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手撕马云却力挺马化腾,大数据时代的企业竞争出现新形式了吗?
“或许在多年以后,提到大数据,那些互联网大牛们都会想到阿里旗下的菜鸟和顺丰爆发冲突的那个下午”,虽然各行各业的“撕逼事件”常有,但在大数据领域,这次绝对可以记上一笔。
作者:张俊潇
本文长度为3300字,建议阅读7分钟
无法避免的对抗,阿里和顺丰各有难言之隐
6月20日,由腾讯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召开,马化腾和王卫一起出现在现场,你侬我侬,交情匪浅。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坊间曾流传,多年前马云多次秘密约见王卫但都被婉拒的往事。从王卫两次不同的微妙态度,基本上已经可以为菜鸟与顺丰“握手言和”之后的故事走向做个判断了。
阿里与顺丰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和国内最大的物流公司,理论上应该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结局,却为何上演了关公战秦琼的戏码?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消极合作,积极备战!
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这两家企业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的矛盾是不可解的。
结构性的矛盾是从哪里来的,不是马云跟王卫有什么私人恩怨,而是由两家公司的基因决定的。可以说,阿里的身体流淌着帝王的血!号令天下,权势滔天,但与此同时也陷入了一个外界所不了解的陷阱中。
阿里的原罪——不得不疯狂扩张
阿里是一家什么公司,电商?早就不是了,马云自己也不认为阿里是个电商公司了,从电商平台到支付体系,从文化娱乐到体育动漫,从物流系统到人工智能,从医疗健康到养生环保,总之,阿里已经很难用一个词来进行定义了,庞大得让人羡慕,又令人恐怖。
大,就是阿里的原罪。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个APP之间像一个个独立的孤岛,即使强大如阿里,流量也是自我独立和封闭的。但阿里与众不同的是,他的触角伸展到四面八方,联合阿里系组成了一个庞杂而又统一的生态。但这个生态越大,优势和劣势就越明显。
这种情况跟中国很类似,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工厂和统一市场,优劣之分非常明显。优势是什么呢?可以很容易形成有组织的分工,进而很好控制成本。因此中国能造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的价格就便宜,比如说一款手机,外壳、天线、扬声器等等,凡是中国能造的部分就会卖出白菜价;而劣势就是中国不能造什么东西,比如基带芯片、内存等,什么东西就奇贵无比,手机的成本就会上涨,利润就会降低。只要有一环没有“被中国”掌控,就会导致不利的结果。
反应在阿里身上是什么表现呢?上游和下游以及整个产业链,哪个环节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没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阿里整体都有陷入被动的可能,被人牵制。还记得当年类似什么值得买、小红书等购物推荐平台出现,等于在阿里流量上游横插一道,阿里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封杀。
阿里的基因决定,不能容忍短板,只能不断吸收和壮大,才能应对外界的冲击。
通盘来看,阿里掌握了平台、支付、导购、广告、服务等全链条业务,但唯有一项是它还没有完完全全掌控的,就是物流。
物流有多重要,联想一下京东,京东之所以能在阿里的夹缝中壮大,很大因素要归功于还没有被阿里完全垄断的物流系统。
互联网同生态领域只有第一和唯一,手握支付和物流两个大棒,阿里可以随意围剿任何一个潜在的对手,物流是一个重资产和密集劳动力的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搭建完成的,但阿里有足够的时间追赶,甚至搞死潜在对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菜鸟物流就是为了要统一物流而出世的,从网上公布的数据可知,四通一达70%的业务量已经被阿里控制,唯一没有被招安的物流巨头只剩顺丰。在移动互联网红利将结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爆发前夕,阿里势必要加紧对顺丰的控制。
顺丰——生态独立的野望
再把视角调整到顺丰一边,顺丰的基因是什么,很重要一点就是生态独立。顺丰主要业务是高端用户往来文件传递和企业级业务,来自阿里的订单量也就占总量的20%左右,相比四通一达,有足够的底气对阿里说“不”。
再加上成功上市的顺丰市值高达2000亿,这样的数字可以给王卫对于未来有更多的想象。
未来物流产业的市场不可限量。刚迈入超级富豪行列的王卫,应该深知每一次产业革命的背后实际上同时是一场流通革命,目前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约为15%,约是发达国家的两倍,物流业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诞生体量堪比BAT的超级公司。
顺丰目前看来是最接近这个目标的企业,事实上王卫从来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一直围绕核心竞争力——物流生态,积极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嘿客(尽管成绩不是很理想),还开通了自己的支付系统,甚至还跟腾讯眉来眼去。
阿里和顺丰两家公司的基因决定了,未来势必迎来火星撞地球般的对抗。
菜鸟凭什么控制物流企业 ?
