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干货!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低了怎么办?
血常规异常的解决办法,之前在不同的文章中我曾分别说过很多,但是不便于病友们系统掌握,今天把关于血常规中异常下降的状况汇总到一起,来看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低了怎么查找原因,又应该怎么办。(文章前半部分看不懂不影响后半部分自学处理办法)
白细胞低一般有两类,中性粒细胞下降和淋巴细胞下降,而淋巴细胞下降往往又源于其中占比最高的T淋巴细胞下降,所以,我们其实要看的是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没有就看淋巴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这四项。
中性粒细胞源于骨髓,角色是阻止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卫兵,会聚集到局部破损或者已经感染的部位,吞噬病原体,同时,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也接到指令,加速中性粒细胞的分化成熟,进入血液。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血细胞是有寿命周期的,每天都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寿终正寝,又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破壳而生,非疾病状态下,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总数维持在正常范围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平衡的结果,就像浴缸里的水,进水量和排水量维持着不冒出来也不排干。当中性粒细胞死亡过多,或者新生能力下降的时候,血液检测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就会下降。中性粒细胞的死亡加速其实相对少见,只有少数病毒感染、血液病和自身免疫病等会造成,更多的是骨髓抑制带来的新生能力问题,作为肺癌患者,最常见的三种原因就是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绝大部分化疗药、少数靶向药、其他一些疾病的药物、药物里的杂质或者添加剂)、放射线杀伤造血干细胞、骨髓转移侵占了造血干细胞的生存空间(抢吃抢喝抢地盘)。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随着血液系统溜达到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通过淋巴和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是血细胞中分类最复杂、承载功能最繁杂、受干扰因素也最多的一类细胞,既有对外源性物质的免疫功能,例如普通感冒病毒,也有对内源性物质的免疫功能,例如衰老、变异并被发现的体细胞。这里面我们仅说肿瘤相关的一部分功能吧:识别肿瘤的抗原、记住肿瘤的抗原、杀伤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的进展期经常看到T淋巴细胞下降,尤其是CD4 的细胞下降,这可能与肿瘤细胞的自身隐藏抗原特性(毕竟是人体自己队伍里的叛徒)与分泌杀伤T淋巴细胞的物质(潜伏者还能搞破坏)有关,当然也可能是T淋巴细胞在发挥杀伤作用的同时牺牲了自身,而T淋巴细胞的新生能力远不及中性粒细胞,需要详细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组分变化。除了肿瘤本身的破坏,放射线对骨髓、胸腺的损伤,造成原本就产能不足的T淋巴细胞进一步受限。
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数量最高的细胞——红细胞中,是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的关键成分。红细胞产生自骨髓,成熟之后进入血液,老化之后自主返回骨髓等待白细胞来摧毁和重铸。或者在经过肝脏的时候被巨噬细胞分解,进入胆汁。
血红蛋白主要由蛋白部分、亚铁离子和卟啉(上图)结构组成,而卟啉的合成需要叶酸、甲钴胺(内源性维生素B12),并且合成过程需要大量耗能,因此,营养不良或者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营养物质相对不足(包括肿瘤分走太多、治疗副作用造成饮食消化吸收一些列问题等),都会造成血红蛋白下降,随诊年龄增长,骨髓造血功能下降、肿瘤侵犯骨髓也会,当然,化疗的副作用(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出血、很多常见的先天或后天的血液病也会造成血红蛋白下降——贫血。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主要承担人体的凝血和止血功能。由于血小板是巨核细胞上脱落的碎片,没有细胞核,而巨核细胞在骨髓细胞中的比例又非常低,因此各种侵害骨髓而形成造血功能低下的疾病会都影响血小板的质和量,血小板短时间内大量损失(例如出血)以及血小板本质上的功能问题也会造成血小板下降,最常见的就是化疗药、靶向药或放射线抑制或损伤了巨核细胞。
既然是知道了影响因素,我们就需要在化疗、靶向治疗、放疗期间注意定期查血常规,并且学会看血常规里的这些重点监测内容。
如果肺癌治疗过程中遇到困难,
欢迎扫码加入肺腾病友群沟通
