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跳出舒适圈而跳,是作死的前兆
金三银四又到了,最近接到的一个职业规划案例特别典型,典型的「作死型」。
这孩子95年的,在一个大健康行业,做农副食品的线下活动策划,薪水嘛,刚好够生活,他来找我说「李老师,我觉得我成长停滞了,每天在混日子,我不想这样下去了,我想去找一个能成长的平台。」
这么听起来没毛病,温水煮青蛙的日子一定要尽早结束,才不会耽误自己的大好年华。我让他先具体介绍一下现在的工作瓶颈的原因:他们通过超市里做免费试吃之类的活动打开市场的,因为渠道老大贪污太多,所以被抓了,渠道老大被抓了以后,经销商们作鸟兽散,避避风头,于是营收也就暴跌。现在距离下一个新品上市还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的真空期他就没活儿干了。当然,工资是照常发放的。
还有这种好事?听完我都嫉妒了。
他接着说,但是呢,这个公司有一个新成立的子公司,子公司负责人来总部挑人,看中我了,想让我过去,工资会高不少,但是也会忙一些。我有点犹豫,因为我觉得我去了的话就更没有时间成长和充电了,这样下去何时是个头啊?
我问他,你想做什么呢?他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没意思,因为都是和上海老阿姨们打交道,给活动拍视频写文案,体现不了自己的价值。我想要有一些离开这个公司和平台也能带得走的资源和能力。
上海老阿姨?我听到这五个字就像闻到血的鲨鱼,口水都要滴下来了。这是多么稀缺的资源啊!
我问他,那你可以借工作和这些老阿姨团体的召集者维护好关系打好交道吗?
他说,可是我觉得老阿姨们没什么意思。
那你觉得什么有意思?
年轻人有意思,营销有意思,你看李老师你之前做的那些策划脑洞就很大很新鲜,我想去乙方公司体验一下通过创意去体现自己价值的生活。
我一听,血往上涌。老娘做了三年也就那么一两个能拿得出手的案例,成功概率这么低的一件事,到底是谁给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年轻人自信想要通过跳槽的方式来接触这一行。
我问他,你看B站吗?你去B站应聘的话人家能看上你么?
不看,不能。
那你凭什么觉得你做年轻人的市场。
他眉头紧锁,说可是我想保持一个年轻人的状态……
我说大哥,你在老阿姨们面前可不就是年轻人吗!!!!
你现在掉过头去做年轻人市场,假设你有了这样的机会,从零开始积累,三五年后,你三十岁了,你又凭什么觉得你还能比那时候的00后更懂年轻人市场?你这不是等着被社会淘汰吗?
现在社会的老年化都严重成什么样了,新生儿的出生率滑坡到多么严峻的地步了,将来老阿姨们才是广阔的消费市场,现在一块砖头砸到10个营销人,8个都敢说自己是做年轻人市场的,但是有几个手里能有老阿姨资源的?
不会吧不会吧,真的有人要丢掉金矿去捡石子儿啊!?
你知道不知道你只要能搞定一个全国广场舞大妈的工会或者联盟的供应商,就可以去大部分公司当渠道总监。
你知道不知道现在做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如何使用微信给子女打视频电话,如何拍小视频和制作拜年视频的课程赚到盆满钵满。
你学我做年轻人市场?刚毕业的年轻人连买本书都要犹豫两三下,老阿姨买个十几万的玉镯子眼睛眨都不眨。
我说小老弟啊,你要是看不上,算姐姐我求你,去把那些老阿姨的供应商的联系方式搞来,我来开发业务我来做,赚到钱了我跟你分。
他听了怔了半响说,那照你的意思,我应该跳槽去那个子公司,去搞老阿姨资源,可是万一搞来了也没用的话,这不是浪费时间了吗?
我问他,那你有别的选择和想做的事儿吗?
他说我想创业,不想给人打工了。
那你下班后有没有鸡血到夜不能寐的事儿让你朝思暮想要去做的,没有的话,那你不能创业不是因为你在打工你没有时间,绝对不是。
只有同时争抢你的A、B、C三条赛道的时候,你才有选择成本和机会成本,否则你现在就是连备胎都没有,就在这纠结自己是不是错过了刘亦菲。
他几乎嘟囔,可是我觉得我在现在这家公司学不到东西,没有成长。
我和他举了我的好朋友Freddie的例子。
Freddie是我在拉勾的前同事,高富帅海龟毕业,离职后就开始做自己的短视频创业项目,现在创立了抖音几百万粉账号eyeopener,工作室发展的欣欣向荣。
我和Freddie闲聊说,「Freddie啊,你说你当初要是去今日头条工作,以你的资历会不会得到更系统化的成长,拿到一堆早期期权,现在成为一个更优秀的青年呢,毕竟你这账号当初也不确定一定能成,万一能成不就两头空了吗?但是你要是在大平台学习和成长,现在也许能力更全面和扎实了呢。」
Freddie特别笃定地跟我说,我完全不觉得我比那些在大平台里工作的人少了什么成长,我也经常和新浪,B站,今日头条的那些员工们交流,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独立创作者对平台的理解和对视频的理解比这些螺丝钉们要深刻的多,他们可能更会使用OKR,更懂办公室政治,更会做PPT,但是我更懂短视频。
▲Freddie的创业历程复盘可以在这本书找到
很多时候,所谓的「成长」是虚的,扎扎实实的业务和钱才是实的。
除非你明确要去学习的方向和技能,找到相对应的平台和岗位,否则漫无目的的学就是自嗨的心理安慰罢了。
我工作8年来,历任领导和公司教会给我的业务能力,可能加起来都不如两本书的内容多,但是可能这些领导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观价值观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个谦逊的领导会教会我宽以待人,一个鸡血的领导会教会我日拱一卒,但业务本身,终究靠的还是自个儿成就自个儿。
真要学习,你去看网课,去考证,去做业务,但是别指望一份新工作和新领导手把手教会你。
想的美。
小伙儿接着问我,我该怎么找到这辈子都要从事的行业呢?
我哈哈大笑,我问他,你还记得前几年风风火火的O2O业务吗?这才多久就凉了,你还记得VR吗?我好多朋友那时候一头扎进VR行业,现在都傻眼了。你还记得前两年的区块链吗?多少大厂员工跳槽出来去做区块链发行各种币,现在收简历能收到一堆前区块链行业从业者回来找一份一万三的工作。
十年前你能预设到十年后会出现这些或牛逼,或昙花一现的行业么?
跟着社会大趋势走,只要是向上发展的行业顺着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可以了,至于判断和选择,这谁也不能保证结果。技术水平一摸一样的两个人,在同一个时间点一个人选择了蚂蚁金服,一个选择了快手,谁知道今天的命运会两重天呢?(当然不是说蚂蚁金服不好的意思,就是同样的辛苦和时间成本下,获得的期权收益和速度截然不同罢了)
当然,再过三年,很多人的命运又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Who TM knows.
我们不能保证永远正确,我们只能选择我们的人生模式。
选择稳定和安逸的生活,就踏踏实实去做个手艺人,吃一门专业技术,天塌下来也不怕。
喜欢刺激和折腾的生活,就不要怕风险和不确定性,打磨自己的「社会力」,不停撮合资源不停跟各行各业的人保持沟通和价值交换。
除此以外的迷茫,都是闲的蛋疼的胡思乱想,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到时候你想也没想明白,啥也没做出来。
仰望星空很重要,脚踩大地才是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