北侠四个人都有了,中央的那一位,该当由谁居之?”说着向周伯通望了一眼,续道:“杨夫人小龙女是古墓派唯一传人,玉女素心剑法出神入化,纵然是重阳真人,见了她也忌惮三分。当时林女侠若来参与华山绝顶论剑之会,别说五绝之名定当改上一改,便是重阳真人那'武功天下第一’的尊号,也未必便能到手。杨过的武艺出自他夫人传授,弟子尚且名列五绝,师父是更加不用说了。是以杨夫人可当中央之位。”小龙女微微一笑,道:“这个我是万万不敢当的。”黄药师道:“要不然便是蓉儿。她武功虽非极强,但足智多谋,机变百出,自来智胜于力,列她为五绝之一,那也甚当。”

  周伯通鼓掌笑道:“妙极,妙极!你甚么黄老邪、郭大侠,老实说我都不心服,只有黄蓉这女娃娃精灵古怪,老顽童见了她就缚手缚脚,动弹不得。将她列为五绝之一,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各人听了,都是一怔,说到武力之强,黄药师、一灯大师都自知尚逊周伯通三分,所以一直不提他的名字,只是和他开开玩笑,想逗他发起急来,引为一乐。那知道周伯通天真烂漫,胸中更无半点机心,虽然天性好武,却从无争雄扬名的念头,决没想到自己是否该算五绝之一。

  黄药师笑道:“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黄老邪对'名’淡薄,一灯大师视 '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以你居首!”

  众人听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这十一个字,一齐喝彩,却又忍不住好笑。五绝之位已定,人人欢喜,当下四散在华山各处寻幽探胜。

  非常精彩的一笔。金老先生借黄药师之口明确表达了自己对“第一”的认知:原来武功最高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修为,胸襟的坦荡远胜过前者千万分。

  湘云之于钗黛,正好似老顽童之于群侠。宝钗顾虑重重——虑的是自己的身份地位,于是永远无法做到随心所欲;黛玉眼中有且只有一个宝玉,时时处处也有顾虑——却是为宝玉,又好象小龙女之于杨过了,他好她就好,心中是没有自己的。

  只有湘云,诗才既高,也无杂念,“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作诗就是作诗,不扭捏,不退缩,不造作,是不是淑女不重要,能不能引起他人的在意不重要,只是作诗——不正如老顽童一生只是迷醉武学心无旁骛一样吗?

  曹雪芹似乎在冥冥之中向我们透露着他内心深处对人生的看法:只有心地最单纯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成功者。湘云追求快乐,几乎从不为任何事情烦恼忧虑,非不能也,是不为也。看得开,想得到,点到即可,所以当作诗能为她带来快乐时她便全情投入,第一自然手到擒来。钗黛各有所顾,心思上已经落了下风了。

  原来,成功的那一个并非才情上真的就胜出许多,如她——史湘云,是胜在无拘无虑,因而全力以赴,一击即中;就如同所谓的失败者,失败的原因有时也会为他们添光增色,如她——林黛玉,世人眼中情场中的阵亡者,耗尽热泪不回头;如他——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贫者,比起完成创作,他,似乎更爱风筝。

  那么,再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得了第一是否就意味着湘云会成为全书真正的女主角呢?

  答案很简单:不。

  原因就更简单了,我们可以顺着逆向的思维把结果先拿出来,就是她和宝玉终于结合了,为什么呢?因为两个家族均已经败落,他沦为更夫,她成为乞丐。无所谓,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历尽艰难后,他们重逢了,然后在山野之间过上了“清贫怀箪瓢”的生活。

  这生活怎又无外乎两种可能,一种是过得不好,一种过得不错。前者出现的可能不太大,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第一男主角和第一女主角啊,假如过得不好,那作者不是在砸自己的脚吗?别忘了宝玉曾经对第二、第三女主角黛和钗是多么热爱,那么他怎么可能不爱第一女主角?一定要爱的。而女人的情感又常常比男性来得要丰富,湘云当然也会爱他,他们青梅竹马,交情远在黛玉进府之前已经开始,所以,她也会爱他——彼此深爱,互敬互重,生活虽然贫寒倒也过得去,他打更,她乞讨(应该是偶尔了)——他们的日子用两个字概括:还好。

  看来是真要过得不错才符合男女主角的身份,那就让他们过得不错吧。山野之中,神仙眷侣,这样的结局多么美满?寻寻觅觅,原来他们才是彼此的唯一,黛玉是配角,宝钗是旁衬,湘云是宝玉生命中最后的冤家——原来如此。

  于是,洗尽铅华后,读者会在最后的一瞬间恍然大悟:原来《石头记》是一出以团圆方式收尾的喜剧啊,爱我所爱并且得偿所愿,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收场!

  只是,也许仍会有人用小小声的声音抗议:既然如此,曹先生您又安排湘云进那个牢什子薄命司干吗?

  就是就是,另一些小小声的抗议也会随之而来:还说“湘江水逝楚云飞”?他们是“落霞与孤鹜齐飞”好不好?

  第三批声音也会紧跟过来:如果真是这样,宝玉请你告诉我,你号称自己“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宣告“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呢?你的“终”是多久?比对晴雯是不是要久一点?而且那样的话你都不怕湘云伤心的吗?你那么爱惜女儿!

  就是就是,原来事情是这个样子的!这样一想最可讨厌的是脂砚斋啊,老爱说草蛇灰线之类的话,原来都是不对的,判词跟结尾是两码事啊……那干吗还说自己“脂砚先生恨几多”?恨什么恨?你不就是湘云吗?嫁给宝玉的是你啊!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湘云的几款造型。

  已经不止一次地说过,最适合湘云的颜色就是那夺目耀眼的海棠红。虽然不赞成湘云是全书收尾的女主人公,却依然愿意相信“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是全书毫不逊色于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的绝美画面。

  不过,开始之前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海棠到底是什么花?(估计很多朋友是和我老公一样的,直到半个小时前我告诉他要写湘云了,他才如梦初醒般感叹了一句: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海棠花呢!)

  海棠花又名梨花海棠,为我国著名的观赏花木之一,花色艳丽,果实玲珑。花期多为三月至五月,果熟九、十月左右。我国海棠常见栽培的有两大类,即红花海棠和白花海棠。前者花型较大,多粉、红色,重瓣,叶较宽大。后者花白色或微有红晕,重瓣。

  《红楼梦》里两种花都写到了的,宝玉院子里的西府海棠“色若红脂”,自然是红花类;三十七回姐妹们争相歌咏的“出浴太真”、“捧心西子”、“玉是精神” 、“雪为肌骨”的“七节赞成”的满盆雪,就是白花类了。海棠具有利尿、消渴、健胃等功能。在民间药方中,海棠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之一。有“百益之果”的美称。

  我国海棠种属多达35种,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海棠有四种,皆木本。贴梗海棠,丛生,花如胭脂;垂丝海棠,树生,柔枝长蒂,花色浅红;又有枝梗略坚,花色稍红者,名西府海棠;有生子如木瓜可食者,名木瓜海棠。”

  上面文字提到的就是著名的海棠四品: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

  贴梗海棠花色最艳,且花梗较短看去花朵如贴枝梗而生,故有名贴梗。这一枝开得可真是花如其名,攒簇累积,紧附枝干,好一派热闹景象!而且大红大绿,明艳照人,宝玉若在此必大呼过瘾。

下面这一张的色泽不那么浓郁了,袅颤一枝,婀娜几朵,连新抽出的嫩叶都是娇润欲滴,很有些“一枝红艳露凝香”的意味,虽然那句说的是木芍药。

  木瓜海棠,顾名思义,乃指其所结之果形若木瓜,是海棠众多种属中以果实见长的一科。记得小时侯爸爸买了来叫大家吃,也辨别不了是不是木瓜海棠,猪八戒啃人参果一样急急丢下肚,如吃黄瓜芦笋般一番大嚼,唯一的记忆只是甜。

  木瓜海棠与贴梗海棠外形非常相似,常常难以区分。最主要的区别是木瓜海棠的果实较大,故花托下的子房比较大,贴梗海棠因为不结木瓜,子房较小。贴梗海棠是小灌木,而木瓜海棠是大灌木或乔木。

  花形如下图,也是形色娇媚,很不错的。

垂丝海棠木本较高,花茎柔长,势若丝垂,故此得名。

最后一款西府海棠可是曹雪芹老先生心头的朱砂痣,书中写它“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又“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文字清妙而绰约,不是在写花,倒似在写一个正当韶龄,容仪俊美的绝代佳人了。

  海棠四品中最早开花的是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在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盛花期,西府海棠还在含苞待放。它的枝干直立多节,花形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故书中咏白海棠时宝玉就写出了“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的佳句。

  西府海棠还另有一大妙处,就是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艳且香。石崇见着海棠,叹说:“若使海棠能香,当铸金屋以藏”。宋朝彭渊材平生有五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也提及“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以此为三大恨事——估计他们见到的都不是西府海棠,哈哈。

  西府海棠是海棠中的上品,有“汉宫三千,赵姊第一”之誉。此语出自明袁宏道描摹瓶花之道的作品《瓶史》中《品第》一节,原文如下,乃是借赵飞燕艳冠后宫寓意西府海棠之绝丽:

  汉宫三千,赵姊第一;邢、尹同幸,望而泣下。故知色之绝者,蛾眉未免俯首;物之尤者,出乎其类。将使倾城与众姬同辇,吉士与凡才并驾,谁之罪哉?梅以重叶、绿萼、玉蝶、百叶缃梅为上,海棠以西府、紫锦为上,牡丹以黄楼子、绿蝴蝶、西瓜瓤、大红、舞青霓为上,芍药以冠群芳、御衣黄、宝妆成为上,榴花深红重台为上,莲花碧台锦边为上,木樨毬子、早黄为上,菊以诸色鹤翎、西施、剪绒为上,蜡梅磬口香为上。诸花皆名品,寒士斋中理不得悉致,而余独叙此数种者,要以判断群菲,不欲使常闺艳质杂诸奇卉之间耳。夫一字之褒,获于华衮,今以蕊宫之董狐,定华林之《春秋》,得不严且哉?孔子曰:“其义则某窃取之矣。”

  西府海棠已经是海棠中的名品,明代王世懋《花疏》却又提到说:“就中西府最佳,而西府之名紫绵者尤佳”。据说紫绵海棠如枝滚绣球一般灿烂繁华,宝玉“怡红”,不是没有道理的。

  插一句,不知有没有和我一样对西府海棠存有误会的朋友呢?幼年读红楼,见到书中凡是涉及宁、荣二府一般都按俗语谓之“西府”、“东府”,便心生揣测,或者这西府海棠的学名应该叫做“荣国府海棠”吧……后来方得知原来是因其发于陕西西府而得名的……

海棠美人史湘云正式登场!

  这个造型是定装照,很多地方可以见到的。只见这湘云身穿大红晕染大花的丝绸褙子,高梳云髻,散点金钗,面如满月——可真是如满月,郭宵珍当年入组的时候是先试宝钗一角的,若论肌肤丰泽,从这幅图上来看,真要凌驾张莉几分。且图上她所依傍的又是一株牡丹,花王之意味就很明显了。当然大家可能也都看出来了,除了面庞丰润之外,郭宵珍的外形的确要稍逊于后来的宝姐姐,所以最后只能与这一角色失之交臂了。

  除了宝姐姐一角外,郭宵珍还曾试过袭人姐姐呢!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真想惊叹,画上的人儿身穿菊花福寿缎子比甲,白色中衣小袄,梳着高髻,“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也华丽”(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凤姐眼中所见),这还罢了,最难得是她的神情温柔和平,很有三分袭人的味道!
  郭宵珍是优秀的黄梅戏演员,其实通过几个造型的对比,试宝姐姐时明艳,扮袭人时端庄,已经可以感觉到她对人物内心理解得是不错的。

  还有一张。

  既然提到了换角,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另一位史湘云——张玉屏。很多网友对她的评价是:这才是真正的湘云!

张玉屏本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在影片《虹》、《大海在呼唤》及《一叶小舟》等影片中都担任过角色。此女皓齿明眸,眉宇间天然有一股英豪之气,与湘云“英宏豪阔、霁月光风”的形象特别吻合,据说还曾是宝玉一角的反串侯选人。可惜开拍在即考上了铁路文工团,最终与史湘云失之交臂。真可谓未入红楼,已成一梦! 

  清文人董康在其作品《书舶庸谭》卷四里曾有语证湘云最后终嫁宝玉,说道:

  先慈尝语之云:幼时见是书原本,林、薛夭亡,荣、宁衰替,宝玉糟糠之配实维湘云,此回目中所以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也。绮云欲本此意改窜最后数十回,名《三妇艳》,以补其憾,惜削稿未就也。题玉壶山人琼楼三艳图枕霞阁:“众中最小最轻盈,真率天成讵解情。纵使期期生爱爱,从无醋醋到卿卿。石床花梦人同艳,宝镜云鬓视许平。知否鸳鸯歌福禄,双星早已缔三生”(末联据原本《红楼梦》)。

因为只是“先慈尝语”,是听母亲所说而未亲见,所以董康的这番言论并不足以成为湘云终适宝玉的依据,但是里面提到的《题玉壶山人琼楼三艳图之枕霞阁》诗却写得生动骄夭,风情无限,我们来欣赏一下:

  众中最小最轻盈,真率天成讵解情。

  ——众钗之中,最灵巧轻盈的,就是她。个性率真,哪里想到要去萦绕儿女长情?潇洒,赞!

  纵使期期生爱爱,从无醋醋到卿卿。

  ——即使爱咬舌,曾讲“二”说成“爱”,却从不曾如颦卿一般拈酸吃醋,不解闲愁。“期期爱爱”音谐“期期艾艾 ”,指人讲话口齿不利。“期期”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董康巧化“爱爱”二字,情思极妙,是个真爱湘云的人)

  石床花梦人同艳,宝镜云鬓视许平。

  ——上句就不用说了,一枕石凉,人花两艳,是《红楼梦》中少见的青春又阳光的美丽画面。下句的"宝镜云鬓"也不难理解,自是说其美貌。

  “视许平”有一番典故。许平似喻指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许平君,既是皇后,所以自然姿容美仪,此其一;而作为汉宣帝患难的结发之妻,许平君在嫁给当时落难的刘洵之前曾许配给宫廷侍卫长(内谒者令)欧侯氏之子,结婚前夕,未婚夫不幸病故。在当时名士张贺撮合下嫁给了刘洵,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合和恩爱共患难的帝王夫妻。用在湘云身上当然也是指她与卫若兰虽有夫妻之缘,却无结缡之分,卫氏似是染病而终,故而湘云才又嫁了宝玉。看去的确不错,只是历史上的许皇后最后为剧毒附子所杀,成了内闱私斗的牺牲品,结局极惨……

  知否鸳鸯歌福禄,双星早已缔三生。

  ——后面还有一个“据”的注释,是说,虽然湘云不幸婚前丧夫,却另有“鸳鸯歌福禄”的命运在等着她,因为“双星早已缔三生”,看来对白首双星的理解之争议还要再继续下去,翡翠赞成的是……

  “你还写不写衣服?”老公在大吼了,“小心招来炮轰!”

  好吧好吧,还是回老本行吧。

如大家所见,张玉屏的造型因为是定装照,所以看起来好象粗糙了一点,难得的是演员本人的确漂亮讨喜,发型简单,衣色过暗的情况下也掩不住天生的秀色。注意图三图四中的衣服可是和第一张湘云图里的是同一件,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张版把“众中最小最轻盈”七字刻画得不可不谓传神。耳边两个小发束童稚可爱,年龄感很好,唉,忍不住还是要遗憾,可惜我们看不到了。

醉卧的造型要是把檀香扇改做芭蕉扇有点像汉钟离的说,哈哈,开玩笑。衣服的样式还是很简单的褙子,布料是薄棉,嫩嫩的粉色系应该是考虑到了芍药阴中“红香散乱”的独特氛围,配了大朵玉兰印花图,目的是烘托湘云洒脱高洁的气质,总体来说,虽未有福得见最后的情景,却已经叫人心向往之。

  欧阳这个贾宝玉是张玉屏推荐给导演的,这个故事也是人尽皆知了。难得翻到了当年的第一手资料,发上来做个存档。 

  说到这里,估计已经会有很多人抗议了——翡翠你一直夸张玉屏,可是我们的郭大姑娘才是出演的那一个呀,我们就是看着她好,你这么写来写去写到郭版时看你怎么收场?