一
中性粒细胞降低
1.预防中性粒细胞低
营养是免疫细胞分裂增殖的“燃料”。没燃料,给你再好的跑车也没用,还不如自行车,而中性粒细胞提升的关键“燃料”就是能量物质(糖类/脂肪类/蛋白质类),关键中的关键是蛋白质。因此,当中性粒细胞下降的诱发因素出现,例如化疗进行中或化疗之后,胸部放疗尤其是胸椎或纵膈放疗中,饮食上一定要做到:
(1) 多样化的基础上保证能量(糖类/脂肪类/蛋白质类)充足;
(2) 能量充足的基础上,适度增加蛋白;
(3) 蛋白类的食物以胶质蛋白为最佳(猪蹄/牛尾/牛蹄筋/蚕蛹等),当然瘦肉/鱼虾等优质蛋白并不见得比胶质蛋白差,只是胶质蛋白就够了。
注意这里说的糖类,你以为的“糖”并不一定是我要告诉你的糖,大家日常生活中说的“糖”一般是指蔗糖,是双糖的一种。科学定义的糖包括多糖、双糖和单糖。
多糖:平时说的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其实纤维素也是多糖,但是只有以兔子、豚鼠、牛羊为代表的盲肠发达的食草动物和一部分杂食动物可以消化,人类消化不了,于是把膳食纤维定义为第七大营养素,用于维持肠动力。
双糖:蔗糖(平时食用的白糖)、麦芽糖(细嚼白馒头的时候嘴里会有淡淡的甜味),其他生活中不常见。
单糖:葡萄糖、果糖等,种类很多,我们只说能吸收利用的。
大多数人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多糖中的淀粉,在经过消化之后,以葡萄糖的形式被肠道吸收。人体能吸收的是单糖,吃甜食只是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比吃不甜的淀粉类主食快而已,从总的能量摄入角度,没有本质区别。
糖少了,首先挨饿的不是肿瘤,而是你的免疫系统。
与此同时,大家平时所说的“糖”也不是肿瘤患者的禁忌,要注意的是很多甜食会让人上瘾,从而导致脂肪肝、过度肥胖、心血管疾病,这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是慢性的、积累的过程,如果能足够多的消耗掉,看看那些运动员和干力气活的人,多点能量不成问题。对于化疗或靶向治疗、头颈部放疗引起味觉异常的患者,甜的食物可能是很多人仅有的味觉享受了,何必苦了自己要去和肿瘤同归于尽呢。
2.轻度中性粒细胞降低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标准范围一般是(2.00~6.00)×109/L,另一说(1.80~6.30)×109/L,我们把1.50~2.00×109/L的I度骨髓抑制当做轻度中性粒细胞降低
先天的、靶向药造成的、化疗引起并不再继续下降的、放疗造成的轻度中性粒细胞降低一般加强营养和口服药物就可以,加强营养在上面,不再重复口服升白药常用利可君、地榆升白片、鲨肝醇等。首次化疗后出现轻度中性粒细胞降低,一般为了减少感染风险,也是可以打升白针(集落细胞刺激因子,G-CSF)的。
3.中、重度中性粒细胞降低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0×109/L的时候,仍旧坚持不打升白针,基本上就要被划入亡命之徒的一类了,合理的处理方式是在医嘱指导之下打升白针、口服升白药,同时加强营养和做好防护,尽量不去人员聚集的地方(去医院是没办法,其他场合少掺和),哪怕是和家人说话的时候最好也带上口罩,毕竟对别人来说形同陌路的低风险致病菌对于中、重度中性粒细胞降低的患者来说可能是高危致病菌,饭后漱口、不吃太烫的和生冷的食物、预防性使用肠道菌群调节剂、注意适时增减衣物等等,凡是能想到的增加表皮破损、接触致病菌、增加感染风险的事情都需要格外注意。
这里说一下大家问到很多的问题,普通升白针和长效升白针的区别。
普通升白针适用于明确的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值的时候,打完之后需要24小时之后检测升到了多少,不够还需要追加,超过正常上限不再追加。可以理解为强行“矫枉过正”,否则刚刚到达正常值的中性粒细胞在失去升白针的支持之后很快又会不正常。
长效升白针(药名里带“聚乙二醇”)适用于中性粒细胞正常或略偏低的时候(0-I度骨髓抑制)预防性使用,尤其是上一次化疗出现中性粒细胞反复下降或者III-IV度骨髓抑制,如果是有过化疗经验,又完全没有中性粒细胞下降,使用长效升白针就有点浪费了。
二
T淋巴细胞下降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说到过T淋巴细胞免疫相关有三个环节:
(1)识别抗原,如果肿瘤细胞没有暴露可识别的抗原,也就没有抗原刺激,整个人体免疫系统也就对肿瘤的监控失效了。
(2) T淋巴细胞低(数量低或者功能低下),没有足够的军队抵抗肿瘤的侵略,健康城池的沦陷是迟早的事。
(3) 肿瘤的异质性,当有效的化疗、放疗等手段,让肿瘤细胞坏死,释放的大量抗原物质,刺激了T淋巴细胞前来围剿肿瘤细胞时,如果某些肿瘤细胞由于拥有不同于大多数细胞的抗原特征,T淋巴细胞就有可能不把这类细胞当做剿杀对象,这也是治疗后部分病灶好转而出现新增转移的原因之一。
以上三个环节中,我们提升免疫力针对的是第二个环节,T淋巴细胞低。因此是否需要提升免疫力,也就主要看T淋巴细胞是否低或者比例是否正常。
各种方法和药物、保健品是否对免疫力提升有直接帮助的判断标准就两个:
(1)是否经实验室和临床验证,可以提升T淋巴细胞数量和/或功能。
(2)是否经临床验证,在某一恶性肿瘤中表现出明确的治疗效果。
当前达到以上标准的只有肾癌应用白介素-Ⅱ(注意是白介素2不是白介素11)和肝癌应用胸腺法新,其他肿瘤包括肺癌可以借鉴。关于饮食,和提升中性粒细胞相似,不再重复了。
三
血红蛋白下降(贫血)
1.预防血红蛋白下降
增加营养,这个和预防中性粒细胞下降类似,保证糖类、脂肪、蛋白的足量供应,不同的是,对于预防和治疗中性粒细胞下降,胶质蛋白就可以,而预防血红蛋白下降则更多的需要优质蛋白:瘦肉和鱼虾肉。同时还要注意,不补蛋白没出路,只补蛋白就浪费,如果糖类和脂肪不够,蛋白质会被人体作为能量,不仅是浪费,还会增加肾的负担。
