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中那些你会说不会写的字
这篇不是四川人可能真的有点看不下去。先来认几个字:
敹 㰵 揞 摛 沕
我敢说,上面的字,你要认识一个以上的就算高手!不过呢,这些字其实四川人是天天都挂在嘴边的。我把它们放在句子里,你看看你是不是马上就认识了:
1. 老妈,我打球的时候把衣服挂烂了,你帮我敹几针嘛!
2. 这个奶嘴儿肯定有点堵了嘛咋的哦,幺儿㰵了半天都㰵不动。
3. 晓得你有钱,哎呀,我又不得找你借钱,你揞到揞到的做啥子嘛!
4. 我给你说哈,坐车的时候不要把脑壳摛出去哈,谨防外头的树子一不小心就把你脑壳弄断哈。(小时候坐公交车时被爸妈这样恐吓过的请举手)
5. 那娃水性之好,可以在水里头沕三分钟不止!
友情提示一下,以上句子必须要用四川音读,用普通话读无效哈。多读几次,多读几次,是不是越来越鲜活了,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是不是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了?
揭晓答案,你对一下,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
敹:liāo “缝”的意思。这个字最早见于《尚书》,应是当时的一个通用字。《书·费誓》:“善敕乃甲胄。”孔颖达疏:“敹,谓穿彻之,谓甲绳有断绝,当使敛理穿治之。”《书蔡氏传旁通》:“敹,缝完也。缝完其甲胄,勿使断毁。”可见,这个字最早是用于当连接盔甲甲片的绳子断裂时将其重新整理缝合,后来就泛用于衣服的缝合。今天,“敹”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了,但在四川话里却广泛存在。小时候我们四处乱跑,衣服很容易被擦烂刮破,一旦衣服破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妈妈“敹几针”。而且巧手的妈妈经常也真能“敹”得天衣无缝,让你看不出来那里原来破过。现在的孩子没这福气了,衣服破了就买新的,无缘享受陪着妈妈在灯下缝衣的温馨。再过一二十年,会“敹几针”的成都妹儿说不定就都成了稀世珍宝了哦。
㰵:jú,“吮吸”的意思。“㰵”这个字在四川话里的使用那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会写这个字的人恐怕却不多。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古字。南朝时期编成的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楷书字典《玉篇·欠部》:“㰵,吮也。”说明至少在1500年前,这个字就已经广泛使用了。今天它还保留在四川方言中,而且意思似乎也不单是“吮吸”,而是更强调“用力吸”。“吸管堵了哇?喝不到了呢!”“哎呀,你多㰵两口嘛!”
揞:ǎn(ngǎn),“藏”的意思。ǎn是普通话的发音,在四川话中它不是零声母,要发成ngǎn。“揞到揞到的”,就是掩藏着、遮遮掩掩的。这个词同样有悠久的历史。2000多年前扬雄(成都郫县人)编纂的《方言》中就记载了这个词:“揞,藏也。荆楚曰揞。”可见在当时这是湖北湖南地区的方言词,后来流入四川,成了四川话中相当流行的方言词。“揞到”“揞起”在今天的年轻人嘴里仍然常常能听到,生命力很强。发了工资,回家就老老实实交给老婆哈,揞到揞到的嘛,谨防要遭惨哈!
摛:chī(cī),“伸展、舒展”的意思。四川话读cī,《説文·手部》:“擒,舒也。”手脚的“伸展舒展”就是“摛”。“你还管得宽嘞!手都摛到我碗头来了!”“这个娃娃坐莫得个坐相,瘫到沙发上,脚摛起多长!”画面感是不是很强?
沕:mì,“潜水”的意思。“沕”的本义是“潜藏”。《集韵·质韵》:“沕,潜藏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由此产生出“潜水”义。我想我这个年龄的四川人都不会忘记小时候“栽沕头儿”的快乐,也一定和小伙伴比过谁在洗脸盆里“沕”得久吧。
看起来,这些我们曾经认为土得掉渣儿的四川话,在古代竟然可能是典雅的通用语哦。你要是知道这些字竟然出自于《尚书》《史记》和《说文解字》,是不是立刻觉得它们高大上起来了呢?
写四川方言完全是为了自我满足。我从小喜欢老的东西,看到这些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方言词竟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出身,幻想着它们的传承和演变,我就感到特别神秘和有趣。这些词的字形知道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把它们从字典里翻出来的感觉,有点像发掘三星堆;看到这些字时的感觉,就跟我去吴哥去敦煌去法门寺的感觉差不多。如果刚好也能让你有点儿这种感觉,或者能够想起儿时的一些往事,那我这篇文章,就功德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