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建十《山水画基础概论》——山石基本表现技法(十四)丨三品课堂
每周三晚八点,三品课堂准时与您相见。上节课,喻建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中景树、近景树及远景树的枝干画法。本节课,老师将具体为我们讲解四面出枝及树干的肌理表现。
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2003年底回国。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上节课讲到,近景树要讲求“四面出枝”。那么怎样才能显示出是从“四面出枝”的呢?除了可以通过主干与枝干间、枝干与枝干间笔线的浓淡、干湿、虚实等变化来表示前后关系之外,还可以通过枝干根部边线与主干的交接关系来表现,即主枝和树干两条线交接处的虚实搭配。比如,当枝干根部边线交接于主干边线的外侧,且主干边线依然为实线的时候,就可以感到枝干是向主干后面伸展过去的;当枝干根部两侧边线都交接于主干一侧边线,且主干边线的延伸截止于枝干边线外侧的时候,就可以感到枝干是从主干侧面伸展出来的;当枝干根部的一侧边线交接于主干边线,另一侧边线交接于主干里面的时候,就可以感到枝干是在向侧前方伸展出来的;而当枝干根部边线全都交接在主干里面的时候,就又可以感到枝干是向正前方延伸过来的了。
喻建十课堂演示图
当然,枝干之间的重叠交错也可以造成前后关系。除了枝干的处理之外,小枝的穿插对于塑造树的体积感也大有帮助。因为细碎繁杂的小枝的组合已经超越了线的感觉,众多小枝组合的是一个有深度空间的面,这就为整棵树的体积感塑造提供了进一步的表现可能。
喻建十课堂演示图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尽可能将细枝画完后再画叶。很多人画完主干和主枝后就添画叶子,这样就像人没有脖子一样,会显得不自然。我们以松树干为例来稍加说明,不管树干画多粗,一定要把小枝子处理好了再画叶,这样会让人感觉整体很有生气。有人也许会问,把小枝子画出来了再用叶子盖上,那不相当于没画吗?实际是不一样的,画出来的部分肯定有没被盖住的地方,这和根本没画在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树干的肌理表现。虽说树干的穿插能表现立体感,但树干本身也需要有体积感,特别是近景的树干,这就涉及到了树干的肌理表现。树的类型多种多样,要表现的肌理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树干肌理有厚重苍劲的质感,因此画时用笔要涩劲、凝重、朴厚,在行笔上多使用逆锋或侧逆锋,这与画行云流水时轻松飘逸的笔法是完全不同的。
五代 巨然《雪图》
那么应如何表现树干的肌理?我们还以松树为例来说明。很多人习惯先画树干轮廓,然后再去填内部的肌理,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但一定要将轮廓线勾得虚一些。如同山石的皴法,很多人都习惯把结构线画完了再加皴,这时就容易使表现结构的线和表现肌理的皴泾渭分明,会显得死板。当然也有很多人会选择将树干和肌理混着画,一气呵成,这样画面会显得更活一些。
我们都知道,树干由面组成,实际是不存在轮廓线一说的,这只是绘画者在艺术创作中为了表现物象而人为造出来的。且随着视线的移动,轮廓的边际线就会逐渐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画的时候要在遵循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表现,不要把这条线画得太死板,从头到尾都是一条直线,而要让它和内部肌理衔接起来,里外有联系、有呼应,这样容易显得活。
清 王原祁《山中早春图》
根据平时对事物的观察我们会发现,从正面看一个圆圈是圆的,从侧面看就是扁的。当视角基本在一条直线上时,我们眼中的圆圈就变成一条线了。同理,我们观察树干中接近正面的位置,纹理的单元组织会大一些、规则一些,越往两侧越窄,到最后就变成一条线了。越靠边缘线的位置,我们在表现时就要画虚一点、浅一点、干一点,中间位置画实一点、重一点。这样树干就有了立体感、圆起来了。反过来,近处的纹理画浅一些,越往远处画得越重,这样也有道理,因为近处的着光显得浅、虚,侧面不是着光的就显得重、实,这说明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都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
这节课我们主要以松树为例,重点介绍树干肌理的表现。通过松树的肌理表现反推其他树种,都是大同小异的。大家在学习当中要善于举一反三,灵活掌握。
谢谢大家收看,我们下节课再见。
☞四面出枝
☞树干的肌理表现
☞树干的轮廓线
☞枝干的繁简
☞树的姿与势
☞树冠的作用
喻建十《山水画基础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