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现一神秘石块,上面文字却让日本轰动,天皇都前去参观!

2004年,西北大学博物馆副馆长贾麦明,在西安八仙庵古玩市场的一个地摊上,花了1000元买走了一块刻有“开元”和“日本”字样的神秘石块。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却成了国宝级文物。

原来,这是一块日本遣唐使的墓志铭,主人叫井真成,733年第十次日本遣唐使团中的准判官。在来大唐的第二年,井真成就去世了,然后就埋在了西安。

即便是遣唐使的墓志铭,但因为葬于中国的日本人也不少,应该算不上国宝级文物,这一块有何不同,为何能成为“国宝级文物”呢?其实,这和“日本”名称有关,有学者研究之后感慨,难怪会引起日本轰动!

在中国史书上,从汉朝一直到唐朝,日本国名叫“倭国”,其中在汉朝时,日本国名叫“倭奴国”。1784年,日本发现了一枚赤金方印,当时无人知晓,后来学者考证之后发现,原来上面刻有五个大字,即“汉倭奴国王”。后来,日本才逐渐改为“倭国”。那么,倭国什么时候叫“日本”的呢?

从史料上看,第一次出现“日本”字样的是在公元670年,在此之前一直是“倭国”,《新唐书》中记载:

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朝鲜《三国史记》文武王十年(670年)中,也有相似的记载,“倭国更号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为名”。702年,经过武则天的拍板,“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最终正式确定日本国名。

668年,大唐灭亡了高句丽,这时日本遣使前来祝贺,当然也有“求和”之意,因为663年日本是高句丽、新罗是盟友,曾出兵围攻百济,后被大唐击败,这就是历史上的白江口之战。日本来到大唐,学习了中国话之后,“恶倭名,更号日本”。

从这一记载来看,属于使者自行决断,所谓“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当然,对于这一描述,有学者提出异议,比如:遣唐使是从630年开始的,为何之前留学生没有“恶倭名”,使者能否“自言”确定一国名称等,认为日本这个名称来历并非如此简单。

从史书上来看,“日本”这一名称没什么可说的,记载的非常清楚。然而在中日考古界,却苦恼于找不到这一段时期带有“日本”字样的实物证据。因此,井真成墓志铭的横空出世,填补了这一空白,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当然,对中国来说,井真成墓志铭没什么特别,但对日本来说,就令人非同一般的动容了。

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聘上国.....以开元廿二年(734年)......乃终於官弟,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

因此,不管史书如何记载,单就这一墓志铭来看,日本国名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就出现,而且是官方认可!原因很简单,“葬令官给”说明井真成是由官方主持葬礼,墓志铭肯定也要交由官方确定,因此墓志铭中提到的“日本”,肯定是得到了大唐官方正式承认。

由于井真成墓志铭是最早体现“日本”名称的实物证据,所以当这一块墓志铭在日本巡展时,引起日本的举国轰动,甚至日本天皇都前去参观,直言终于找到了日本的根。有趣的是,这一件事之后,日本国内掀起了一股寻根潮,纷纷到西安寻根,追思大唐王朝对日本的赐予!当然,这一种“根”,主要是文化上的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