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华论“中华联圣”乔应甲之二:张延华论“中华联圣”乔应甲(二) 中华千古傲视群雄的第一部对联专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全文】

运城楹联2020年十件大事

杨振生:诗情画意海南行

乔应甲(1559—1627),字汝俊,号儆我,山西猗氏(现临猗)张嵩村人。应甲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二十年(1592)成进士。遗著有《便民实政》、《三实奏章》、《看山集》正续、《难焚草》(诗集)、《咫园诗集》等,均散佚,唯《半九亭集》(8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张延华论“中华联圣”乔应甲(二)

中华千古傲视群雄的第一部对联专著

我们之所以敢于理直气壮地断言:中华联圣桂冠非乔应甲莫属,正是由于只有乔应甲才能够拿出傲视群雄足可以改写中华楹联史的中华千古第一部对联专著!谓予不信?让历史来裁判!

乔应甲的《半九亭集》成书于明天启6年(1626),即乔应甲逝世前一年。

《半九亭集》为八卷,共标出74篇目。645页,1290面。按版面字数约为40余万字。除七八两卷以律诗为主,间有部分联语外,前六卷全部由对联(联语)组成。共收录对联(联语)4032副。另有双联六言诗155首,含对联300副。总计对联(联语)4332副。

全书收录诗603首,其中包括七律248首、五律136首、七绝40首、五绝5首、五古3首、七古2首、五言赋1首、五言六韵1首、五言14韵2首、七言赋1首、四言诗9首、双联六言诗155首。

对联专著《半九亭集》为八卷,共标出74篇目:第一卷:(除“续善利图说”外)心学、论学、论文、理气、醒世 、征粮、写怀、适意、官箴、时事、谨 言、读律、辽事、稽 古、叹世、鬼神、书斋、 弥盗、春联、寺观、羽衲、道释;第二卷:关 帝 庙、孔庙、明伦堂、偶感、君鉴、兵略、书犊、信实、持守、凝定、谭交、处事、处世、风鉴;第三卷:看史(上);第四卷:看史(下)、园林、洗耳园、隐趣;第五卷:杂 咏(上)、览报、垂训;第六卷:杂咏下、勤政、祷雨、念亲、家联、格言、坟墓、洗耳园对;第七、八卷:律诗等。

在2008年《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上,孟繁锦会长最后宣读“乔应甲楹联艺术全国论坛”的纪要称:中国楹联学会二十余位专家云集一堂,大家“普遍认为,乔应甲《半九亭集》的发现是研究明代文学尤其是楹联文学的一件大事,《半九亭集》是以楹联为主集多种传统文体形式于一编的文学巨著。作者运用极其丰富的文学修饰手法,直面人生,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抒发性灵,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乔应甲《半九亭集》所蕴含的楹联艺术,不仅为中国楹联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而翔实的史料,而且对于研究、提高楹联创作艺术技巧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乔应甲不愧是明末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中华楹联艺术巨匠。”

陈树德教授在《伟哉,乔阁老!》一文中指出:乔阁老的《半九亭集》至少有三个第一个人对联专著第一;个人对联数量第一;个人对联应用第一!迄今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古代个人对联专著,大概乔阁老的《半九亭集》算是第一部,可称得上前无古人。陈树德教授指出:清代钟云舫的《振振堂》集,集个人对联作品1850副;还有最近郭殿崇先生发现的《祁汉云联语》,虽然只有对联300副,但作为个人对联专集,也算弥补了清末到民国初期对联专集的缺失。《半九亭集》的意义最大,因为它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应用最广,且身份最高,一个二品大员,其影响力当然比一般作者更大。尊称阁老为“联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我们欢呼,中国终于发现了一个联坛泰斗!

龚联寿教授研究表明,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宋元明以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联家,发掘整理出来的联书却很少。只有明代李开先(1502——1568)著有《中麓山人拙对》二卷、《中麓续对》两书行世,三卷共录联一千八百七十一副;徐渭(1521—1593),一卷,九十七副;担当(1593——1673)门人弟子集《罔措斋对联》录四百零二副。宋元明时期,就楹联作品看,卷帙最多,作品数最多者,当属明代的乔应甲。《半九亭集》八大卷,包括楹联四千三百余副。清代处在楹联发展的鼎盛期,作者众多,创作量大,典型者如已收入余德泉先生主编的《清十大名家对联集》的李渔、梁章钜、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寿蓉(篁仙)、王闿运、吴獬、赵藩、范当世以及未能入集、联语数量可观的俞樾、钟祖棻、杨浚、吴熙、何又雄,从卷帙及作品数量上看,都无法与乔应甲比肩而立。可以这样说,在楹联方面,乔应甲是一座前无古人,后傲来者的高峰。乔应甲《半九亭集》表明,楹联在明代中后期,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它将改写中国的楹联史,还将向无视楹联存在的中国文学史叫板,提出挑战。只不过这一切,均缘于山西临猗《半九亭集》的发现与披露,我们时至二十一世纪初叶才接触到,才认识到。有不少感慨,谨缀数言,以表达一位后学对于楹联大家的衷心景仰:
四千首俪辞,雅句深言,允哉联圣。
数十年游宦,奇行高义,宜若人师。
(龚联寿:《乔应甲半九亭集的文献价值》)

杨振生先生:我为我们河东大地曾孕育过这样一位廉吏、诤臣、联圣而骄傲,而自豪!对于这位古人,我表示深深的敬意!