  昨天投石问路了一番,发现大家还是喜欢郭宵珍版的湘云——总算我的心又放下来了,因为真的很怕大家对她不够喜欢。本来87剧组对她就稍有些不公平,她本人的命运又不是特别的好,如果大家再不喜欢她,可叫我怎么办呢?
  我所说的她受到的不公主要是指……唉,我们郭大姑娘的衣服真是少得可怜。整理黛玉篇时截了好多图,光是那些颜色相似的就累得几乎趴下,白地红花的褙子竟然有五套!反观湘云呢?实在是……十个手指头就数得差不多了。

  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四大家族中最早呈现出颓势的应该就是史家了,别的不说,单看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里宝钗的一段话即已可知:

  宝钗因而问道:“云丫头在你们家做什么呢?”袭人笑道:“才说了一会子闲话。你瞧,我前儿粘的那双鞋,明儿叫他做去。”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袭人见说这话,将手一拍,说:“是了,是了。怪道上月我烦他打十根蝴蝶结子,过了那些日子才打发人送来,还说'打的粗,且在别处能着使罢;要匀净的,等明儿来住着再好生打罢 ’。如今听宝姑娘这话,想来我们烦他他不好推辞,不知他在家里怎么三更半夜的做呢。可是我也糊涂了,早知是这样,我也不烦他了。”宝钗道:“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袭人道:“偏生我们那个牛心左性的小爷,凭着小的大的活计,一概不要家里这些活计上的人作。我又弄不开这些。”宝钗笑道:“你理他呢!只管叫人做去,只说是你做的就是了。”袭人笑道:“那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说不得我只好慢慢的累去罢了。”宝钗笑道:“你不必忙,我替你作些如何?”袭人笑道:“当真的这样,就是我的福了。晚上我亲自送过来。”

  真是一击多应的好文字!第一写出了湘云手巧。须知宝玉房里的这些个大丫鬟个个心灵手巧,袭人经常手不离绣绷,晴雯更是纺绣的高手,俄罗斯进口的东西都能被她织补得天衣无缝——还要烦湘云打结子、作鞋、绣扇套,宝玉竟然也都看不出区别,可知湘云在女工上必属一流。

  第二写出的自然是宝钗和袭人二人的投契。说来也好笑,这段文字明明是写两种体贴——宝钗体贴湘云,袭人体贴宝玉,但是读到最后再合书那么一想,就觉出不对劲了,宝钗和善之外的机心(我替你作些如何?),袭人逢迎之外的自傲(那里哄的信他,他才是认得出来呢)。

  叹一口气,再细想林家那一对儿,黛玉“拿起剪子就绞”,紫鹃“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只是疏远,只是试探,两相对比,为什么对宝玉冷漠的这一方总叫我们心有不舍呢?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堂堂史侯家,在荣府省亲余波尚未褪尽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败落了。我们的湘云,金尊玉贵的侯门千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人前还要强展笑颜,只要想起,心已抽痛。

  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为数不多的几套衣服吧(我可怜的云丫头!)

  先看春装,湘云在全书中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刚来就引起了宝黛之间的一场风波,又穿连了宝钗的生日。前后行文比对,一个活泼爽利,性情率真的女性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了。
  进府时的春装如下图,大红色绣粉蓝牡丹花的交领袍子。其时未出正月,故此衣裳还较丰厚。这件衣服的质料是丝绸,光泽度很好,一片大红压上数丛牡丹,繁华复艳,是湘云春装中比较喜气的一件了。
  演员郭宵珍的眼神特别灵动,虽然外相稍微显老,可剧中出场时眼波流慧,语笑嫣然,一下子就把黛玉“姐姐”的感觉烘托出来了,赞一个!

  上面写错了,首次登场应该是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与她坐对面的正是黛玉,两个姑娘都是粉嫩嫩如她们头上的堆纱绒花。黛玉打趣她爱咬舌根,看,史大姑娘就促狭地开始使鬼主意了:
  “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
  曾见有文章借此发挥,说湘云才是放长线钓大鱼的那一位,为什么?一出场就开始挑拨钗黛啊!——真是无奈,要这么说的话,钗黛很难和云儿比的,要知道她和宝玉的交情远在后两者之前,袭人又是她的闺中密友,以她爽朗的个性,要争早争了哪里就在这一时?

  来个近景,看一看云儿的头饰装扮。

我发现过去的演员都是丰颊弯眉,眼若秋水

  黛玉终于被挑得追着她打出去,正好又值宝姐姐走来——真是好看的一节。

  话说史湘云跑了出来,怕林黛玉赶上,宝玉在后忙说:“仔细绊跌了!那里就赶上了?”林黛玉赶到门前,被宝玉叉手在门框上拦住,笑劝道:“饶他这一遭罢。”林黛玉搬着手说道:“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湘云见宝玉拦住门,料黛玉不能出来,便立住脚笑道:“好姐姐,饶我这一遭罢。”恰值宝钗来在湘云身后,也笑道:“我劝你两个看宝兄弟分上,都丢开手罢。”黛玉道:“我不依。你们是一气的,都戏弄我不成!”宝玉劝道:“谁敢打趣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说你?”四人正难分解,有人来请吃饭,方往前边来。

  最佩服就是曹雪芹这种间色穿针,忙而不乱的写法,四大主角齐齐登场,要在一般人手里,只怕写活了这个又丢开了那个,最难得齐全二字——偏他就能,试看这一幕中,宝玉滥好人,黛玉小心性,宝钗长姐风,湘云呢——最叫人疼!

  看湘云下身穿的玫瑰紫的纱裙,也好好欣赏一下周汝昌老先生对《红楼梦》三大女主人公的概括——“玉钗云”是也。按老先生的理论,黛玉先丧,因此居首,宝钗随后,因此处次;湘云自然是殿后的那一个。至于玉钗云三字,灵感乃是来源于《金瓶梅》——都是写了三个女子啊,唉,不知道该怎么说。

花絮图。

  这次进府并未马上离去,因为宝钗过生日了,喜欢热闹的云丫头自然留了下来。我们就看到了她的第二套衣服,也是湘云穿的次数最多的一件,海棠红撒玉兰花的交领长衫,配一条素白的棉纱裙。这张图虽然不甚清晰,却是一张宝贵的全身照,摄于怡红院,美丽的云姑娘。 

  这个没心没肺的云丫头啊,我们看看她在宝丫头的寿宴上都做了什么好事。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这场戏还是四大主角同时登场,各自不同。一个是“不肯说”,一个是“不敢说”,还有一个,看下图,手托香腮竟没有看出来!可知“当局者迷”此言不虚。

  只有一个心直口快的云丫头,乐呵呵喜滋滋笑着说了出来。要说她有心机,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来看下这件事的最终结局:

  晚间,湘云更衣时,便命翠缕把衣包打开收拾,都包了起来。翠缕道:“忙什么,等去的日子再包不迟。”湘云道:“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听了这话,忙赶近前拉他说道:“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也皆因怕他恼。谁知你不防头就说了出来,他岂不恼你。我是怕你得罪了他,所以才使眼色。你这会子恼我,不但辜负了我,而且反倒委曲了我。若是别人,那怕他得罪了十个人,与我何干呢。”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径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又是一段精彩的好文字!更喜欢郭宵珍在这一场戏的表现,准确到位,嘴尖牙利,势不让人,热腾腾,气忿忿,火辣辣一根小辣椒!

  然后是直接进攻,矛头双指,不留情面。我们听听那段有名的主子小姐论:“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看那眸中灵光一闪,好看得很。

  然后是笑带讥讽:“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当然还是啐了,正是最天真一份小儿心性。

  只留下一个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的贾宝玉,悻悻然,喏喏然,陪着笑,做着小,到最后依旧全体得罪。试问天下无能又清闲富贵如宝玉者,谁堪再出其右?

  话说湘云的这一套红装穿得可真叫旷日持久,我们接着往下看:

  这是第二次出场的时候了。时近交夏,暮春时分,大家清虚观打醮归来,湘云和翠缕就又来了,于是引出了著名的金麒麟事件。其实这个时候,湘云的家境还是不错的,原文写她出场,有这样的几句:

  至次日午间,王夫人、薛宝钗、林黛玉众姊妹正在贾母房内坐着,就有人回:“史大姑娘来了。”一时果见史湘云带领众多丫鬟媳妇走进院来。宝玉黛玉等忙迎至阶下相见。青年姊妹间经月不见,一旦相逢,其亲密自不必细说。一时进入房中,请安问好,都见过了。

  这“带领”二字乃是主动之义,可见这许多人都是随湘云而来的仆妇。从接下去袭人与她的谈话里我们可以知道,湘云也已经到了有人求亲的年龄(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窃以为这点写得特别好。之前宝玉在清虚观被张道士提亲,刚惹了一场与黛玉的风波,那是曹公在书中为主要人物提及的第一次正面说亲,而作者用笔的特点向来便是两相对照,真假互依,有正面的宝玉,紧跟着就侧面写了湘云。而这其间,有一样重要的信物串联起了二人,那就是金麒麟。

  如下图,一大一小,文彩辉煌,被翠缕说成“可分出阴阳来了”的两只金麒麟。脂砚斋就在这一回的后面批了重重的一笔: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不管我的朋友中众多的拥湘派们使出多大气力证明湘云最后是嫁给了宝玉,我都坚定不移地把上面的那条批语说了一遍又一遍。宝玉只是联系湘云和卫若兰的一条纽带,就像他联系起了袭人和蒋玉菡一样——这一回偏袭人也在场——况且作者对湘云手握麒麟时的表现有过非常细腻的描写:

  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彩辉煌的一个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云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语,正自出神,忽见宝玉从那边来了,笑问道:“ 你两个在这日头底下作什么呢?怎么不找袭人去?”湘云连忙将那麒麟藏起道:“正要去呢。咱们一处走。”说着,大家进入怡红院来。

  估计不少朋友在初读《红楼梦》到这一点的时候一定会觉得有些不对劲,什么地方不对劲呢?就是对湘云的表现。那一句“只是默默不语,正自出神”,按照正常的情况,由湘云爽朗的个性来说,她不可能会这样的沉思不语,更多的应该是急于向大家炫耀,或者把它和自己的好好比对一番。

  之所以作出这么细腻的举动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湘云在自己一片蒙昧天真的外表之下已经开始了些许关于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她已经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和这个麒麟之间有了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她的思绪也势必要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地方,比如“金玉良缘”。

  她此时对宝钗已极其亲近,对宝黛之间的纠缠也已有所领会,所以不可避免的,她的认知会从对麒麟的疑惑上升到对自身前途的思考上来。具体到底想了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可是从她见了宝玉不仅不献宝(很反常,想想那块鹿肉),而是“连忙将那麒麟藏起”这一举动来看,她是曾想过要由自己来保存这个麒麟的。

  这个明朗的少女并非没有心事,只是从头至尾,在男女之间的私情上,湘云其实一直都是个相当消极的人,第一她不像黛玉那么的发之于外,执着热情;第二她不像宝钗那么的深藏不露,步步为营。

  她——湘云,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是个拒绝长大的孩子,在家做活到三更天,无所谓,能在大观园里玩就行了。众人眼中的她看似无忧无虑,也不过是她用来麻醉自己的方式,却不知这种人最怕的就是冷清,因为一静下来,只怕紧跟着就会胡思乱想——对无父母可依又倍受叔婶冷眼不待见的孤儿湘云来说,她的命运实在是叫人不能多向深处去想。所以当凤姐提出要在园子里给她另设一处单独居住时,她毫不犹豫马上拒绝了,原因无它,害怕寂寞啊。

  金麒麟是否关系到自己的姻缘,这个唯一一处让我们快要看到湘云真正内心的线索很可惜也很快的被当事人斩断了,当宝玉因为丢了麟而急切不已的时候,她立刻就把它掏了出来——原来这是二哥哥的,那留着又有何用?他自有那些行动爱恼人,爱辖制人的人去和他作对儿,而我,不过是他的“哥儿们”罢了。

  唉,说的太多了。因为湘云在我眼中看来其实是比黛玉还要惨上几分的角色……

  下图是她用小道学家的口吻规劝宝玉:“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很有趣。这明明是宝钗的口吻,我们听了却想笑,因为湘云的模仿秀实在不怎么高明。她深赞宝钗,言谈举止间便有所流露,只是她是天底下最有口无心的那一个。说归说,过后照样吆五喝六地和宝玉斗酒开战,如果宝玉真的顾及起仕途经济来,第一个喊闷的估计就是她了。

  ——这又叫人疼了。所以我们看她和宝钗同样地劝宝玉,对她的看法却似乎怎么也赶不上对宝钗的成见,原因也就在那“有口无心”四个字上了。

  这件衣服一直穿到中秋节!四季通用啊,为云儿叫不平!

  还好这一集里的云儿特别的可爱,不仅作出了佳句“寒塘渡鹤影”,而且对林妹妹百般劝解,消除她的愁闷,晚间还到潇湘馆休息。

  窃以为这是湘云最可爱的一处。她初入府时一直与黛玉同住,后来发生龄官事件后被宝钗邀去蘅芜苑,成了宝姐姐半个粉丝,以拯救歧路少年宝玉为己任,喋喋不休。

  一路走来却终于还是认识到了宝钗热情背后的冷淡,也真正理解了黛玉苦不堪言的愁思。两人这一番抵足同眠,辗转絮絮之间,才叫人愕然发觉,悄无声息之处,年华已纵去无声了。

  还有件漂亮的金线睡衣,就是她们这一晚同寝时所穿的了。

  书中交代湘云有择席之症,夜半难眠,又叫我们好想,原来憨憨的湘云并非如我们所想一枕香酣,夜夜好眠。那她一年要到贾府来好多次,又要回去自己家,如此折腾往返,不知在每个睡不着的夜里,她又会想些什么呢?

  姑娘们就寝的私事我们还是不要关注了,有一点提醒大家看,湘云第一次与黛玉同寝时戴了两个金镯子,电视剧里省去了,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补充——原来云儿也有一弯丰美的膀子!

 好,到了“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时终于有了一点小改动。衣服的式样颜色虽然没有变,但是花饰变成了金色合欢叶式,领口也多了道压边——我的天呐!总算有点改进。

  让我们说回老本行,看三个姑娘的色泽吧。黛玉是一身纯净得滴得出水来的蔚蓝纱质衣裙,此时的她刚经历过葬花、读西厢、听《牡丹亭》、“情深愈斟情”的四大华彩篇章,对爱情有了最初最甜蜜的体会和最天真的认识,是所有姑娘们中第一个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的少女,在那几集中,她即使不发一词,也照样美得惊人。

  宝钗是上浅下深的金黄色系,富贵雍容。大观园众多美女中的领袖级人物,她也不发一词,因为她永远都是那么美。

  湘云的衣服就不说了,她倒是在这一回的酒令中说了四句旧诗:

  1、双悬日月照乾坤——出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写来安慰安史之乱中被迫退位的玄宗,那皇帝先失伴侣再失权利,寂寞萧索,应喻湘云晚景之凄凉;

  2、闲花落地听无声——出自刘长卿《别严士元》。全句为“细雨沾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而正是在这无声无息之中,春已归去了。

  3、日边红杏倚云栽——出自唐代高蟾之语“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这两句的寓意总的来说是不错的,大家一定记得探春抽的花名签子上说的也是这句,且有语: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我们大家可能要松口气了,总算总算,有句好话了……先别急!

  4、御园却被鸟衔出——就是不说作者出处大家也能看出来这句的意味不妙了。《吕氏春秋》里称樱桃为含桃,为莺鸟所含食,结合鸳鸯姐姐的酒令 “凑成'樱桃九熟’”和前一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来看,花也开了,果子也结了,湘云应该是有一段特别美好的婚姻的,最后那果子却被鸟儿无情的衔出,剩了她独自“展眼吊斜晖”,目光尽处,也不过是水逝云飞,与我们熟知的云丫头开心的形象做一番比较,红楼梦独有的悲剧意味尽显无疑。为云儿一大哭!

  另,这四句酒令旧诗被刘心武先生拿去做了弘皙逆案的例证,借一句脂砚斋常说的评语:从何处想来?

  这是在潇湘馆搀扶刘姥姥,湘云的模样可爱极了。而且电视剧的这个安排很合理,鸳鸯代表老太太,要招待好远客,自然要主动搀,其余的各位哥儿姐儿大家不妨细想有谁会热情地帮上一把?

  宝钗珍重身份,迎春懦弱举动慢,惜春心冷面冷,探春或者正要安排丫头们——早被云儿抢先一步了!

  从宝玉围脖翻到的私藏,真想打劫他们把高清图都放出来!

   好,之前讲的全部都是红衣服,今天我们改换一下口味,看看湘云其他的几件春夏衣裳

  下面这幅图要接上看戏风波一节,无事忙宝玉先生在使尽了浑身的解数之后还是把湘云和黛玉全体得罪了,闷闷不乐之中想起了自己读过的《南华经》上的句子“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及“山木自寇,源泉自盗”(脂批云:皆寓人智能聪明多知之害也) 等语。再加上刚听了宝钗念过的《寄生草》,心境黯然之下,竟如有所悟——我本一片好心为大家,谁知道你们通通不理解,还排揎我一场,可真是“山木自寇,源泉自盗”了,干脆大家丢开手,我也不管了。
  所以当袭人来问他时,他就回了一句:“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并手批一条偈语添了一曲唱词,闷头睡大觉去了。
  都说“女人心海底针”,普天下最难琢磨之物,而其中自然又以名为“林黛玉”者居上品。这边厢宝玉为她跑断了腿,那边厢她已经擦干了眼泪前来探视(总是“舍不得”三字作怪),于是见了宝玉的信手之作。
  我们的黛玉可谓聪明灵慧已极,展眼间已经知道宝玉不过是一时不忿,再一展眼解救的办法也想出来了——机变敏捷,大观园诸多儿女,必是此人——就去约了湘云宝钗来同看,下图就是当时的情形,给大家留十秒钟感叹:这个刁钻的颦颦,她她她,竟然已经和湘云修好了(或者说根本没有生气,那气是冲着宝玉生的啊)!

