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时有可抵,则为之谋“乘虚而入”的攻心诡计
时有可抵,则为之谋——“乘虚而入”的攻心诡计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自从天地之间有了“合离”“终始”以来,万事万物就必然存在着裂痕,这是不可不研究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捭阖”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当世道不需要“抵”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抵”的弊端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察。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万事万物皆有“巇隙”,在敌我较量和斗争中,完全可以凭借慧眼找准敌方的矛盾和空隙所在,然后乘“隙”而入,以敌方内部矛盾作为突破口,大做文章。这便是“时有可抵,则为之谋”的含义。聪明的人在和对方较量时,不会硬碰硬,而是会在敌方陷入困境时,乘虚而入,乱而取之。
公元前506年,楚国派兵攻打蔡国,蔡国国君情急之下,便联合唐国向吴国求救。阖闾认为出兵攻楚的机会来了。于是,再次召集伍子胥、孙武和伯嚭商议出兵之计。同年冬天,阖闾亲率伍子胥、伯嚭、孙武,倾全国的军队6万多人誓师伐楚。
而此时的楚军却因为连年作战,实力大减了。他们在声势浩大的吴军面前,毫无战斗力,屡战屡败,而吴军却越战越勇,长驱直入。决战时刻,吴军士气旺盛,而楚军却战战兢兢,气势全无。决战刚一打响,楚军就土崩瓦解了。楚将死的死,逃的逃。吴军乘胜追击,接连在郧、随一带和雍澨大败楚军,随即渡过汉水,迅速攻占了楚国都城郢。楚昭王无奈之下,只得弃城逃跑了。
伍子胥不愧是足智多谋之人,他巧施疲楚之计,令楚军元气大伤,实力锐减,然后让吴军乘虚而入,一战即胜。对于当时的吴、楚两国来说,吴国虽然国力已很强大,但和楚国比起来,还是有一段差距,对此伍子胥心知肚明。如果吴国和楚国硬碰硬,则毫无战胜的把握,最有把握的做法就是先将楚军拖垮,楚军疲于迎战时,便是猛力出击的绝佳时机。
正所谓“时有可抵,则为之谋”,趁敌人最虚弱的时候出击,胜算往往很大。隋文帝也是一个深通此理的人。
与人对峙,切不可鲁莽行事,聪明的人懂得耐心地等待时机,待对方出现漏洞时再进攻。这就是“乘虚而入”的道理。攻击别人时,要选一个恰当的时机,就如故事中的伍子胥对吴王提出的计策。既然楚国国力远远强于吴国,那么吴国直接进攻楚国,自然得不到半点便宜。但是,如果趁楚国国力和兵力极度虚弱之时再进攻的话,楚国自然就不再是吴国的对手了。
我们在和别人较量时,自然也不能硬拿鸡蛋去碰石头,选在对方最虚弱的时候出击,岂不是胜算更大?
谁与谁亲密,谁与谁疏远,谁与谁友好,谁与谁相恶……详细考察对方的愿望和想法,了解他的好恶,然后针对对方所重视的问题进行游说,再用“飞”的方法诱出他们的爱好所在。最后再用“箝”的方法把对方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