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头条』在微光之间:谈罗小平的Ipad Pro人物写生绘画

编者按:雕塑头条一直关注雕塑家的雕塑作品,但艺术界对于他们的雕塑作品都很了解,所以我们会不定期的推送雕塑家雕塑以外的其它艺术门类的作品。也欢迎雕塑家踊跃投稿。本期推送罗小平教授的Ipad Pro人物写生绘画。

本期人物


罗小平

罗小平 LUO XIAOPING

旅美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常委,上海市民革文化专委会副主任,住建部全国城雕艺委会委员 , 第七、九、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大赛暨全国陶瓷艺术大展评委,中国陶瓷大师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雕塑学会理事。

作品欣赏  

在微光之间:谈罗小平的Ipad Pro人物写生绘画

文/ 韩祥翠( 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

谈到罗小平教授,总让人不由想起他那声望卓著的“时代广场”和惊艳且富于游戏意味的“扑克牌”。今观其Ipad Pro绘画,不由折服于他极为自由的绘画表达与诗性再现。一直以来,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交叉并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不断为艺术提供新的手段,各种绘画方式与工具层出不穷,因其迅捷高效而拥有诸多受众。借助软件设计产品,画插图,做动漫并非新鲜之事,但对罗小平教授这种功成名就有着卓越影响的雕塑家而言,通晓设计软件的操作技巧并创作出有着鲜明个人语言的绘画图式,实属难见,钦服之余又觉这是自然之事,因为罗教授本就是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并愿深探究竟之人。在长达两年的探索之中,他凭借强大的基本功和对色彩、形态的敏锐把握,创作出了这些风格迥异且充满迷人诗意的绘画新作。

与传统绘画媒介不同,Pro绘画是通过ipad pencil在液晶屏上“点”“划”完成的,这种光滑的触感间离了既往的绘画过程,初时很不习惯,但随着摸索的深入,罗小平发现它有着传统绘画难以企及的优越性:笔刷的快速转换,橡皮擦的强大擦除功能,图层的便捷设置以及诸多特殊肌理和质感的表达,这一切都为现代绘画的语言探索提供了诸多可能,那些弥散于作品中的微光,流丽圆润的线条,空明丰富的场景等,给人以新异的视觉冲击与心理感知。这种探索也构建起罗小平教授艺术表达的新技艺,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事实上,他的这种努力,也潜在影响甚至引导了现代数码绘画的发展方向。

那些隐现于微光中的人物,模糊的面容,朦胧的神态,或以臂遮面或低眉颔首或翘首远观,或卧或坐或站于各自的空间,但鲜活的肢体语言展现了彼此真实的存在感。婆娑光影抚过这些极富生命力度的饱满躯体,强烈的视线变化让人感受到洋溢其中的节奏、韵律、脉动、甚至是自由的呼吸,它们是具有生命真实的雕塑。传统绘画以“气韵生动”为最高标准,古典人物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罗小平教授简化了人物的五官而强调躯体的真实,弥散于躯体的微光与流利精准的线条彼此映衬,使原本封闭性的室内空间成为气韵流转的张力之境。

那些浑然天成又轻松灵动的线条,也常常见于其陶塑浮雕人物中,这是罗小平教授极具个人色彩的艺术符号。雕塑与绘画的关系开始于新石器时代,“塑绘一体”的造型传统最早源自陶器,经过后世的不断演绎,“塑容绘质”逐渐成为传统雕塑的特征之一。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载:“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雕塑之家,亦有吴装。”清人余俊明《画跋》亦载:“吴生之画如塑然,隆颊丰鼻,跌目陷脸……。正使塑者如画,则分位重叠,便不求其鼻颧额可分也。”雕塑中的绘画性和绘画中的雕塑性,是罗小平教授一以贯之的精神与品格,这种品格不仅源自对东方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得益于对西方艺术的融汇与贯通。这也是其艺术呈现出巨大包容性的重要原因。

优秀的艺术家从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未知的世界。罗小平教授自信且专注,豁达且钻研,正是凭借这种从容不迫的专注、热情与执着,他游刃有余得行走于雕塑、陶艺、绘画与公共艺术之间,而臻于诗性的自由之境。

罗小平作品选 | 技即是道(上)

罗小平作品选 | 技进乎道(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