  这一段文字里牵涉到《庄子》中清净无为的思想,宝玉所做的偈子讲解起来也非常麻烦。“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大意是:大家都想从彼此身上获得心意思想上、情感上的证实,殊不知只有不去寻求证悟,才算是真正的上乘参禅之道,也只有到了对万物都不求过多领会(万事皆空)的地步,才算是真正的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浑厚博学的宝钗当时就有了不幸的预感:“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也得她先悟才知才知道宝玉的悟啊!厉害的宝姐姐。

  聪明的林妹妹则见面就质问了一句“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实在是机心玲珑的一问,调侃中见禅机,宝玉自然来了个措手不及。于是黛玉又为他加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等到了连安身立命的处所都没有的时候,那才叫真正的干净啊!看得更通,悟得更透,而且信手拈来,顿成机锋。宝玉当然是马上认输了:“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

  大家注意:从头到尾,湘云一句话也没有说。

  为什么?我们猜测一下:第一,她当时年幼,的确不懂佛经道法,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宝钗之博学决非一朝一夕得来,黛玉之机敏原是与生俱来。湘云的诗写得好,但论博学就未必如宝钗,开动脑筋领悟方面又未必如黛玉,所以不着一词。这一场戏的真正主角是黛玉,她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既是对宝玉的调笑,又是为自身发出的谶语,无立足之境的,正是她自己啊。

  第二,她也是明白的,只是不愿说,不愿让已经有所领悟的宝玉更加颓丧,感觉人生毫无意趣。大家一定记得她的那套《点绛唇》,其中写道:“沟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抛开它的灯谜外表,那分明是一首《寄生草》的姐妹篇。人生无趣,名利如虚,这悲观的笔法也是在不经意中透漏了她内心一角。

  唉,真遗憾,到底为什么云妹妹一直未开口,可能只有去问曹雪芹大人了。下面转入正题,说衣服。

  这张图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几件衣服都失了本色了。黛玉的原本是竹青色,领口绣腊梅花,清冷俊逸——现在成了兰色;宝钗的原本是淡玫瑰红褙子,幽雅大气,变化不大,颜色浅了些。湘云的这一身交领衫本色是极淡的水红色,现在干脆成了白色的了,另外这件也是四个人中样式最简单的一件。曾有人说过于朴素,我却觉得用来表现她的心思烂漫再恰当不过,下面是条粉红的纱裙,更显得人轻盈了许多,毕竟,素衣的湘云不常见哪。

  同一件衣服,出现在电视剧第22集中,云丫头发春癣了。

  第59回原文:

一日清晓,宝钗春困已醒。于是唤起湘云等人来,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杏斑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来。宝钗道:“前儿剩的都给了妹子。”因说:“颦儿配了许多,我正要和他要些,因今年竟没发痒,就忘了。”

这杏斑癣其实就是民间常说的桃花癣,春季多发的皮肤病,也常存在有过敏原因,常伴随有轻微瘙痒,脱皮等症状。大观园女儿们身体娇弱,春暖花开也要犯个病呢。有人或许说,病也病得风雅,名字都那么好听,桃花杏花的。

其实桃花自来就有名为薄命花,那是林妹妹的象征,杏花呢?那句“日边红杏倚云栽”是谁说的——正是湘云啊!当然后来探春也掣了个花名签有这句话,其实杏花的特征是初开时红艳,久则多褪得几乎于白,都有不太好的寓意在里面的。

说到这里就一定要扯上治那春癣的蔷薇硝了,每当听见别人对贾宝玉同志大加批判说他不会谋生的时候,翡翠就气愤愤的,别忘了他积古的老行当——调配胭脂水粉啊,这蔷薇硝十有八九是他的杰作。

  说起来,那硝也的确是比较对症的。其成分可能含有蔷薇露,野生灌木蔷薇的根枝叶花均可作药,其性凉、甘、苦涩,可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解毒。医书记载蔷薇枝可治秃发;叶外敷可生肌收口;花则能清暑、和胃、止血,小量外用可治疗口疮及消渴,还能润泽肌肤,去发腻脂。而这里说的“硝”,是某些矿物盐的总称,一般具有消散、拔脓、祛腐的功效,银硝是可以祛除死皮的,估计里面用的应该是银硝。

  再往下我们就来好好欣赏一下云丫头最灿烂的华章吧。

  原是为宝玉过生日,而老太太、太太等又都不在家,这一伙姐妹几乎把红香圃和怡红院乐翻了——也是全书中最后的一场盛宴乐宴。此宴结束后不久,众芳就纷纷摇落了。本来吗,那天是四月二十六,农历芒种,夏季正式到来的标志;春天便彻底归去了。
  这一回里,我们的云丫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先是主动提出了这日也是岫烟的生日,提醒了宝玉邀请庆祝,很是让贫寒的邢姑娘乱感激的——云儿的心很细的。岫烟棉衣被当了钱打发迎春屋里的婆子,宝钗也只是叫人赶紧赎回,她却可以卷了袖子道:”等我骂那些个人一顿给你们出气!”

  壮哉!有侠女风范!

  然后就是耍酒令的时候帮香菱作弊,说了好一番绕口的乱令——射覆这东西我可不懂了,最著名就是那句“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了。

  又是一身红衣,第四套了吧,这件是简单的大红褙子,净面无花,滚一道黑黑的绸边,乍看的确不打眼,别急,醉卧在后头呢!  

   先来个远景:

   透漏一下,看过《红楼梦忆》,邓云乡先生介绍说拍这幕戏时剧组是很伤了一番脑筋的,因为拍摄地(记不清了)的芍药开得极少,而且芍药花是一般草本花卉,最高也就是长一米左右,并且这种花花瓣很大的,有一定的”分量”,风一般吹不动的,而且即使花瓣落了,估计也不会”飞了一身”,直坠下地的可能性倒很大,曹雪芹满怀浪漫地为云丫头设计的唯美场景可苦了拍摄人员,最后的办法是搬来了许多盆花假花,彼此掩映,拍近景时撒花瓣,终于解决了一大难题.

原文: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道:“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原是来纳凉避静的,不觉的因多罚了两杯酒,娇嫋不胜,便睡着了,心中反觉自愧。连忙起身扎挣着同人来至红香圃中,用过水,又吃了两盏酽茶。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一时又命他喝了一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了些。

  来个特写。

  衣服是纱质的,鹅黄色,缀零星小碎花,拍摄时还为她配了一条天蓝色的纱质披帛,于是乎又赠三分袅娜韵致,这一回里云儿的妆化得也好,特别是眉毛,自然生动,香梦沉酣之下,真可谓惊艳了!

  芍药裀就是以芍药的落花当坐卧用的褥或席。《开元天宝遗事》曾有记载学士许慎选“放旷不拘小节,多与亲友结宴于花圃中,未尝具帷幄,设坐具,使童仆辈聚落花铺于坐下,慎选曰:'吾自有花,何消坐具?’”坐在落花堆成的褥垫上已经足见其名士风采了,跟我们的史大姑娘比只怕更逊色——她是干脆睡在上面啊!

  喜欢她,同样喜欢她的那句诗“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豪放!

  更喜欢的是另外一句:“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洒脱!

  科头乃是披发不整之意,抱膝是坦荡荡的席地而坐,典型的魏晋之风。娇弱的林妹妹,高贵的宝姐姐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两点的。

  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

  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卢纶《春词》

  这是慢启秋波的一瞬间——醉了啊。

  这是“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的情形。  

 读邓云乡老先生的《红楼梦忆》,剧组对这场戏是精益求精,改了又改,等了又等:

  “湘云醉卧”是一场大戏,早就要拍。可是一直没有选到适当的外景,因为这场戏,不只要求要高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芍药花、芍药圃。原书描绘道: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曹公的笔力,其绚丽处,真是光彩摄人。这段文字都能使读《红楼梦》者神魂颠倒。但仔细一研究,却感到这是浪漫手法的描绘,在事实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正象“白雪红梅”的描写一样,在文字上十分美丽;而在生活中却很难遇到、办到。

  第一芍药是低丛草本花,史湘云卧在石凳子上,高度几乎超过芍药丛尺许,花如何落的她满脸、满身?第二芍药不象桃花那样,一树繁花,微风一过,乱落如红雨。一丛芍药,开上几十朵,大朵大瓣,即使开谢,花瓣落地,也很难被风卷起,落满湘云姑娘一身,除非人为地把花瓣洒在她身上……

  早就选择好,要在杭州西山公园芍药圃拍摄,等扬州拍摄完成之后,来到杭州,等待花期。当时正是谷雨过后,牡丹方开。但是花期因春寒、春暖的关系,实际上却也有早有晚。剧组在杭等待花期之际,却芳讯迟迟。几次到西山公园探望,却是花蕾多而大放的少。而且这还是牡丹,至于芍药,还在牡丹之后。剧组虽一再加码,拍了不少其它的戏,但日程也不能拖的太久,怎么办呢?找美工设计师风雷同志商量,细算花期,最少要等两周才能大放,不能再等。只好用假花和真花相结合的办法,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来完成“湘云醉卧”的拍摄任务。

  先到塑料花厂买来假芍药花比较,肉眼看了,自然容易识别是假,但插在真花丛中,在摄像机面前,便真假难辨了。就这样,突击了一天,上千朵“鲜花”,插在真花丛中,把“湘云醉卧”的芍药圃布置成功了。

  拍摄的那天,天气很好。时值旅游旺季,西予湖畔、花港观鱼、西山公园一带,游人真是举袂如云,挥汗如雨。拍摄现场,被游客团团围住。自然四周都拉了绳子,杭州公安局的同志不少人都到现场协助维持秩序──因为大观园的姑娘们都花枝招展地来了,都来看湘云姑娘醉眠呀! 

这场戏,一般说,是拍成功了。但是细看,不免有小小漏洞:假花有大红的,真芍药哪有大红花呀!湘云姑娘近处象花海一样,而镜头扫到远处,花就稀少了,多奇怪!再有大家围着看的镜头也不够好,稍感遗憾了。

  接着从醉卧往后说。要说她身上穿的那件红衣服呢也不是很出彩,关键是里面有几个和原著照应的小风俗叫人觉得很有风味。我们不妨先看下原文:

  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原是来纳凉避静的,不觉的因多罚了两杯酒,娇袅不胜,便睡着了,心中反觉自愧。连忙起身扎挣着同人来至红香圃中,用过水,又吃了两盏酽茶。探春忙命将醒酒石拿来给他衔在口内,一时又命他喝了一些酸汤,方才觉得好了些。

  1、我说的细节有两个,都是和湘云解酒有关的。一是她喝的酸汤,再有就是含在口里的醒酒石。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你不提那“两盏酽茶”呢?那也是探春拿来让她解酒的呀。

  在这个问题上,曹雪芹的确是犯了个错。一般而言,酒后尤其忌饮茶,更不可以饮浓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茶水会刺激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损伤到胃黏膜;同时,茶水中的茶碱和酒精一样会导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脏负担。

  所以,想从《红楼梦》里学养生的朋友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是学不得的。

酸汤能解酒却是很有根据的。因为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用来解酒的酸汤都是要加进大量的食醋,食醋能解酒,主要是由于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机酸,在人体的胃肠内相遇而起醋化反应,从而降低乙醇浓度,减轻了酒精的毒性,解酒效果相当好了。

  大家一定记得宝玉探宝钗喝醉酒后薛姨妈给他做了解酒的酸笋鸡皮汤,也是一道解酒的名汤呢,而且那道汤是典型的南方菜肴,秘诀就在酸笋一物上。我国南方,特别是云南海南两广福建一带的人们一直都有腌制酸笋的习俗,纯正的酸笋讲究新鲜的笋剥掉外壳,整棵或切片放泡菜坛子里,注入清洁的“不见天水”(即井水,或者自来水也可以,不讲究用纯净水的哦,因为太纯净,酸笋发酵需要用到的一些菌类就没有啦),盖上盖,盖沿上加水隔绝空气,密封两星期左右就成了。酸笋鸡皮汤其实就是用酸笋加鸡皮配上上好高汤熬成的汤肴,也可以算是红楼传统美食了。

  电视剧中湘云喝的酸汤比较有趣,是侍书端给她的——红香圃近秋爽斋,又是探春有命,所以自然是侍书来端,原文未提及,剧组却注意到了。是用小酒盅盛了来的,所以让我怀疑,那不是汤,应该就是一般的食醋罢了,揣测,揣测。

  2、至于醒酒石,据《清一统志》介绍,就是云南大理所产的点苍石,即大理石。大理石有白、杂二种,白色大理石又叫寒水石、方解石,呈块状结晶,白色或黄白色,略略透明,质地坚硬,性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方解石》中说:“方解石与硬石膏相似,皆光洁如白石英……痛其性寒治热之功,大抵不相远,惟解肌发汗不能如硬石膏为异尔。”《浙江中药加工炮制规范》载,寒水石有“清热降火,除烦止渴,主治壮热烦渴,口干舌燥”等功效,故而也能够醒酒。除了衔在口里的醒酒石外,还有一种醉了便卧之的醒酒石,亦有同等功能。《辞源·醒酒石》载:“传说唐李德裕平泉别墅,采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林之玩。有醒酒石,醉则卧之。”这置放在露天的醒酒石,不过是一块比较大的白色大理石而已。

  另外还有一说,指松屏石、紫水晶也叫“醒酒石”。这个倒是叫喜欢红楼的女孩子们很雀跃——紫水晶啊!

 湘云醉卧之后的那一副“仕女行乐图卷”也叫人印象深刻,还是来看看邓云乡老先生的记述: 

  “卷上珠廉画不如”。西传印社下面平时展销书画的门市部,拆去玻璃隔扇,挂上床子,正中悬一块“红香圃”小匾,居然境界大变,伊然是大观园中一处赏芍药花的宴乐所在了。为了拍摄,在这里摆了几桌酒席。除席上必须的菜肴外,寿桃、寿面等之类点缀寿筵风光的“俗品”也是不可少的。

  按照《红楼梦》原书中描写,宝玉过生日,可以分四个步骤:一是拜寿行礼;二是红香圃开宴;三是大观园姊妹们行乐,这中间也包括醉眠、斗草等等;四是怡红院夜宴。

  在这个新设计的“红香圃”中,要拍好两部份戏。一是室内开宴部份,二是室外行乐部份;室外部份要拍成一个仕女行乐图画卷的样子。室内部份容易掌握,室外部份就颇费心思了。这幅仕女行乐图,究竟应该如何安排,都作些什么呢?

  这场戏出场的人很多,正、副册的主要人物都有:宝玉、黛玉、宝钗、湘云、迎春、探春、惜春、香菱……鸳鸯燕燕一大批,组织在一个画面中,都作些什么呢?拍摄时,决定让惜春作画,探春和人对奕,其余的或刺绣、或钓鱼,或穿茉莉花、或观画、观书……总之,要求有情趣、有神态,要错落有致,能展现一幅仕女行乐图卷。

  执导在处理现场画面的设想上,要求把黛玉表现的格调更高雅些,想让她弹琴。但是道具组没有带古琴来,找我商量如何解决。我当晚打电话给上海友人胡绣枫老师,请她帮助联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专家龚一先生,很快就联系上了。过了不到一小时,打来了回电,龚先生答应给予大力支持。这样,不但解决了琴,而且还帮助请到了教弹琴的老师。原来只是想到上海借一张琴来,结果古琴专家、上海民族乐团龚一团长热心帮助。他在电话中告知,杭州就有他两位学生,都是弹琴名家,并都详细介绍了地址,说明如何去找这二位,向她们借琴,并请二位教授指法。这样演黛玉的陈晓旭同志无意中得到一位教弹琴的老师。自然,先是登门拜访求教。杭州一位女古琴专家,对于陈晓旭同志十分热情。剧组让晓旭同志到家中求教,又用车把老师接到饭店中指导。直到拍摄那天早上,这位热心的古琴女教师还亲临现场指导呢!

  记得那天,围着院中的曲折水池,布置各位“画中人”的位置:黛玉弹琴在西北角亭子下,亭子前面是探春对奕的地方,对手是宝琴。在四面厅台阶下,设着画案,惜春在作画,别人在观看。扮演惜春的胡泽红是杭州人,那天把她妹妹也拉来作临时演员了。这天我六点钟就来到现场,不巧的是,我因头天晚间吃了楼外楼不乾净的菜,七点多钟突然发病了,又要呕、又要泻,十分狼狈。人家给我介绍古琴老师,结果未及寒暄,便匆匆乘车口饭店了。

  下面就轮到了抽花名签子的精彩情节了。瞧这一张图上的史大姑娘啊,哪是当天已经醉过一场的模样?她身上穿的红衣服又变了,大红地撒白黑二色花。

  衣服依然不是重点,这场戏里的她依然是活跃分子:先是和香菱、李纨等三四个人强死强活灌了探春饮酒,又“拿着他的手强掷了个十九点出来”,还不忘在受到揶揄的时候打趣黛玉:“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话了”——看来酸汤和醒酒石效果的确不错,至少云丫头的脑袋丝毫没有因为酒醉而迟钝。而只要有她在,气氛总是那么活跃!

