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轴心时代·华夏文明的思想源头(4)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轴心时代
百家争鸣·华夏文明的思想源头(4)
在华夏文明的上古时期,天地初开,万物混沌,这是一个“道”的世界,在中国神话故事里,伏羲、黄帝、姜子牙都和“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春秋时期老子集先贤“道”的思想之大成,形成了道家学派完整的系统理论,道家思想正式成型。
战国时期以庄子、杨朱、列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开枝散叶,发展出多个支派,道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自古道家人才辈出,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乱世道家下山救世,治世道家上山归隐。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时期,出生韩国贵族世家的张良在韩国被秦国灭亡之后,流亡多年的张良伺机刺杀秦始皇,行刺失败之后便隐居东海下邳(江苏睢宁),在这里遇见一位道家老先生,一番考验之后就将他收入门下,传授秘籍《太公兵法》,老先生就是道家隐士黄石公,后来张良辅佐刘邦,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低调谦卑,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保护刘邦,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汉朝,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云游四海,求仙问道,选择了归隐。
自从秦末楚汉战争以来民生凋敝,国家积贫积弱,汉朝初年,汉文帝刘恒推崇道家黄老治术,对待民众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国策,同时对于长年滋事的凶奴也通过和亲及贸易等手段来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汉文帝个人生活十分节俭,同时节制国家的开支,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汉景帝沿袭并且发扬了文帝时期的政治策略,这一期间社会相对安定,到景帝后期时汉朝已经国库充盈,财力雄厚,世称“文景之治”,这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为之后的汉武帝时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西汉初年道家思想空前繁荣,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道家很多典籍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直到1971年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很多失传的道家典籍重现天日。