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否存在? 明朝万历年间,海上渔民亲眼见证龙,被记载县志上
尼采曾说:"人需要一个目标,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行路孤单,独行者曾经是世间的弃儿,孤岛之上,无人为伴。心中的火焰未曾熄灭,人们依旧可以加冕称王。夜幕已黑,星星依旧耀眼夺目。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龙一直被人们广泛尊敬,成为九五至尊的象征。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龙一定是虚构的生物。出人意料的是,398年前,有一位渔民竟然亲眼看到了真龙,甚至还抢夺到了龙珠。
一个优秀的国家必定有优秀的人民,一个优秀的民族不能没有优秀的文化。从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对自然保持着敬畏之心,因此图腾文化应运而生。在古代的不同部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图腾,他们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蕴含着殷切的期望。
在众多的图腾之中,龙的图案脱颖而出,而龙这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生物也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随着时代的发展,龙渐渐成为了皇室身份的象征,成为了最高统治者的专宠。然而现实生活中,九五至尊的龙是否真的存在过呢?
汉代的书籍《说文解字》曾经描述了龙的具体形态,龙的身体长度很长,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鳞片,深秋隐退,初春出谷,腾云驾雾,神秘莫测。身为神秘之物,龙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充满着想象力,它们拥有着骆驼的脑袋,牛的耳朵,兔子的眼睛,蛇形身躯。
复杂的事物之所以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因为人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它们身上。龙就是承担了古人所有希望的特殊生物,同时它们也结合了所有生物的优点。信念是支撑人们走下去动力,尽管明知希望渺茫,心怀信念的人却决不放弃。古代的人们通常将龙当作行云布雨的神仙,不论是久旱逢甘霖还是天降大旱、颗粒无收,龙总会被人们摆上供桌,虔诚朝拜。
想象过多总会将人们蒙蔽,人们渐渐竟然也分辨不出真真假假。人们的固有印象总是将龙当作亦正亦邪的化身,它是虚拟世界的神,却不是现实世界的人。然而辽宁遗址中曾经出土了一条用石块堆砌而成的龙,形象栩栩如生,仿佛真龙般活灵活现,龙,彷佛真的曾经游荡于人间。
398年前,一艘负责押送官盐的船只曾经在一个叫四官庙的镇子停泊。停留在船上的船夫突然遇到了大雨,于是就进入船舱躲避。然而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原本平静的海面突然狂风骤起,船只开始剧烈摆动。
好奇心往往可以带领人探索不一样的道路,即便前方的道路依旧未知。惊慌失措的船夫急忙从船舱中出来,却看到了毕生难忘的一幕:远处天空火光冲天,一条火蛇正在高空升起,它浑身被火焰点燃,嘴里还不停地吐出火焰。
在船夫看来,这条火蛇过于反常,它的身体如同房屋木梁那般粗壮,长度也更是目光所不能及。火蛇的头部生出两个好像鹿角的犄角,身上覆盖着无数的鳞片,俨然一幅妖魔鬼怪的形象。危急时刻的爆发力超乎想象,逆境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处于生死边缘的船夫鼓起勇气,拿起船桨,向着火蛇的方向狠狠砸去。火焰瞬间熄灭,扑通一声,火蛇应声而落,俯冲到水中游走,不一会儿便不见了踪迹。
人生总是有着各种的意外收获,这些收获改变了人们原本的生活轨迹,成为意外的财富。惊魂未定的船夫环视四周,突然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原来是方才的火蛇吐出来的火球。船夫定睛一看,这竟然是一颗酷似鹅卵石那般大的夜明珠,即便外界大雨滂沱,夜明珠依旧发着亮,难掩光芒。
船夫知道这颗夜明珠价值不菲,于是便悄悄将夜明珠藏起来。不久之后,船只到扬州靠岸,船夫转手将夜明珠卖出,得到了整整1万两银子。从火蛇的形态以及龙珠来推断,那个在雨夜现身的特殊生物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龙了。
世间的事物复杂多变,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们总有鉴别真假的方法。人们认为这个关于龙珠的传说更像是一段凭空捏造的神话,于是依旧对龙的存在保持着怀疑态度。然而明朝万历年间,龙作为真实存在的生物被记载在县志上。
明朝年间,天降异象,瘟疫席卷了浙江嘉兴的一个县,整个县城暴尸荒野的人不在少数,老弱病残者几乎难逃浩劫。疾病和饥荒让这个县城的人人心惶惶,为了谋生,为了保住性命,村民们纷纷离开村子,远赴海上依靠打鱼为生。几天之后,航行在海上的村民们突然发现了神奇的生物:一条白龙。
县志记载:"白龙腾海上,红光半天,空中遥见龙首下垂,鳞甲奋张,晃晃若磨银。"县志将龙的形态描写地淋漓尽致,如今读来,一幅龙腾云驾雾的画卷缓缓在眼前展开……不论是传说中的历史故事还是真实的纪录都证明了,龙这个生物并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着的,被众多人亲眼见证的。
漫长的一生充满着起起伏伏,逆境之中,唯一支撑着我们走下去的便是信念。对于中国古代的人来说,龙不仅仅只是一种生物,更是一种信念的化身,因为有了龙的存在,村民们就有了寄托和牵挂,在龙的保护下,村民们相信自己可以跨越千难万险。如今的我们有了更多的信念,也有了更多的努力方向,却依旧需要精神的寄托。
只要心中的希望从未破灭,只要我们依旧心怀敬畏,任凭外界大雨滂沱,走向未来的我们一定脚步坚定。愿天下的所有人都心怀目标,勇往直前,迎接美好的未来。
文/南宫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