阿里和顺丰存在矛盾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但为什么引爆这个矛盾点是这次的“数据事件”呢,它凭什么?
如果了解菜鸟物流,你应该就会对大数据的力量有所敬畏了。
众所周知,菜鸟物流是一个物流平台,没有属于自己的哪怕一台送货车,一个送货员,但是却实实在在控制这个庞大的物流系统,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菜鸟网络在接入快递公司、仓配服务商、日日顺、苏宁物流、落地配公司等物流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者之后,已经实现了中国超过70%的快递包裹、数千家国内外物流、仓储公司以及170万物流及配送人员都在菜鸟数据平台上运转。
马云称之为社会化物流。
不得不承认,菜鸟网络在巨大的数据系统规划下,使得一件包裹从用户下订单、分仓出货、货车路线等等环节都是在最优选择下进行的。
对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有显著的效果的。
但与此同时,四通一达却被阿里悄悄改造,物流企业之间原本存在的相对竞争差异被菜鸟横加干涉,彼此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这样讲绝对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菜鸟的小心思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如果注意到菜鸟的“智能推荐功能”,你就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用户愈发依赖菜鸟的评级和推荐,快递行业就愈发被阿里控制。
原本完整的物流体系被菜鸟生生打散成一个个的链条,数据流和定价权被菜鸟收走。在数据越来越是物流企业大脑的当下,企业自身也将会成为受人摆布的肢体,同时,利润也被阿里收割。
尽管电商业务持续利好,但物流行业利润不断走低,以阿里入股的圆通为例,其近三年的毛利逐年下降,分别为21.49%、16.79%和13.42%。
但四通一达的总订单量有70%来自阿里系,即使心里不喜欢,身体也不得不诚实点。
升级VS升维,物流企业无力反抗
物流公司没有办法通过升级来争取话语权吗?很难,物流的升级在一般人印象中无非就是买更大的飞机,更好的货车,建更智能的仓库等手段,这是传统的人海战术。事实上单靠传统资产密集型模式,利润早已经透明化了,这种竞争模式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菜鸟尽管名字叫菜鸟,但却是老狐狸,不会陷入硬件之间的低水平竞争,而是运用大数据,不仅是升级,更是升维,进而控制众企业。
简单列举几个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第一,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数据。通过获取用户地址和电话,甚至年龄等数据,为用户精准画像提供巨大基础。
第二,大数据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配备最佳的配送路线,尤其在庞大的物流网络中有条不紊的疏导路线,价值显得更为重要。美国一家物流企业,就因为采用大数据自动指引的“连续右转”策略,每年节省成本高达上亿元。
第三,为卡车、货车、冷冻车甚至电动货车提供运营监管、车用租赁、汽车后市场服务等等业务。
大数据启示录:未来可能只有一种公司
作为旁观者应该从阿里和顺丰所引发的大数据的革命,得到什么启示呢?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有多个位面可以解读,但我认为最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是,大数据为跨界融合和竞争提供了物理基础。
这个跨界有两层概念,一种跨界是企业在同一产业的上下游跨界,例如阿里的纵向布局;另一种跨界是跨业态,零售业、制造业、服务业同时涉猎,比如乐视、小米的横向布局。
跨界竞争和融合现在越演越烈,去年以来电影市场萎靡不振,但与此同时视频网站却风生水起;麦当劳和肯德基销量下滑,而罪魁祸首居然是便利店的便当;小米大举向线下进军,亚马逊也开起了实体书店;没有一台出租车的优步成了世界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没有一家送货车的平台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物流企业…
马云说过,菜鸟不是物流公司,是数据公司;淘宝不是电商平台,是数据平台;蚂蚁金服也不是金融体系,是数据体系。核心资产不是买了多少辆货车,卖了多少台手机,而是在一个交易的闭环中各个节点产生的数据。
按照阿里的理论,每个公司都可以是数据公司,每个公司都是竞争对手和合作对象,如同阿里和顺丰关公战秦琼的跨界对战戏码,也许在未来还会频繁上演。
数据猿超声波
「2017金融科技商业价值探索高峰论坛」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本文作者:张俊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