  另外大家也可以看到,群芳夜宴是全剧相当精彩的一幕,这一副图上不仅湘云笑得开心,身穿翠绿色撒金黄牡丹花绸缎褙子的探春也恰倒好处地表现了她的华贵豪放。旁边的宝琴一派天真,拊掌大笑,就连宝姐姐和李纨都那么开心无拘,真可说是一派祥和了(只叹此景不常……)

林妹妹在这场戏里穿得有一套白色蓝花的衣服很惊艳,是一种独特的慵弱之美,截了两张让大家看。上图是她念湘云的签子,下图---啊呀我的小可怜见的,真是叫人疼死了!影视剧里也算见过不少的病美人了,向来也只是把嘴唇画灰把粉底扑重而已,这一张真叫人无言了。

  该湘云掣签了,抽到苏轼《海棠》中的一句“只恐夜深花睡去”。原诗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做此诗时已经遭贬在黄州,处境尤其不佳,然而此诗文笔兼有细腻机理和柔婉意境,丝毫看不出有颓丧委靡之意。清代诗人查慎行曾有评:“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
  前两句写花开的环境,风月香氛,幽蒙迷离,后两句是惜花之意——因不愿见花儿在深夜风露中黯然凋零如睡去,所以我点亮高烛努力留下她芳美的容颜。
  这两句诗放到红楼梦的环境里的时候,极似宝玉口吻。爱花、惜花、护花,其实已经不仅仅是针对湘云,而是所有正在绽放的生命。

  那是一场夜宴,红烛高烧中,裙钗在座,不正像海棠花盛放于暗夜吗?而夜终将越来越深,花儿的凋零与败落谁又能躲得过?宝玉能做的也只是感叹、赞美,在麝月抽出“开到荼蘼花事了”的签子时将它藏起罢了。

  湘云是海棠的化身与代表,这句诗也预示着她在看似荣光的背后将迎来暗夜的冷清。宝玉的力量根本无力抗衡现实的惨淡,所以有人曾提出观点说湘云的悲剧甚至会早于三春之前,我一点也不意外。花开已值中夜,何堪夜色凄凉?纵有红烛相照,不过刹那时光。

好,接着来八一八湘云的秋冬季衣服。第一件登场的造型是象牙色织金缎褙子、海棠红中衣小袄和海棠红棉绫裙。

  这是个和平常风格迥异的造型,白色系的定位与平常有极大的不同,显出云儿天真的一面来。穿这件衣服演出的回目恰好表现了她个性中不谙世事的一面。

原文出于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原是湘云的一番自叙,电视剧改成了实体镜头:

  这里屋内无人时,宝钗方问湘云何处拾的。湘云笑道:“我见你令弟媳的丫头篆儿悄悄的递与莺儿。莺儿便随手夹在书里,只当我没看见。我等他们出去了,我偷着看,竟不认得。知道你们都在这里,所以拿来大家认认。”黛玉忙问:“怎么,他也当衣裳不成?既当了,怎么又给你去?”宝钗见问,不好隐瞒他两个,遂将方才之事都告诉了他二人。黛玉便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感叹起来。史湘云便动了气说:“等我问着二姐姐去!我骂那起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说着,便要走。宝钗忙一把拉住,笑道:“你又发疯了,还不给我坐着呢。”黛玉笑道:“你要是个男人,出去打一个报不平儿。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真真好笑。”湘云道:“既不叫我问他去,明儿也把他接到咱们苑里一处住去,岂不好?”宝钗笑道:“明日再商量。”

  下图就是“莺儿随手夹在书里”的片段了,图上的湘云正在描花样子,润笔研磨,颇有模样。且说当年的演员都是受过正规的琴棋书画方面的训练的,拍摄时几乎从不用替身,很厉害的!旁边莺儿佯做无意,就把当票子夹在书里了——其实扮演莺儿的这位演员刘玲玲,她才是正经学画的姑娘呢,现在已经是一名画家。

  这位莺姑娘也算得上性情美女,没心没肺,平日里说话口没遮拦,和贾环掷色子被赖帐,马上就可以出言抱怨,竟还需宝钗弹压;帮宝玉打络子,娇憨婉转,语笑如痴,不怯不惧:“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好几次都怀疑这个丫头是不是宝钗房里出来的?人前人后都是一派天真烂漫,随手放东西也就不叫人觉得怪。同时往深处想,渐渐也品出了宝钗个性中的不为人知的一面来。女夫子薛宝钗也许并非如我们所看到的那般事事苛责、冷淡无情,她能够和口没遮拦的小莺儿同样成为如紫鹃黛玉般的主仆,给我们留下了个遐想的余地。或者当她和莺儿平时相处的时候,也是有意的纵着她,就为莺儿那一份粗枝大叶,或者才可以消去她生活中的几多寂寞吧?

  史大姑娘执票在手,犯起嘀咕来了:“这是个帐篇子?”  

  拿给黛玉瞧,也不认得。有人就觉得怪了,这二位可是园子里数一数二的女才子啊,当票的模样即使姑娘们平时见不到,那上面的字总应该认得呀,何至于片刻间难倒了湘黛二人?众婆子更是笑道:“林姑娘方才也不认得,别说姑娘们。此刻宝玉他倒是外头常走出去的,只怕也还没见过呢。”这里牵涉到一些和当票有关的小东西,别说她们不认得,就是现摆在咱们跟前,估计认得的人也不会太多。  

  为什么呢?原来过去开当铺的商人们为了赢利,也为了竞争,不让同行知道自己的开价,在开当票时各家都有各家的妙策,谓之“当字”。

  这当字说穿了也就是写字据时遵照一些它们内部的规则,一般是三种写法:一是去除部首,字不写全,比如“棉袄”写成“木夭”等;第二种是字迹特别潦草,当然与张旭王羲之的草又有不同,不必翩若游龙,单讲究草到除了自家伙计谁也认不得的地步;第三,贬低物值,如收当的本是黄金,就不写黄金写“赤铜”,白银也不写白银写“包银”或“潮阴”等。

  各家当铺还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规矩,一般当铺的小伙计刚进铺是不须站柜的,必须先学习当字的写法和认法。如此这般的讲究下来,一张当票子上除了他们印出的招牌广告外人还看得懂外,任你是大罗金仙也要难得跳脚,更别提湘云黛玉这些养在深闺的千金小姐了。

  当然,这么做的原因也可以保障消费者一部分利益,因为万一当票丢失,拣到的人心生窃喜前去冒领的话,对方一句问:“你当的是什么呀?”估计这边这位就傻眼了——他也不认得呀!而且当票上一般不留当家的姓名资料等,也没有存根,所以一旦丢失,就容易“死当”,即东西赎不回之意。所以薛姨妈就忙说:“那必定是那个妈妈的当票子失落了,回来急的他们找。那里得的?”

  发两张当票来大家一起见识一下:

  清代光绪年间的广生典押行饷押当票,字跟现在的医生有一拼。
  

  这是一张近代的当票,有朋友会说啊我认得这写得是……近代的当票已经可以直接手写了,这张当票乍看上去平平无奇,研究一下落款你就知道我为什么拿出来了——这可是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亲笔啊!

  可知借当一事,各时各阶层均有,岫烟身居公府,奈何身处逆境,去当棉衣也不足为奇了。
  

这是明白了真相的史湘云动了气说:“等我问着二姐姐去!我骂那起老婆子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说着,便要走。好一个仗义有侠气的云姑娘,比起旁边只会感叹“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黛玉来,这个丫头的凛凛烈性叫人叫好!

  再看演员的表演,挥拳捋袖,目瞪眉轩,宝钗若不抓住她,以她那等不计后果的个性真要冲出门去了。幸好人报:“三姑娘四姑娘来了。”于是“忙掩了口不提此事”。一个“忙”字其妙何如?史、林、薛三人俱是贾府贵客,居于他人府中怎能再言其中是非?云丫头忿则忿矣,却不失大体,真正有教养的闺秀。

面来讲湘云在原著中那一身出色的中性打扮的冬装——把我琐碎死了!大家可要耐心点看:

  原文:

  一时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子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鞑子来。”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厢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摺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好,想搞清楚她到底穿了些什么的朋友把耐心拿出来,咱们可要一点一点地解剖分析了,因为这也是原著中对湘云所做的最为精彩的外形描述了,这套冬衣包括:

  1、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

  这件是外套,面子和里子都用到了毛皮,面是“貂鼠脑袋”毛, 貂皮又分为紫貂和水貂两种。其中以紫貂皮较为名贵,衣服是贾母给的,貂皮不会太差,估计是紫貂,紫貂皮产量极少,价格昂贵,有“裘中之王”的美称,又称“软黄金”。有“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的三大特点;

  里子是“大毛黑灰鼠”。灰鼠皮为松鼠科动物灰鼠的毛皮,有东北灰鼠皮、阿尔泰灰鼠皮、东陵灰鼠皮三种。曹雪芹出身与满洲贵族有密切关系,所写应是东北灰鼠皮,其毛质最为细腻,色泽多做灰色或灰褐色,深色尤为难得,云丫头这件是黑色的。

  因为里外都用到了毛皮,所以有称“里外发烧”,大家笑她是孙行者也是这个原因——到处是毛!

  “大褂子”是样式,即对襟中式大褂,也是清代典型服饰,黛玉就有一件“大红羽纱对襟褂子”,探宝钗时穿的。这一回里李纨穿的也是大褂子。

  总结语:这是一件超级无敌的豪华皮大衣!

  2、挖云鹅黄片金里子大红猩猩毡昭君套

  头上的帽子:樊彬《燕都杂咏》诗注云:“冬月闺中以貂皮覆额,名'昭君套’。”下图是故宫藏图《烘炉观雪》,仕女头上戴的便是貂皮昭君套。对了,凤姐也有很大的一顶啊。

  质料上,面是大红猩猩毡,即大红毛料织物,古谓猩猩血可作红颜料而色不褪,所以才起了那么个饶有兴味的名字。里是“片金”,片金是用金箔粘固于皮子上切成细条与丝线一起织成织物的纺织方式,织金的一种。湘云这顶昭君套的里子应该有一部分翻卷出来现于外侧,不然前面的“挖云鹅黄”就不好理解了,“挖云”指镂穿成云头形的边饰,鹅黄是色泽,也叫人想起凤姐提过的“鹅黄缎子”来。所以这顶昭君套的边缘部分应该可以看出是鹅黄片金缎子镶绣成云头纹的花饰。

  总结语:这是一顶金红交辉五色斑斓的雪帽!

3、大貂鼠风领

  用貂鼠皮作成的当风裹领,似围巾而紧。

  4、靠色三厢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小袖掩衿银鼠短袄

  “靠色”又称“缸靠色”,《扬州画舫录》中记载紫色有“靠红”染料名,故此“靠色”为是一种较深的绛红色,而决非“颜色相近”之意;“三厢”即三道镶滚,也是清代服饰特点了,衣服有镶边三道;秋香色,浅黄绿色,平儿姐姐的主色调;盘金五色绣龙,这可厉害了,连龙都出来了,所以当年有人说《红楼梦》是造反书籍,看不得。

  其实曹雪芹的本意在于告诉我们这是一件男装。中国传统服饰花纹的特点,男龙女凤。而且这件衣服很可能是宝玉的,因为后者穿过一件“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也是清代服饰,湘云能借到的男装毕竟是非常有限的。窄小袖其实指的就是箭袖(也有本子做“窄褃”,衣服前后两幅合缝处叫“裉”,腰部叫“腰裉”,腋窝叫“抬裉”,现在的成衣业一般写作“抬开”,窄褃的衣服本来是苗条的姑娘穿的,可以显出腰身的纤细来。从这点上来看又是女装了,头痛啊)“掩衿”是偏襟意,“银鼠短袄”说明衣服款式是一件半身的袄。

  总结语:这是一件红、绿、 色交映的偏襟小皮袄——又是皮衣!

  5、水红妆缎狐肷摺子

  好了,曹雪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出来了,继给北静王打造了一款京剧造型后,又瞄准了湘云——褶子(音“学子”)。这是戏曲的服装专用名称,即长衫,一般男褶的特点是斜领大袖,女褶的特点是小立领、对襟、窄袖、身长略短,仅过膝。这可是件戏装啊,不过咱们以前就说过,其实京剧服饰起源于明代服装,二者有相同点不足为奇。

  颜色上是水红,质料上的妆缎搭配狐肷,妆缎是用妆花技法织成的锦缎;狐肷,用狐狸胸腹部和腋下的上等毛皮制成的皮制品。因为湘云已经脱掉两层了,所以估计这一件的毛皮主要用于掐牙,即在边缝处透出毛边来,不然里外三层毛皮衣,湘云又是那么爱动的性子,怕不急坏了她!

  总结语:这是一件水红色锦缎恰牙的对襟袍子。

  6、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

  宫绦是古人腰间悬挂饰物的一种象布条似的东西,用来系玉佩金饰等物,湘云这条色作五彩,而且打着漂亮的蝴蝶结哦。

  7、鹿皮小靴

  满清女子是有穿靴习俗的,所以有人以此论证湘云等人是天足。张爱玲女士不同意,认为虽然是小靴,却不一定就是论证裹脚的依据,究竟是怎样的,她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我个人意见是,不管是大脚小脚,穿上这双鞋子一定漂亮得不得了!

  全部总结语:大家可能看得头也晕了,湘云这身衣服细品起来竟是盘大杂烩!真要按作者所写去安排衣服的话,郭宵珍三九天也能捂出痱子来,而且那个效果就不是孙行者了,整个的一个爱斯基摩女郎了!里三层外三层这样裹着,那叫一个“厚实”啊!怪不得曹雪芹说湘云时要用到“憨”字了。

  所以,下面我们来看剧中大刀阔斧之后的成果:

  貂鼠褂子、狐肷、昭君套、风领银鼠短袄、鹿皮小靴、宫绦……统统省略,就是我们下面看到的这件靠色妆花织锦缎秋香色滚边的对襟长袍罢了,下系同色百褶裙,保留了其中提到的色彩、质料、样式等几大元素。而且作到了一点与宝玉服饰的照应,就是这一集他们俩的衣服颜色十分相近,宝玉的是荔色,也是较暗沉的一种红。  

  我觉得这场戏里郭宵珍的表现非常好,弥补了衣服过于古旧的缺点。吟诗联句时的她双目晶晶如月射寒江,两颊融融如霞映澄塘,特别是眼神的把握,充满了灵气。

  前一段时间看周岭给李旭丹写的判词,里面有句“眸中一点似新茶”,不知怎么,读到那句就立刻想起了湘云这场戏里的眼睛,也只有这样晶亮的双目,才有新茶般的明润光艳吧。  

  至于那件水红褶子,剧组还真给她做出来了。荣府元宵夜宴时大家做灯谜,湘云身上就是一件水红衣服。还做了个希奇古怪的谜叫大家猜: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谜底我们都知道了,被耍的猴儿,隐喻着宝玉的出家。于是又要伤感了,锣鼓喧阗之下,出此不详之谶语,叫人对良景而念残局,越发相信红楼梦一书“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悲凉无奈了。

云儿,云儿,这样开心的日子,你还能过多久呢

这是凤姐过生日一集中一闪而过的金色撒花缎面的衣服。

  最后来说一套没有在剧中出现过的衣服,这件大概是定妆照专用,我们的云妹妹和袭人姐姐都穿着它照过相呢!  

来看袭人穿这件衣服的效果。

  每次到了写完结篇的时候总是很伤感。不管写的是谁,感觉都像是要割舍自己身躯里的一部分似的,这种盲目的伤感很是被老公担心,他常常在我发呆的时候提醒我:你活在21世纪!是离红楼梦四百年后的现代,为什么要为了四百年前的人去伤心?

  我也常常觉得自己生错了时空似的,特别是在写到这些人物的结尾的时候,他们的一颦一笑我已经非常熟悉,从新替他们打开属于他们自己的悲剧实在是一件叫人觉得残忍的事情,却又不得不说。

  于是常常觉得人生是那么苍凉和无奈,渺小如我这样的草芥,偏偏不自量力忘我地投入到一场虚幻的梦境中,不计回报,不考虑后果,弄得自己身心俱疲,也许是给太幸福的生活加一些调味剂?我也会自嘲地笑,而无论如何,我的确比他们每一个人都幸福,比如,我们接下去要谈到的史湘云和卫若兰。

  这张湘云的定装照上,她穿的原是三丫头在远嫁一集里的衣服,是一件比较典型的明代仕女常穿的襦裙。淡淡的橘红二色菊花图案点缀,衣领上缀着生动的小昆虫图案,有蝴蝶和蝈蝈等。记得网友海雨天风问过我为什么探春的衣服和床帐上要有各类草虫?是不是意味着她的出身会比较低?

