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跟传统的干性愈合有什么区别?哪种方式对伤口更好?
生活中,很多人摔伤后更多的是采用“干性愈合”的方式处理伤口。所谓“干性愈合”是指受伤后采用自行愈合、贴创可贴、消毒包扎等方式处理伤口。这种处理方式虽然方便但愈合环境较差,容易结痂造成伤口的疼痛,在更换敷料时,也容易损伤创面,且愈合速度慢而易继发感染。因此,建议大家在摔伤后及时到医院进行湿性愈合处理。
一、干性愈合
干性愈合与湿性伤口愈合的区别
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和氧气的作用,才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因此敞着伤口或使用透气的敷料才能使伤口获得足够的氧气,以促进细胞生长和各种生化反应所需。创面干燥清洁有利于伤口愈合,一般使用传统的纱布、创可贴等包扎或直接暴露伤口,即为干性愈合原理。
干性愈合换药优缺点:
优点:价格便宜,材料成本低
缺点:
传统的纱布敷料容易与伤口新生肉芽组织粘连,需频繁更换敷料,在更换敷料时伤口会再次损伤,导致伤口愈合速度慢,患者换药时疼痛不适。并且无法隔绝细菌的侵入,易造成痂下脓肿等。
遇到渗液量多的伤口,需频繁更换敷料,增加换药费用及医务人员工作量;
无法保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延长了愈合的时间。
干痂皮容易被患者自行揭除,造成伤口再次损伤。
1981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外科系Knighton、silver、hunt等3人首次发现伤口的含氧量与血管增生的关系,在无大气氧存在下的血管增生速度为大气氧存在时的6倍,新生血管的增生速度随着大气氧含量的降低而增加。
进一步研究证实,伤口愈合所需的氧分子来源于血液中血红蛋白所携带的氧分子,并非来自大气;而人类并非两栖动物,其表皮伤口无法具有肺泡般的换气作用,无法从大气中获得氧气。由此,推翻了“伤口必须呼吸”的观念。
湿性愈合理论的提出是在伤口治疗方面的重大突破。
二、湿性愈合
湿性愈合
在无菌条件下,运用密闭性敷料和(或)药液,保持伤口在合适的温度和适宜的湿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的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
湿性愈合的优缺点:
优点
为伤口提供适度湿润的环境,加速伤口愈合;
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维持创面局部微循环的低氧状态,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
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
减少瘢痕形成,使患者感觉舒适美观;
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减低感染的机会;
湿性环境不会形成干痂,避免再次换药时机械性损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减少挂号就医换药次数,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减少医护工作量。
缺点:单次费用贵,需要专门的敷料
在早于 1958 年 Odland 首先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比水疱破溃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这就是为何现在烧伤科不早期剪去水泡的原因,让创面在水泡的保护下生长。
综上所述,湿性愈合更利于伤口愈合,敷伤迪复缘抗菌膏可以让伤口更舒适,愈合更快。相关资料显示,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相关研究表明湿性环境更利于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