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新增441家县医院能力达推荐标准!积极发展以县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医共体,带动县域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5月17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第二批符合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县医院名单》,共有441家县医院入围。加上第一批的300家医院,目前,全国共有741家县医院能力达到推荐标准。(名单参见文尾)
针对达到推荐标准的县医院,国家卫健委提出三点要求。
一,继续加强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根据县域居民诊疗需求,结合县医院专科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引进并推广适宜技术,加快推广内镜治疗、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和难度较高的适宜技术。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第二,持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聚焦医、教、研、防等业务发展,加强资源配置、流程再造、绩效考核,制修订医院章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要巩固完善预约诊疗、远程医疗等改善医疗服务的关键制度,提高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率,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联体内医疗服务连续性。
第三,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积极发展以县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带动县域内整体医疗水平提升。同时根据地缘关系、合作意愿和技术需求,主动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提升县域内整体服务能力。
从中可以看出,今后,高水平县医院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做强专科能力,大力发展微创与适宜技术,完善人才建设,医教研防全面发展,提升运营能力,重视信息化建设,做实紧密型医共体。
事实上,针对达到推荐标准的县医院,国家卫健委还曾给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在专科能力建设中,鼓励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等专科专病中心。重点加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创伤、儿科、精神科、传染性疾病科等专科能力建设,通过改善硬件条件、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加强与上级医院合作等措施,不断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看病就医需求。
技术方面,逐步推广内镜、介入治疗等微创技术,进一步提升微创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微创技术临床使用比例。加强血液净化中心、内镜中心等建设,提高血液净化、微创介入等服务能力,提升对终末期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的长期管理能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加强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等,积极开展儿科、精神科、产科、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形成稳定、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加强教学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内农村基层医务人员教学和培训中的优势作用。
在医院管理方面,制定并完善医院章程,明确医院管理结构与组织架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严格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减少“跑、冒、滴、漏”现象,主动控制运行成本。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加大对异常、高额医疗费用的预警和分析。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信息化建设中,进一步扩大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比例,缩短患者按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后等待就诊的时间。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便捷结算支付方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住院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在医共体建设中,加强县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相衔接。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向下辐射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县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逐级帮扶”模式,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建设,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质化、一体化服务。

附:第二批符合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县医院名单

编辑/王月
校对 / 娟娟细语

审核/王艳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