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课后服务产生的学校负担已然十分必要

当下,因为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众多家长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将课后延时服务称之为一项“民生工程”,大概并不为过。但在面对这项服务惠及众多家庭的同时,又必须清醒看到的是,这项工作也在客观上给学校办学秩序带来了冲击,有必要予以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不难看到,课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及其教师原来的有序发展造成了冲击,客观上加重了学校、教师负担。课后服务延长了学生学习各项内容的时间和教师教学的时间,占用了教师原来的教研、备课、自修方面等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学校的很多集体活动安排和教师能力提升、备课反思等方面,因为大批教师开展课后服务而缩减或丧失了时间与机会,甚或无奈地而被迫取消。

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的是,虽然服务的开展暂时解决了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但从长远看,如果课后服务主要由本已资源紧张的学校提供,这对学校乃至教育、教师的发展无疑是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的,进而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基于上述客观上存在的家长需求和学校存在的困境,亟待跟进必要的补救和纠偏措施。学校运行有其特点和规律,如果长时期超负荷运转,就如一个能负重百斤的人,却硬要其背上一百多斤,即使短期可以承受,但时间一长则必然容易出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措施,来解决诸多矛盾。

譬如,按照财政帮扶、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可采取由有资质、信誉良好的第三方购买服务,以及由确有余力的学校及志愿者提供不影响学校建设的、一定范围内的服务,并将服务机构、人员和内容纳入监管范围和法规约束框架内,以“契约”方式明确各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如此,既解决了部分家长和学生之需,也激发了社会资源的活力,又给学校和教师以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总之,在因为开展课后服务而学校出现运行困难的情形下,更有必要跟进统筹兼顾的科学措施,进一步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特别是在办学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环境下,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办人民满意教育”是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就如当年出于善意的“企业办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一样,解决家长的“三点半”等困扰,并非意味着一定要由学校来解决家长所需、所急与所困,而是应该立足当地现状积极拓宽思路,由当地政府、家长、社会机构及学校等方面来统筹运作、科学安排。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进而有益于教育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拓宽学校活力、水平的持续提升空间,最终也有利于家长及学生的利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