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识篆(99)

识义

识形

识用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出自  唐   吕洞宾   《绝句》

秦文字

秦杜虎符,为铜质,虎形。器物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一小孔,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

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该器1973年于西安郊区发现,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编外链接

书法中常见的术语

八分      即“隶书”。魏晋至唐代,楷书也称隶书,原先有波磔的隶书,则被称为“八分。”南朝宋朝王愔称,“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唐六典》称:“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清代刘熙载谓:“小篆,秦篆也;八分,汉隶也。秦无小篆之名,汉无八分之名,名之者皆后人也。后人以籀篆为大,故小秦篆,以正 书为隶,故八分汉隶耳。”清代包世臣《艺 舟双楫》载:“蔡邕变隶而为八分,八宜训背,言势左右分布相背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八分以度言,本是活称,伸缩无施不可。”近有学者考证:因隶字草创为新隶书(楷书),对于旧隶字须给予异名或升格,加以区别,故称“八分”,指其是八成的古体或雅体。



为了方便交流,本公号开通了识篆交流群,欢迎大家扫码加入……

(0)

相关推荐

  • 原创丨秦昭襄王杜虎符整器之发现与研究

    内容提要 秦昭襄王杜虎符规格:长15公分:宽6公分:厚1.85公分:重414.5克.质地:铜鎏金.君符有刻铭9行38字:杜符有刻铭9行40字.字体小篆.籒文.战国金文混用.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 ...

  • 虎符探密

    这是笔者所珍藏的秦代<杜符> 我国古人在军事防御.战争训练和调兵遣将中有自己的防伪措施! 虎形兵符后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古人为什么选择虎的形象来作兵符呢,其真实原因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

  • 极简识篆(23)

    识义 识形 识用 紫气东来          出自  汉  刘向  <列仙传> 西周金文 令方彝      西周早期盛酒器,传1929年河南洛阳马坡出土.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盖内及器内底 ...

  • 极简识篆(24)

    识义 识形 识用 夕阳西下几时回           出自  晏殊  <浣溪沙> 西周金文 小臣宅簋        周康王时的青铜器. 簋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 ...

  • 极简识篆(25)

    识义 识形 识用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出自   白居易   <忆江南> 西周金文 召卣   召尊 召尊    召卣都是西周早期青铜器,二器铭文内容相同,但是行款 ...

  • 极简识篆(26)

    识义 识形 识用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出自   李白  <送友人> 西周金文 西周中期青铜器 穆王时期有长甶盉.遹簋.丰尊.丰卣.刺鼎.班簋.静簋.等,恭.懿之际有裘 ...

  • 极简识篆(27)

    识义 识形 识用 渔竿冷浸半丝月   牛背闲消一笛风            出自  宋   施枢   <再赋酬吴鞠潭> 西周金文 长甶盍 西周穆王时期的青铜器    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 ...

  • 极简识篆(28)

    识义 识形 识用 昧旦丕显               出自    <尚书 · 太甲> 西周金文 遹簋 西周中期青铜器,1910年出土于秦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铭文如下 唯六月既生霸, ...

  • 极简识篆(29)

    识义 识形 识用 旁观者清           出自  <旧唐书·元行冲传> 西周金文 班簋     也称毛伯彝     内底有铭文20行,198字.现藏首都博物 铭文           ...

  • 极简识篆(30)

    识义 识形 识用 问性矜勤劳  示心教澄习      出自   唐  王湾  <奉使登终南山> 西周金文 静簋        为西周中期穆王时代器物.现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收藏.器内有 ...

  • 极简识篆(31)

    识义 识形 (图片拼接的一点都不专业  ) 识用 受天之祜           出自   <诗经 · 大雅· 下武> 西周金文 墙盘        西周铜器,因墙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称作&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