佳对三千副,本不图,儒也,师也,圣也;
珠玑半九亭,君可见,早乎,胜乎,多乎?

余德全教授指出: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对联专著。在明代对联尚未全面发掘的情况下,暂时可以这么说。不管是否中国第一部对联专著,能达到四千副的数量,不仅前无古人,也是其时和后代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半九亭集》楹联是乔应甲的一大贡献。其以大量的对联反映了明代这一历史阶段对联和联律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不可多得的。

蒋有泉先生在《联坛泰斗乔应甲》发言中指出:生活于我国明朝末期的乔应甲,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大政治家、当之无愧的大文学家、名副其实的联坛泰斗。《半九亭集》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时政到民生,从个人感悟到警语格言,从古迹探胜到田园讴歌,乔应甲都留下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和研讨的作品。乔应甲的楹联,融史才、诗情、议论于一炉,以联论史,在联、史互论中达到通解。乔应甲以文养志,以文述怀,始终笔耕不辍,成就了洋洋数百万言的等身宏著。其横溢的才华,当时无几人可匹,堪称一代文豪、斯文榜样。尤其是他的《半九亭集》,更充分地彰显了他在诗联方面的造诣、学养和文采,从而确立了一代联宗的地位。初读乔应甲《半九亭集》中的对联,我不禁心动眼亮,既为其数量之多而惊叹,更为其质量之高而倾倒。通过乔应甲的对联,我们可以认为,最迟在明朝,对联已成为中国文坛上一个完全独立的文学样式。而在明朝当时,它还应该是主流文学之一。要不然,象乔应甲这样一位庙堂重臣、文坛巨擘,不可能专著《半九亭集》,写出四千余副高质量的对联来。

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育新专程到乔应甲故里山西临猗张嵩村考察,给乔应甲的《半九亭集》以极高评价,认为是改写了中国楹联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

综观乔应甲对联专著《半九亭集》的历史意义,大致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一、“三个第一”,称雄古今
乔应甲的《半九亭集》,以联写史、以联论政、以联说理、以联警世、以联叙事、以联明志、以联写景、以联抒情,创作对联四千余副。正如陈树德教授所概括的“至少有‘三个第一’:
个人对联专著第一,
个人对联数量第一,
个人对联应用第一。

迄今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古代个人对联专著,大概乔阁老的《半九亭集》算是第一部,可称得上‘前无古人’”。从数量上看,洋洋四千副之巨,历史上无人堪比。从应用上看,《半九亭集》涉及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仅篇目就有七八十个,自古迄今,也无人可与争雄。

二、登台主唱,改写历史
楹联一直被视为“附庸的附庸”(梁启超语),《郭沫若少年诗稿》集录的几十副精彩对联,不得不屈居“附录”地位。而乔应甲的《半九亭集》却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桎梏,把楹联放在律诗的前边,而且占主宰的篇幅,律诗反倒成了楹联的“附庸”——只能屈居于最后两卷,还不是全部。楹联终于登上了文学艺术的大舞台,而且以主唱居首!可以说,乔应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对联作为文学艺术进行全方位创作的人,他第一次把对联文学艺术创作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极致。乔应甲的对联专著,改写了楹联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学术交流论文链接

一、杨振生:当代楹联“河东流派”的回眸与展望

二、文振西:楹联“高峰”论

三、鲁晓川:当前对联文学的历史高度与拓展维度

四、邹宗德:地域因素将是楹联文学流派的主要特征

五、楚石:湖湘楹联学派概论

六、扆军宣:先贤底蕴是河东流派立根之本时代特征是河东流派壮大动力

七、周永红:关于楹联文化的创新思考

八、廉宗颇:楹联文化要根植于群众的土壤中 ——兼议南流北派的发展方向

九、傅小松:试论对联在汉语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十、刘松山:从湖南茶亭楹联文化的地域性和实用性中发现对联之美

——————————————

岳民立: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交流对接活动的遐想

流派起航,对韵河东,创新发展,共攀高峰——湖湘“楹联七子”与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学术交流活动纪实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近期热点

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活动——

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专题之楚  石联选

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专题之傅小松联选

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专题之鲁晓川联选

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专题之刘松山联选

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专题之周永红联选

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专题之邹宗德联选

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专题之石印文联选

运城市楹联学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