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中的赘婿人见人爱,历史上的赘婿惨不忍睹,卑微的香火工具人
众所周知,入赘在古代是普遍存在的,即便近代历史中亦可在个别地区看大他们的身影。常人谓之“上门女婿”,有的地区则称之为“倒插门”,是一种男女双方的身份与地位完全颠倒的婚姻。而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这样的特殊婚姻大多为人们所不齿。象征的力量的男性此刻需要依附于女方,则和嫁女并无二致,在古人心中,男方则意味着断了香火。所以上门女婿的地位可想而知,虽然在当前热播的电视剧《赘婿》中略有体现,但其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人见人爱的套路也只能是不切实际的臆想罢了。
“赘婿”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诸侯齐国,他们在处理长女婚配的问题上与其他地区产生了分歧,当时的齐国百姓认为家中的长女需要主持家中祭祀,出嫁会影响家运。她们还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做“巫儿”,巫儿有着特殊的家庭地位,不能出嫁只能招婿入门,“赘婿”由此产生。齐国的这个风俗经久不衰,及至汉朝依旧流行。而入赘的男子大多处于社会最底层几乎都是经济贫困无力娶妻的人,但凡有一亩三分地的男方大多不会走这条路。而当时齐国最出名的赘婿叫淳于髡,其人本身博闻强识,能言善辩是齐国有名的贤臣,“一鸣惊人”便源于他。如此牛逼的人为什么愿做赘婿呢?终是那无奈的出身,他除了出身卑贱其貌不扬以外,名字中的“髡”还意味着他受了髡刑,也就是被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可以说他的地位比普通百姓还不如。但其喜欢读书脑子好使记性又强,经常前往稷下学宫发表言论,终于被明主发掘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不过春秋时期诸子争鸣唯才是举,淳于髡的出身被光环所掩盖,然而常人是没有这等能力的。他们的入赘跟“卖身”无二。《诗经·王风·葛藟》中生动的记载了当事人的悲惨心境: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大意是说他看到葛藟触景生情感叹自己的悲惨遭遇,远离了亲人和兄弟,而要称他人为父母为兄长,即便天天喊他们爹娘兄长,他们也从不来不把自己当成儿郎,并且一点眷恋都没有甚至假装没听见。其中凄苦的飘零与世情的冷漠跃然纸上,感人至深。不难看出寄人篱下的生活从来都是满含了人情冷暖。除了自身精神上的不被认同外,体力上也大多与奴隶与佣人一般,并在面对战时征兵也时也常被女方作为首发挡箭牌。
战国时期还对这一特殊群体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加以盘剥,一律剥夺财产遣送出征,子嗣也会受到严重的牵连,成了社会最底层的“贱民”一般。而秦朝的律法也对其有专门的条例: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将《商君书》中提到的“不诛而害除”且“有益于边”的一箭双雕之法发挥到了机制。足见不仅百姓对入赘不耻,在统治者眼中更是连民的资格都没有了。《后汉书》也有“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为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的记载,可见对赘婿的偏见早已根深蒂固。
究其根源无疑还是因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作祟,在他们看来,这类人丧失了男人的尊严,在男性为尊的古代社会中无疑是男权的耻辱。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这类思想也正在慢慢的消亡,人们对于“傍富婆”与“傍大款”也有了同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