  不是的,出身低已经很可悲了,没有必要再把它摆出来的。其实探春——此刻湘云身上的菊花不仅可以作为文人雅士们的象征,而且因为“菊”与“举”“居”谐音,“花”字通“华”,又与“欢”字音近,所以菊花在过去还常可以作为“举家荣华、居家欢乐”的象征。蝴蝶也是一种较吉祥昆虫,“蝴”与“笏”谐音,又与“福”音近,常可以作为仕途的象征;“ 蝶”与“瓞”谐音,寓意“瓜瓞绵绵”。结合两个女孩的结局来看,探春还犹自可以,对湘云而言,已是个讽刺了。

  她还笑得那样开心,似乎浑然不觉自己将迎来什么样的命运。

下面我们要说下湘云的另一半。

  刘心武力证只有宝玉才是“才貌仙郎”,却忽略了一点,世上的好男儿并非只有一个宝玉!而宝玉的身边,就曾经出现过那么多优秀的人物——曹雪芹用名花为他们命名。

  大家还记不记得我说过,宝玉衣物的主要花饰用到了莲花——君子之花,出淤泥而不染,也是佛界名花,冥冥中告诉我们他会走向落发。然后,宝玉身边最认可的一个朋友,那个侠义又俊美的世家子弟就被命名为“莲”了。

  柳湘莲,姿容似弱柳,多情如湘水,风骨似莲花,很多人觉得,他比宝玉更可爱。

另一个,命名为“菡”——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也是莲花啊,而且是“玉菡”,如宝玉一般的有玉;小字叫做“琪官”,美玉一样的人儿,“琪”字拆开,不正是“其玉”吗?其人如玉!那小优伶身居卑微而自有一己之志在,王府不愿住,宁可住郊外紫檀堡。

  紫檀,紫色而有香氛的佳木,这朵玉菡若有颜色,必是世上最纯净的色彩了。记不记得宝玉想过:可同生共死者,只有黛玉袭人罢了(七十八回: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的了。纵生烦恼,也无济于事。不如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黛玉是一定要窝在自己心里的,袭人就给了蒋玉菡。因为知道这一个也是好朋友,没有小柳儿声张,却仍是逆境中可以交心(按脂批,宝玉夫妇后来常受琪官与袭人的接济)。

第三个,应该是卫若兰,脂批线索里唯一留下的湘云结局的线索,她的“才貌仙郎”。圆领澜衫,清俊面容,就是卫若兰了,只是在秦氏出殡时见到了他的名字,知道他也是一个“王孙公子”,不再是莲,形态婀娜;却是兰,馨香盈袖。

  他在书中就如一阵淡淡的兰香,正面出场还没有批语次数多,正面提及仅一次而已,脂批却有两处:

  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庚辰本回末总评曰:“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第二十六回写冯紫英一段上有眉批云:“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

  可是他仍是兰,曹雪芹是不吝啬于把好名字赐予他所喜爱的人物的,哪怕只是“若兰”,要它一分香清已经是难得。

  这几个人再加上一个冯紫英——“英”字意思也是花啊,虽然大多时候是落花,也是紫色的缤纷满地。英还可以同“瑛”,不仅是花,还是美玉呢。这四个人应该是宝玉身边比较相近的朋友了,其实从雪芹的命名思路来看,每一个都是出众的人物,按批语来看,卫若兰和蒋玉菡一样,也是经由宝玉获得了这个印证一生姻缘的信物金麒麟。他,就是湘云的才貌仙郎。

脂批线索里唯一留下的湘云结局的线索,她的“才貌仙郎”。圆领澜衫,清俊面容,就是卫若兰了,只是在秦氏出殡时见到了他的名字,知道他也是一个“王孙公子”,不再是莲,形态婀娜;却是兰,馨香盈袖。

  到了这里,可以把李白的那首诗引出来了: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李白《双燕离》

  湘云最终是嫁给了卫若兰却夫妻离散,一生白首如牛女,也许就更能体会这首诗的含义了。曾经是“双飞令人羡”,如今是“憔悴一身在”,最终是“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双双离散的那一对梁上燕,不正是我们可怜的云丫头和她的仙郎的最终写照吗?

  八七版的电视剧在湘云的结局上采用了更残酷的处理方式,一树美好亮丽、青春皎洁的海棠,最终沦落风尘,成了烟波画舫中的一介残花。

  最初看到这个女子的时候我竟然没有认出她就是湘云。

  这样的浓妆艳饰是我们所陌生的,衣服还是红色,却已经是俗艳不堪;额间帖了花钿,是海棠的形状却只叫人觉得刺眼。
  仔细辨别下,眉眼依稀还是旧日模样,可我们怎么也不相信,这,就是当年醉卧芍药,割腥啖膻的真名士吗。
  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打破给人看,为什么真的打破时,叫人如此心寒?

  在宝玉篇的最后写过几句与这场意外重逢有关的语句,如今再看,依然心酸:

  “章台柳芳姿褪夜半惊风寒,湘江萍宏愿减子午盼曙天。”
  她是章台柳,这人攀了那人攀;
  她是湘江萍,随波来去总离散。
  芳姿半消磨,拜月中宵忆旧友,夜寒心也寒;
  宏愿早零落,子午时分见故人,悲喜总是泣!
  “烟波送画舸从去后再见无期,蜉蝣寄沧海思过往旧梦难继。”

最怕看的画面,欧阳真的就站在那齐胸深的水中去拍这场戏。湘云被人拖走,我如释重负闭上双眼,暗自庆幸:总算,总算不用再看年华凋落的脸。

  乍然间却是声声熟悉的呼唤传来——爱哥哥!赎我!爱哥哥!赎我!
  残酷的,残酷的。声音竟然没有变!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残酷了。湘云就在那一刹那回来了,用着凄楚的声音向她曾经最信任的人发出最天真也最不切实际的恳请,是泪水模糊了双眼?还是爱哥哥潦倒的形容她根本不愿看见?

【秦可卿篇·云想衣裳花想容】

早上起床时翻看李白的诗,读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正在咀嚼那浓得化不开的风露红香时,突然间很想写秦可卿。所以今天上午一直在准备她的资料。

  本来李纨的开篇已经准备好了的,可是我就是这样,脑筋一转就拐弯了。真是喜欢博客空间的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翻看我之前准备好的图片,这才发现了一个叫我很沮丧的事实,就是秦可卿这个大红人在电视剧中的造型之少,称得上“惊人”二字了,与她近几年来的走红程度真是不成比例。

  作为一个在原文中出场不过六回,牵涉文字不足万字的女性形象,能在美女如云的大观园中跻身十二钗之列,这本身已经让人们心生好奇了,红学界关于她的身世之谜、健康状况和死亡原因的考证更是弄得众多红迷们头昏脑胀无所适从。那么,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子?曹雪芹塑造这样一个形象的目的又何在呢?

  老公在很久以前就给我打过预防针了——只许说她的衣服,不许写她是谁家闺女!不许写她到底生了什么病!更不许写她是怎么死的和谁有关系……云云。

  当然要答应他。这是个很鸡婆的男人,每天都在担心我会得罪人,大家羡慕他是不对的,羡慕我才对,因为不是每个男人都能为老婆想到那么细致的地方的。只是他也很可怜,上个月才弄明白原来脂砚斋是个人而非砚台,红学知识之匮乏另人咋舌!帮我的忙也仅限于翻找我需要的原文批语之类——姐妹们,千万不要勉强你们的冤家去喜欢《红楼梦》……

  我本身也不愿趟混水,所以我们只好从她少得可怜的造型服饰入手,去领略一下这个《红楼梦》中最神秘,最传奇的美丽女子吧。她,有国色姿容、天香韵致,她,风情无限,又处境堪怜。她就是——秦可卿。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定装照。不要意外我一下子贴出了两张图来,要知道周思源先生的笔下秦可卿可是有三个分身之多呢——警幻之妹可卿、原稿中受批判的秦氏、在畸笏叟的帮助下成功拨乱反正的秦可卿。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参看一下周先生的作品。所以我现在贴出两个可卿来也不奇怪,不知道大家眼力如何,看出她们的异同了吗?

  对了,衣服簪环基本上没有大区别,都是身穿蜜合色的褙子,头戴漂亮的水钻珠子箍,额前一颗晶莹的红宝石,颈中都是珐琅项链。如果镜头下拉,裙子的颜色也一样,是娇艳的桃红,脚上还有一双大红色的绣花鞋——还是补一下图吧。

  这张坐图可以帮我们看到那双浅口的绣花鞋了,十二钗每人必有一件红色衣饰的。另外她背后挂的正是宝玉深以为恶的《燃藜图》,讲的是汉时张良少年求学的故事,红楼梦名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出自此处了,可惜宝玉对这两句劝人积极入世的话不感兴趣,这个若有若无的情节在现在的电视台播出时也没有能够逃过删减的命运,所以上面的图我们也很少见到。

  不同之处也很明显,比如左边的褙子里面穿有米黄中衣小袄,右边的就只有大红色的抹胸;左边梳的是高耸的牡丹头,右边的发型有似灵蛇髻等。当然,最大的不同还在于:演员不是同一个人啦。

  右边的那一个大家比较熟悉,是第一个可卿张蕾,曾经的林妹妹候选人,古典气质几乎凌驾陈晓旭,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剧中的重头戏如“天香楼私会”、“凤姐探病”中的可卿都是由她来出演的。拍摄途中她留学去了海外,剧组只好又找到了第二个,也就是左边的夏丽蓉接棒。夏是国家一级舞蹈演员,担纲主演过著名舞剧《铜雀伎》,身材条件与张蕾尤其相似,主要戏分是“宝玉会秦钟”一节,因为这场戏后来被删,所以我们见到的夏版可卿就只剩下了与凤姐、尤氏抹骨牌的一幕。

二人PK一下的话,个人觉得张版的可卿似乎更得人意一些,其娇怯袅娜、弱似扶病的气质很有黛玉风范,与宝玉梦中情人的形象比较吻合,也不排除先入为主的原因啊;夏版的可卿五官明朗了许多,特别是有一对好看的杏核眼,虽然也很漂亮,可惜珠玉在前,只好暂居下风了   看一下韵味眼神:

再看一下外形身段:

再来讲秦可卿的一场重头戏——天香楼失身。

  曹雪芹用隐晦之极的史家笔法写尽了这段公案的离奇与神秘,能帮助我们推测原稿情形的有力证据只是一条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电视剧对这段文字的改编与周思源先生等人的推理过程是比较相符的,即秦可卿因意外失身(与批语中“更衣”相合)于贾珍而种下心病,因为她的个性“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 导致了病势逐渐加深加重。更因为意外,遗失的簪子落入了婆婆手中,心理负担愈增,道德与病理的双重压力之下,这个可怜的弱女子终于选择了白绫一条荡尽余生。

  ——一笔糊涂帐,暂且放下,来看她的衣裳:

1.这是二人衣衫不整的画面,贾珍身上是一件秋湘色的丝绸袍子,与宝玉探宝钗时的那件冬衣衣裳质料是一样的,秦氏上身仅着水红纱质披帛一件,大红织金抹胸一领,这种即使是在当前仍嫌有伤风化的穿着,在崇尚理学的宋明旧时可谓是惊世骇俗了。我们在之前的文字里已经介绍过披帛了,今天来说一下抹胸----唉,如果不是这场戏,只怕我的文章一辈子也写不到这上面来!

2.然后是拔簪了,-----看秦氏那个怯生生的模样,对了,还有声音,电视剧里的配音一级棒,娇弱不胜,畏怯款款,只听一遍,秦可卿的感觉就找到了。

   

3.介绍一下抹胸------抹胸是明代女子的常穿的内衣,清代徐珂《清稗类钞》有相关记载:“抹胸,胸前下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俗谓之兜肚。”民间又有称“腰子”,如今天的北方山西大同尚有这种传统内衣存在。它的名字虽然可以叫做兜肚,与清代流行的肚兜又有不同, “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系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只遮胸腹,袒露后背。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贾宝玉就有一件白绫红里,五色鸳鸯的肚兜,而抹胸则是矩形,没有系带,上下边缘平行,包裹于身体胸腹腰背之间,身体前后都有覆盖,用纽扣扣之或用横带束之,质料方面丝、棉居多,亦可以作成带夹里,续有棉花的形制。从外形看过去,无肩带的效果比肚兜似乎更有杀伤力……《红楼梦》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尤三姐的那一领,“一痕雪脯,葱绿抹胸”弄得珍儿琏儿神魂颠倒。当然,真要比试的话,《红楼梦》可不是《金瓶梅》的对手,单是潘金莲一个,有颜色有质地的抹胸就至少写到了三条:红纱抹胸(28回)、红绡抹胸儿 (第29回) 、大红绫抹胸儿 (第73回) ,其余一笔带过的也有多处。十八岁以下青少年了解即可。   

 附:中国历代女子内衣:

4.按我写东西的惯例,下一张大家的重点是看-----抹胸。赶紧看!其他地方非礼勿视。然后赶紧看下一张。

5.喜欢这个特写,跟她屋子里的《海棠春睡图》的杨贵妃真的很像。

6.这一张可以让大家放心地看她的抹胸了------很漂亮的一张造型照。大红蹙金抹胸+白色长裙+缇色宽幅裙绶+嫩黄软纱的披风。她刚才在天香楼的项链现在成了抹额,鲜艳妩媚的色彩,叫人想起一块酥软柔嫩,加了玫瑰卤子、山楂丝、蜂蜜、牛奶的杏仁豆腐。按照乾隆年间百廿回本的《红楼梦稿》,曹雪芹对秦可卿的最初态度是批判性质的,写她“擅风情,秉月貌”,那个“擅”字似的意思可是贬得十分明显的。修改后的文字用到了“褒中贬”和“贬中褒”的手法,所以这个秦氏,一方面抵挡不住情感的泛滥,一方面又想尽量维护完美的形象,实在是个矛盾综合体了。张蕾对角色感觉的诠释很准确,有隐淫之事在身,偏偏眼神还如处子一般柔脆,看那双眉眼,只能叫人感叹:唉,天生尤物啊,唉,红颜祸水啊。

再看张对比照片——张蕾的确有黛玉的感觉,特别那对眉毛,尖尖蹙蹙的,把这个形象塑造得实在是.....不说成功,也是太贴切了。大家比较一下,重点看眉眼。

她也像宝钗的,不过是行事方面神似,胜在温柔和平四字。

  “哎呦呦,他能多大了,没见上个月我那兄弟来,比这个还高呢。”

  ——又换了抹额了,她的抹额每个都很漂亮。头上的大凤是凤姐的,这叔侄两个可不是一般的好。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冰雪般聪明高洁的宝钗,用现代人的眼光评价一下的话,宝玉根本配不上我们的宝姐姐啊。

  所以,一直觉得重拍的话,钗、黛之外,还有一个难定的人物就是她了——“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

  电影版的秦氏是何晴,也是个有黛玉神韵的美女,那部分宝钗感觉的把握也比较弱。 

  有她一张看了感觉相当好的美图如下。戏说一句,如果新版想把宝钗拍到宝玉的儿子长大的话,这个造型的何晴个人觉得就比较适合了。

  1.我们来看看她在最后时刻的挣扎与希望。这是凤姐探望她时的情景,书中这姑侄二人相厚的程度非同一般。看下原文:

  进了房门,悄悄的走到里间房门口,秦氏见了,就要站起来,凤姐儿说:“快别起来,看起猛了头晕。”于是凤姐儿就紧走了两步,拉住秦氏的手,说道:“我的奶奶!怎么几日不见,就瘦的这么着了!”于是就坐在秦氏坐的褥子上。宝玉也问了好,坐在对面椅子上。贾蓉叫:“快倒茶来,婶子和二叔在上房还未喝茶呢。”

  

 画面上的秦氏身着紫色寝衣,面色苍白,鬓发蓬乱。紫与白都是最纯净的颜色,这一身憔悴不堪的妆饰让我们看到了秦氏内心些微高洁的地方,凤姐和她成为密友也让我们感觉到了她也是作者想要歌颂的脂粉英雄中的一员——只是和众多女儿一样“无材可去补苍天”罢了。有人说凤姐跟她好全是利益所为,比如她的出身等等。个人觉得未必,这样想的话,实在是看轻了我们的凤姑娘!凤姐过人处,决不仅是理家聚财!

2.下面这两张是刚刚学会PS的连葛弄了一上午的成果。不仅这两张,这几天他把我的相册整个的PS了一遍。给许多照片弄出俗气的花边和镜框来,这几张如果不是我拦着,最后恐怕也是婚纱影楼的效果.........我喜欢第一张的面部特写,那水汪汪的杏眼,欲语还羞的神态,真不是一般的媚。连葛也不知道怎么弄的,其实这张图刚截下来的时候不是很好看的啊。搽了许多粉,唇色也不自然,有87版的通病-------化装不自然,他这么一改真是好看了许多。

(想想真是的,怪不得电视上那么多美女,以他的水平都能把照片弄好看了很多,那么专业认识不是更厉害?)

