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与过度控制 -《精神健康讲记》连载15
李辛:这两年我常常建议家长,如果有条件,带孩子们去学武术。
孔子讲“智、仁、勇”。如果我们内心软弱的话,根本不可能去做个真正的好人,也不能直面问题,把它梳理清楚。智、仁、勇是非常高的做人要求,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几天我们每天早上都有老师带领体能训练,钟老师以前拿过欧洲空手道比赛的亚军。那可不是表演赛,是实打实的对抗比赛,连续打好几天,把对手一个个打下去。所以钟老师有些东西是我们不具备的,这个跟我们学历、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我们面对人生的很多问题,也需要这种实战的心态。
上个月我和太太在日本四国的山区徒步,回到大城市后,和在东京的中国朋友们见面,碰到了好多因为家庭原因导致的孩子问题。有两个家庭问题比较典型,其中一个孩子有严重的变异性皮炎。这个病在日本比较多见,孩子的脖子、四肢和前胸后背都有严重的皮损,既影响美观,也很痛苦,而且身体非常瘦弱,脸色很暗。
我们临走前一天,见到了孩子父母,两位都有非常高的学历,但是夫妻之间很长时间没有交流,维持着日本式的Nice,不吵架。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但是孩子越来越瘦,皮肤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少此类问题的家庭共同特点,就是交流不畅。再往前推呢,孩子的父母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属于封闭状态,忙着奋斗,忙着提高,没有时间来面对这些问题。
人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模式是容易进入惯性模式的,习惯了就会无意识,时间长了之后,会觉得这样的生活还挺正常的。现在不少家庭或多或少都处在这种缺乏真实交流和接纳的状态。大城市的小孩们生下来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这就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世界,所以现在出现健康问题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小朋友越来越多。
我会建议他们在平时练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先真实地表达“我想吃这个”“我不爱吃这个,但是你可以点了自己吃”,难过的时候要表达“你刚才这样说,我挺难过的,我心里的想法是这样的......”就是练习如实的表达,而且不要期待对方接下来怎么回应。
听众:我之前还不觉得,后来发现自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满脑袋在安排这一整天我要做什么,通常安排得满满的,把事情填满我的时间。在我看来,这些安排必须是有意义的,通常是超负荷的。因为我都是计划好了,但经常会有些变化把这些计划打乱,打乱之后就不能按我的计划一件件完成。那段时间,我就经常焦虑。
李辛:这是一种强迫型控制。
听众:后来意识到了,觉得不能再这样了。那段时间,因为有些事没能按自己的计划来,情绪就会突然涌上来。
李辛:你的世界崩溃了。
听众:对,就是那种感觉。
李辛:我在二十多岁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当时我在一家医疗机构里做管理,有自己的办公室和秘书,管着部门里十来个人。那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有一点自鸣得意,穿着西服、打着领带,拿着很正式的本本。每天到办公室,就把电脑一开,开始写每天要处理的“重要事务”,1、2、3、4、5......好像世界掌握在我手中。
听众们:我们也有过这种感觉。
李辛:然后过了两个小时,一件事情完成,笔记本上划掉一件事,再打几个电话,又划掉几行,好像我们的世界因此井然有序。
其实好多喜欢做管理、做行政的,是喜欢这种感觉,感觉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有序的、可控的。家庭主妇就收拾屋子,这个东西应该要放在这里,不能放在那里。
那天我们全家在薛老师家里做客,坐下来喝茶的时候,我顺手把手机斜着放在桌角,我妈马上调整了一下,“你看,这么放才安全”。但这还属于正常范围。
什么是不太正常的呢?比如我有个焦虑型的朋友,他会把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得特别干净,抽屉也很干净,还有很多小盒子,放别针的、放按钉的,放橡皮筋、小纸片的,任何时候乱了都要立刻把它恢复整洁,不然心里就会很难受。
我当时没有体会到这个,后来学心理学的时候,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当人对整个世界都恐惧的时候,或者当人跟整个世界没有真实接触的时候,他会把他所有的力量放在眼前的世界里,强迫地把它有序化。”
要留意,我们跟自己的孩子,或者跟父母平时有没有这类问题?
