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吃食物,药物,还是毒药?

宝宝们,我又飞来了

自从呱呱坠地,我们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吃奶。所以吃是一种本能,甚至是最重要的本能,因为这个动作维系我们的生命,不是吗?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食物?食物应该具备或者不具备什么特性?

01

按负作用的大小不同

可以区分:食物、药物、毒药

专家们喜欢在电视上讲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但是很少提它们的负作用。食物可以有负作用吗?

有人说,有负作用不就是药物了么?我同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也就是说我们用某一种药是因为它有毒性的一面,往往这种毒性正是其药效的另一个表现。

从中医角度来说,有的食物存在一定的“偏性”,而这些偏性形成了利用他们调理我们身体的药用价值。这叫“药食同源”。

如果一种东西吃了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我们管它叫毒药。

在营养学范畴,有些食物中的某些物质有营养和伤害双重特性。比如胆固醇,是身体所需的,但是过多会造成伤害,含有这些成分的食物应不应该吃?

有些食物同时含有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不同于上面说的一个成份的两面性),虽然这些有害物质的毒性不像毒药那么明显,那么快。这些食物我们应不应该吃?

所以从食物到药物到毒药是一个连续的特性谱。这个特性谱的哪一段可以定义为食物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深思的。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药物不同于食物,是不能随便吃的,要根据医嘱在特定的情况下服用。而毒药是不可以吃的。

最好的情况是像现代医学之父希波柯拉底说的那样,让食物成为药物。

02

我需要这份食物吗?

所以今天我们要构建一个逻辑体系,帮助我们回答上面那些不简单的问题。

当我们拿到一份食物后,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我需要这份食物吗?”如果我们的身体不需要这份食物,那么吃对于我们的身体没有帮助,甚至有伤害。

现在太多人无意识地吃,没节制地吃,为了口味吃,为了贪欲吃。

总之不是为了健康或维系这个身体吃。

另一种过食情况是因为不舍,怕浪费,强迫自己吃。如果吃饱了,身体不需要了,多吃也一样是浪费,甚至影响健康。

肥胖和很多其他病痛都是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

如果我们不需要,就不要吃,因为这时的吃是一种自我伤害。

03

这份食物健康(有毒)吗?

如果我们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是,我需要”,并不表示就可以吃了。下一个问题要问自己,“这份食物健康(有毒)吗?”

希波柯拉底说,医生首先要“Do no harm”,也就是不伤害。显然现代医学在某些方面已经偏离了其鼻祖提出的基本原则

连医生都不可以做有伤害的治疗,食物就更不应该有负作用了,毕竟食物我们天天在吃。尤其很多伤害是累加的;有些是不可逆的;还有一些是伤害程度不能确定的。

对于不能确定的风险,有一个“precautionary principle”,即保守原则。保守原则的意思是,在推出一个新产品或过程的时候,如果其最终效果有争议或不明确,我们应该不推。

这个原则意在强调,我们不能为了其他因素,比如小集团的利益,放下社会责任在欧洲的法律体系,保守原则是基本的要求。

所以如果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话,对于有明显两面性,或有争议的食物,明智的决定是选择避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包括健康教育工作者,只强调一种食物有什么营养,却只字不提它的问题,和已知的负作用。这叫“选择性失明”。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他们被自己的偏好和立场影响了,失去了客观性。

在做健康推广时,这是大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