3.“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婶子,我知道我这病不过是挨日子。”----------内心何等清醒?是抱定了求死之心,只靠“面子”二字在维持啊。

.

4.

为什么贾家的这些混账娶的老婆个个天仙,居然还找艳遇,太不公平了,“婶子,恕我不能跟过去了。闲了时候还求婶子常过来瞧瞧我,咱们娘儿们坐坐,多说几遭话儿。”她是非常孤独和寂寞的,总想有一个人在身边陪着说些话,却又不能说出全部的真心,想想也只是叫人慨叹了。

  5.下面是不知情的宝珠在被尤氏叫去盘问了一番后来回她的话。说的人天真,连说带比,听的人却是句句惊心。那原本存在的苟且拖延、既而病逝的计划终于被全盘打乱,事已至此,夫复何言?绫罗在身,遮不住满心的愧悔羞愤;簪堕云髻,早乱了一身的愁惨乌云。唉,一声长叹啊。

6.第十三回的回目原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语,后人都已明白是说秦氏乃是在天香楼自缢而死,但“丧”字前还有个“淫”字,便也指明了这也正是她与贾珍通曲之处,她为什么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上吊自缢?红学界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是她不忘旧情,这种观点显然美化了贾珍,也使整本书凭空多出三分俗套;第二种观点是写她有心悔悟,却已不能回头,只有选择在最初犯错的地方了却余生。这个观点拥趸甚多,翡翠便是其中之一。

7.最后这张是托梦给凤姐的可卿,造型与第二篇着抹胸披风的那个基本一致,只是另外穿上了较正式的外衣,一件玫瑰红蹙金纹对襟紧身的旋袄-----领口开得极大,提醒一下中国过去的女子可是不允许这么穿的。明时之所以中衣之上加立领,原因就是因为程朱理学留下的对人性 的禁锢约束依然存在。所以觉得这件衣服的设计很妙,大面积敞开的领口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其实和没有穿这件外衣的区别并不大,很明显,紧身样式趁得秦氏身材更形婀娜;再加上一领轻纱欲盖弥彰,基本上可以把它定为红楼第二性感着装了;第一目前在凤姐的风月宝鉴装和尤三姐的红袄绿裤之间徘徊未定。

.

关于托梦的情节,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有些突兀?一个被作者写成“情真可人意的卿卿”的女子,怎么突然之间有了运筹帷幄的头脑?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可证明她持家出色的文字做铺垫啊。几年前读《红楼梦魇》,被张爱玲满纸乱飞的“...回”“...回 ”“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弄得眼前光怪陆离,好几年才分别消化吸收了去。她对秦氏托梦情节的理解是我比较赞成的,就是《乾隆百廿回红楼梦稿》中并未写到秦氏托梦。那时的秦氏,仍是作为一个被批判者的形象出现的。后来种种原因,先是改去了元春薨逝,便也改写了原本是元春托梦的情节-------可卿或许没有打理家业的才能,元春却有居高虑远的眼光,这样一想,很有道理。只是此说目前尚未推广开来,且待来日方长,咱们再说吧。 

  再欠下一首《九张机》,等我把九个女子一一说完,再用心细谱吧。大家见谅。

 先说明一下,这篇文章有很多我的看法,一面之词,不喜欢读很多字的文章的朋友可跳过去读下一篇。

  大家好,昨天切西瓜切到两根手指,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打起字来速度像蜗牛。本想今天不写了只逛天涯的,可是到红楼梦吧里回了个帖子又多瞄了两眼,一大早的就见到一个帖子问:“贾珍和秦可卿是不是真的……”

  见到这样的问法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很少人答。按理说那么多人在关注可卿,她的问题应该是不难回答的啊,为什么?

  自问一下才开始惭愧,其实我也说不清为什么。他们东府的事情的确是一团乱麻,可是我们的秦可卿接下来就要死了啊(她的衣服实在太少,不像林妹妹,我的整理稿子写了六十页了还没有结束)。所以忍痛上来,把这个短篇结束掉。

  书中写她的私情,目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和贾珍。电视剧也采用了这个思路,读脂评比较细的朋友会记得这样一句话吧:贾珍虽奢淫,岂能逆父哉?特因敬老不管,然后恣意,足为世家之戒——说明贾珍与秦氏的私情竟然很可能是父亲贾敬一早就知道的,所以秦氏的判词里才有一句“萁裘颓堕皆从敬,造衅开端实在宁”,而这句话也恰好揭露了贾府败落的根源——正是贾敬与贾珍、贾蓉这祖孙三代一脉相承的“淫欲”!也正是这个字眼,才害死了美丽温柔的秦可卿!

  依据上面那句批语,有人提出了属于自己的观点——很惊人的——秦可卿并非与贾珍私通,而是先和贾敬,然后才是公公贾珍,所以她死了之后贾珍才会“哭得如丧考妣”——父母死了。

  然后她又与贾珍有私情,贾珍给她的丧事大事铺张,连给她的封号,也是“天朝诰授贾门秦氏恭人之灵位”——恭人是旧时四品官的封号,贾珍给儿子贾蓉捐的是个“五品龙禁尉”啊,应该写“宜人”的,高了一级,正是合了贾珍的身份的。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感叹了,因为紧跟着,连焦大口中“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那点也揪出来了,因为也有人考证过秦可卿之死和贾蔷也有关联!

  再写下去,只怕我自己也要走火入魔了,所以就此打住,亮出自己的观点来——其实到底是和谁有了私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到底想透过这样纠缠交错的观点告诉了我们:万恶淫为首,贾珍等人的贪婪和淫欲正是造成两府事败的根本!秦可卿,不过是这一主题的一个支撑点。

  清代王永彬在他的作品《围炉夜话》中有一段众所周知的关于“淫”字的评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在这个大的前提下,秦可卿到底与谁私通早已经不是小说的重要表达的内容了,曹雪芹有意留下的线索也只是那轮明月之前缭乱的云翳。之前我们说过,在这些私情中,秦可卿是要付一定的责任的,但她勇敢的选择自杀让人们对这一女子有了不同的看法,《红楼梦》中犯了“淫”字的女孩子并不少:

  著名的多姑娘,合府有一半多是她调教过的;

  秋桐,贾蓉曾说过“连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琏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注意其实此时贾琏还没有娶尤二,所以更不可能娶秋桐,所以贾蓉口中所言的小姨娘,秋桐只是可能性较大,也不排除那房里的几个正宗小姨娘(嫣红?娇红?翠云?)

  尤二,这个天下人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彩霞或彩云(这二人在文中搀杂不清,个人觉得应该是前者)。原文线索:

  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本不想写这个名字,还是写出来了——袭人,虽然只是和宝玉,可是在那过程中她表现出的大胆、随意和挑逗,已经决定了她在做了那件事情后,无论再怎么贤良也不可能再比得上晴雯了。这已经不是贞洁与否的关系,而是牵涉到一个人为人是否庄重自爱的高度了。所以钗迷和黛迷争了几百年不分高下,袭人迷们在和晴雯迷对峙的过程中很快地败下阵来,原因也就在这里了。

  以上人中,除了尤二是饱经折磨被逼致死之外,其他人可都是活得好好的。多姑娘不必说了,嫁了两个男人,晴雯死后又给他们留下“数百金”;秋桐那么爽利,更不会寻死,彩霞后来是嫁给了旺儿的儿子,日子从此默默无闻。很多年后,她会和她婆婆一样,是又一个旺儿媳妇;袭人,如果对宝玉的真情从头彻尾不曾更改的话,就不会有那“堪羡优伶有福”的说法了(所以有时候见到说袭人与宝钗可以算得一类人我就不很赞成,儒家女儿薛宝钗所具备的很多美德都是袭人无法达到的高度)。

  在也犯了一个“淫”字的情况下,秦可卿却终于“突然而死”,说她担心事态败露也罢,说承受不了东窗事发后的压力也罢,很多原因已经没有考证的意义,无可争议的一点是,她是知道这些事情不堪的程度的,更不愿意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这个可怜的女子,心病压在心里、拖在身上,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天真地幻想可以逃过更多的纠缠,希望一切从此止住。那么到了明春,也就“可望痊愈了”,偏偏遗失的簪子像一场噩梦般找上门来……

  不愿再继续堕落,又不能站起来指正元凶,她的面前,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路——死。薄命的人儿,就这样第一个化做了太虚幻境中的幽魂。
  

 【妙玉篇·水观音】

  姓名:不详

  字号:法号妙玉,自称“槛外人”

  身份及家庭成员:大观园栊翠庵女尼,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外形:清丽脱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但是她是十二正钗之一,宝玉的诗作里也有“为乞嫦娥槛外梅”的句子,显然是把妙玉比作了嫦娥)

  个性:孤高过洁,“放诞诡僻”(六十三回岫烟语)

  爱好:

  1、参禅礼佛。

  虽无奈,也已经成了习惯。十七回有文字:“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

  2、园艺。

  四十一回中有文字:众人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

  3、茶道。

  四十一回里有著名的妙玉烹茶的情节,只是诸多线索却都透漏了作者曹雪芹对妙玉的小小调侃。比如煮茶用水按陆羽之言要“鲜活”,讲究用“缓缓流动之山泉”,妙玉珍爱不已的“雨水”、“梅花上的雪”看来风雅,其实正犯了“鲜活”的大忌;

  还有她给宝钗用的bān(找不到那个字)瓟斝上曾有一行小字“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据《苏东坡集》所附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元丰五年壬戌“先生年四十七,在黄州寓居临皋亭,就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是年三月,先生以事至蕲水观……七月游赤壁,有《赤壁赋》。十月又游之,有《后赤壁赋》。”可见,苏轼自元丰三年谪居黄州以来,失意仁途,绝无赴秘府赏玩珍宝之事。这么写的目的之一自然是很好到表现了作者对妙玉假意清高的小小批判,不以定论写人物,也是曹公创作的精要所在了。

  优点:洁身自好

  缺点:孤僻冷漠、自命清高

  典型情节:

  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造型品鉴:

  官宦世家出身的妙玉独自一人在大观园栊翠庵内带发修行,是个正值青春妙龄的女尼姑。她的服饰在前八十回文字里没有具体交代,不过按照一般出家人的穿着,估计也就是一般的僧袍挽髻,倒是续书第一百九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还孽债迎女返真元》里曾经有一段细致的描写:“只见妙玉头带妙常冠,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绸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执麈尾念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这一身装扮虽说比不上大家小姐,比一般尼姑可要漂亮多了,真应了岫烟对她的评价:“僧不僧,俗不俗”。

  妙常冠是以软木为胎外蒙布帛的狭条形,然后再以两片相叠的巾帻覆在头上,后有长带垂下。因为中国传统戏剧《玉簪记》中尼姑陈妙常常戴这样的冠子而得名,是带发修行的尼姑们常配之冠,有时也搭配观音兜。

  下面是一张戏剧舞台上的陈妙常,话说这个妙常冠实在很像一个倒扣的木碗——刘姥姥喝酒那个。
  

  只是我找图的时候才赫然发现,木碗下面的扮演者可不是一般的小角色,乃是连战手下的大将朱婉清,也算一代奇女子了。连做省 时,朱是他的台湾省政府参谋兼台湾省 台北办公室主任,后来做到了中央电台董事长,现在正处于通缉中。

  朱小姐是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毕业,纽约圣若望大学东西研究所硕士,纽约大学历史系博士班进修。

  她三岁学京戏,后来又跑去拜师学昆曲、歌仔戏,而且烧得一手好菜;夫婿何景贤,在公家机关担任高级公务员。朱婉清当年从行政院第六组起家,早年即是连战最仰重的幕僚,后来执掌“国家广播电台”兵符……

  阿扁上台后,就把她抓了起来,理由是1000多万新台币的挪用问题。后来保释,马上去了洛衫玑:还有传说她已来到北京,和谢启大在一起。

  怎么样?台湾那边的事,比一部《红楼梦》还要精彩啊!
  

  魏春荣的《玉簪记》扮相。话说《思凡》与《琴挑》这两折戏的扮相实在是像到了找你妹的地步,所以楼主如果找错了图……也不妨碍啦,哈哈

  

  这件的造型有点妙玉清冷的感觉

  

  刚才翻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八卦,大概是楼主太迟钝了,现在才知道……

  袭人那穿红的妹子居然是魏春荣演的!当年这位北昆名旦还只有十五岁 =皿= 不科学啊她居然比袁枚还小,大概她现在的形象看多了先入为主的原因吧
  

 

当然我们还要简单提一下外表上与妙玉特别相仿的陈妙常,这个和妙玉有着类似被迫出家遭遇的少女,她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充满了浪漫的反叛。

  宋朝时候,金兵入侵中原,一个少女在逃难的路上和家人失散,不得已投到金陵白云观作了女道士,取名陈妙常。女观主有个俗家的侄子潘必正(!),上京赶考未中,落第后顺路到金陵看姑母,借住观中读书。潘必正暗与陈妙常相爱(过儿和姑姑即视感……),后被观主发觉,想尽办法阻止(郭靖和丘处机……),但两人真心相爱、牢不可破,老观主大怒,立即逼潘必正离开金陵去临安。在观主的严密监视下,潘必正和陈妙常连最后一面都不能相见,便被逼分开了。

  潘必正走后,陈妙常心乱如麻,又悲哀、害怕,拿不定主意。她的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追上潘必正,从此脱离苦海,去过美满生活;一是割断情丝,从此苦修苦炼,永世过着孤独的日子。最后陈妙常拿出勇气,决定挣断枷锁,不顾一切,乘船追上了潘必正,两人在秋江上团圆了(赞!)。

  这是我找到的当年小人书封面:

  为什么我们要提《玉簪记》呢?读原著很细心的朋友一定记得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里史太君曾经提到过自己从前听到的一些家戏:

  贾母指湘云道:“我象他这么大的时节,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来,即如《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众人都道:“这更难得了。”

  这一段话中涉及的《续琵琶》的作者曾传就是曹寅,可见作者的确是在不经意间写进了自己当年曾经历的旧事。那么家戏中常见的《玉簪记》对他的创作自然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单看陈妙常与妙玉二人的法号装束,也知道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是有一定用意的了。

  今天结束妙玉——又一个衣服特别少的,没有办法,谁让她是尼姑呢?还是接着上回没有说完的妙玉装束说下去,先引原文:

  “只见妙玉头带妙常冠,身上穿一件月白素绸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执麈尾念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妙常冠已经具体说过,再看她上身所穿“月白素绸袄儿”,其实是一件浅兰色的丝绸袄儿;

  下身所系“淡墨画的白绫裙”——这是一件弹墨裙,又称“墨花裙”,通常以浅色绸缎为面料,制作前将布料展开,放上各种树叶花瓣,然后用弹墨工艺在花叶周围喷洒黑色,去掉树叶和花瓣之后,即显现出黑底白花。因造型生动,色彩素雅而深受广大妇女的青睐,尤其为士庶妇女所崇尚,清代时甚流行。这件衣服与宝玉的“锦边弹墨袜”、紫鹃的“弹墨绫薄绵袄”等都是一类衣物,极其淡雅;

  外面罩着“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乃是兰色格子纹且镶有花边的长背心,腰间还系着“秋香色”,也就是黄绿色的丝绦;

  若不是手中还拿有念珠,单看这:有袄,有裙,有背心,有漂亮的丝绦,全身主色调用蓝+白,再用黄绿色巧加点缀,再配上“飘飘拽拽”的行路之姿,哪里像是个修行的尼姑?寻常官宦女子,稍差一点的只怕还比不上呢。

  电视剧中的妙玉造型与叙书里的这一段文字描写倒是比较相符的。

  下图是妙玉的定装照,这妙姑上身着月白色小袄,外罩水田长背心,穿着白绫裙,腰间系着秋香色丝绦,手中拿着念珠。只是头上并未带冠,松松地挽着髻,裙上的墨画也看不清楚罢了。

  扮演妙玉的姬培杰(后更名姬玉)气质冷凝,眼神清幽,对妙玉神韵的刻画十分到位。

  水田衣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这种衣服原是旧时僧、尼的袈裟,上作方格界栏,如同水田,所以又称做“水田衣”。从王维诗“乞饭从香积,裁衣学水田”的描述可以大致推断唐代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

  水田衣明代时成为比较流行的“时装”,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而成,开始时还比较注意匀称,多将各种锦缎料事先裁成长方形,后来便不再拘泥,织锦料子、形状都各不相同。明朝末期的贵妇们甚至同样为了得到一块心仪的布料而不惜裁破整匹丝缎的做法。妙玉身为女尼,所穿水田衣主要做成了背心,即比甲样式,与明代华丽的水田长衣又有不同。

  后来我们在电视剧中主要见到的那件水田长背心与拍摄定装照时所穿这件又有不同,如下图,整一个妙龄观音的模样,叫人想起宋代史浩的词作《如梦令》:

