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曹操进步,司马懿反动!曹操到底有何进步之处?
曹操和司马懿都是一代人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正史上的评价都很高,但学者萧武对他俩的评价却眼光独特:曹操比司马懿进步,司马懿比曹操反动!那么,曹操究竟有何进步,司马懿到底何罪之有?
作为“乱世之奸雄”,曹操一生之中主要办了两件事,即努力一统全国和打压世族门阀。前者广为人知,虽然曹操没能成功,但毕竟这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后者就鲜为人知了,曹操为何打压世族门阀,而世族门阀又有何危害?
大家都知道科举制,但在科举制之前,朝廷如何选拔官员呢?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就是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寻找人才,并将之推荐给朝廷。任何制度,开始之时往往还算有效,但越到后期就越容易出问题,察举制也是如此。
到了东汉时期,察举制已经变成了世族门阀的游戏,你推荐我的子弟,我推荐你的子弟......世族门阀形成了一个利益网络!总之,寒门子弟就没有什么出头之日,重要官职几乎都被世族门阀垄断。比如像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司马懿家族等,都是靠察举制慢慢形成的。
危害更甚的是,世族门阀形成之后,下面的农民、下级的官员等,可以说“只听主公,不听皇帝”,国家实际上已经各自为政了,陷入了割据状态。所以,董卓才能轻松乱政,朝廷被“玩弄”天下也没什么行动,且只有11路人马讨伐(演义中是18路诸侯),其他很多地方根本不管,关键就是因为世族门阀,只顾家族利益,不关心国家利益。
可以说,东汉末年的形势,其实就是一盘散沙,皇帝就如春秋周天子,世族门阀就如天下诸侯王,实质控制着地方,所以即便没有董卓乱政,这天下也迟早会陷入纷争。
曹操在崛起过程中,其实也借助了世族门阀的力量,比如颍川荀氏,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张良”的荀彧,就是颍川荀氏的代表,其后还有兖州的程昱等。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曹操借助的是文官力量,但在军事力量上,却没有借助世族门阀,也从不允许世族门阀染指(许诸这样的地方小土豪不属于世家大族)!
然而,曹操在使用世族门阀力量之时,却又做了两件事:一是打压世族门阀,比如对荀彧的处理,就与此有关;二是挖世族门阀的墙角根,实行“唯才是举”,不仅奇葩却有才的世族门阀子弟,而且寒门子弟更可以。前者很难动摇世家大族的根基,但后者却可以。
总之,曹操手里的军权,是杜绝世族门阀染指;而世族大致把持的文官系统,曹操却通过各种手段渗透进去,比如寒门出身的徐庶。从历史发展来看,曹操的这一举措无疑是进步的。
然而,和曹操相反,司马懿却代表了世族门阀的利益。在高平陵之变中,有一个史书上含糊的地方,就是司马懿只有3000私兵,控制了京城之后,为何就能号令天下,镇压整个曹氏?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司马懿得到了世家门阀的充分支持!
总而言之,司马懿政变成功之后,也在政治上回馈世家门阀,让其慢慢掌握了全部文官和军事的权力,到了司马炎时期,世族门阀彻底瓜分了朝廷文武权力。显然,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世家门阀掌握权力,会导致阶层迅速固化,所以司马懿属于反动势力。
司马懿的后代,为了对冲世族门阀,又采取了一个更反动昏招: 大举分封宗室,而且给予充分的军政大权,这不是虚封,而是实封。后来,晋朝的八王之乱,就因为司马氏诸侯王掌握了军政大权,有足够的资本发动政变。
可以说,五胡乱华的出现,不完全是汉末战争削弱了中国实力,而是司马氏的错误国策:一是世族门阀的存在,让国家实际处于割据状态,二是司马氏实行分封制,留下了内乱的隐患,也是八王之乱存在的前提。
另外,东晋时期的“王与马、共天下”,以及后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等,都说明了世族门阀的巨大危害!
从东汉到隋朝的门阀世族政治,对中国影响深远,这种政治讲究出身血统家世,而不是能力,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让天下实际处于割据状态。这一阶段,也是中国动乱不休的时代,先后经历了五胡乱华、南北朝对抗等。曹操或许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极力打压,可惜没能成功,被司马懿所破坏。
为何说后来的隋炀帝伟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因为隋炀帝面对这一延续了400余年的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科举制!后来,唐朝借助科举制,慢慢解决了世族门阀的问题。
总的来说,曹操打压门阀世族,比如倡导唯才是举,提拔寒门子弟,建立一个相对公正平等的社会,自然比刘备、孙权、司马懿等人要进步的多。尤其是司马懿及其后人,一味的迎合世族门阀,给予他们各种政治特权,于是“国中之国”愈演愈烈,最终国家犹如一盘散沙,于是中国陷入了五胡乱华、南北朝等几百年的乱世,这样的司马懿岂不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