尤其是家里的小孩身体一直都不太好的,家长们要考虑是不是控制过度了。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焦虑,是我们没有跟这个世界有正常的交流,没有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恐惧担忧,外界不可控,然后画地为牢,把宝贵的生命力用来控制小范围内可以控制的人、事、物。
很多男人也是这样,在外面又辛苦劳累又受压迫,但还得撑着装大老爷们儿。回到家之后,还是不能松下来,要控制太太、孩子。
听众:如果碰到一个问题容忍不了,我一定要马上把它解决,在工作上生活上都是这样。所以,表面上我是那种很能干的,什么事情都能在我那里被解决的人,但后来我发现这也是一个问题:不能容忍问题的存在。
李辛:你的世界非常脆弱,随时会崩溃。
听众:有一次无名指突然长了个疙瘩,我心里就受不了了,其实只是鼓了个小包而已。然后我就去医院找了个外科大夫,花了半小时把它切掉了,还做了个病理检测,报告出来没啥问题。结果下个月它又长出来了,我又想着要把它解决掉。
李辛:这样想法的人大量存在。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心不稳定,那么,环境中的普遍焦虑会干扰到我们,同化我们。
焦虑出现的时候,意识的惯性会向外找原因,头脑就会发现很多外在的问题,然后按照“大众指南”去一一解决。这是一个循环模式,像小老鼠的跑圈游戏。
李辛:今年年初,我朋友的孩子出了些问题,焦虑、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感冒、发烧。
他的老师是一个很有名、得到过很多荣誉的教育工作者,并且在蒙特梭利学校有很多年的教育经验。
但这位老师非常焦虑和苛责,而且因为长期的焦虑,内心的爱封闭、枯竭了,所以她跟孩子们、跟孩子们的父母的交流不是人对人、心对心的交流,而是就事论事的交流。
所以,我觉得她只有蒙特梭利的表面经验,并没有学到蒙特梭利的内涵,因为她对孩子的要求是:你几岁了,身高、语言、行为举止各方面有没有达到教科书上的标准?你为什么不像别的孩子老老实实、听话、配合回答问题,该笑的时候笑,该举手回答的时候表现得积极一些?
结果我朋友的孩子呢,在她严厉苛责的对待之下,就渐渐出现了前面说的那些症状。更糟的是,老师没有自察自省,还给孩子贴标签,认为他发育不良、交流障碍、智力有问题,还怀疑他有自闭症。
我没有相信老师的判断,我熟悉那个孩子,他是一个非常敏感、灵动的孩子,外表柔软,但内心有很强的对于权威的蔑视。
正是这个蔑视,进一步激发了这位老师想要祛除杂草的决心。这位老师要求其他孩子们孤立他,不要和他一起玩。她还建议孩子的父母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确诊,并且告诉孩子父母,孩子已经被带去学校的心理医生那里看了,校医也认为他有问题。
父母呢,舍不得放弃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学校,一直想和老师做协商,就拖了一年多。结果这个小孩在那个非常有名的好学校里变得越来越瘦弱,而且真的开始出现了自闭症的一些典型症状。
后来,孩子的父母听了我的建议,放弃了这所著名的好学校,换到了另一所学校。虽然规模小小的,没有大草坪和漂亮的教室,但是老师很有爱,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和自由。一个月之内小孩子就愉快起来,长肉了,也不再频繁感冒和生病了,自闭的一些典型行为也渐渐褪去。
很多小孩子的问题跟他所处的环境、父母、老师有很大关系。尤其对于刚加入团体的小孩子来说,如果带教他的老师心里不接受他,对他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况且,老师心里还有那么强烈的、负面的投射。
我们成人不一样,领导、长辈不接受我们,我们还有别的世界、别的关系可以汲取能量。成人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从困境里跳出来的,但小孩完全依附在大人的世界里。如果和他在一起的大人心里不爱他,只是表面Nice,他很快就会虚弱下来。
家庭成员之间也是这样,有时候不是不想爱,而是没有爱,或者封闭了,然后会出现家庭之间的能量或者说情感的营养不良。
李辛简介
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