  红杏白梨肌理。时样新妆淡伫。

  真个是观音,少个杨枝净水。

  欢喜。欢喜。尽此一锺醇美。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比第一件要清素了许多,整件背心用黑、黄、青、白四色矩形布块拼镶而成,略去了繁琐的刺绣和大量的装饰性图案,力求达到简洁、大方、素淡的效果,生活气息浓重的立领袄也改成了月白色交领的僧袍。腰间的丝绦没有了,裙上是空白一片的洁净,头上佩带的妙常冠更增了几分飘逸的秀色。这一系列的改动都更好地衬托了妙玉个性中的清冷一面。

  

  有时下身也如芳官一般穿裤。

  

  

  这个爱美爱到入佛门却不肯剃度的好女儿,更多时候只是水墨画就的一尊观音像,清高避世,却并非死心潜修佛理。从她把玩古董、细烹新茶的做法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她的生活同样在寂寞中充满了自娱自乐的诗情画意。

  有人说她就是出家后的黛玉,仔细想想,这二人的小性孤僻的确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黛玉是冷中有热,对自己所喜爱的一切,黛玉永远都是真情流露的,也因此而赢得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真爱;妙玉却是除了对带宝玉外很偏激地一冷到底。可怜的姑娘,年纪轻轻已经置身佛门,她是用着程式化的苦修一点点磨灭了自己的热情。她自称为槛外人,却将自己困守于一个栊翠庵之内,她的青春也正如庵中的胭脂红梅一样,在最寒冷的季节绽放,在虬结苍劲的枝头度过了自己最寂寞的华年。

  

  这梅花看着不大像真的……

  

  从剧照来看妙玉被劫的戏肯定是拍了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删掉,也不知有没有重现荧屏的一天。

  

  

  前面提到妙玉穿了一件“月白素绸袄儿”。月白色到底是什么颜色?这两天好多人有疑问啊,我们就来说一说吧。

  月白又叫鱼白,在中国过去的色彩系统中,是一种既接近于白色又接近于蓝色的浅蓝色。史记封禅书有云:“太一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太一宰们是不可以穿白色衣服的,此处的月白即指浅蓝,月白色名称也源于此,可见最早是用在朝服上。

  用浅蓝色做朝服,清代有相关记载。按清朝《大清会典》规定,皇帝的朝服一般“色用明黄”,还用于御殿朝贺及地坛祭地、先农坛和祭太庙等场合。至于其他颜色朝服的穿用,则在祭天和天坛祈谷时用蓝色,日坛朝日用红色,月坛夕月时用月白色,即浅蓝。

  下图是皇帝夏朝服之夕月礼服。

  下图是一件宋代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应该是最符合定义的纯正的月白色。

  这是一件钧窑月白渣斗式花盆,颜色比上面的要深一些,不过也可以称做是月白了——很像我们前一段时间说的雨过天青是吧。

  下面是一件唐三彩熨斗,乾陵陪葬墓之一懿德太子墓出土,共计三件,下图即其一。相关介绍文字如下:

  该熨斗头部呈圆盘形,板沿,宽1厘米,平底,腹微鼓。上口径9.2厘米,深3厘米,一侧有长直柄,柄长5厘米(修复后),重约100克。该熨斗通体施月白色底釉,上点以绿斑,并夹杂赭釉色。这种点彩工艺在唐三彩中运用比较广泛,点施的彩斑在色底上交融汇合,流淌自然,产生五彩斑斓的效果。唐三彩釉质为铅釉,流动性良好,可以均匀覆盖器物表面,冷却后清澈透明,平整光滑,光彩照人,玻璃质较强,但不足之处是硬度低,化学稳定性差。图中这件三彩熨斗表面光泽较差,当是1000多年在墓中受到水土和各种矿物质沁蚀的结果,但由于该熨斗器形完整,做工精良,所以仍不失为一件唐三彩精品。
  

  《红楼梦》里真正写到月白色衣服有两处,一是凤姐,没有办法,她要扮贤良害尤二啊,原文如下:

  尤二姐一看,只见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

  很多人曾经认为凤姐穿的应该是绿色披风和白色缎子袄,其实不是的,她最爱红配绿,几乎不穿白衣,这次穿白色裙子也是作样子给二姐看,电视剧里给她配了一身的深色靛蓝,压银色边,素净之外又加稳重。是个改编比较成功的造型。

  还有一个就是续书里的妙玉,已经写得差不多了,就不多发了。

  当然,以上说的月白色都是古代人们的习惯,现在呢?月白色的定义也不那么死板,有时候微微发黄的本白色或者透明度不太高的缟白色也可以称为月白色了。比如我找到了一段关于山西美食“闻喜煮饼”的介绍文字:

  闻喜煮饼有着山西“饼点之王”的美誉,煮饼在明末就已有名气。从清朝嘉庆年间至抗日战争前的300年间,闻喜煮饼不仅畅销于天津、北京、西安、济南、开封、太原等内陆城市,而且闻名于上海、广州、海南等地。晋南的一些县城和大集镇,一般经营食品的店里,都挂着“闻喜煮饼”的幌子,作为招揽顾客的名牌。

  鲁迅先生在小说《孤独者》中有“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的字句,可见闻喜煮饼确实声名远播。煮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在晋南民间把“炸”就叫“煮”,炸油条都叫作“煮油条”。闻喜煮饼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月白色。掰开两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窝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不皮不粘,甜而不腻,食后回味,有一种松柏的余香。闻喜煮饼至今仍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大众食品,在双合成等饼店都很常见。

  【巧姐篇·救风尘】

  姓名:贾巧姐。原名应该叫做“大姐儿”,后遇刘姥姥,遂更名为巧姐(当然,也有一些线索表明,她还有个姐姐或妹妹叫大姐儿,可是写着写着,两姐妹变成一个人了)

  身份及家庭成员:荣国府长房长孙女,祖父母贾赦、邢夫人,父贾琏,母王熙凤,义母刘姥姥。原文中的后来夫君是王板儿,续书中的丈夫是周家少爷

  外型:无具体描写,只在续书的八十四回写她抽风时曾有只字片语提及:“脸皮发青,眉梢鼻翘,微有动意”,也只是病中模样罢了。

  个性:前八十回中只是一个孩子,个性并不鲜明。

  爱好:读书习字,演习针黹,仰慕贤良。

  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聚散》里的巧姐在奶子的教导下已经“认了三千多字,念了一本《女孝经》,半个月头里又上了《列女传》”,也跟着刘妈妈学着扎花、拉锁子等,更有宝玉和巧姐探讨古代贤良女子的情节,巧姐似乎很爱听——这是明显的续貂之笔,高续中另人最生厌的几笔。宝玉这个天生的叛逆者,忠臣勇将“文死谏武死战”他尚且要批判,绝对不可能教给巧姐这些迂腐道理。

  优点:不详

  缺点:体弱多病。

  阖府姑娘中除了黛玉再要找一个病美人的话,巧姐是最佳人选了。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是发水痘,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谬补余香》里发热感冒,八十四回《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又害搐风,几乎每次出场都在害病。

  典型情节:

  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谬补余香》

  第八十四回《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第一百十八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造型品鉴:

  巧姐——十二钗中年龄最小,文字描写也最残缺的一个人物,她的年龄一直是《红楼梦》中争扰不已的迷团,更是找不到太多关于她的服饰衣物的具体文字。仅仅是在她出水痘的时候,写到了凤姐“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八十回后再生病“用桃红绫子小绵被儿裹着”,这两处鲜艳而有深度的红大概是她以十二正钗身份出现时所牵涉到的最亮丽的颜色了。据此,电视剧中一大一小两个巧姐出场时,也无一例外都穿上了最能代表《红楼梦》主旨的大红袄。

  下图是剧中的第一个巧姐,饰演者李端当时只有五岁,正是童稚可爱的本色演出。只见这小巧姐头抓双鬏,额点红梅,身穿一件大红色滚青缎边的锦缎小袄,怀抱憨态可掬的大阿福玩偶,脸蛋胖嘟嘟,眼珠乌溜溜,好个端正的小模样。很像张玉屏,是吧。

  巧姐的命运也可以说是十二钗中最坎坷不幸的一个了。母亲凤姐已经是生于末世的一只雌凤,偏又让她出生在七月初七那个不好的日子。长尾巴的报喜鸟在这一天都要到天上去帮助团圆的牛郎和织女,人间正是一个没有喜庆的所在,她——就偏偏在那时来到了人间。

  似乎是一开始,不幸的命运就如影随形般追随着她。多病体虚还在其次,母亲结下的一些个冤家仇家(贾环、贾蔷等)也环伺四周。这样一个娇娇弱弱的小生命,几乎是从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苦难的埋伏圈中。

  ——直到她遇见那位大智若愚、至诚至善的老人:刘姥姥。
  

  被贾府的太太奶奶小姐姑娘们肆意拿来取笑的刘姥姥,在精神与人格上达到了前者万难企及的高度。乐观的人生态度让她毫不畏惧地抵挡着生活的种种嘲弄,并勇敢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十二支红楼梦曲子中,也只有这两句唱出了人间的大爱与大义。下图的巧姐身边伴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那正是她后来的丈夫。只见他头扎“朝天炮”,身穿土黄色袄儿,伏在她的耳边喁喁私语,正是一幅两小无猜的温馨画面。
  

  

  

  小演员李端:小美女啊!可惜二十几年过去了,一直也没有听到她的消息。

  顺便看一下那个倔强而朴实的板儿吧,这个充满了旺盛生命力的小男孩儿此刻也一定不曾想到有一天他将成长为一个健壮英武的骑士,成为那小公主身边最终的守护神。脂砚斋的批语曾说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事”,而充满了倔强之美的板儿一定也是像带他长大的外祖母一样做到了对恩人最好的保护与帮助。

  

  

  下图所展示是贾府这位最后的贵族千金初长成的模样。此时的贾府已经走向了没落,所以巧姐身上穿的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红色袍子,和众多姑母的锦衣华服比起来,这件衣服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寒酸了。它的出现也意味着钟鸣鼎食的宁荣二府在经历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荣光灿烂后,终于结束了繁华富丽的浮生美梦,走向了最宁静的终点。

  

  巧姐的红衣既是贵族生活结束的象征,也预示了一段新生活的开始。对于曾在风尘中挣扎的巧姐来说,布裙荆钗的生活所带给她的将是一份反璞归真的喜悦,而不是怅然若失的遗憾。

  当母亲、姑姑、婶婶们光彩照人的时候,她正年幼无知,对那美丽的衣装,更多是应只是向往;

  当她们相继辗转飘零凋谢的时候,或许她已经隐约明白风光的外表下未必留存着与之相符的事实;

  当她自己也终于遭受“狠舅奸兄”的迫害而沦落烟花的时候,她已经可以并且能够像母亲、姑姑、婶婶们一样的华服加身,可是面对其后的苍凉、辛酸、丑陋……她已经不可能再有丝毫的喜欢。

  当她最终幸运地逃离,简单的布衣已经是她能够想象到的最大慰藉。

  这简单的红色,到了巧姐这里,终于带上了一抹苍凉的暖意………
  

  有朋友对巧姐档案中写出的“义母”有存疑。是这样的:

  因为前八十回牵涉到巧姐的情节实在太少了,所以我就考虑把后四十回中的有关内容也添加了一些,也算是两个作者之间的对比。古时人们很注重命名,一般名和字都要由亲生父母选定,外人或自己就只能取号,以示对父母的恭仪。刘姥姥对巧姐有命名之恩,所以凤姐曾说:“和干妈一样。”

  原文出在第一百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巧姐儿听见他母亲悲哭,便走到炕前,用手拉着凤姐的手,也哭起来。凤姐一面哭着,道:“你见过姥姥了没有?”巧姐儿道:“没有。”凤姐道:“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妈一样。你给他请个安。”巧姐儿便走到跟前。刘姥姥忙拉着道:“阿弥陀佛!不要折杀我了。巧姑娘,我一年多不来,你还认得我么?”巧姐儿道:“怎么不认得?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呢。前年你来,我和你要隔年的蝈蝈儿,你也没有给我,必是忘了。”刘姥姥道:“好姑娘,我是老糊涂了。要说蝈蝈儿,我们屯里多着呢,只是不到我们那里去。若去了,要一车也容易。”凤姐道:“不然,你带了他去罢。”刘姥姥笑道:“姑娘这样千金贵体,绫罗裹大了的,吃的是好东西,到了我们那里,我拿什么哄他玩,拿什么给他吃呢?这倒不是坑杀我了么?”说着,自己还笑。因说:“那么着,我给姑娘做个媒罢。我们那里虽说是屯乡里,也有大财主人家,几千顷地,几百牲口,银子钱亦不少,只是不象这里有金的,有玉的。姑奶奶自然瞧不起这样人家。我们庄家人瞧着这样财主,也算是天上的人了。”凤姐道:“你说去,我愿意就给。”刘姥姥道:“这是玩话儿罢咧,放着姑奶奶这样,大官大府的人家只怕还不肯,那里肯给庄家人?就是姑奶奶肯了,上头太太们也不给。”巧姐因他这话不好听,便走了去和青儿说话。两个女孩儿倒说得上,浙浙的就熟起来了。

  至于说她配给板儿——我记得以前就说过,是一场小小的姑侄恋了。巧姐身处难中,嫁于板儿,也是无可奈何之事。高续应该是考虑到了这种礼节上的僭越,所以续书中的巧姐是嫁给了“几千顷地,几百牲口,银子钱亦不少”的“大财主人家”。这是与作者原意相违背的。

  巧姐还有两身衣服,分别是凤姐派小红带她逃出贾府与沦落烟花地学戏时的装扮。后一张眉弓如月,薄施脂粉——显然是开了脸的。

  

  

  大巧姐的饰演者名叫王暄,是雅虎网站的编辑。2003年《艺术人生》红楼梦剧组再聚首,组织者们是根据她当年留下的户口本上的地址,才把她找到的。

  

  【李纨篇·声声慢】

  《红楼梦》第三回,李纨第一次出场。通过老太太的介绍,我们仅听到了一句“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一句话,我们就知道了李纨未亡人的身份。

  第四回,我们找到了一段中规中矩的文字,对她有更进一层的、也是更准确的认识:“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然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短短百余字,说尽了一个女子全部的美丽与哀愁。

  她的出身是优渥的,父亲位居高官,家中人无论男女都是知识分子。虽说父亲的观点有失偏颇,却仍保证了她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她明白事理,却并不犀利。

  芳华长成,她配给了荣国府二房的长子,那名字为“珠”的男子“十四岁进学”,是整个家族里读书方面的典范。很快地,他们又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荣国府第五代长孙。

  生命曾经如此完美——也定格于完美。

  不到二十岁,他一病死了,带走了一部分的她——青春的,活泼的,开朗的,愉悦的那一个;岁月变成一把刀,活生生把她一剖为二,埋葬了属于丈夫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只有守住儿子。

  她的生命从此没有了色彩,大红也成了梦中的奢望;芦雪庵的白雪红梅中,她穿着青色哆罗呢的对襟褂子,那颜色厚重到压抑,她欣赏的好朋友平儿那么喜爱冰天雪地里的十来件大红衣服衣服映着大雪,她却不在其中。

  她照应的小姑子们,是暗夜也灿烂出花朵来的佳丽。而她,是她们背后的夜幕。这就是她,做不到像宝钗一样激情地歌咏“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学不了湘云洒脱地吟颂“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更做不到像黛玉一样彻底地控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她的生活,她的节奏,缓缓行进中,凝成一曲《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电视剧里的李纨被赋予了蓝、白两种主色调,清新,却不犀利。穿蓝的时候,叫人想起“到头谁似一盆兰”;穿白的时候,叫人想起“如冰水好空相妒”;她差不多是用了一生的时间和这两种颜色纠缠。衣服的质料和妯娌凤姐比起来,相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式样也要单一得多。

  下图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定装照,这个时候李纨的扮演者还不是孙梦泉,而是周月——又一个因《红楼梦》而改变命运的人。

  周月本是原定的王熙凤人选,因为乐韵的介入而被改为李纨侯选人,又因乐韵的辞演而最终被定成了尤三姐。很难想象刚烈的尤三姐和李纨之间的相似,但是从这张照片上来看,周月的李纨造型闲雅持重,也很有大奶奶风范。而且周月当时年纪也比孙梦泉要小,所以人物的外型上更接近原著中的李纨。浅兰色的竹布褙子,月白色立领小袄,同色布裙,和身处的公府内堂的富丽相比,越发显得简朴清素。本来是整张画面的中心,笑容却显得那么谦恭,身子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掩映在雕花门洞板壁后,欲迎还拒,除了头上几枝还算亮丽的珠钗与绢花外,她这一身的装扮,正是自己抽到的花名签子的那句诗的写照:竹篱茅舍自甘心。