缺乏铁、叶酸、维生素E、甲钴胺(内源性维生素B12)都会引起贫血,化疗期间贫血的饮食也就针对这些物质。叶酸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要不怎么叫叶酸呢)和水果中,动物肝肾中也含量很高;富含甲钴胺的食物主要是肉(包括红肉与鱼肉)、蛋、奶(包括奶制品)和肝、肾;铁和蛋白质,可以通过猪肝、猪血、瘦肉、奶制品、豆类、苹果、绿叶蔬菜等补充,基本上涵盖我们日常饮食所包括的内容,其中猪肝是蛋白质和铁含量都比较高的绝佳贫血食疗选择;维生素E的需求量没有那么大,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我们大多数人的饮食结构里有大量的豆类食物、豆类制品,包括豆油。这里需要补充一个提示,很多绿叶蔬菜、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鞣酸会与亚铁离子形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从而干扰了肠道对铁的吸收,很容易加重贫血。怎么区分呢?给你个提示,菠菜和柿子的涩味多半是鞣酸贡献的。
有些人问到阿胶补血行不行,这里要提醒的是,我们可以先抛开没有经过临床试验验证的阿胶到底有没有治疗贫血的作用这个争议,如果吃了阿胶引起肠胃不适、食欲下降,那就不要吃了。
当然,以上的铁、叶酸、甲钴胺都可以通过药物补充。
2.血红蛋白下降的治疗
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男120~165g/L(12.0~16.5g/dL)女110~150g/L(11.0~15.0g/dL),当急性出血造成血红蛋白低于90g/L,慢性(包括放化疗的骨髓抑制、骨髓转移)血红蛋白下降至60g/L(另说70g/L)的时候就满足输血标准。
不足输血标准的时候,可以做相关的血液检测,看铁、叶酸、甲钴胺哪一项或者几项缺乏造成的贫血,或者也可以都用上,常用的补铁剂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蔗糖铁等,治疗贫血的叶酸剂量一般是5mg/片(与培美曲塞的预防性用药0.4mg/片不同),甲钴胺的常规剂量是0.5mg/次、每天三次,没有医嘱不能超过剂量服用。
当血液检测铁、叶酸、甲钴胺都不缺,或者用药之后没什么作用,血红蛋白低又得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在医嘱指导之下选择使用促红素(EPO)。
四
血小板下降
1. 预防血小板下降
补充蛋白质,还是动物肝脏、瘦肉、奶制品、豆类,除此之外,传统医学记录的一个成方——五红汤是不错的选择,具体的熬制方法大家都很容易找到了,这里我有必要给大家提醒的是,组方里的花生衣是从药店买的成品花生衣,打算自己动手剥花生或者直接把花生放到砂锅里还是好好面壁思过吧,除非你觉得十几斤花生剥出不到二两花生衣,那十几斤花生你还能都吃了不得高血脂,然后第二天你继续剥、继续吃。更要提醒注意的是,发现群里病友广传的那个来自网络的错误信息,往里面放花生米,如果你去中医那里问问里需要放多少花生衣,你就知道放花生基本上别熬汤了,直接变成煮花生了。
2.血小板下降的治疗
血小板的正常范围是(100~300)×109个/L,当血小板低于30×109个/L就符合输血标准,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地区用血紧张,低于30×109个/L的时候,(成分血)血小板依旧要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以及谁更低来考虑优先级。
除了定期查血常规,还要注意观察皮下、牙龈、鼻腔出血,更要注意痰中带血或者咯血,以上症状出现之后是需要及时就诊的,治疗方面,当血小板低于60×109个/L(另说50×109个/L)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IL-11,这次不是升T细胞的白介素2,真的是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11)或者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关于用药,不少病友问过白介素11(常见国产药巨和粒)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常见进口药特比澳)有什么区别,这里我们稍作比较。
(注:前文讲到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而成熟的巨核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幼稚巨核细胞,之后再发育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
如果没有出血而血常规中的血小板已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还没到去急诊输血或者打药的程度,自行熬制五红汤。这里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五红汤里的“花生衣”是需要到中药店里买的(不是广告哦,挺便宜的)。
关于肺癌患者治疗期间血常规里的主要指标下降的处理方法就介绍到这里,至于血常规化验单里的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异常,一般并不是肿瘤治疗的副作用引起的,更多的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系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