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山名的神秘传说
声律启蒙分上下两卷,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下卷一先的第一部分。
《一先》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
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
郏鄏(jiá rǔ)鼎,武城弦。木笔对苔钱。
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
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园。
珠缀花梢,千点蔷薇香露;
练横树杪,几丝杨柳残烟。
晴对雨,地对天。天地对山川
山川对草木,赤壁对青田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联写作中要求:上下联之间相对应的字、词在词性上是相同的,而在词意上则是相近或者是相反的。声律启蒙就是为我们列举对联写作的例子。我们在学习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不能局限于声律启蒙所列举的例子,这一部分说到就是这个道理。象天地可以对山川,山川也可以对草木;同样的道理天地也可以对草木。选择怎样的字词进行相对,这要根据具体的写作意图来决定。比如说:写下雨的时候“雨对晴”;写阴天的时候可以选择“晴对阴”;写天地的时候“天对地”,写大山拔地而起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地对山”。所以说选择怎样的成对,要根据具体的写作情况而定。
另外在对联写作中,特别强调典故一定要和典故相对。上联中带有典故,下联一定也要选择相应的典故。象赤壁是三国时期第二大战役的战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官渡之站、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两家联合,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也就成了赤壁大战的典故。在选择相对的词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典故的相对。象本节中列举的是赤壁对青田。其中赤和青为颜色成对,璧和田为地理名词相对。另外青田是指古代的永嘉,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温州一代。在古时候青田以盛产白鹤而闻名,当人们提到白鹤的时候都会想到青田这个地方。唐朝诗人陆龟蒙曾经写过一首诗:“诗怀白阁僧吟苦,俸买青田鹤价偏。”因此青田白鹤也就成了典故。
郏鄏鼎,武城弦
这两个也是典故相对。郏鄏是个地名,在今天的洛阳一带。鼎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器皿,相传大禹曾经铸造了九个大鼎,代表着华夏大地的东、南、西、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和中部这九个方位安定,从此以后鼎就成了建立国家的象征。周朝的周成王定都在郏鄏,就简称为“郏鄏鼎”。周成王时期,周公旦组织大臣编制了管理国家的礼制和乐制,使国家的运行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以“郏鄏鼎”也代表着周礼的形成。
武城在山东的德州一带,相传孔子的弟子子游曾经在武城做官。当时天下诸侯想称霸的心思日益膨胀,周王朝的权利也慢慢衰败,各个诸侯国都开始废黜周朝的礼乐制度。而孔子一生的梦想就是要恢复周朝的礼乐治国制度。孔子的梦想自然得不到各个诸侯国的认可和采纳。只有子游在武城做官的时候,采用了孔子的礼乐制度。把武城治理的井井有条。所以“武城弦”就成了周朝礼乐治国的最后一块实验田的典故。
木笔对苔钱
这是两种植物成对。木笔是中药里的辛夷,是玉兰花的花蕾,木兰花的花苞的形状象毛笔一样,所以被称为“木笔”。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有过一句诗:“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
“ 苔钱”则是苔藓的别称。苔藓圆圆的,形状就像古时候的铜钱一样,所以叫做“苔钱”。南朝时期的诗人刘孝威曾经有一句诗:“丹庭倒斜径,赤壁点苔钱。”
金城三月柳,玉井九秋莲
这是一副非常工整的对联。金城对玉井,三月对九秋,柳树对莲花。并且金城柳和玉井莲都是典故对仗。
金城柳说的是桓温的故事。桓温是东晋时期有名的军事家,桓温小时候生活在金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丹阳一带),他在家里种了一棵柳树,等到桓温老年再回到家乡的时候,当年种的那颗柳树已经非常粗了,粗的几个人都抱不过来。看到柳树的茁壮,联想起自己的衰老,桓温非常感慨岁月的流失,感慨自己逝去的年少时光。他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所以金城柳就成了怀念少年时光的代名词。
玉井莲则是传说中的华山仙草。相传西岳华山山顶上面有一个小池塘,叫做“玉井”。这个池塘中的莲花开的非常大,并且一朵莲花有一千片莲叶包围着,如果吃了这朵莲花,人们就可以羽化成仙。这也是华山名字的由来。唐朝大文豪韩愈曾经写过一首诗来歌颂这个天池莲花:“太华峰头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