  这是一张近景,可以看出周月的自身条件十分不错。化装师为她化了淡妆,发型是简单的桃心髻,唇色自然,重点放在了眉眼上,修眉联狷,凤目秀长,眼神含蓄中透出一丝幽怨。衣领上用到了白色小朵雏菊为主花卉,配葱绿底色,昭示着她仍然年轻的铁一般的事实。手中的绸缎绣花锦帕也是能表现她身份的一个重要细节,可惜绣工精美的牡丹花仍是墨绿的颜色。这一身妆饰,也是李纨出境率最高的搭配。

  

  下面这一张的表情是最接近我想象中的李纨的模样的,稳重中又隐约流露出一丝灵慧——李纨是不幸的,却并不自弃,而是很懂得为自己谋划,原著中她偶尔一现的与人斗嘴的场景中,机敏也并不在凤姐等人之下。

  很喜欢周月微抿的唇角和蜿蜒的眉线,一刚一柔间,又是一个闺阁英才。衣服换成了绾色丝绸质料,上面印有小枝梅花,看了这个造型,仔细想一想,如果贾珠不死的话,荣国府的当家奶奶,也许就不会是凤姐了。

  可惜最后我们还是没有看到周月版的李纨,取而代之的是话剧演员孙梦泉。

  如果说周月是在外型上比较接近李的话,那么孙梦泉的气质就是无可争议的最佳诠释。记得有一个同事讲自己看《红楼梦》的经历,提到孙的时候说:小时侯觉得她怎么那么难看?简直就是个小老太太……

  现在她长大了,家中不幸正有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姐姐。重看红楼,到李纨出场的时候,终于潸然泪下,因为李的举止、语气、眼神和淡然的人生态度,和她寡居的姐姐如出一辙。

  我听了之后只能是一声感叹。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在最细微的细节处把握住一个大家庭中的孀妇心理。孙版的李纨我小时侯也不喜欢,是在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红楼梦后才发现,她的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气韵在,今后我会找出好几个细节来,印证她的美,怀念那几乎已经绝迹的贤淑之美和恬静之美。

  下图是孙梦泉与探春宝钗打理大观园时的造型,石青色圆领对襟衫,用墨色滚出宽边距,金色别针压领,衣襟左右各有一朵盛开的白色百合,引证了她的青春年华,也印证了她冰水一般洁净的美德。只是这百合花和她一生的遭遇联系起来,实在有些叫人辛酸。

  百合的花语是百年好合,我们的珠大奶奶却是一生孤苦。又让我想起了很久之前读过的一首诗,那个作者并不出名,诗中也只是提到了百合花,但是诗的意境却叫我欲罢不能。这首诗讲的是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七夕汇聚,感伤多过欢笑的内容。我常想也许和李纨比起来,他们仍然是幸福的,虽然是“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毕竟还能一聚,而李纨与贾珠,就是永久性的“别离未得语。河汉渐汤汤”了。

  七夕诗

  ——何逊(南北朝·梁)

  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

  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

  来欢暂巧笑,还泪已沾裳。

  依稀如洛汭,倐忽似高唐。

  别离未得语,河汉渐汤汤。

  (我小姑子一直在旁边,帮我照顾小冰,我每引一次诗她就翻一次白眼,做一次呕吐状。看到最后这一首干脆来了个四脚朝天造型,并且不忘留下遗言:告诉你的网友我是被酸死的……)
  

  来补写一下她的履历表:

  姓名:李纨

  表字:宫裁

  别号:大菩萨、稻香老农

  出身及家庭成员:父国子监祭酒李守中,公公工部检校郎贾政,婆婆金陵王氏,丈夫贾珠,儿子贾兰

  个性:温和朴实、守旧内向

  爱好:“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优点:

  1、贤良淑德、宠辱不惊。

  前者自不必说,自幼受过极好的家庭教育的李纨对待家中无论各方人等均是和善有礼,“大菩萨”三个字的诨名可不是白叫的。

  后者在第一百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的续书中贾母的一番赏赞可以看出来:

  “倒是珠儿媳妇还好。他有的时候是这么着,没的时候他也是这么着,带着兰儿静静儿的过日子。”

  2、公正和平,审美能力一流,且有着极好的艺术情趣。

  这一点从几次作诗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第三十七回结诗社,她主动请缨做评判官,不仅分派任务的时候也能照顾到一向被大家忽视的迎惜二人,而且确实是秉公决断,被大家夸赞:“这评的有理”(探春语) “这评的最公”(宝玉语)。如果只是一个诗才平平的人的话,只怕很难做到。

  而且在作诗的时候,李纨静如古井的生命也常会泛起活泼的浪花,如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宝玉作诗落第,李纨对他的惩罚是到栊翠庵中折一枝红梅来,作为下一轮做诗的选材,这一行为风雅有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赏,从中便不难看到她的兰心慧质。

  缺点:

  1、面对命运,只有“槁木死灰”一般的心境,叫人无奈而伤感。

  2、独善其身。

  一些观点认为李纨是自私而贪婪的,甚至于到了弃危难中的巧姐于不顾的地步。对于这种观点,我是很不赞成的。但无可争议的是,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中,她真的是最懂得置身事外的那一个。凤姐生病,王夫人把家事交付给她,探春宝钗还只是助手,可是当治理活动一开始,她就迅速地退居二线了;抄检大观园前后,她借病在身,一概不闻不问。也都展现了她个性中的冷漠的一面。

  相关情节: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一百十九回《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接着看造型图:

  上一篇咱们提到了周月版的李纨,大家一定记得我说了,她试穿的第一套服装是李纨出镜率最高的一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套衣服在孙梦泉身上的效果,下图就是孙版李纨的定装照之一了,大家比较一下会发现,外衣褙子和中衣小袄的搭配和周月那个造型是一样的,而且——感谢拍照时的那一缕清风,它吹开了衣衫的一角,我们就看到了这件衣服的封里,是藕荷色的。别看它只是一件戏装,在缝制的时候也是一样用心啊。

  然后这张图片上的李纨所穿的蓝色绣花大褶裙子,我个人觉得比周月那条简单的棉裙效果也要好很多,这种纯正的兰色也正是李纨质朴本质的象征。
  

  再一张。

  丫头的姿势太有时代感了——换上一件抗战时期的军服P到宣传海报上也毫不违和啊o(╯□╰)o

  下面我们要来说一说她在芦雪庵联句时穿过的青色哆罗呢对襟褂子。

  衣服的样式是对襟褂子,质料是哆罗呢,汉语大词典第三册上对“哆罗呢”的解释是:一种较厚的宽幅毛织呢料。《大清会典事例》也曾有相关记载:雍正五年,西洋国又进大红哆罗呢;乾隆十七年又进各色哆罗呢。可见在当今比较盛行的呢料衣物在清代时还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李纨虽然不重装扮,不像其他姐妹们穿得那样花枝招展,衣服的质料却是毫不马虎。

  衣服的颜色是“青色”。青色是这个古代色彩中沿展范围特别广的一种颜色,可以表示深绿色、浅蓝色、靛蓝色或黑色。所以我们有时候读到贾母介绍霞影纱时所说的“雨过天青”就总觉得好象是青绿的颜色,可是一看真正的汝窑雨过天青瓷又傻眼了——明明是兰色啊!

  还有旧时一种很美的色泽——鸦青,就是李瓶儿带的那一对“鸦青宝石”的颜色,很多人也觉得大概是绿色,也会奇怪的:乌鸦哪里有绿色的啊?其实它是那种黑中隐约泛出墨绿的一中颜色,基本上等同于黑色了。

  古代文本中的青常可以表现为蓝色,如《说文解字》中的注释:“青,东方色也。”《周礼·职方氏》:“正东曰青州。”《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以上几个资料中青色都是天空中的那种蔚蓝色。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就是兰色。总的说来,这是一套特别朴素的冬装。

  下图是电视剧中这一场戏里的李纨,外穿青色棉褙子,领缘、袖口处的菱形装饰纹上撒着零星的黄色腊梅花,里穿月白色小立领袄儿,下系深蓝色绣花棉裙;头戴酡色额帕,发式简单,只在发间点缀有八宝点翠珠花,眉梢眼角都是一派含蓄温存的神色。

  认命的李纨,在芦雪庵众多的红装艳影中,更多只是作为一个清冷的衬托而存在的。她并非宝玉采回的浪漫热情的胭脂梅,最多也只是如她衣上的那几点嫩黄,盛开在冰天雪地中,没有怨天尤人的抱怨,也不是孤高傲世的象征,她只是那么静静地,将生命全部的芳香和娇艳绽放,游离在百花争艳的季节外,一转眼,已经到了凋落的时刻。

  芦雪庵一场戏是全书写服饰特别精彩的一段华章,到了电视剧中,表现力度也很到位。比如下图中的这妯娌两个,凤姐是鲜艳艳的一身玫瑰红,手里还捧着漂亮的珐琅手炉。李纨静立一旁,如果不是我们知道她是李纨,只怕充个普通的嬷嬷也照样不会被揭穿的。

  此时的凤姐权势正盛,开口作诗却是叫人心头一寒的”一夜北风紧”。脂粉香娃抛觞飞盏、摇珠碎玉的背后,这个独立支撑大厦的英雄已经发出了不支的呻唤。
  

  在她的催促下,李纨记下了那句谶语般的开头诗句。她也是整首联句诗的最后收尾与收录者:“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

  就好像《红楼梦》这一场盛宴到了结束的时候,真正的贾府荣光的见证者和收尾者,也还是她一样。毕竟谁也不会忘记那句“到头谁似一盆兰”啊!
  

  今天咱们要说的,是李纨几件不常穿的衣裳了。

  1、青金锦缎圆领袍子

  这是李纨在正式场合经常穿着的一件正装,也是她所有衣服中最华丽的一件。元妃省亲时就是这个造型,头上双凤招展,八宝金轮的发钗端正优雅,人物表情认命而又卑微。

  ——不认命又当如何?如冰水好空相妒,纵使品行如冰清、似水洁,叫人好不羡慕,到头来也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美韶华易去难来啊。

  

  2、这是两府过年时候的一个造型,青色包头,普蓝对襟长袍,戴朵绒花也得是冷冷的雪青色。

  一样是贾家媳妇,旁边尤氏的主色调却是玫红配香黄,更别提那尤氏已经是“奔四十的人”了,而此刻的李纨,应是三十岁还不足。听过一句话,青春等于女人全部的生命,而它来源于爱情。怕是这二人最好的写照了(贾珍与尤氏的感情不能算坏的,大家细瞧六十三回和七十五回)。
  

  3、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那一晚的李纨很漂亮,眉梢眼角间,叫人看到了她昔日的风韵。一袭肉桂色的家常旧衣,依稀间有几分白娘子的娴静和温柔。

  容貌虽不及,那一回头的韵味十足。
  

  特别是下面这张,小鸟依人、楚楚可怜的黛玉和慈爱端庄、温柔持重的李纨相依而坐,真是看得人百感交集。

  对于后四十回我一向不主张大家过度和盲目地批判,不管怎么样,高鹗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的。看续书里写黛玉死,有两个情节是让我满心触动的,一是紫鹃在黛玉弥留之时满府里寻人不着的表现:

  因两泪汪汪,咬着牙,发狠道:“宝玉!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不见了!你过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儿,拿什么脸来见我!”一面哭一面走,呜呜咽咽的,自回去了。

  ——这一笔写紫鹃,至情至性,自来没有听到红学界任何批判的声音。

  再便是李纨闻风赶来,送了黛玉最后一程,其间对她的感叹、伤心和自责刻画得也非常真实:

  李纨听了,吓了一大跳,也不及问了,连忙站起身来便走。素云、碧月跟着,一头走着,一头落泪,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客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

  荣禧堂的新房里,她也是个进不去的人。对于黛玉此时心中的伤感,李纨心中只怕别有一番体会——爱而不能,求之不得,五内如焚,忧心煎熬。黛玉的含恨,至此已经可以痛痛快快地发泄;李纨的苦楚,却是独自一人,守着窗儿,将曾有的幸福变做折磨,在那龙凤喜烛高烧的新房之外,再受一次凌迟罢了。

  都是苦命人……
  

  定妆照。

  4、

  真正伤心是在第十五集宝玉挨打一节里,这场改写自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遭笞挞》,有几处哭戏是非常有名的,我们来看其中一处:

  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这一段文字明写宝玉,实写贾珠。王夫人是哭而兼唤,政老爹是哭而无奈,李纨更是哭而生悲。记起好时光,念得好儿郎,转眼间虚梦一场。她是悲痛的,那悲痛以无尽的思念作为代价,遥遥无尽头。王夫人和政老爹尚有宝玉是可以拿来安慰的,李纨呢?

  没有,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所以她“禁不住放声哭了”,这样的放声大哭和她所受的贤孝端庄的淑女教育是相去甚远的。可是没有办法,一个弱女子,你怎能要求她在再次咀嚼失去自己最心爱的人的滋味时一如既往地无动于衷?这一声若是不哭出来,李纨就真的成了槁木死灰了。

  其实,那一场戏,她的缟衣蓝裙真的很漂亮。
  

  

  5、也有快乐时。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向深居简出的贾府闺秀们敞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她的到来,影响了几乎每个人的生活:她成了黛玉的笑资,成了惜春的画本,成了袭人之后睡到宝玉床上的第二个女人(这句话字要是去掉刘姥姥的名字,效果可是爆炸性的),成了鸳鸯姐姐的最佳拍档,成了巧姐的命名者、干娘和未来的祖婆婆。

  ——也成了李纨的一个对应面,别忘了,她别号叫做稻香老农,是大观园里竹篱茅舍自甘心的田园村妇。面对姥姥的谐趣憨然,画面上的她也开心的笑,身上的月白衣裳压上了藕荷色锦缎边,好似也让她的笑容变得轻快了起来。只不知道这笑容的背后有没有想到更多别的东西?

  同样是寡居,同样是村户农舍,刘姥姥的天空要比她大出很多很多。她可以为大家采来漂亮的菊花,却没有勇气像姥姥一般的插满银发。那宁静美丽的稻香村,说到底,只是又一个囚禁她的牢笼罢了。
  

  6、

  这是凤姐过生日时的她,也是一件盛装。需要说的是她的发型,已经不再是剧中常见的高髻,而是接近清初汉族女子常梳的平髻了。

  这种发型是一些《红楼梦》年画和插画中常见的李纨发型,记得那时侯看绘画本总是很纳闷为什么会冒出这样一个人来?看身段和面庞,明明还是一个美丽的少女,转过身去,那老气的发型仿佛一下子就抽走了她所有的美丽。
  

  

  我们不妨来看看绘画题材中的李纨,随便找了几张,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梳着这么一个平庸的髻——世间对待寡居的女子,何其严厉。

  

  7、

  虽说她的衣服颜色不鲜亮,可毕竟是富家奶奶,数量上一点不含糊。

  这一张是姑嫂小叔们正看着远处的香菱苦吟,四个人的衣服都是浅色系。李纨的这件和上件的样式色彩基本上都一样,不同的只是面料较前一件素淡些。

  看见香菱忽然想起了平儿——李纨和她,一个已经守寡,一个尴尬未嫁,几乎已经被现代人硬性的定成了同性恋,理由是她们关系特别好。李纨曾多次为平儿抱不平,凤姐泼醋,她一把抓起平儿拉入园中安慰。而最有力的所谓证据便是第三十九回,李纨醉酒后曾对平儿有一段“上下其手”的大胆抚触:

  平儿一面和宝钗湘云等吃喝,一面回头笑道:“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李氏道:“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平儿笑道:“奶奶吃了酒,又拿了我来打趣着取笑儿了。”
  

  所以,她还不够可怜吗?没有了丈夫,一心只想做个贞洁寡妇。曹雪芹放手给了她一个朋友,我们却偏要把这个说成是同性恋——李纨,你贞洁得不对啊!早知道四百年后人们是如此看你的,为什么不学那不肯担虚名的晴雯丫头,干脆给它来个以假成真?

  要知道我们这号称礼仪文明的国度,向来容不下寡妇门前的半点风沙!你不应有朋友,更不可以交朋友,凤姐和大伯子小叔子说说笑笑都无妨,因为她老公还健健康康地活着。你不行,你不行,你丈夫死了,所以你就只能“侍亲养子,陪侍小姑”,就这八个字就是了,交朋友——你是在找死啊!

  看红楼的人们啊,口下留情吧。即使李纨真的有意,只别忘了平儿的赤胆忠心全在凤姐身上。芦雪庵外的雪地里,她亲眼看着“十来件大红衣裳,映着大雪好不齐整”——那是她所爱的,爱白雪中一片辉煌夺目的红。穿青衣的李纨站在人群之外,她不在她的视野里,所以当她伸手摸她的时候,被她拒绝了:“奶奶,别只摸的我怪痒的。”

  所以,我们的李纨,只能在属于她的凄清世界里,唱着那一曲哀婉的《声声慢》,缓缓拉上了自家窗上的帘,养一盆茂兰,养一盆茂兰,养一盆茂兰……直养到“威赫赫爵禄高登”,直养到“气昂昂头戴冠缨”,直养到“昏掺掺黄泉路近”。

  养成一声长叹:枉与他人做笑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